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设计

2022-05-16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阅读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科利亚得了传染病,医生不让他到病房外面去,也不准其他人来看望科利亚。小小的科利亚独自待在病房,很无聊也很寂寞。突然有一天,他发现窗外有一个红气球,上面还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科利亚笑了,他知道这一定是他的好朋友想出的办法。红气球带给科利亚一阵惊喜,科利亚的心,随着红气球一起飘到了小伙伴的身边。简短的课文勾画出一群热心小朋友的可爱形象,为孩子们打开想象的大门,飞向真情的天空。

  “一主”教学目标:

  1、认识科、亚等7个生字,会用这些生字词说一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谊,懂得珍惜友谊。

  “两翼”教学目标:

  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的《友谊歌》这首诗歌,扫清生词障碍,感受诗歌的优美和友谊的可贵。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生齐背诵《增广贤文》之《知己》、《相处》、《情谊》。

  一、导入:

  1、出示谜语,生猜。

  2、师:同学们真聪明,是气球。气球往往出现在重大、喜庆的日子里,给我们的节日增添欢快的气氛。可是,今天有一个可爱的红气球格外顽皮,它飘啊飘,飘到我们教室里来了(出示气球卡片),它说要给我们讲一个特别动人的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题目就是:

  《窗前的气球》。

  3、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借助课后的拼音把它的字音读准。

  2、看课件,指名读有拼音的生词。

  3、去掉拼音读生词。

  三、随文识字,理解课文。

  1、看生病的科利亚的图片,说说为什么他闷闷不乐?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相机读准句中的生词。

  2、朗读“科利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

  品味“静静地、呆呆地”,用加减词对比读法。

  3、师生合作读第二段话,体会科利亚可怜、难过的心情。

  4、师朗读第三自然段:突然,一个红气球摇摇摆摆地飘了上来,在科利亚房间的窗户前停住了。气球停了一会儿,开始一上一下地动起来,这是怎么回事?

  5、生自由朗读第4和第5自然段,说说飘在科利亚窗前的红气球是怎么回事。

  6、指名合作读第4、5自然段,体会科利亚高兴的心情。

  师生合作朗读第四、五自然段。说说科利亚为什么变得高兴起来。

  7、儿歌识字、课外识字。(5分钟)

  (1)将生字编成儿歌读。

  (2)将生字放到课外的句子中读。

  (3)学生用学会的生词造句。

  四、拓展阅读

  1、听老师范读《友谊歌》。

  2、指名朗读《友谊歌》。

  3、男女生合作朗读诗歌。音乐伴奏(轻音乐:初雪)

  4、续写诗歌

  五、课外延伸

  批注式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中的《电话里传来的暖气》、《小兔子落水了》,加深对友谊的理解。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学习了两篇冒险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两篇文章都是作品节选,讲述了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怎样克服困难,怎样战胜困难的故事。本次群文阅读以生存为主题,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面对困境时的执着和顽强生存的信念,他们都有那些生存技能,运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养成正确阅读的好习惯,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举一反三教学法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重点: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主人公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群文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教学内容:

  《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蓝色的海豚岛》《神秘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播放视频《鲁滨孙漂流记》片段,引出主题──冒险小说。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片段,说说冒险小说的特点;

  2、集体交流特点;

  3、教师小结:明确冒险小说的问题特征。

  冒险小说特点:

  三、精读品悟

  (一)、举一反三:

  先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进行讲解;

  阅读问题:

  1、为什么有些人存活下来?

  2、幸存的人有什么改变?

  3、有没有存活技巧,有哪些技巧呢?

  4、独自一人比有人为伴更危险吗?

  5、在任何状况下,有什么至关重要的生存建议?

  6、人们面临生死存亡之际都想些什么?有什么感觉?

  (二)、学生读其他三篇。

  (提示:阅读的方法:精读、略读)

  (三)、汇报交流。

  (以展示朗读、展示交流的方式进行)

  四、拓展升华

  1、总结课堂收获。

  2、学到了哪些生存技能。

  3、假设情境:

  ①假如你被困荒岛;

  ②假如你被困沙漠;

  ③假如你

  被困森林。

  五、课堂总结

  虽然文中的主人公他们的冒险经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很少见了,但是他们面对困难时的这种坚韧不拔的新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老师不建议大家去冒险,但如果有一天当我们身处困境时,我们要有一个冷静的头脑和一颗执着的心。

  六、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整本小说。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 篇3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这样的整体安排,让孩子们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在童话的世界里尽情地徜徉、幻想??从而更喜欢童话这种文学体裁。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课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2、《大林和小林》《小山雀学本领》。

