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文言文教学设计

2021-04-13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师文言文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师文言文教学设计1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的根。学好文言文是传承传统的需要,是修身明理的需要。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二者应是有机的统一,而且"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我们的教师资格和教师招聘的考试中,也常常是考生的“重灾区”,在教学设计时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一、听

  1、听示范,这包括听录音示范、教师朗读示范等。标准规范的朗读不仅可以达到正音、断句的目的,而且也是初步了解课文语言、感情的过程。因为作为示范性朗读特别是一些播音艺术家的朗读,都是字斟句酌,深入领会文章主旨进行的二度创作。听高质量的示范朗读,可以让我们在还没开讲前就记住文言文中的一些经典句子。

  2、听讲解,就是听老师上课讲解。老师的讲解会让学生更快速更准确的理解文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理解了、就会喜欢和爱好。

  二、读

  重视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其实我们想想古代孩子上学主要就是同学在下面读,先生在讲台上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对于现代教学,也是同样的方式。

  1、读熟,即“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按照朱熹的说法达到这样的程度: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他要求学生不可牵强暗记,多读自然上口,将会永久不忘。

  2、读精,即在重点文言文学习中不要放过每个字。比如初中阶段以文言实词积累为主。积累实词我们通常用以下办法(以八年级课文为例):

  a、温故而知新。在理解27课“夕日欲颓”的“欲”时要联想到21课的“欲穷其林”,自然实现加强记忆和知新。

  b、比较中鉴别。这又包括三点:首先古今字词意对比:在学习《桃花源记》时要注意妻子、交通等词意的古今变化。其次,同一字词的不同义项如《三峡》中三个“绝”字的不同意思。还有同义词的积累如《核舟记》中的“了了”和“历历”都是清清楚楚的意思。

  c、趣味古文翻译。这要求学生更好的联系已有知识。比如《三峡》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你就可以用小学时背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来理解。

  3、猜读,指在读书中根据已知内容推测未知内容。比如,指导学生看到标题,猜正文;看到上段或句猜下段或句等。猜读把读和思联系了起来,是阅读变成一次探险,变成乐趣。这特别适合基础较好的同学预习时用。 熟读,帮我们理解;精读,叫我们深化;猜读,让我们探索。诵读确是学好文言文的绝招!

  三、写

  1、改写,即在保持原作思想内容,只把文言文改成白话文。切忌不是翻译,比如还可以改文体、改结构、该人称等。例如我们熟知的《公输》就被鲁迅改写成小说《非攻》。可见成功的改写正是对文言文最深入的理解。

  2、扩写,就是对原文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之上的扩展补充,使之充实具体。

  四、演

  将故事性强的文言文,和学生一起改编成课本剧,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表现的特点,让他们在快乐中参与文本、参与创作、参与课堂、参与学习,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们曾将《孙权劝学》、《狼》、《唐雎不辱使命》等多篇文言文改编成课本剧,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名师文言文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1、激趣为先,文白倒译,化难为易。以巧问妙答故事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以逆向翻译法降低心理抵触,增强兴趣。

  2、 夯实基础,重视字词。教学生如何辨别多音字的读音;重视书写的规范;抓关键字词体会文章主题及人物特点。

  3、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文言文读准、读顺、读懂、读好。

  4、 方法为重,教为不教。引导学生学习借助注释、文白对照、合理想象等方法读懂文言文意思,注意到方法的积累使用。

  5、读中积累,学以致用。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学了还要会用,知识才会内化为自己的智慧。

  6、读写结合,发展想象。设计扩写和收集的课外练习,进行有效拓展。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是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元的文章。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一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绝。

  学情分析

  本文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可能出现畏难情绪,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降低难度和学习的恐惧心理。学习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有学习的兴趣;二是能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学习中一些字的意思、读音和书写可能遇到困难,需要老师“扶一扶”。

  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

  阅读本组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1、正确规范地书写“梁、惠、禽、诣、乃、曰”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3、能读懂文言文意思,感受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4、 初步感知文言文,运用逆向翻译法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

  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读懂文章的意思。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策略与手段

  逆向翻译译法、合作探究法、迁移法、实践练习法、讲授法、演示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教师准备:学习课标,通览教材、教参,细读文本,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预设教学活动。准备一些巧问妙答的小故事。

  教具准备:课件、田字格黑板贴、课文纸、练习纸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课前热身

  1、讲述几个巧问妙答的小故事,体会语言艺术的精妙。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本单元课文特点。】

