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2020-11-10 教学设计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本文是一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认能力的科普文

  章。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法布尔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试验。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言文字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对科学的求实精神。

  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以默读为主,自主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老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感悟到试验的乐趣和从事科学研究应有的求实精神。

  在第四册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叫《蜜蜂引路》,其中也提到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于是在一开始上课时,我便让学生回忆这篇课文,有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了故事的内容,我引导学生思考,蜜蜂为什么能为列宁引路呢,不少学生联系到本文说出了答案。在这样的知识再现过程中,不仅回忆巩固了学过的知识,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学生带着质疑走进了课文。

  在学习法布尔做试验的过程时,我让学生分别找出法布尔对蜜蜂做了哪些事情,而蜜蜂又是怎样反应的。在这些对比学习中,学生发现蜜蜂能从两里远的地方飞回家,觉得实在是太神奇了,于是真切地相信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而文章的最后总结自然段,法布尔提到:“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我顺势提问:“为什么法布尔无法解释呢?”我引导学生从当时的时代环境与科学条件去

  思考,学生很快明白了,当时的科学还不够发达,有许多现象是无法解释的。至此我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是个严肃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人。最后我还提出一个小小拓展问题:现在的科学发展了,你们能不能去查找资料告诉我,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呢?

  《蜜蜂》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里捉上20只蜜蜂,都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随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得出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如何通过生本教学模式达成教学目的是我首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我总结了近期在生本教学探讨中出现的问题:1、学生预习不充分,大部分孩子只是停留在生字词的预习上,只有少数同学能按老师的要求读通课文并收集相关的资料。2、小组合作学习只能停留在文章表面,不能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3、小组合作,每个小组优等

  生只有一两人,如何在他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4、小组合作,展示的时间过长,在规定的时间内很难达成教学目标。

  接着,我确定了教学思路:小组分工细化,讨论的问题开放化。 有了思路,教学过程的落实就有了风向标。在第一课时第一回合的小组学习中,让小组长组织组员互相检查本组同学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并对小组进行了细化分工。如一号学生指给二号认,其他听;接着二号指给三号认,其他听 ??认读时,把不会认的字做好标记,并负责教会不会认的同学,做到人人过关,再进行展示。虽然字词预习效果好,也用了8分钟的时间。第二回合的小组学习,我让组长组织检查读通读顺课文,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开口读书。然后进行展示,评价,再读。由于目标难度不大,学生积极性很高,参与面广,很易达成目标。但较费时间,读—评—读来回几个回合,二十多分钟就过去了。第三回合,我让学生小组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孩子们七嘴八舌,兴致勃勃。接着小组展示。四个小组都发了言:“这篇课文写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篇课文写蜜蜂离家二里多路都能飞回家。”“这篇课文写作者带着蜜蜂走了二里多路,放飞蜜蜂。蜜蜂也能飞回家。” “这篇课文写蜜蜂有辨认方向的本能。”从四个小组的发言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动了脑筋。接着小组主持人进一步问:“请问下面还有补充的或有不同意见吗?”下面一片沉默。我想如果再来一组展示,情况也会大同小异。怎么办?我只好运用师本的优势,问了一句:“谁能把他们的发言连起来说一说?”一语道

  破天机,有几个孩子举手,其中一位把课文的内容能大概总结出来。第一课时,也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此时已拖堂几分钟。

  反思这节课:学生真正动起来了,平时不专心的同学能倾听别的同学发言了;平时不爱动脑的同学,虽然发言不一定正确,但也在思考了;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虽然上台有些紧张,声音有些小,但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也能登台展示了。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课堂吗?从学生的角度看,这第一课时完全达成了目标,这是好的开始。但单位时间内效率有待提高,以保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节课也使我产生了些许疑惑:当学生出现问题或冷堂时,教师该如何指点才能真正体现生本呢?在今后的生本教学过程中,我还要不断地努力探索。

  最近,一位老师上14课《蜜蜂》(人教版第五册)。

  这位用充满激情的话语介绍,引出勤劳的小蜜蜂,而且出示小蜜蜂的图片。然后,她问:同学们对蜜蜂还有哪些了解呢?下一环节,就是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事先搜集到的材料,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当时的气氛甚是热烈,看得出,同学们(特别是完成搜集任务的同学)的兴趣是高涨的。

