清明杜牧教学设计

2022-12-07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杜牧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魂、酒”3个生字,会写“魂、欲”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PT

  2、学生课前预习:

  (1)将《清明》至少读三遍:一读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二读读正确、流利;三读有节奏地读给家长听。

  (2)将《清明》及注释抄写在本子上。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元日》,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古诗,齐背古诗《元日》。

  《元日》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场景?春节,《元日》描写了春节哪几个场面?点燃爆竹、喝屠苏酒、把旧的对联换成新的对联。

  2、了解作者: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3、出示《清明》指名读、齐读,师评价。

  4、识记书写生字。

  (1)出示我会认生字:“牧、魂、酒”生读、师正音。集体再读。

  (2)出示会写生字“欲、魂、借、酒、何、牧”,指导学生书写,生书空。师强调关键笔画,学生组词。

  5、出示《清明》,男女生赛读。师评价。

  6、出示诗的节奏,指名按节奏读、集体有节奏读。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大声朗读古诗《清明》:

  (1)用横线画出清明时节的天气。指名回答(纷纷)

  (2)用圆圈标出最能体现当时人特点的词。生回答(断魂)

  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学习一、二行古诗。

  (1)点击重点词语

  雨纷纷:细雨绵绵不绝。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2)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心里很是哀伤。

  (3)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天气不好;恰是清明节在外奔波)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凄迷哀伤)师生交流。

  (4)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三、四行古诗。

  (1)点击重点词语:借问、遥指。

  借问:请问。

  遥指:远远地指着。

  (2)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找个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便问牧童哪儿有酒店,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还要很远的路才能到达酒店,心里更加烦闷。)

  体会作者的心情,指导诵读古诗。在这一过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情。

  四、课堂演练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 )朝的( )所写的《 》。全诗通过描写的景色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五、小结学法

  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六、板书设计:

  景 雨纷纷

  清明

  人 行人 诗人 牧童

  七、作业布置

  1、将“欲、魂、借、酒、何、牧”规范书写332、

  2、背诵并默写《清明》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思想情感目标: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

  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

  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小结:“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

  “遥”:

  揭示了“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象。

  “杏花村”:

  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

  (二)、展示信息,引发思考

  学生:各小组演示课件,汇报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其他学生记录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观点。

  教师:总结评价,简要概括。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并通过投影仪展示。

  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四)拓展探究,迁移提高

  教师:课件展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词进行评价,展开合理想象,口头描绘这幅图景。

  (五)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魂、借、牧、遥、”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3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4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的意境,收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搜集杜牧、杜甫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典文学凝聚了人类思想和艺术的精华,它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深远的思维空间,阅读古典文学,对我们人格的塑造会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课文,去感受它的魅力。

  1.谁能背背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生背古诗)课外拓展,播放课件。

  2.春天来了,春雨连绵不断。杜牧在一首诗中是这样的(师朗诵《清明》)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1读诗题,知作者。

  (1)教师板书古诗题目及作者。(板书:清明唐杜牧)清明就是指清明节。谁知道清明节是什么时候?清明节时民间有些什么风俗?

  (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是家人团聚、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的日子)

  (2)谁知道杜牧的生平?(生交流杜牧的资料)播放课件。 2释字词,明诗意。

  (1)(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从诗句中读懂了什么,相互解答自己的疑问。

  (3)谁来说说自己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集体解答难以理解的词句。播放课件。

  欲:将要。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借问:请问。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写了怎样的景致?路上行人指谁?此刻作者的心情怎样?(教师相机板书:景:雨纷纷人:欲断魂)

  (5)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

  “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

  (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照例应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此刻自然想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祛祛寒,也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

  (6)“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播放课件。遥指:远远地指着。

  (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酒馆的标帜)

  (三)总结

  《清明》这首古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四)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我们在朗读的时候,除了要读准字音外,更要注意诗的节奏,要读出诗的韵律。如《清明》的前两句要读的缓慢、深沉,表达出诗人心中悲凉、寂寞的心情;第二句要读出问的语气;第四句在结尾处要将语气上扬,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读出一种无限期盼的心情。

  我们在背诵之前,先要熟读,在背诵的时候要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进入诗的意境中。如背诵清明时,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被春雨淋湿了衣衫,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取暖的地方——酒家,通过身临其境的想象,就能记准诗句了。

  默写《清明》这首诗不是很难,有几个字的写法需要注意:“魂”的右半部分不要丢掉撇折和点;“牧”的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各”字头;“遥”的包围里面不要写成“舀”。

  2播放课件

  3播放课件

  4预习《江畔独步寻花》。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提升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加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感悟诗歌美。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视频课件教材或者PPT。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视频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个节日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引导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师播放视频课件(PPT)请幼儿观看。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二)出示主题课件,引导小朋友观看视频教材,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视频,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出示主题课件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活动结束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参考资料: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源自于上古时代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又称踏青节、祭祖节。这时,天气转暖,人们换上了轻薄的衣装,纷纷外出踏青郊游祭祖。虽然是一个肃穆的节日,也是人们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 篇5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吗?说一说你了解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吗?