  2、白话故事导入

  a、师讲述白话版《杨氏之子》。

  b、点名复述。

  c、同桌互讲。

  【设计意图:通过先呈现白话文,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心理期待,极大提高学习兴趣,降低心里的抵触和畏难情绪。通过不同形式的讲来熟悉情节,为文白对译理解古文做铺垫。】

  一、导入课题

  1、这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想不想看看古代的文言文如何讲这个故事的?文言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笔巨大的财富,今天,我们走近《杨氏之子》去感受一个古代孩子的智慧。这篇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一书。(板书:文言文。课件出示文言文和《世说新语》介绍)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时,对什么是文言文和《世说新语》一书有大概的了解。】

  2、板书课题。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10、杨氏之子)

  3、 理解题意。课题是什么意思?指名反馈。

  我是姓敖人家的女儿,那我就是敖氏之女,你能用这样的语言形式来介绍自己吗?指名反馈。

  【设计意图:理解并学会运用课题的短语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文言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字字准确、句句通顺。(课件出示课文)

  2、指名朗读:根据学情强调多音字在本文中的正确读法,使学生学会根据文意判断多音字读音的方法:(课件出示多音字用法)

  为wèi设果 儿应yìng声答曰

  3、学生自己根据语感划分节奏读。

  4、出示正确的划分,教师范读,生小声跟读,让学生初步掌握文言文声断气连的读法。(课件出示带节奏线文本)

  重点练习:“孔指以示儿曰”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为什么是“家/禽”而不是“家禽”)

  5、再读,评价。

  【设计意图:读是阅读学习的根本,读通、读准、读顺是理解、学习的开端。同时,掌握多音字读音的辨别方法和读文言文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自我学习、独立学习,现在的“教”是为了日后的“不教”。】

  三、文白对译,疏通字词句。

  (一)文白对译,疏通句意。师说白话文,生读对应文言文。引导发现文言文语言精简的特点。

  【设计意图:既理解全文,疏通句意,又再次感受文言文的精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难点字词。

  1、同桌合作学习:一起读读古文,完成练习——理解难点字的意思(“甚、惠、诣、乃、曰、示、禽”等)。

  生汇报并反馈学习方法,师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理解重难点字词的意思,既疏通了文意,又通过学习掌握了方法,为以后学习文言文积累经验。】

  2、指导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设计意图:生字的学习是各学段的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区分形近字、掌握难点字,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四、精读品味对话之精妙

  (一)把文章读短

  1、引导学生回顾白话文找中心句的方法,将课文浓缩成一句话、一个词。(课件出示下划线。板书:聪惠)

  2、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杨氏子的“聪惠”?(相机板书:会听 反应快 会说)

  【设计意图:通过把文章读成一个句子、一个词语,学习概括文章,把握文章主题。通过寻找关键词,体会人物特点。】

  (二)把文章读长,理解人物间关系,体会语言精妙

  1、话说这孔君平去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谁知他父亲不在。这不约而来,可以看出他们两家的关系怎么样?生反馈。

  杨氏子知不知道来人是谁?从哪看出他知道?那又一次证明他们两家……生反馈。

  2、理解人物内心: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了水果,这水果里有杨梅,孔君平看着这杨梅心里想到了什么?一句“此是君家果”是有意刁难吗?如果你是那聪慧的杨氏子,听到这句“此是君家果”又会怎么想?

  比较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体会语气的不同,从“未闻”中感受杨氏子的委婉、礼貌及句子的言下之意。

  3、学生反馈,教师随机点拨。

  引导学生读懂孔君平拿杨氏子的姓氏和杨梅的“杨”字做文章,杨氏子是用同样的方法拿孔君平的姓氏和孔雀的“孔”字做文章,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杨氏子的聪惠表现。(相机板书:杨梅 杨家果 孔雀 孔家禽)

  【设计意图:通过合理的想象,既体会彼此对话的基调及语言的精妙,又能感受文言文言简意赅的特点,同时发挥想象力,并积累文言文的又一个学习方法——合理想象。】

  4、若来者是柳君平、黄君平、李君平、梅君平呢?杨氏子又会怎样应声答?扮角色演一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关键句的迁移训练既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又在练习中一次又一次巩固课文句式,为背诵做准备。】

  5、趣味练习:看白话说文言。(课件出示练习,视学习情况出示)

