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树立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
【教学器材】
干电池三节,大铁钉两枚,大钢钉一枚,铝筒一个,漆包线(1和1.2各一根),小刀一把,电流表一只,大头针(或细铁屑)适量,缝衣棉线若干,开关、滑动变阻器一只 。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观看录像,画面上出现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电磁铁搬运铁块的现场。看完的同学议一议,猜一猜。
师:你们已经看到了什么?
生:这是电磁铁……
师:还想知道什么?
生甲:什么是电磁铁?我自己能不能做一个?
生乙:电磁铁是怎样工作的?通过它的电流有多大?
生丙:想知道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
师:同学们对这么多的问题感兴趣,很好。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又产生许多新的问题。
评: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二、制作电磁铁
阅读课本,知道什么叫电磁铁、怎样制作电磁铁。依照课本的指导,自主选择器材。大约八、九分钟后,各组都制作完毕。(提醒学生用小刀将两头的绝缘漆刮掉。)
生甲:用1细漆包线在大铁钉上顺一个方向绕制60匝的线圈,再用棉线在漆包线表面缠绕一层,使漆包线不致松散,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电磁铁。同样的方法,用1.2细漆包线在另一大铁钉上绕了80匝制作了另一个电盘??/P>
生乙:我们也制作了两个电磁铁,不同的是一个绕在铁钉上,另一个绕在钢制的水泥钉上。我们想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丙:我们做了三个电磁铁,除了跟甲一样外,我们还在铝筒上绕了一个60匝的电磁铁。
师:手脚真够快的,是不是经常帮妈妈绕毛线?(生愉快地笑了。)
生丁:乙、丙两位同学看书不认真。绕在钢钉或铝筒上不能叫电磁铁。生丙:书上说的不一定都对!亚里土多德曾经说过“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我们想研究一下,同样是金属,铝筒究竟可不可以。(同学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师:丙同学的这种敢于怀疑、勇于探究的精神的确值得称道。
评:在平等的关系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1.猜想。
师:“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也就是电磁铁的磁性大小。那么,电磁铁的磁性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各个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把你们的观点告诉大家。
甲组:跟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它两端的电压以及漆包线的电阻有关。
乙组:还应当与线圈的匝数多少有关。
丙组:我们认为甲组的观点有些重复,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阻的共同作用就是电流,所以,我们的观点是: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多少会影响电磁铁磁性的 大小。
师:大家的猜想都有道理,相比之下,丙组的猜想比甲组更合理一些。
丁组:电磁铁磁性的大小跟铁芯的粗细有关,越粗磁性越强。
师(有些惊讶):你们的这个猜想的确与众不同,坦率地讲,我也说不清楚铁芯的粗细是否对电磁铁的磁性有影响。给的器材里2枚大铁钉也是一般粗,不过,课后我们一起来研究。谢谢你们,能提出这么好的猜想来,让老师也大开眼界。
评:教师真实地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甚至有意识地表现自己的无知),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使学生去除对教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感,主动承担探究的责任。
2.方案。
电流、匝数都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各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采取何种步骤?(A.保持匝数不变,磁性与电流的关系;B.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
(2)用什么方法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用吸引铁屑的多少,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用弹簧秤的方法。)
(3)用什么方法来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减电池个数;或者用滑动变阻器。)
在研究“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甲组依照这样一个方案进行探索(如图)。我们把它贴在黑板上,让大家展开讨论。
甲组解释说:将两个电磁铁分别接在相同的两节干电池上,通过它们的电流是相同的,就可以研究“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
制作
1的漆包线做成50匝的电磁铁,1.2漆包线做成的80匝的电磁铁
设计
分别将两个电磁铁接在同一个电源泉上,设计简单、思路明朗
记录
线圈的匝数(匝)
50
80
吸引的图钉(个)
5
9
结论
“电流一定时,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就越强”
师:同学们来评价他们的方案。
生甲:这个方案步骤简单,操作方便。
生乙:这个方案不可行。甲组认为电磁铁两端的电压相同,电流就相同,事实上这两个电磁铁的电阻是不同的(漆包线分别为1和1.2)。如果采用这个方案,结果是不可信
的。
师:乙生的评价很中肯。同学们要在讨论中尝试评估他人的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从而改进探究方案。
评:“探究?合作?发展”的新理念在这里撒下了种子。
3.收集实验数据(略)。
各个组在经历和15分钟的探索后,得出“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磁铁的磁性越强;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的结论。可以看 出,同学们还有很多想法渴望得到交流。
四、交流和评价
师:在经历和体验了快乐的探究后,你有哪些收获?