  【教学重点】

  1、在童话描写的美好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2、师: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它那动人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让我们感受真、善、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去感受童话的魅力吧!板书题目

  二、主题回顾

  1、同学们,从第三组的课文中,你分别感受到了什么?《巨人的花园》分享快乐;《幸福是什么》;劳动创造;《去年的树》;朋友真情;《小木偶的故事》体验生活;

  2、学了这些课文,我们对童话有所了解,那么什么是童话,它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三、学习童话《大林和小林》

  1、(出示课件)过渡:同学们都知道,张天翼是我国著名的童话作家,他写过许多童话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张天翼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大林和小林》(板书题目)

  2、(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拿出阅读材料,自由读阅读材料一《大林和小林》,边读边想: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4、(出示课件)快速浏览文章内容,同桌讨论:

  (1)、在路上,大林和小林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

  (2)、怪物想吃掉大林和小林,他们用什么办法逃走的?

  (3)、你喜欢大林还是小林?为什么?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个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全班齐读

  我的感悟:

  我要学习小林,做一个勤劳、勇敢的孩子,遇到困难,要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过渡:同学们,大林和小林的故事让我们明白,要做一个勇敢、勤劳的孩子,下面的这个故事小山雀学本领,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四、(出示课件)学习童话《小山雀学本领》

  1、请大家自由阅读《小山雀学本领》,边读边想: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你有什么启示?

  2、指名说

  3、师小结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才能把事情做好。

  五、诗朗诵《神奇的世界》

  1、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和主人公一同体验神奇、分享快乐,它让我们梦想成真!它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充满幻想的神奇的世界。(出示课件)《神奇的世界》

  六、作业

  1、好书推荐:张天翼的《秃秃大王》和《宝葫芦的秘密》

  2、课下写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板书:

  美丽的童话世界

  大林懒想当富翁,不想工作

  胆小不动脑筋

  小林勤劳热爱劳动

  勇敢机智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 篇4

  各位老师,大家好。阅读教学习俗的观课评教的角度,是教学方法:着眼与教师,着眼于“怎样教”。怎样的一堂课才算好课,许多教师心中想的是“怎么教”的方法问题。

  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然而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虑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即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是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价值都极为有限。

  一、把握一堂好课的标准

  1、一堂语文“好课”的最低标准: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

  ①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认识。“不知道教什么”是语文教师备课的最大困惑。

  如,说明文:说明方法;名著选文: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栩栩注意

  ②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学内容与“语文”关联不大,对学生的听说读写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影响。

  【叶圣陶:一篇《项羽本纪》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读英文的人,如果读了《龟兔竞走》,只记得兔怎样自负,龟怎样努力,结果兔怎样胜利等的故事内容,而不记得那课文里的生字、难句,以及向来所未碰过的文章上的某种方式(即教学内容),那么他等于在听别人讲龟兔竞走的故事,并不在学习英文。故事是听不完的,学习英文才是目的。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如《蝙蝠和雷达》上成了科学课;

  《中彩那天》上成了思品课。

  ③教学内容相对集中。看起来什么都有了,结果是什么也没教,什么也教不会。

  2、一堂语文“好课”的理想标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①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

  ②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需要。

  二、不同类型课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略读课文。

  1、定位

  是精读课文的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2、认识误区

  ①略读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略读方法。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②精读课文运用精读方法,略读课文运用略读方法。

  (精读课文也要运用略读方法,略读课文也要咬文嚼字)

  ③略读课文教学就是学生自读、自练、自我思考,或者就是学生合作学习。

  (在教师适度指导下的独立,属于半独立性质;是桥梁,不宜经常、大量运用合作学习)

  3、几个关键词

  粗略抓大放小,有所侧重

  应用以点带面,迁移运用

  自主放手阅读,体现个性

  4、不做什么

  ①生字会读会认就行,词语大致理解即可,一般不作细究。

  ②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需要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

  ③一般不做模仿写作的练习。

  5、采用怎样的程序教学

  ①读知大意

  ②读抓重点

  ③读谈感受

  6、可以做哪些练习

  ①抄一抄值得积累的词句。

  ②写下大意,写下感受,写下自己对内容或语言的看法。(批注)

  ③题型:选择、判断、填空和回答问题。(读书卡)

  7、其他

  ①课时一篇课文一般一课时教完

  ②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一般不做调整

  ③思考:年段特征如何体现

  有些课文作为精读课文该怎么教

  略读课文如何检测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品味散文语言,把握散文的神韵。

  教学重、难点:

  品味散文语言,把握散文的神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不要太紧张,今天有幸给你们上这一节课,我将带领大家来品尝美味佳肴。(展示图片)这一张(色、香、味俱全)丰盛的美食,勾起了我们的食欲,让我们迫不及待的想品尝一下佳肴的美味。品尝美食,要品尝出色、香、味来。同样,品读一篇优美散文的语言,就如品尝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为什么这样讲呢?今天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齐来品读散文语言大餐。

  二、散文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神聚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议论散文

  1、叙事性散文

  这是以叙述人物或事件为主的散文样式,它大都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围绕“我”的所见所闻来叙述人物、事件、描绘景物和感受,行文中又夹带抒情和议论。

  2、抒情性散文

  这是一种有着浓郁的抒情格调,情辞并重、精悍隽永的散行文学作品,是最能体现文学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

  3、议论性散文

  主要指以说理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学性散文,杂文是它最主要的品种。

  三、散文阅读考点综合

  指出行文思路和线索

  摘录或概括文章主旨

  体会文章蕴藏的感情

  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

  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

  表达阅读的感悟和体验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 篇6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tā)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zhēng)扎。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xī)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yě)炼(liàn)。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学习目标】

  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4、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句,能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收集中国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

  1、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比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

  ⑴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⑵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

  三、用心品读,细致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

  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

  (教师巡视指导)

  2、选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交流释疑,赏析朗读。

  3、小组交流:

  ⑴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

  ⑵喜欢的段落和原因。

  4、全班交流,释疑解难,感情朗读:

  ⑴“挣扎、冶炼”等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⑵抓住描写女娲着急、难过心情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的善良:

  如“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⑶抓住女娲补天历尽千难万险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伟大精神:

  如“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有感情朗读课文,巩固认读生词。

  二、互相合作,练习讲故事

  1、自主练习讲故事。

  2、小组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些情节,连成一个完整故事;也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或最精彩的情节;还可以创造性地改编、续编故事。

  3、自愿讲故事,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4、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仪态是否端庄大方,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生动,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有感染力。

  三、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1、自主识记生字,同桌交流识记小窍门:

  例如:联系字意法,“燃、熄、炼”和火有关系;换偏旁法,“抬”字换偏旁变成“冶”字;“睁”字换偏旁变成“挣”字等。

  2、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这一课有10个左右结构的字,有9个左窄右宽的字,有1个左右均衡的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左窄右宽的字如何占格,教师范写“隆、喷”等字。

  四、课外拓展

  1、抄写喜欢的语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邻居小伙伴听。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 篇7

  一、总体目标:

  “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加大阅读量,开拓阅读面,激发阅读情,降低理解度,提高阅读质”。

  二、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能力。在阅读时间、形式、速度、方法、内容诸方面都能有较大的突破;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不仅要“读进去”,还要“吐出来”,更要“说开去”。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信息,获得独特体验,在交流中张扬学生的阅读潜能、语言表达力。

  3、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语言得到丰富积累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思维水平,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水平。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尤其是要注意到拓宽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论和世界观。

  5、把“阅读教学”作为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重要手段。教师借助阅读手段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最好伙伴,最佳启迪者和组织者。

  6、“作文”和“阅读”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彼此成为深化优化课改实验的最佳支撑和组合。

  三、阅读教学的管理

  教导处负主责抓好阅读教学的管理。具体地组织好阅读教学小组成员的学习。图书管理人员向语文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定期不定期的开展阅读竞赛活动。

  教导处要督促各班创建好阅读环境。发动学生带来阅读资料。要求班级里组织好阅读小组,对阅读资料进行分类删选,注明阅读字数,阅读时间、提出阅读任务,

  教导处要在学校的课程表和总课表上列出“阅读课”每周一节。负责检查这些阅读课的进展情况及阅读质量。及时提出修正意见。要及时发现阅读现场的成功的做法并加以推广,发现做得不够的有缺陷的要及时指正。

  教师要做好“学生阅读情况记录”。记录可采用表格式,做到一目了然。

  学生在实验中要做到:

  1、为自己指定一份“本学期阅读计划”(低年级学生可在家长和老师帮助指导下完成制定任务。)