  【设计意图:活学活用,迁移经验,巩固难点字的理解和运用。】

  五、熟读成诵

  生读没有标点的、竖向排列的课文;背诵。(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既了解文言文的相关知识,又不知不觉中反复诵读,最后背诵积累。】

  六、自选课外拓展

  1、发挥想象将《杨氏之子》扩写为一则生动的白话文故事。

  2、收集有趣的巧问妙答故事、经典的广告语等,与同学交流。

  3、阅读《世说新语》中感兴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扩写能很好地发挥孩子的想象,充分利用课本范文资源进行写作练习,同时在扩写中进一步感受到文言文语言精炼的特点及与白话文的不同。收集巧问妙答故事能更好的发挥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目标,并积累语言。阅读《世说新语》的故事,能让孩子拓宽阅读面,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进一步了解感受文言文。】

  七、总结

  名师文言文教学设计3

  一、自读作业

  1、给加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 奴隶人

  A、做奴隶的人 B、农奴、家奴

  C、 隶人(职位低微的吏役) D、仆役(既含B又含C)

  答(D)

  ⑵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A、等候 B、等同、一样 C、等于 D、等级

  答(B)

  ⑶ 策之不以其道

  A、道理 B、规律 C、方法 D、道德

  答(C)

  ⑷ 执策而临之

  A、面对 B、驾驭 C、到达 D、光临

  答(A)

  2、选出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一组)。

  ⑴ 一食或尽粟一石

  A、或得日或否 B、而或长烟一空

  C、或异二者之为 D、或曰,此东海也

  答(B)

  ⑵ ①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③骈死于槽枥之间 ④策之不以其道 ⑤山之僧智仙也 ⑥越长城之限 ⑦愿陛下亲之信之 ⑧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⑨杜少府之任蜀州 ⑩甚矣。汝

  A、②③⑤⑥ B、①⑧⑨⑩ C、④⑦⑧⑩ D、①②③⑤

  答(A)

  ⑶ 其真不知马也

  A、环滁皆山也 B、故自号 醉翁也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D、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答(A)

  3、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 才美不外见

  A、(千里马)的本领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

  B、(千里马)的才能与外貌就显露不出来。

  C、他的`本领和优秀的品质就表露不出来。

  答(A)

  ⑵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饲养人使千里马嘶叫,却不能够领会它嘶叫的意图。

  B、饲养人吆喝千里马,却不能使它领会吆喝的意思。

  C、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鸣,可是饲养人并不懂得它嘶鸣的意思。

  D、饲养人听千里马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

  答(C)

  4、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答(BC)

  5、本文的主要写作方法是: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托物寓意 D、记叙与议论相结合

  答(C)

  二、课文分析

  1、关于《马说》的主旨:

  有人根据作品开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便认为本文主要论证人才的重要性。这样分析不准确,开头两句确有总领全篇的作用,它是文章议论的出发点和理论根据,但不是结论,也不是作者写本文的主旨。

  文章结尾一句话值得注意: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是论证的中心。是谁不认识千里马呢?是他们(其)。他们又是谁,是当时的唐代统治者,是他们埋没人才、迫害人才。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马为喻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行为。第一个其字也可解释为被借用的岂,作难道讲。

  韩愈所以能写出如此尖锐的杂文,是和他的亲身遭遇分不开的。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间。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10年之久,最后无限怨郁,离开长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陈心迹,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本文的主旨局限于此,而要从他个人推广到整个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里,压抑人才、埋没人才是普遍现象。

  本文是对不能知人善任的封建统治者的有力嘲讽与鞭挞。

  2、关于《马说》的结构:

  第1段,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写世有伯乐的重要性。)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第2段,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写世无伯乐的危害)。

  第3段,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对当世无人识马的慨叹)。结论──其真不知马也。

  由此可见,本文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逻辑性极强。

  三、疑难问题解答

  1、关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理解

  究竟是谁鸣之?谁不能通其意?

