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教学设计

2023-03-16 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阅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阅读教学设计1

  一、指导目标:

  1、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2、指导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从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指导重点:

  归纳整理人物描写的方法,从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课前准备:

  学生从自己课外阅读的书籍中,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人物的描写,仔细阅读。

  四、指导课时:

  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导语设计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无一不是为表现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中心服务的。通过对这些描写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人物形象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二)人物描写方法归纳

  1、通过语言描写看人物。语言描写又叫对话描写,它既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又能表现人物品质,还能反映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特点及文化修养。生动的语言描写能给读者“闻其言,见其人”的感觉。如《孙权劝学》中“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一句,就形象地写出了吕蒙的自得和对赞叹受之无愧的坦然。

  2、通过外貌描写看人物。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从“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的描写,我们能看出闻先生作为学者潜心学术的兀兀穷年;从“他走到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描写,我们又能看出闻先生作为民主战士的大义凛然,无所畏惧。

  3、通过神态、动作看人物。俗话说的好“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言为心声”,神态动作就是无声的语言了。在《最后一课》中,都德只让韩麦先生作了一个手势,就把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和他即将离开课堂的极大痛苦表现出得淋漓尽致。

  4、通过心理描写看人物。如果说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是从“外在”的描写看人物,有时难免会有“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隔”的话,那么心理描写就是“拨云见日”、“一览无余”地看人了。从心理描写中看到的人是完全真实的人!看《鲁宾孙漂流记》中的一段吧:“我认为自己前途很暗淡……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鲁宾孙之所以成了鲁宾孙,是这堂无声的“心理课”的结果。“阳光总在风雨后”,是心灵的较量让鲁宾孙从一个怨天忧人的人变成了真正的“硬汉”。

  (三)课内人物描写对比阅读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而又好喝懒做四肢不勤的孔乙己。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反映了范进几十年来追求功名富贵达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

  (四)课外名著人物描写赏析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通过语段中的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关羽:稳重、顾全大局。张飞:鲁莽、直爽、粗暴。

  (五)赏析名著,分析人物

  1、学生分组讨论,在自己喜欢的名著中找出人物描写的语段,并做出赏析。

  2、学生汇报阅读体会。

  (六)总结

  许多名著中塑造出来的人物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他们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吝啬鬼葛朗台;《红楼梦》中多才又善感的林黛玉;《简爱》中自强坚韧的简爱;《水浒传》嫉恶如仇又粗中有细的鲁智深……

  让我们置身于文学艺术殿堂,漫步于文学艺术长廊,与这些鲜活的人物交朋友,感悟人生魅力,提升文学修养。

学生阅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朗读童话的兴趣。

  2、感悟安徒生及其作品中呈现的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语交际

  二、谈话激趣

  1、师:同学们,让黄老师看看,我们班哪位同学最美丽!陈慧曼很美丽,李雨涵也很美丽。你们想自己变得更美丽些吗?师:可是光有外表的美是不够的,拥有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2、师:谁来说说,怎样做才能更美丽呢?(指名说。)(师总结:读书让我们更美丽。)

  3、师:开学一个多月了,我们班的'图书角也建立起来了。非常感谢同学们踊跃捐书,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很爱读书,相信爱读书的孩子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聪明。

  三、图书交流推介会

  1、师:黄老师想知道,最近,你们读了哪些书呢?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故事?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谁来说说?(学生介绍自己读了什么书)

  四、走近安徒生,重温经典

  1、师:刚才同学们向大家推荐了许多的好书,听了你们生动的介绍,黄老师也忍不住想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了,它的名字叫《安徒生童话》(课件出示封面),有哪位同学读过这本书?请举手。(生回答),有很多同学读过这本书了,都是爱读书的孩子。

  2、师:那谁知道《安徒生童话》这本书的作者是谁?(生回答)。(课件出示安徒生图片:)这位就是安徒生,安徒生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介绍?(指名介绍),

  3、师:(课件出示),师介绍安徒生。

  4、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童话》,到故事园中去领略有趣的故事吧!但是,书中有那么多的故事,我们只靠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是不可能读完的,现在,黄老师要教你们,厚厚的一本故事书,应该怎样来读呢?(课件出示“利用目录阅读”),先翻开书的目录看看,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读书先看目录,看一遍至少对于全书有了概括印象,进而能对阅读材料作出取舍。”(课件出示目录),然后从目录中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来读。当然,如果时间充足的话,你就可以顺着目录,每天坚持看一个。这节课,我们就来读《安徒生童话》中的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丑小鸭》。