  不过,令人遗憾,引人深思的现象也随之出现了:得到机会兴高采烈发言的同学,真的站起来,却是将材料读得支离破碎,磕磕巴巴,言

  不由衷,词不达意。也难怪,他们手头的资料,有的是网上下载的,三年级的学生,做家长的肯定是帮了忙的。不知是家长不大明白,还是应付了事,反正那专业性极强的学术论文似的介绍,别说学生,就连坐在旁边屏气凝神,侧耳倾听的我都一头雾水,何况学生?加上老师是新手,学生站起来,总是让学生将磕巴、吞吐进行到底,真难为了介绍的同学,更难为了那些正襟危坐,洗耳恭听的同学。

  我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这不得不让人深思:让学生搜集资料,错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没有!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搜集到的资料积极组织学生交流,这既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资料”的机会,也是学生互动、资源共享、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既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扩大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从而更激发起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增添了搜集资料的动力。何错之有?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是师生的一段丰富的生命历程??如果我们经常在课前请学生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不仅可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和作者的感受。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2、理解十多年前紫藤萝的遭遇。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摘抄优美语句。

  【教具】

  1、多媒体教学:配乐朗诵磁带。

  2、幻灯片投影字词:配文插图,语句揣摩练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生活中的花鸟虫鱼,你最喜欢哪一种?哪一种能触发你的联想,牵动你的情思?(大家发言),的确,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作家那样用“第三只眼睛”──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并认真体会,那么,山水花木鸟兽虫鱼等平常之物都会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迪,今天,让我们到一条紫色的瀑布边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二、作者介绍

  作者宗璞,原名冯宗璞,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我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外创作了大量的游说、散文,《西湖漫笔》、《紫藤瀑布》、《丁香节》、《水仙辞》等作品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自由朗读,根据语境理解字词。

  3、听录音磁带,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4、学生表情朗读,深入其境,准确把握内容。

  5、设计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怀。

  明确: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抓住了紫藤萝瀑布的特征勾出紫藤萝联想到的“生命”,“精神的喜悦和生的宁静”、“生死迷”、“手足情”等字眼,为下文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作准备。

  6、具体研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7、前一部分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的描绘了紫藤萝盛开的景象,紫藤萝成片成片的盛开时,居然能“像一条瀑布 …… 在流动、在欢笑”、“那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的“点银光”,多像“迸溅的水花;那是阳光下跳动着的紫色的花,都是鼓满了帆的船;漾满了笑意的脸,何其蓬勃,何其辉煌?作者用贴切的比喻、拟人,绘声绘色地把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8、怎样理解特定历史时期有关紫藤萝的故事?

  明确:萧条的政治气候禁锢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花也有情,竞寂寥得“东一穗,西一穗,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可是花并没有枯死,那顽强的根,纵然饱经摧折也孕育着希望的种子,随时准备破土而出。看;“紫萝又开花了”开得那样盛那样”,它汇成了奔腾的瀑布。立在瀑布边,掬一捧入口,便是滋润着干枯的心田:扶摸鼓胀的花朵,便是起锚生命的航船。

  这一段故事,是作者极尽铺陈点染之能事,描写了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后,笔锋陡然一转后写的,理解这一段的故事,可略为交代背景。

  9、设置思考题:凋零了的紫藤萝后来怎么样?以此来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紫藤萝的一荣一枯,正昭示着生命的.价值和希望的可贵。

  10、朗读第8段和第11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明确:如瀑布般的紫藤萝盛开着,散发着蓬勃的生命的气息,高奏着昂的希望的乐曲,解开了“生死谜”抚慰着“手足情”,不是吗?只要种子在,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只要真情在,许多失去的还有再来的时候,人生在世,纵有艰难险阻,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暗礁险滩又怎能阻碍“满装生命的酝酿好的”紫色的花舱“驶向彼岸呢?”

  11、仔细品读,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朗读写景语句,让学生勾画出景物描写中渗透了作者情感的语句。

  如“辉煌的谈紫色的”中的“辉煌”抒发了作者对瀑布的生命力的盛赞之情。“流动”、“欢笑”传达了生的喜悦,“东一穗,西一串伶仃的挂在树梢”表达了作者失落的怅惘的情绪。

  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景中之情,学习了情景交融的写法。

  12、迁移训练:

  以《绿色的海洋》为题,抓住森林的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借景抒情,写一段150字左右的短文。

  四、布置作业

  本文能给你什么联想和启示?课后写一篇练笔。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 璞

  景───────────情

  看花:花瀑 花穗 花朵

  生命长河无止境

  忆花:生死谜 手足情

  生命的美好与永恒

  思花:不幸 无止境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睛天的夜晚,天空中有星星,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地读课文,能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会背诵课文。