  2、给集体提供阅读资料,对所提供的资料要学会分类归纳,在有关的阅读材料上要注明字数,要求达到的阅读时间,有条件的话,可以提出一到两个阅读题目。做到共享阅读资料。

  3、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阅读主题交流、阅读质量测试等各项活动。

  四、阅读要求

  关于阅读速度:低年级提倡朗读,每分钟不少于50至60字;中年级朗读和默读相结合,平均每分钟在100至120字;高年级提倡默读,每分钟为160字左右。

  关于阅读内容:低年级阅读浅近的文学语言类读物,如童话、儿歌、寓言、故事;要阅读一些数学读物;自然、社会科学类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低幼版,和有关的图文读物。),也可以选读一些适合学生的“有声读物”。中年级可阅读故事性较强语言类读物,优秀的诗文,订阅的儿童报刊,自然社会科学类读物。也可以阅读“有声读物”,如长篇广播小说。高年级可阅读叙事作品,说明性文章,优秀的诗文,自然、社会科学类读物(包括史地类读物)。

  提倡星期一、三、五为课内阅读,二、四为课外阅读。

  在25分钟的阅读时间里,文学类,自然社会学科类各占五分之三、五分之二。

  关于阅读组织形式:各班要组织好四人阅读小组,小组内阅读层次互补。每个小组里要选定组长,负责领导监督管理本小组的阅读进程。

  关于阅读测试:每学期进行两次。按《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进行测试。原则上要做到“量大难度低”。让学生学会和适应快速阅读。阅读资料可向全体学生征集,阅读题目也可以由学生提出。教导处负责阅读测试题的征集和删选,(阅读资料可由学生提供。)以增强学生参与阅读测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具体要求

  低年级:

  1、喜欢阅读,

  2、感受阅读的乐趣。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猜读陌生的词句。在阅读中注意积累语言。

  6、用拼音或文字夹拼音的形式把阅读的感受写下来。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字数开始不具体做规定,

  7、至二年级,写作字数达到150字左右。

  8、阅读速度每分钟50至60字。

  中年级: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初步学会默读,

  3、能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能运用工具书查阅不理解的词语,

  5、注意到文章中关键性语言。

  6、学习略读,

  7、比较敏捷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大意,

  8、大概地复述文章的内容。

  9、阅读速度每分钟为100—120字左右。

  高年级: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能借助工具书阅读,

  3、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恰当意义。有比较敏锐的语感。

  4、根据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章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5、能注意认真体会文章中人物活动或事物的意义。

  6、要养成读书看报关心时政的好习惯。阅读面要顾及到文学、史地、数理、等内容。学会与文章交流,

  7、在了解有关知识的前提下,能用文字或口头等形式表达出自己的热爱、憎恨、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8、逐步地有意识地培养探索性阅读习惯,

  9、在均衡阅读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阅读方向,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10、读速度在每分钟160字左右。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学习了两篇冒险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两篇文章都是作品节选,讲述了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怎样克服困难,怎样战胜困难的故事。本次群文阅读以生存为主题,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面对困境时的执着和顽强生存的信念,他们都有那些生存技能,运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养成正确阅读的好习惯,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举一反三教学法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重点: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主人公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群文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教学内容:

  《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蓝色的海豚岛》《神秘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播放视频《鲁滨孙漂流记》片段,引出主题──冒险小说。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片段,说说冒险小说的特点;

  2.集体交流特点;

  3.教师小结:明确冒险小说的问题特征。

  冒险小说特点:

  三、精读品悟

  (一)、举一反三:先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进行讲解;阅读问题:1.为什么有些人存活下来?

  2.幸存的人有什么改变?

  3.有没有存活技巧,有哪些技巧呢?

  4.独自一人比有人为伴更危险吗?

  5.在任何状况下,有什么至关重要的生存建议?

  6.人们面临生死存亡之际都想些什么?有什么感觉?

  (二)、学生读其他三篇。

  (提示:阅读的方法:精读、略读)

  (三)、汇报交流。

  (以展示朗读、展示交流的方式进行)

  四、拓展升华

  1.总结课堂收获。

  2.学到了哪些生存技能。

  生存技能:

  3.假设情境:①假如你被困荒岛;

  ②假如你被困沙漠;

  ③假如你

  被困森林。

  五、课堂总结

  虽然文中的主人公他们的冒险经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很少见了,但是他们面对困难时的这种坚韧不拔的新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老师不建议大家去冒险,但如果有一天当我们身处困境时,我们要有一个冷静的头脑和一颗执着的心。

  六、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整本小说。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 篇9

  一、研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透过文中动物的做法,感受到动物之间的亲情,进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2、透过文中人物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二、研读准备

  教师:教学PPT文本

  学生:文具盒水彩笔

  三、研读活动

  (一)歌曲导入(独唱《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师由歌曲过度到教学中。)

  (二)学习《金色的脚印》

  1、我会想我会读

  PPT出示“思考问题”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边读边勾画出让你感动的语句,同时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课文哪些语句能体现出他们之间的爱?