生甲:我知道了电磁铁的构造。
生乙:我知道了怎样控制电磁铁的磁性大小。
生丙:我又一次品尝到了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的快乐。
生丁: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可又有了一些新发现,这让我很兴奋。(教师和学生都开心地笑了。)
师:都有哪些新发现?
生甲:我们发现用钢芯也可以吸起大头针,不同的是,断电后它仍然有磁性,这样反而不方便。
生乙:我们用铝筒代替铁钉,发现它不能吸起大头针,说明电磁铁只能用铁芯来做。关于这一点,我相信认识得最深刻的只有我们组。(生笑)
师:为什么?
生乙:听来的容易忘,看来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掌声一片。)
师:说的好。我们都要将这种“动手实践、亲历体验”的学习方法发扬光大。
生丙:老师,我还有一些不明白的问题。
师:请告诉同学们。
生丙:滑动变阻器是不是电磁铁?
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开始争论,有说是的,有说不是的。
师:“听来的容易忘,看来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你们去研究吧。(生会意地点点头。)
于是大家观察探究,首先看到线圈内部是瓷的,然后撒一些细铁屑发现它没有被变阻器的线圈所吸引,就这些现象大家讨论后有以下几种看法。
生甲:变阻器不是电磁铁,因为它内部不是铁心而是瓷心。
生乙:电流通过它只有热效应,不会有磁效应。
生丙:不对!电流周围肯定存在磁场,它会不会采用特殊绕法,使磁性正好抵消,所以它对外不显磁性。
师(非常激动):同学们的研究和推理极具想象力,你们的创新能力让老师钦佩!尽管我们还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可这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会使我们终身受益 。
评: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这里没有标准的答案,但会留下合作探索的足迹。
五、从物理走向社会
再看录像,听听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技术员介绍有关电磁铁的一些数据。例如,电磁铁的工作电流为300A,能吸起3t的废铁等等。
课后要求学生了解电磁铁的种类以及工作环境,写一篇调查报告“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
给予是快乐的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读生字词,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圣诞节前夜,保罗与一个陌生的小男孩在他的新车旁相遇,并与小男孩共度了一个美好的夜晚,领悟到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人生道理。)
4、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看车时、坐车出去时。)根据提示给文章划分段落。
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复习旧知
1、师:这一课继续同大家一起学习课文——给予是快乐的。(课题课前板书)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7小节)
1、读课文第1到7节,先分角色读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段对话,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当保罗听到小男孩说:“……天哪!我希望……”时是怎么想的?(以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3、是听了小男孩接下去讲的一句话,却十分惊讶。读小男孩讲的那一句话:“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领会原句中隐含着的意思:像你哥哥那样为弟弟买一辆新车。相机指导朗读)
4、听了小男孩的话,保罗也十分吃惊。(读有关的句子)为什么很惊讶?(保罗很惊讶,非常佩服他的志气。)
相机理解词语“不由自主”,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
5、齐读课文第1到7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8——12小节)
过渡:保罗开始觉得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了,于是邀他乘车兜风。读(8—12)小节,边读边思考小男孩为什么要保罗将车开到家门口呢?
1、读后回答,并找出小男孩说的那一段话,指名读。
思考: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2、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
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
3、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
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
4、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会怎么做呢?读课文第12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下了车抱进了
5、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小弟弟难忘在哪里?小男孩难忘在哪里?保罗难忘在哪里?
(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
四、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五、小练笔
想象保罗和兄弟俩度过了一个怎样难忘的夜晚,把你想象到的内容写下来。题目可取《难忘的夜晚》。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深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
配乐朗读、默读课文,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
课前准备
学生
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搜集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准备与同学交流。想一想自己过年的故事和体会,讲给同学听。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作品《琦君说童年》。
教师
准备思乡的音乐。准备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
《春酒》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课文中的细节写得很有情趣,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文中的人情民风之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1.导入建议
学生谈自己过年的故事、感受,或说一说当地有哪些民风民俗;或教师谈自己小时候在家乡过年的故事
2.导语示例
青岛的啤酒不仅是青岛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每年的青岛啤酒节都迎来许多国内外的客人,这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民风民俗。每逢过节,人们也都要喝啤酒以示庆祝。好多离乡在外的青岛人总是忘不了啤酒的滋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今天学习《春酒》一文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启迪。
3.教师投影学习目标和字词
学生自查读一读,写一写,根据查找的资料交流琦君的事迹。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思考问题。
4.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
a.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的哪几件事?表达怎样的感情?