  2.小结:中华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得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得“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传统节日,是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从这些传承至今的节日里,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语文化内容”。自20xx年起,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

  3.激趣导入: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自古至今许多文人以晴明为话题写下了许多诗词和文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唐代作家杜牧的《清明》。(板书课题:《清明》)学生齐读课题。

  4.了解作者:请学生介绍作者杜牧,教师适时点拨。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初读课文,探究初成。

  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

  初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诗文,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2)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

  (3)借助注释和学诗的经验试着理解诗中的词语和诗句。

  三、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1.学习古诗第一句(多媒体出示古诗第1、2行)。

  (1)指名朗读,学生评议,教师指导。

  (2)多媒体突出显示重点词:清明、纷纷、欲断魂。

  (3)鼓励学生根据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多媒体小结: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4)指导朗读,读出诗句的意境。

  2、学习古诗第二句(多媒体出示古诗3、4行)

  (1)名读、齐读、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

  (3)多媒体突出显示重点词:借问、遥指、杏花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4)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想找人问问哪儿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5)想象当时的情景,雨纷纷,欲断魂,遥指,杏花村。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再读。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感受古诗的韵律: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通过停顿和重读把古诗的韵律美表现出来。启发学生分析停顿。

  课件小结: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名读——师生评读——教师再指读——师生齐读——学生自由读。

  6.练习背诵古诗。

  四、深入探究,积累实践。

  1.你们觉得诗中的那个词语用得最妙?说出你的理由吗?

  教师小结:“纷纷”一词,所体现的正是一种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我们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细)与境界(迷人)。“纷纷”一词,还写出了行人凄迷纷乱的心情。

  2.在第一句诗中你还对哪个词语感兴趣?为什么?

  “行人”“断魂”:细细品味这两个词语,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逝去亲人之际,可作者却独自一人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作者的愁绪。

  3.教师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这三个词语,我们体会了作者在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绝艺。

  4.你从“遥”“杏花村”中有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遥”的使用非常巧妙: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韵味,引起了无穷的想象。“杏花村”: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五、自由发挥,拓展延伸。

  1.小组讨论,发挥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

  2.课外阅读杜牧的其他诗,如《山行》等。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清明》是四年级单元练习中的诗,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学情分析:

  现在学生学习古诗停留在简单的背诵、知大意阶段,对古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很难走进去,对古诗学习兴趣不浓。

  设计理念:

  就是通过《清明》教学,使小学生具有不断学习古诗的动力、毅力、能力、转化力和创新力,使自身的语文能力不断地提升,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教学方法:诵读、想画面 体悟诗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清明》。

  2、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3、通过对诗歌趣改的感知,使学生了解习作表达的不同的形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诗题。

  1、清明刚过,清明节假期里你做了些什么?

  2、学生谈话。 了解清明的习俗:踏青、扫墓以及清明的气候特点。《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3、清明也是一个节气。

  二、初诵古诗,学方法。

  1、过渡:唐朝大诗人杜牧就有一首以《清明》为题的诗歌记下了他在清明时期的所见所闻所感,流传千古。提生试诵。

  2、了解学习古诗的途径方法。

  三、诵读想象,品诗境。

  1、古代人读诗都是要吟的,我们不会,不妨展开想象把自己当做诗人拉长语调来读。

  2、朗读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想象画面。清明,这是一个怎样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啊?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雨纷纷”,在此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

  3、朗读诗句“路上行人欲断魂”,想象画面。路上,是怎样的光景了?行人,指的是谁呢?为什么在雨中赶路?欲断魂,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哪?“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

  4、连起来将第一个诗句吟诵一遍。探究: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吧?理解: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

  5、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情景交融。“雨纷纷”“欲断魂”中国人就是这样的含蓄,如果以后某一刻,你的心绪也是如此的纷乱,你也可以写下——细雨纷飞。

  6、提炼总结学法:刚才我们是如何学习古诗的?(板书:读古诗、想画面、悟诗情)

  7、自学最后两句:朗读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想象画面。这时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

  8、汇报交流:学生朗读。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两人演出画面)找出两个动词:“问、指。”揭示了“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象。“杏花村”: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

  9、想象诗外之境。诗人看到杏花村会怎么做呢?