  2、交流分享

  (1)抽生回答两个问题。(板书)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爱的?(抽生回答,PPT出示精彩语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小结:(凸显主题“爱,让灵性绽放”)

  (三)学习选文

  1、我会读(PPT出示“阅读要求”)【范学一篇选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边读边勾画出让你感动的语句,同时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课文哪些语句能体现出他们之间的爱?

  2、小组选学选文,学后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

  3、我会做做一份“读书卡”或者“阅读海报”。

  4、回报展示选学成果。

  5、在展示中,小组成员补充阅读中的勾画的能体现“爱”的语段。(全班视情况朗读)

  (6、交换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待定)

  四、课堂小结

  1、背景音乐情感升华。

  2、PPT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2、课结束分享对联。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 篇10

  引言

  我们有理由认为,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语言活动之一。半个多世纪以前,史蒂文斯发现高中教师平均每天在课堂上几乎要问400个问题。弗洛伊德从一个抽样调查中得出小学教师一天平均在课堂里提348个问题。贝拉克发现,在中学的水平线上,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是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

  应。我们的经验告诉自己,无论在哪一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可能是使用最为频繁也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方式。故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设计之优劣,对其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以上的问题和考虑因素本人在研究课题中进行了一次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调查。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12道题目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式是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本校五六年级3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五六年级共31名学生。

  (四)调查步骤

  3月15日问卷调查

  3月20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3月28、29日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你认为课堂提问这种教学形式会帮助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吗?

  选A占66%;选B占3%;选C占13%,由此可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课堂提问能有效帮助自己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但仍有极少学生认为帮助不大。看来,从思想上帮助学生认识积极应答课堂提问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语文阅读课上,你是否主动举手发言?

  选A占44%;选B占28%;选C占3%,选D占25%,数据显示,上课愿意回答阅读课堂提问仅占44%,其余学生则显示过于被动。可见,教师在教学阅读课,必须提升学生兴趣。兴趣是人们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它能调动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热衷于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疲。

  3、上课选D或E的同学,你“不太愿意”或“非常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原因是?

  选A占12.5%;选B占25%;选C占9%,选D占6%,此题设置是针对上题不愿意上课举手发言同学的调查。数据显示,25%学生困扰他们回答问题的是口头表达有困难,剩余学生或是问题太难,不会回答;或是懒得动脑思考;或是缺乏自信,不喜欢出风头。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应兼顾问题设计巧妙,还应时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与表达习惯。

  4、课堂上,你是怎样对待语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的?

  选A占38%;选B占25%;选C占3%,选D占25%,总是积极思考教师所提问题的学生仅占38%,经常积极思考问题和很少思考的学生各占25%。这组数据告诉我们,教师必须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设计教学问题,所设问题应突破旧有观念、陈旧理论的限制,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5、上题选D或E的同学,你为何“很少思考”或“从不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选A占12.5%;选B占41%;选C占6%,选D占9%。41%的学生认为对于老师课堂提问不知道如何思考,看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思考方法,特别是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应该给于适当提示。

  6、你愿意回答何种形式的问题?

  选A占31%;选B占19%;选C占16%,选D占3%。一部分学生喜欢回答以记忆为主的问题,少部分学生喜欢回答以理解或应用为主的问题。可见学生的课堂动脑思考习惯养成欠缺。

  7、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你通常?

  选A占22%;选B占50%;选C占28%。调查显示,过半同学能够在默读的过程中理解全文,在文章不懂的地方作标记。少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带着疑问浏览课文,也准备向老师提出自己疑问的地方,而对于只默读不思考的学生也占不少人数。可见,培养学生有效思考问题至关重要。

  8、当老师要求你回答词句的意思时,你会?

  选A占22%;选B占3%;选C占41%。绝大部分学生选择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组织语言进行回答,但要求同学互助或是主动查阅的写生却很少。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和团结协作的习惯。

  9、在课堂上,你觉得语文老师提问后给你的思考时间?

  选A占50%;选B占38%;选C占13%。一半学生认为教师给于学生思考问题时间比较适合,不过不少,极少部分认为不够充足。这部分所占比例较大,由此可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根据学情备课。

  10、当你暂时回答不出问题时,语文老师通常会?

  选A占44%;选B占6%;选C占28%,选D占9%,选E占12.5%。这组数据显示教师对于未回答问题的学生能够延长等待时间,重新解释,尽量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的这种处理方式是开明可取的。

  11、当你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会?

  选A占38%;选B占16%;选C占12.5%,选D占34%。对于学生所回答问题,教师必须能够严厉批评错误并加以纠正,但也存在仅是简单的“好”“很好”。学校教学中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具有激励机制的评价系统。

  12、通过教师的提问,你能够?