b.课文题目是春酒,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5.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表达作者对故乡民风、人情的赞美。就像琦君曾说过的一样: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渗透在本文的字里行间。
6.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旨。
研读赏析
1.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优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构思的结果。本文围绕思乡的主旨,穿插了许多有家乡味道的细节、关键词语,使文中几个人物生动形象,尤其是对母亲的描写极为传神。
2.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
请同学们朗读或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情趣的细节或词语,与同学们合作交流,以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学生阅读,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精读文章,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情感和趣味,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才能提升自己的`美好的生活情趣。
4.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通过对细节和词语的品味,加深对文中作者情感和课文主旨的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提高阅读的质量。
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
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写过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你读过这些作品吗?把课前准备的文学作品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看谁积累的资料多,交流得好。
(学生小组交流,推举1~2名班级交流。学生可以吟颂诗歌,也可以以唱诗的形式)
2.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积累知识,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3.延伸练习
把与同学交流的作品摘抄到练笔本上,并试着仿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活动名称:越开越大的花
活动目标:
1、尝试沿着花心的形状一圈一圈不断扩大的方式表现花儿越开越大。
2、感受春天的季节特征,乐意进一步去发现春天的美。
活动准备:
画纸(画有心) 、蜡笔、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集中注意力,激发活动兴趣
地上有一粒小种子,种子想快快长大,有什么好办法吗?
小结:浇浇水,晒晒太阳,给它施肥都能使种子快快的长大。
二、 情景化演示——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演绎具有挑战性的绘画方法
1、太阳公公看见了,对种子说:“别急,别急,我来帮帮你吧!”太阳公公发出暖洋洋的光照着种子,她吸收阳光,开出了一朵小花。(老师在花籽外画一圈)。小花开心地叫着:“谢谢您太阳公公,谢谢您帮我长大!可是我还想再大一点。”
2、春风姐姐吹来了,他对小花说:“小花,小花,我也来帮你长大吧!”春风姐姐轻轻地吹着,小花抖了抖了身体,真的又长大了一圈。(老师再加大一圈),小花真高兴,说:“谢谢您,春风姐姐,谢谢您帮我长大。”
3、还有谁会来帮助小花呢?你听,滴答滴答,下小雨啦!雨点落在小花身上,小花喝着雨水,挺直了胸膛,越长越大了。(请一幼儿画)小花太高兴啦!“谢谢您,春雨哥哥!谢谢您帮助我长大。”
小结:春风吹、太阳照、春雨淋,花儿啊一层一层越长越大,越开越多
三、幼儿操作——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
1、瞧,草地上还有很多小小花,他们也想长得越来越大。你们愿意帮助他们长大吗?
2、重点指导:
1)鼓励幼儿沿着花心一圈圈不断地将小花画大,注意连接点。
2)可以给花儿涂上漂亮的颜色或自由添画背景。
小结:小花从花心一圈圈的往外长,越长越大越长越大。
四、同伴欣赏——分享成功的快乐
1、作品展示:我们来做扮演小蝴蝶,去找找哪朵花儿很美的?看看花儿是不是越开越大的?
2、原来花儿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和五彩斑斓的颜色,春天的花儿可真好看!