  四、资料补充,知作者。

  杜牧(803一约852),字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小杜”有才华,有抱负,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他有不少描写山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五、感知变体,生诗情。

  1.出示诗歌的变体。学生读感受。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更精简的是:“清明雨,断魂人,寻酒家,杏花村。”四言诗:“清明时节,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2、清代才子纪晓岚改为五绝:“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有人把此诗改为六言:“清明时节雨纷,路上行人断魂。借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村。”相传,宋代大文豪苏轼标点稍变,竟成一首绝妙小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让学生试改编一个。

  3、小结:这种种形式都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下一个端午节、儿童欢喜和悲伤的每一天,都可以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形式记录下来。

  六、总结全文,入诗境。

  年年清明,也许在下一个清明节里,在纷纷的细雨中,说不定你们会轻轻的吟诵起来。齐诵《清明》。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 篇7

  【设计思路】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教学反思。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幼儿系列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向革命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

  【活动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4日清明节)

  2、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现代英雄:抗洪救灾、抢险救火、保卫国家生命财产等等许多现代英雄也献出了生命。

  6、放哀乐、人民英雄纪念碑画面,请家长与幼儿起立,向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

  教师讲述清明节的一些习俗供幼儿了解。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

  二、观看VCD,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

  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 “欲断魂”、“借问”、“遥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醒,注意表达合适的感情,轮流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诵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五、延伸活动。

  1.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

  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意境。

  活动反思: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如期而至了。清明节是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阐释与表达系统,深入细致地融入民众生活。清明祭祖是中华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清明扫墓不仅是人们从感情上与祖先相联系,也是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华古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关注。

  作为一线的教师将清明传统与古诗巧妙地结合,使幼儿在诗情画意里感受由中华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体验清明的民族文化传统,使幼儿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与传承。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2、能正确熟读古诗。

  3、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幼儿提前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2、物质:PPT课件、字卡、音乐。

  活动过程:

  (一)入场:听音乐《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优美的古曲,慢慢地进场,然后轻轻地找个座位坐下来。

  (二)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教师:之前清明节,我们放了一个小长假,那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播放PPT课件,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教师: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三)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幼儿看图自由回答。

  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

  (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教师:如果要给这些句子宝宝找图片朋友,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找。谁能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教师:谁能为“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教师:第三句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对应哪一幅画面。

  教师:那是谁回答老爷爷的?那个小孩。哦,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对应的就是第四幅图片了。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古诗和这些图画的关系了吗?原来图片上的内容说的就是古诗中的内容。

  (四)朗诵古诗。

  1、幼儿整体诵读。

  教师:那这首古诗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写这首诗的诗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诗人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2、记忆大考验两遍。

  3、幼儿跟读两遍。

  4、表演读。

  教师:你们读得真好听。那现在我们边读古诗边做动作,我们来表演一下这首古诗吧

  5、古诗接龙。

  (五)认字活动:学习“明”字。

  教师讲述“明”的字源故事。

  教师:“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释为带来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个窗形的结构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意。现在的明字则确定为日月之明了,一般用为光亮之义。

  教师:我们今天学的这个字宝宝读什么呀?(明)

  (六)结束活动:

  欣赏歌曲《清明》。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清明》,它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活动延伸:

  学习歌曲《清明》。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 篇10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查看课件:大班语言课件《清明》PPT课件

  下载地址:xxxxx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清明节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节幼儿园都会组织小朋友们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悼念我们那些未曾谋面的英雄前辈,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没有他们的珍贵付出,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重大意义,让孩子们记住清明节的具体时间。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图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祭拜,扫墓,革命烈士纪念碑等)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再看一幅图片,你在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呢?他们在干什么呢?天上怎么了?(路上很多人,人们都很惆怅,天上下着雨)

  (二)幼儿看图片,引起兴趣。

  3、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地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04-01

杜牧赤壁教学设计10-21

杜牧《赤壁》教学设计11-05

《清明》杜牧11-29

清明 杜牧09-01

杜牧《清明》09-28

杜牧 清明09-23

杜牧-清明09-25

杜牧清明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