  选A占59%;选B占19%;选C占9%,选D占12.5%。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提问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必须提高教师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升华课本主题的高质量、高标准教学问题。

  三、调查对策(或结论)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我们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进行学习。阅读教学不是简单的教授阅读知识而是要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让课堂变得更有趣。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对阅读课感兴趣,同时学生学习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2、教师应掌握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依据

  课程目标是问题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材料,它影响着教师问题设计的方向以及所设计问题的难度,问题设计要符合课程目标对学生在字词句理解、标点符号掌握等方面的要求,设计过难、过易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故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除应以语文素养为导向并反映广泛的教学内容,也应关注语文知识、阅读技能。同时由于课标对三个学段的阅读要求有梯度差异,学段的阅读重点也不同,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要考虑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要求。

  3、教师应提高问题设计意识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为引导者、组织者,对学生的角色定位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论在备课、授课甚至是课后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辅助作用而不是将课堂完全交与学生,对学生学习的内容及其对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加以限制。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对年段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以及不超出教科书对学习内容的范围规定的问题。备课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日常工作,问题设计又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们特别是新手教师应该提升问题设计积极性,明确在备课的过程中精心准备问题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而不仅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教科书编者等人的专利。

  4、提升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能力

  确定教学内容的能力即教师对课程标准、教科书的解读能力,学情分析能力以及应用解读、分析结果选择教学内容的能力;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能力指根据所选定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的能力,包括分解教学内容确定目标,根据目标决定给定,根据目标与给定的差距明确障碍,以及通过选词、构句将问题用语言表述出来的能力。确定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能力是教师问题设计能力最为重要的内容。为此,提高教师问题设计能力的关键应该是提高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并将其转化为问题的能力。

  5、完善教师的日常问题设计实践

  一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流程。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等资料列出本学段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并绘制知识框架图;其次,将知识框架图中的知识点分配到本学段的教材中,根据教材中的选文内容、单元安排、助读系统确定教材中的每一篇选文的教学内容的大致范围,并绘制教学内容分配表;最后,根据学情从教学内容分配表中确定学习内容。二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核心问题并预设辅助问题的过程。三是将问题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四、结束语

  总之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将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一边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一边进行教学内容向问题转化的过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教学内容向问题转化的过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希望通过行动研究充实自己任教间的研究成果,并提高自己的问题设计水平。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 篇11

  学习目的:

  1、学生汇报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

  学习内容:

  交流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阅读的作品,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学习准备:

  1、课前开展“冰心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课件(内含冰心头像、冰心名句集锦等)。

  3、学生自制有关冰心作品的书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学生进入情境。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用班德瑞的优美音乐作背景,及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学习氛围,将学生引进冰心作品爱的意境使师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汇报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简要介绍所了解的冰心。

  2、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了解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冰心。(引导学生了解冰心作品中体现的童心、母爱、对大自然之爱的主题。)

  (2)你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1)通过汇报交流对冰心其人其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冰心其人其作品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回顾学习方法

  回顾在学习《海伦凯勒》时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抓住冰心作品清新秀丽,语句优美,同时又抒发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特点,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读。回顾旧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挖掘已知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欣赏、品味作品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冰心的作品,教师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过程。

  五、推荐名句段

  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冰心作品中的名段。

  老师推荐名段。(课件展示)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的品味到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六、总结,留有余味,学生回味,细听

  通过今天的“品冰心作品”活动,我们对冰心其人、其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位伟大的儿童文学家冰心,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她作品的人们。希望同学们在课外再继续去品味冰心作品。

  师生的情感都融入冰心作品的“爱”中。冰心的名篇佳句,将久久地停留在学生心中。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 篇12

  【指导目的】

  1、通过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草房子》的内容,感受主要人物的特点。

  2、品味《草房子》语言,感受语言后面的思想,感悟每个人物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以及在苦难中绽放出的美。

  3、掌握阅读长篇小说的一些方法,能在自我阅读中循法而读。

  【指导重点】

  1、品味《草房子》语言的特点,深入了解《草房子》中人物的特点,及每个人物在成长过程中绽放出的炫目的美。

  2、掌握阅读长篇小说的一些方法,能在自我阅读中循法而读。

  【指导过程】

  一、导入

  读《草房子》有一段时间了,喜欢吗?很多人都喜欢它。

  1、出示:(配乐读)

  《草房子》是一首诗。

  ———肖复兴

  《草房子》就是当代中国之《爱的教育》。

  ———崔道怡

  读《草房子》真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文学的享受、艺术的享受,是一种真、善、美的享受。———樊发稼

  2、很多人都知道创作有三重境界,老师觉得读书也有三重境界。

  出示:

  第一重:翻书,看封面,看作者,看故事简介,看序言,看目录等,了解一本书最基本的内容。

  第二重:读书,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一口气将书读完,对书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但缺少思考。

  第三重:品书,边读边思,边读边注,读出思想,读出感受,品味语言的魅力,表达的精彩。

  3、你觉得你达到了哪一层境界?