四、活动反思:
描述:
今天的学习活动中,直接用故事进行导入。“地上有颗小种子,它想快快长大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帮着它快快长大啊?”这时候盟盟说:“可以给它浇水帮助它长大。”“那除了浇水还有什么好办法吗?”这时候孩子们感觉有点难以回答了,随后我就做了一个风吹的动作。马上汤智晨说:“可以让风吹一吹也能帮助它长大的。”伴随这孩子们说出的各种方法,我一圈圈的把花往外画。请他们仔细的观察我的花瓣是从哪里长出来的。但是幼儿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还是有个别幼儿画的花瓣并不是一圈圈沿着轮廓往外画的而是直接就画了一个大圈。
分析:
可能在讲解的时候不够细致,有部分幼儿没有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圈圈的往外画,导致了出现了一整圈画的现象,而且沿着花心往外画对小班的幼儿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有部分幼儿没有成功。
调整:
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幼儿画的是一整个的圆,于是我用语言引导“三瓣花的种子开出来的花朵也是三瓣的,一瓣一瓣慢慢的开出来”听到提示后有些幼儿尝试着画出三瓣花的样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平日分析】
学生平日广泛的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也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鲸的画面,所以学生一定会对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知识。
【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鲸教师告诉学生本课学习内容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鱼。
2、学生反驳教师鲸是鱼类这一观点。
3、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并说明资料来源。
这样设计是教师故意给出错误的信息,这样可以马上调动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鲸的资料,使学生急于表现交流,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出声读文,读后画出生字新词。
2、读后组内交流自学字词情况。
3、全班交流本文介绍了关了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三、鲸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哪些特点?再读课文了解
这样设计整体把握事物的特点,培养了概括能力,为学习下文打下了铺垫。
四、课堂练习
1、选择正确读音:
上腭(e e) 哺乳(ru lu) 捕获(bu pu) 立即(ji ji)
2、形近字组词:
鲸( ) 肢( ) 滤( ) 肺( )
鱼( ) 枝( ) 虑( ) 柿(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 因为鲸是用 呼吸的,又因为鲸是 ,所以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属于 。
⑵ 文章分别以鲸的__、__、__、这几方面具体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
这样设计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了解了鲸的几方面特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字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好听的歌(听的过程中说)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唱,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我爱北京天安门〉对,我爱北京天安门。古老美丽的北京城就是我国的首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北京〉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大家先请听一遍课文,注意听清字音。
2,你也想来读读书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看看注音,多读几遍。
3,同学们读的真认真,下面我们四人一组,一起学一学这篇课文的生字,也可以将生字连成词语读一读。
4,出示生字,请各小组来试着读一读,看哪个组读的最好。
5,同学们读的真好,那谁愿意当小老师带我们大家读一读词语啊?你会教哪个就教哪个〈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读词语〉
6,男女生个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一)再读课文
1,你们的词语读的真不错,那你们能把课文读好吗?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试一试。
2,说说看,他读的怎么样?
3,指导: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要读准字音,要注意停顿。
4,大家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5,北京有这么多美丽的地方,那你们最喜欢看什么呢?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教学第二自然段
点击课件,展示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广场画面和第二段文字
2,你看到了什么?
3,教师范读这段文字----学生自渎-----你读懂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随机解释:中央 庄严 矗立等的词语
4,我想请几位同学来比赛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5,学生比赛读,评出最好的那位。
6,大家表现的真不错,老师准备了很多天安门的图片。想不想再看一看啊?(课件出示图片)
四,指导写字
1, 北京还有很多好看好玩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啊,看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如果你能认真的写一写学过“央,交”这两个字的话,老师就给你们看好不好啊?
2, 出示生字-----指导写字------自己写一写-----评价
五,欣赏图片,再次感受
出示北京风景图片,一边看一边介绍,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丽。
六,总结课文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希望同学们能更加了解北京,喜欢北京,长大能亲自去北京看一看。最后我们再来唱一唱这首〈我爱北京天安门〉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4页、85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对比中会认、读、写整时。
2、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的能力
3、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按时作息。
教学重点:
认整时 、记录整时。
教学难点:
特殊时刻的认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引入新知
1、创设数宝宝情景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2)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 认识钟面
(1)学生自己观察钟面,思考钟面上都有什么。
(2)提问:谁知道钟面上的这两根针叫什么名字?它们长得一样吗?
(3) 学生在其他钟面上指出时针和分针。
(4) 演示时针、分针旋转的方向,学生用小手指模仿操作。
2、归纳总结 认识整时
(1)依次出示三个钟面,分别提问:这是几时?现在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
(2)分析比较找出规律,提问:学习了这三个钟面,请你比较一下,这三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3)归纳总结: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板书)
(4)巩固新知:
拨一拨,说时刻。
(5)认识电子计时法
(三)巩固练习 拓展新知
1、投影出示教材85页的第一幅图,?
(1)提问:小明几时在做什么?师生共同完成其他几幅图。 投影展示,全班交流。
(2)问:小明9时在干什么?同样是9时,为什么做的事却不同?
2、判断时间
3、过几小时是几时?
4、拓展新知
你知道吗?(课件展示书上85内容)
(四)全课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七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