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2021-05-17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分乡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2)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所以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想一想:你最想买什么?(指名说)试着算一算你应付多少钱?

  (3)生尝试计算。然后说一说,你打算买哪两样?一共要付多少钱?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3、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学习小数加法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3)师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4)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5)观察、思考:在小数加法中,怎样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

  (6)引导学生两式比较。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2、学习小数减法

  (1)谈话导入例4提出问题: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2)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4)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的过程。

  (6)师生总结: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三、实践应用

  1、完成P9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3、用数学:练习二十二第2题,学生独立解决。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②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56+98=635-574=

  2、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小数的加、减法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一同来研究小数的加、减法。

  (板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复习笔算整数导入新课,以旧引新,以旧促新,为学生感受笔算整数加减法与笔算小数加减法的联系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

  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2、教师有选择性地板书问题。

  主板书:买一个转笔刀和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一共要多少元?

  一个转笔刀比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

  副板书:一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一共多少元?

  一本笔记本比一本练习本贵多少元?

  ……

  3、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主板书的两个问题)怎样列式?

  4、指名学生列式。

  5、你会用哪些方法计算?

  6、学生先独立尝试解决,再与组内同学交流。

  7、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1:

  答:买一个转笔刀和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一共要1、4元,一个转笔刀比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贵0、2元。

  学生2:

  答:买一个转笔刀和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一共要1、4元,一个转笔刀比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贵0、2元。

  8、他们算得对吗?你会验算吗?指名学生板演。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难点: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做整数加、减法的。

  2、笔算下列各题。

  根据这四道题的计算,说一说这四道题有什么特点。(前两道是整数加、减法,不需进位也不需要退位;第三道加法题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数要加上进位“1”;第四道减法题的个位不够减需从十位退“1”和个位合起来再减,而十位上的数不要忘了减“1”)

  3、教师:①做整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相加、减。②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96页例3(1)。

  出示教材主题图,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8+0、6=?0.8-0.6=?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你们想怎么计算。

  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来结果,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②把0.8元改写成8角,0.6元改写成6角,相加减完后再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③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写成竖式计算。

  教师说明: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的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目的是要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2、学习例3(2)。

  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要求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如何列式呢?

  学生可根据学习例3(1)的经验,试着自己独立完成。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他们的不同做法。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位小数简单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

  正确解决在计算小数加法当中和为整数时的.去“0”以及整数减小数中需要补“0”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主题图设置同学们去“文具商店”买文具的情境。

  学生把文具的价格介绍给同学,填在价目表中:

  编号商品名称单价(单位:元)

  1、橡皮0.5

  2、卷笔刀0.8

  3、小刀0.6

  4、铅笔1.2

  5、笔记本2.6

  6、文具盒6.8

  7、书包25.8

  8、练习本0.9

  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1个卷笔刀和1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1个文具盒和1个笔记本,一共多少钱?

  1把小刀比1个笔记本少多少钱?

  ……

  [设计意图:呈现购物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的意识,并能够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小数加法。

  (1)独立思考。

  一个笔记本2.6元,一枝铅笔1.2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请同学独立思考、计算。

  (2)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同桌听听。

  (3)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①2.6元表示2元6角,1.2元表示1元2角,2元6角+1元2角=3元8角=3.8元;

  ②26角+12角=38角=3.8元;

  ③260分+120分=380分=3.8元;

  ④竖式:6角+2角=8角,2元+1元=3元,3元+8角=3.8元;

  ⑤直接算;

  ⑥根据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猜想小数的加法也是这样算。

  汇报中重点强调竖式的写法。

  师:用竖式计算时,在书写上应注意什么?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小结:列竖式计算小数的加法时,不但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还要把得数的小数点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只要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上的数也就对齐了。

  2、小数减法。

  师:任选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尝试用竖式的方法独立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中交流。

  3、小结。

  当学生汇报之后,老师让学生观察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并让学生说说在计算时都应注意些什么。

  4、探究整数减小数补“0”的问题。

  师:如果每人给6元钱来买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钱够吗?

  够的情况下需要找回多少钱?不够的情况下差多少钱呢?

  生试着算一算。

  由此,引出了整数减小数,位数不足需要补“0”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小组活动,大家互通有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使学生感受到解决方法的多种策略,并在交流过程中感受竖式的简便。]

  三、体会小数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

  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生结合板书讨论:

  相同点: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要求从低位算起;同样是满十进一;退一作十。

  不同点:整数加减法是末位对齐,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

  四、灵活应用

  假如你有50元钱,请你选购自己需要的物品,并把自己选购的文具填在购物单中,然后算出应付钱数。拿好购物单,回去向家长汇报。

  购物单

  物品编号物品单价(单位:元)

  应付钱数()元,找回钱数()元。

  五、小结

  小数的加、减法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六、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6+1.2=?

  学生的减法算式

  展示学生的多种算法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教案设计

5.《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优秀教案设计

6.《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范文

7.《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8.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上一篇:高中漫画作文教学设计 下一篇:综合学习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