  二、以检查的方式,初步走进人物。

  老师出题考考大家:

  1、《草房子》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人。这部小说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时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介绍当时的背景,及作者生活)

  2、出示:猜谜语

  (1)得了鼠疮,经历了死一样的痛苦。(桑桑)

  (2)从小没有父母,身世离奇,被人欺负。(纸月)

  (3)过继到邱二爷家,经历了洪水后家毁人亡的痛苦。(细马)

  (4)因为秃头,自尊受损,在抗争后被人冷落。(秃鹤)

  (5)因家庭变故,辍学放鸭,在孤独中经受磨练。(杜小康)

  (6)自幼无父母,并常年生病吃药。(温幼菊)

  3、小结:老师发现大家至少已经达到了第二层境界了。不错,我们只是小学生,真正达到第三层境界并不容易。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第三重境界——品书。

  三、品书,感悟成长之美。

  过渡:这本书很长,将近15万字,我们无法一一品味,老师帮大家选出代表性的人物,读思品相结合,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

  (一)走进秃鹤

  1、谈谈你眼中的秃鹤。(引导抓住秃鹤的变化来讲。)

  2、帮助学生理出秃鹤的成长路线。

  A三年级前,秃鹤()。

  出示:

  秃鹤一直生活得很快活。有人叫他秃鹤,他会很高兴地答应的,仿佛他本来就叫秃鹤,而不叫陆鹤。

  有人一定要摸,那也可以,但得付秃鹤一点东西;要么是一块糖,要么是将橡皮或铅笔借他用半天。

  B三年级时,秃鹤()。

  出示:

  秃鹤的头现在碰不得了。谁碰,他就跟谁急眼,就跟谁玩命。人再喊他秃鹤,他就不再答应了。

  C为了长头发,秃鹤()。

  秃鹤就坐在凳子上,一声不吭地让父亲用切开的姜片,在他的头上来回擦着。父亲擦得很认真,像一个想要让顾客动心的铜匠在擦他的一件青铜器。秃鹤很快就感到了一种火辣辣的刺痛。但秃鹤一动不动地坐着,任由父亲用姜片去擦。

  D长不出头发,秃鹤()。

  秃鹤不肯起来,泪水分别从两眼的眼角流下来,流到耳根,又一滴一滴落在泥土上,把泥土湿了一片。

  秃鹤没有再戴那顶帽子。秃鹤与大家的对立情绪日益强烈。秃鹤换了念头:我就是个秃子,怎么样!

  E汇操中,秃鹤()。

  当表演进行了大约三分之二,整个过程已进入最后一个高潮时,一直面孔庄严的秃鹤,突然将头上的帽子摘掉,扔向远处。那是一顶黑帽子,当它飞过人头时,让人联想到那是一只遭到枪击的黑乌鸦从空中跌落下来。

  F因报复,秃鹤()。

  他完全被笼罩在热气里。偶尔吹来一阵大风,吹开热气,才隐隐约约地露出他的身体。谁也看不到他,他也看不到别人。秃鹤觉得这样挺好。他就这么坐着看,让那湿润的热气包裹着

  他,抚摸着他??

  G文艺汇演中,秃鹤()。

  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出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着,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H演出后,秃鹤()。

  秃鹤用嘴咬住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抑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号啕大哭。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带领学生品读这些语句,从中感受秃鹤的思想,感受秃鹤的成长过程,感受语言的精妙。)

  3、小结:秃鹤真的长大了,长成了月光下最英俊的少年。

  4、总结读法:

  读法指导:

  读《草房子》这样的小说,我们一定要善于将人物的故事整合起来,感受人物完整的成长过程,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人物。

  品味语言时要善于扣住关键句段,入情入境地读,读读想想,还可以圈圈注注,这样你就能读出自己的思想。

  11、出示读后感片段:

  (1)少年秃鹤战胜自己,嬴得了别人对他的认可,埋怨是不会战胜任何人,跟自己比,战胜自己,以德服人!