  一说是食马者,即养马的人。一说鸣之的主语是千里马,不能通其意的主语是食马者,代词之指代千里马。我们采用后说,故自读作业3、⑵选择 C答案。因为这一说,较符合作者的原意。这一点可以和关于本文的主旨结合起来理解。至于D答案,因为较笼统,含义没有说清楚,不能算对。

  2、关于奴隶人

  奴隶人是奴和隶人两个词。奴,指受压迫受剥削受人奴役的丧失自由的人,如农奴、家奴。隶人,指职位低下的吏役。应读成:奴棗隶人。《教参》译文中把它译成仆役,虽然也对,但较笼统,含义没有说清楚。

  3、关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且副词,犹,尚且。等,等同,一样。可译成:尚且跟普通马一样(的地位)还得不到,(又)怎么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四、背诵和默写全文

  五、教学参考资料

  1、《马说》是韩愈《杂说》中的第四篇,所以有的本子又题作《杂说四》。不过,现在人们大多叫它《马说》,也有叫《说马》的。(摘自《唐宋八大家散文》)

  2、关于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摘自《辞海》韩愈条)

  名师文言文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2、 掌握一事一议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助:蒲松龄以及《聊斋志异》的基本信息

  二、读课文,读字音,读节奏

  基本思路:1、让学生自己先来读文章,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标出困惑

  2、小组内部交流个人遇到的困惑,记下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3、全班交流各小组遇到的困惑

  4、一生朗读全文,其他学生听读,听读完后指出还有哪些字音与节奏存在不足

  5、听朗诵录音带,在与名家朗读的对比中找出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并作出重 点标注

  师出示重点字读音:窘 苫 少时 暇 寐 黠

  少:多少;少年

  暇、遐、瑕、瑕的区别

  师出示重点句子节奏划分: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转折词“而”后需停顿)(后置状语“如故” 前需停顿)

  其一犬坐于前(主谓之间需停顿)

  盖以诱敌(句首发语词“盖”后需停顿)

  师结:学习文言文,生字宜多关注多音字以及形似字

  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主谓之间要停顿

  转折词后要停顿

  状语后置要停顿

  句首发语词要停顿(常见发语词:盖、夫、若夫、至若、至于等) 二读课文,读注释,读内容

  基本思路:1、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主要内容,划出难以解释的字、句

  2、小组内部交流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好组内未能解决的困惑

  3、全班交流各组内的困惑

  师出示重点实词:缀、窘、敌、去、久之、几何

  洞、隧、犬

  止有剩骨的“止”

  生揣摩:每一行字,有什么共同点?

  其一,古今意义不同;其二,词性发生了变化;其三,是通假字

  师出示重点虚词: 以:投以骨 盖以诱敌

  之:久之又数刀毙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师出示重点译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倒装)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词类活用)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词类活用)

  师结:翻译文言文时,字词方面,重点关注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字以及常见虚词句子方面,重点关注倒装句、有词类活用的句子

  3、 明确翻译后,试着复述故事情节,以便检测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的把握

  三、读课文,读情节,读形象

  1、读课文,读出故事的情节,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师助:情节的概括,可以从人与动物的关系入手,按照“屠户( )狼——屠户( )狼——屠户( )狼——屠户( )”的模式来 进行

  2、分析狼和屠户的性格特点

  示例: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贪婪

  四、读课文,读中心,读寓意

  全书将近500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鬼妖

  3、郭沫若评价《聊斋志异》的对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借助上面两则材料中的红色字体,让学生明确狼这一形象在文中所代表的寓意,笔触直指贪官污吏一类的恶人。

  五、 拓展延伸

  师结:本文采取了先叙事,后议论抒情的写作模式,这种写作手法叫做“一事一议”, 其好处在于可以将深刻的道理寓于故事之中,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思考。

  六、 巩固小结

  让学生谈本课的本课的授课思路:以读为主,读字音节奏——读注释内容——读情节人物——读中心寓意,并学习其写作手法

  七、堂清检测

  1、 作者?代表作?

  2、 释词:缀 敌 洞 隧 几何 犬

  3、 译句:其一犬坐于前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八、布置作业

  1、我当出题人

  从《狼》与《论语十则》两篇文章中,找到八个你认为重要的实词并将其意思背好; 再找出与“以” “之”有关的句子,掌握以和之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用法;最后找出六个 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加以背诵检测

  要求:实词以及句子的选择要与本课提到的方法规律相吻合

  要求:用上一事一议的写作手法

【名师文言文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离骚名师教学设计12-11

观潮名师教学设计09-27

梁实秋《鸟》名师教学设计07-30

《化石吟》名师教学设计11-19

《采薇》名师教学设计12-11

《乡愁》名师教学设计稿11-24

《手指》名师优秀教学设计模板12-28

人教版《化石吟》名师教学设计12-11

《短歌行》名师教学设计11-17

鸟梁实秋名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