  3、学会5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一个新偏旁:舟字旁,学会一种笔画,横折弯。教学重点指导正确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弯弯的月儿小汴的船的意思是弯弯的月亮象小船小小的船指的象月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看晴的夜空吗?(出示)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里有什么?月亮什么样?我们这种形状的月亮叫做什么?(月牙)夜空这样美,有位小姑娘总也看不够用手托着小脸蛋,仰着头看天空(边描述边出示四肢皆能活动的硬纸板做成的小姑娘图片)看呀看呀,连眼都不眨一下,这时,奇妙的事发生了。小姑娘竟坐到了月亮上。这是怎么回事?小诗《小小的船》将告诉你答案。

  板书课题:

  2 小小的船教学生字:的、船

  二、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独立学习。

  2、二读课文、读准字音。小组学习3、三读课文,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不丢字,不加字。指名读―――评议

  三、出示目标

  1、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地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字音准确。

  2、背诵课文四、实施目标

  (一)逐句讲读诗句。

  1、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1)提问:弯弯的月儿指的是什么?追问:

  ①月牙什么样?像什么?

  ②小小的船是什么?指名说齐读: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2)比较:弯弯的月儿与弯的月心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师小结:弯弯的月儿比弯的月儿更弯、更让人喜爱。

  (3)比较:小小的船与小船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师小结:小小的般比小船更小、也更讨人喜欢。

  (4)指导朗读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师:听老师范读,注意做到:口齿清,声音响,不丢,不加字,字音要准确。范读―――仿读(齐读―――男女生对读―――指名读―――评议)

  2、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1)过渡:小姑娘托着可爱的小脸蛋儿,望着那两头尖尖,像小船一样的月亮,出了神,意想着月亮真的变成了小船,自己真的坐到了月亮上(师生同做小姑娘托小脸出神望月亮的样子;师同时将坐着的小姑娘纸板模型拿下来放到月亮上并添画船桨,便图与书中图相同)

  (2)提问:我坐在小船一样的月亮上看到了什么呢?

  (3)引导理解

  闪闪的师:星星在天空中不停地眨眼睛,我们就说这是什么样的星星?师小结:闪闪的就是一闪一闪的。

  (4)引导理解

  蓝蓝的。

  ①提问:你坐在小船一样的月亮上,除了看到一闪一闪的星星,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②结合学生回答,引导理解蓝蓝的。问:课文为什么不说蓝的天空呢?指名说

  ③师小结:蓝蓝的意思是很蓝很蓝,让我们觉得天空是那样美。

  (5)理解只夜空是多么美呀!除报一闪一闪的星星和很蓝的天空,竟然什么东西都吸引不了小姑娘!这就是只看见的只的意思,表示除了星星和蓝天,别的都没看见。

  (6)指导朗读

  我/在小小的/船里(轻声)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师范读,生按前面所想的朗读要求仿计。齐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议

  (7)初步了解什么是想象。

  ①问:月亮真的变成了,小船吗?小姑娘是不是真的坐到了月亮上?师小结:月亮并没有真的变成小船,小姑娘也没有真的坐到月亮上,这都是小姑娘望着月亮想象出来的,并不是真的。

  ②问:现在知道小怎么会坐到月亮上去了吗?

  (二)朗读全文

  1、过渡:你喜欢这首诗吗?请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读时要做到,(投影):

  (1)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3)词连读,按老师教的方法停顿,注意重音。

  2、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议―――男子生轮读―――齐读。

  (三)指导背诵

  美丽的夜空,不但吸引了小姑娘,也吸引了我们班的小朋友,先不是?你愿意把这首描写夜空的小读背下来吗?自由练背―――部分背―――齐背―――指包背(可配上轻缓优美的音乐背景)―――评议―――齐背师按挂图提示背诵

  四、课后练习

  1、填空弯弯的(),小小的(),小小的()两头尖。我在小小的()里坐,只看见闪闪的()蓝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

  学情分析:

  课文篇幅比较短,但句句是精华,其中蕴涵了勤学能补拙,苦练可通神的道理。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梅兰芳是谁?他学什么本领?怎样学艺的?。然后指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再反复朗读具体描写梅兰芳学艺的句子,体会梅兰芳练功的刻苦而受到启示、教育。

  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欣赏一些梅兰芳的京剧表演片段,让学生初步感知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自主识字,指导书写生字。

  一、揭示课题

  1、京剧是我们中国的艺术国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板书课题:梅兰芳。

  2、 出示梅兰芳的头像,简介梅兰芳。

  (著名京剧大师,江苏泰州人。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应该停顿的地方,做上记号。。

  2、 检查读书情况。

  (1) 出示小黑板,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拜师学艺 唱戏的料子 没有动摇 飞翔的鸽子