  (2)“或许,我应该面对!”这是“秃鹤“这个少年教给我的。朋友们,请记住,过错是承担,而不是逃避。

  (3)天生秃顶的秃鹤由懵懂无知到出于对尊严的执著坚守。演出了令人发笑又令人心酸的悲喜剧。秃鹤的鲜活形象具有一种巨大的魔力,它令我们深深回望我们的少年时代——回望当年我们这个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曾有过的类似的快乐与伤痛。曹文轩写的不仅仅是秃鹤。(读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贵在得法后,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走进杜小康

  1、让学生交流他们心目中的杜小康。

  如:生活优越,处处与众不同;沉船事件后,辍学放鸭。扣住关键的感人的段落,细品。他们能一连是多天遇不到一个人。杜小康只能与父亲说说话。奇怪的是,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对话,他们几乎不知道再说些其他什么话,而且原先看来是必要的对话,现在也可以通过眼神或者干脆连眼神都不必给予,双方就能明白一切。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那是一个荒无人烟的世界。天空、芦荡、大水、狂风、暴雨、鸭子、孤独、忧伤、生病、寒冷、饥饿??这一切,既困扰、磨难着杜小康,但也在教养、启示着杜小康。当杜雍和因为鸭群连续几次误入人家的鱼塘,几乎吃尽了塘中刚放养的几万尾鱼苗,被愤怒的当地人扣下小船与整个鸭群,而陷入一贫如洗的绝望时,他万万不会想到这段时间的生活给了儿子多少珍贵的财富!杜雍和不吃不喝地躺在鱼塘边上时,杜小康也一动不动地坐在了他的身边。

  他有父亲的悲伤,却并无父亲的绝望。现在,倒什么也不怕了。他坐在那里,既没有向人家哀求,也没有向人家发怒。他反而觉得父亲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的鸭子毁掉了几十户人家的一片希望,就像他们也被毁掉了希望一样。杜小康是坐在那里咀嚼着油麻地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去咀嚼的,由大芦荡给予他的那些美丽而残酷的题目。他不可能立即领悟,但他确实比油麻地的孩子们提前懂得了许多??

  2、在校门口摆摊卖东西。

  他坐在校门口的小桥头上。令油麻地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感震惊的是,这个当初在油麻地

  整日沉浸在一种优越感中的杜小康,竟无一丝卑微的神色。他温和、略带羞涩地向那些走过他身旁的老师、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

  3、让学生自己说读了杜小康之后的感受。

  4、出示读后感:

  (1)是什么让杜小康懂事了?不是一味地溺爱,不是得意地炫耀,更不是舒适的生活,而是挫折,是困难,是逆境,没有经历过痛苦的生活,怎会领略幸福的可贵?美丽的人生,不是拥有一切,得到一切,而是在逆境中学会坚强,学会做人。

  (2)是孤独让杜小康成长了起来,是挫折让杜小康坚强了起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当杜小康坦然地站在油麻地小学门口卖东西时,他已经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我仿佛看到了红门的将来,一定会在他坚毅的目光下重新兴旺起来。

  (三)自主交流,自己喜欢的人物,围绕变化与成长展开。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

  (四)小结:

  1、秃鹤长大了,杜小康长大了,桑桑长大了,细马长大了,纸月长大了??成长就是一种美丽。

  2、出示:

  成长的美丽

  在乡野纯净的天空下,

  在油麻地金泽闪闪的房檐下

  我听到竹笋拔节的声音

  我闻到了花苞绽开的芳香

  冬夜的苦练中

  秃鹤

  长成了月光下最英俊的少年

  洪水的洗礼下

  细马

  用瘦弱的肩膀顶起了家的脊梁

  孤独的芦苇荡中

  杜小康

  坚毅的站立在了生活的路口

  病痛的折磨下

  桑桑

  绽开了不屈的微笑

  成长在苦难中开始

  成长也因苦难更加美丽

  3、总结:

  读书是个性化的过程,今天老师带着大家读出了成长的美丽,当你自己用心读时,一定还会读出其他感人的东西。

  当我们品味着这些语言时,我们在读中思考,我们看到了语言后面的东西——思想。如果我们再次回头细细品味,我们还将看到语言的另一种魅力——表达的精彩。留着有你们的严老师带你们再次走进《草房子》。

  四、推荐好书。

  好书就是我们成长道路中的挚友,明灯。老师希望大家多读好书,并能争取达到读书的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2篇)】相关文章:

高考散文阅读教学设计课件02-25

小学阅读教学反思03-04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04-19

小鲤鱼跳龙门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通用7篇)05-11

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活动总结07-27

小学数学众数教学设计(通用7篇)05-10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11-08

小学语文找春天教学设计(通用5篇)02-11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用6篇)05-12

小学英语微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