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教学设计

2020-11-03 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琴俱亡》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琴俱亡》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词。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体会文中简洁的语言。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其中王子猷与王子敬兄弟二人品格才华最突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板书:人琴俱亡(刘义庆)

  介绍:作品作者

  此书主要记载魏晋名士的言谈轶事最大特点是记述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者微小举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刘义庆:南宋文学家

  二、读通读顺,读懂课文

  第一:独立阅读课文,借助课下注解,手头的工具书给自己不懂的生字词注音,并结合语境判断确定它们在文中的意义

  第二:使用自己习惯的符号标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1、红字注音

  全班齐读一遍

  2、字词解释,翻译文段

  3、出示译文

  全班试背

  过渡语:我们对本文大意都基本理解了,然而我们会翻译了,是不是就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了呢?请看———探究理解。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 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卒”,他死去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一是子猷本身当时病势严重;二是因自己的骨肉兄弟之死而极度悲伤。

  2、 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神情的“悲”和“哭”都是比较低层次的悲伤,子猷内心悲痛至极,反而在表面上什么都不能表现出来)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 “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悲痛之情喷薄而出, 因此“恸绝良久”所以子猷前后的表现不矛盾

  过渡语:兄弟间互相迫害的也有

  曹植《七步诗》)(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其中说到,读《七步诗》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曹丕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过渡语:兄弟间手足情深的也有

  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3、 请回顾课文:你觉得最让你挥之不去的细节是什么,为什么?(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话)

  明确:“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四、小结归纳,积累背诵

  课文语言十分简洁全文仅84字,就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手足情深,原因就是抓住了人物的只言片语或细微的举动,即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才使得人物这样鲜活。

  板书:

  手足情深

  语言简洁

  过渡语:请同学们看关键词,齐背全文,这次读时,注意人物语言与叙事语言的不同感情。

  过渡语:是啊,逝者已去,而琴随人亡,这更渲染出当时悲凉的气氛下面再来看看现今生活之中的手足情深。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请同学浏览文章《平分生命》。

  师:表达什么情感、主题

  让学生谈感悟

  《人琴俱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

  3、改写文章内容,扩充情节,丰富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鲜明的个性特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假如你最心爱的一件物品不幸遗失或损坏,你会怎样呢?假如你最喜欢的一位朋友或亲人不幸离开了你,你又会这样呢?

  2、师有感情地讲述:人类的情感很多,但最能打动人心的、传为佳话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泪下的兄弟之情。

  展示预习 :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

  二、自主学习记录卡自学情况反馈。

  1、检查朗读情况,结合朗读正音

  读后由学生评议,并在评议中进一步朗读。(主要从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评价)

  2、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

  三、自主学习记录卡练习情况交流展示。

  1、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把不会的词、句圈出来,以备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以适时地帮助。共性问题在全班内交流。

  3、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投影)

  ①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笃,(病)重。而,表承接,不译。

  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都,副词,总,竟。矣,语言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

  ③语时了不悲。

  语,动词,说话。 了,全,完全。

  ④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索,要。舆,轿子。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⑤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素,向来,一向。 琴,动词,弹琴。径,直往。 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既,已经。 调,协调。掷,投掷,抛掷,扔。

  ⑥因恸绝良久。

  因,副词,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绝,死亡。

  ⑦月余亦卒。

  亦,副词,也。 卒,死。

  4、教师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或翻译课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四、质疑探究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探究、交流。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积累古诗文中写手足亲情的句子。

【《人琴俱亡》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1.《人琴俱亡》说课稿

2.《人琴俱亡》阅读答案

3.《人琴俱亡》说课稿2篇

4.《早操》教学设计范文

5.观潮教学设计范文

6.《观潮》教学设计范文

7.《离骚》教学设计范文

8.离骚教学设计范文

9.《做笔筒》教学设计范文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语文《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 下一篇: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