  勤学苦练 世界闻名 游动的鱼儿 紧盯 注视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A 指名分节朗读,评议,正音。

  B 男女生分节朗读。

  C 齐读课文。

  3、 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 ),苦练( ),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 )的故事。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兰、芳、艺、紧、或、者、注、视、灵、活

  指名认读,注音。

  2、找出独体字和上下结构的字。

  兰、芳、艺、紧、或、者、灵

  (1)交流识记的方法

  (2)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

  3、师范写,生书空

  兰:三横间的关系要注意,中间一横最短,最后一横长而稳当。

  紧:上宽下窄。下面是系少一撇。

  或:注意笔顺,斜钩是关键笔画,要舒展。

  者:都的一半,日要写得正。

  4、学生描红,完成作业。

  四、作业:

  1、 练读生字词。

  2、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围绕课题质疑,带着问题读书释疑。

  指导朗读课文,读正确,读出味。

  指导书写注、视、灵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了一篇新的课文《梅兰芳学艺》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课文主要写梅兰芳学艺这件事)。

  (梅兰芳是谁?他为什么要学艺?他是怎样学艺的?他学什么本领?)

  二、指导读书,释疑。

  (一)梅兰芳是何许人?

  1、通过预习,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是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他创立了梅派。他演过)

  2、请看一段录象,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唱得很动听;双眼会说话)

  3、可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时,师傅是怎么说他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自然。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过新年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

  师小结:

  过新年时,我们可以穿新衣、吃美食、放鞭炮、看晚会,还可以收到亲朋好友的祝福和压岁钱。同学们是幸福的,幸运的。可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丹麦,有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女孩却在大年夜冻死在了街头,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这就是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故事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

  板书:

  3、预习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问呢?请提出来,我们一块探究吧。

  (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

  4、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师生交谈确定本节课解决问题的方法: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有感情朗读、在脑海中浮现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等。

  三、学习课文

  1、学习1~4自然段:

  ⑴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卖火柴的小女孩走进那个寒冷的大年夜!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想一想: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可以边读边划出感受深刻的句子。

  ⑵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寒冷”“饥饿”“没快乐”“没人爱”,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⑶ 这一天,正是大年夜,新年的前一天,那可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啊!谁不想回家?可是小女孩她不敢啊!她不仅饱受着寒冷、饥饿的折磨,回到家爸爸还会打她,没有一个人关心她、爱她,她的生活中没有一个孩子应该有的快乐!我想,此时小女孩的悲惨可怜已经拨动了我们每个同学的心弦,谁想走上前安慰安慰她呀?

  大家都是有爱心的孩子。

  ⑷ 可是当时的小女孩几乎冻僵了,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终于,寒冷促使她一次又一次的擦燃了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看板书,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呢?

  (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寒冷、饥饿、没快乐、没人爱。)

  在现实生活中,可怜的小女孩饱受饥寒,没有快乐,没人关爱,于是,几乎冻僵的她才会在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幻觉。

  2、学习5~11自然段:

  ⑴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我们都来读一读,想一想:

  此时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幸福、快乐、暖和、温暖。)

  你能把小女孩的感受读出来吗?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⑵ 可是,火柴灭了,残酷的现实仍旧摆在了小女孩的面前。

  出示句子:

  自己试着读一读,此时小女孩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小女孩仿佛从美妙的幸福的天堂跌到了地狱的深渊,巨大的反差带给她的是更大的失望与痛苦。你能把小女孩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⑶ 暖烘烘的大火炉让小女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温暖,于是,她不由得第二次、第三次擦燃了火柴,在火光中走来了香喷喷的烤鹅、出现了漂亮的圣诞树,谁来读一读这些美好的景象?(出示图片)愿意读的一块读。

  ⑷ 多么美好的一切!然而,伴随着火柴的熄灭,这一切又瞬间消失了。小女孩太知道这种幸福感受的转瞬即逝了,所以当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在亮光中出现时,她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出示句子。)

  再读一读,想:

  从小女孩的喊叫中,你能感受到小女孩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四个鲜明的感叹号,一声声的呼喊,告诉我们小女孩此时的渴望、迫切。带着这样的心情呼喊一下奶奶吧!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⑸ 她多么渴望把奶奶留住啊!于是她赶紧擦着了整把火柴,这时,她又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读一读第11自然段。

  小女孩又看到了什么?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五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六篇

2.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9篇

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五篇

4.【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7篇

5.【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

6.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8篇

7.【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四篇

8.【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六篇

9.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7篇

上一篇:教学设计方案 下一篇: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