  五、回忆平时的读书方法

  1、师:在读《丑小鸭》之前,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拿到一本新故事书,你

  是怎么读的?先看什么?有什么读书的方法向大家介绍?(指名交流)

  2、师总结:拿到一本新故事书,先看看作者是谁,然后看看目录,选自己喜欢的故事来读,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读懂内容,想收获,想体会,然后动笔画出好词好句,这样长期积累,你就会写出生动的作文了。

  六、赏读《丑小鸭》

  1、师:《丑小鸭》这个故事谁读过的请举手。(生举手)谁来说说《丑小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生回答)丑小鸭最后怎么了?(生回答),

  2、师:下面我们一起看《丑小鸭》的故事。(画片),

  3、师:看完《丑小鸭》的故事,你想对丑小鸭说什么?有什么收获?(生回答)

  4、师总结:丑小鸭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那是因为它心中有梦想,你们有梦想吗?(生:有),只要你们不怕困难,勤奋学习,老师相信你们都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可以像丑小鸭一样,实现心中的梦想。

  七、创设情景,拓展思维,引导读书

  1、师:《丑小鸭》的故事,同学们都很感兴趣,都很认真的听,认真的看,现在黄老师奖励大家再看《安徒生童话》中的另一个童话故事,好吗?(好),那就请小朋友们坐好,认真的看。(8、课件播放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2、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好看吗?(生:好看)小朋友们还想看动画故事吗?(想)但是这节课的时间那么短,马上就要下课了,这本书还有很多故事没有看,怎么办?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

  3、师:那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课外书什么时候读?(生答)上语文课、数学课的时候读是吗?(生:不是)对了,课外书,课外书,我们当然应该选择安排在课余时间读,这样才不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又能丰富你的课余生活。

  八、总结方法

  1、师:那好,以后你无论读什么书,就请你用上我们这节课上学到的方法来读懂一本书,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记一记读一篇文章的两个步骤:(课件出示“读一篇文章的两个步骤”)。(板书:看目录读文章想收获想体会)

  九、总结延伸

  1、师:安徒生是世界童话大王,他的童话故事都是经典,很值得一看。

  2、师:(课件出示《安徒生童话》全集目录)老师这里有他的童话全集的一些目录,我们来读一读读吧?((学生自己浏览)

  3、师:安徒生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多生动感人的童话呢?想知道的话,就到他写得自传《真爱,让我如此幸福》中找答案吧!(课件出示《真爱,让我如此幸福》的封面),(课件出示安徒生说的一段话)

  4、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童话大王安徒生,分享了读书心得,总结了读书方法,希望同学们以后还要读更多的书,因为,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美丽!

  板书设计:

  《安徒生童话》阅读指导

学生阅读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淘气包埃米尔》世界著名童话大师瑞典的林格伦的作品,这部小说以妈妈的日记方式描绘了一个淘气、正直、善良的小男孩埃米尔的形象。埃米尔一年到头淘气闯祸。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要把那个地方弄得鸡飞狗跳,他把猪血扣在爸爸头上,把妹妹小伊达当作国旗升到旗杆顶,用放大镜点燃了教长夫人的头发,把自己的爸爸关进茅厕等等。但是不管别人如何批评埃米尔,他的妈妈她始终认为,埃米尔会长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最后竟然成为了社区委员会的主席,而且是伦纳贝亚村最有出息的男人。埃米尔的伟大举动受到了全伦纳贝亚人的称赞,他的淘气被人们遗忘和原谅。淘气归淘气,正直和善良才是埃米尔的本质!

  学情分析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不过,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此时是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最佳时机。而且他们已能较为主动、积极地学习。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淘气包埃米尔》一书的兴趣。

  2、梳理《淘气包埃米尔》一书的脉络,为学生走进《淘气包埃米尔》,走近主人公“埃米尔”做适度的铺垫。

  3、适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阅读《淘气包埃米尔》一书的兴趣。

  难点:激发学生阅读《淘气包埃米尔》一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记忆力测试

  出示:读一本好书,就像和睿智高尚的人谈话;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良师益友;读一本好书,就像享受了一顿精神盛宴;读一本好书,就像打开了通往智慧的大门。

  1、一分钟记忆、背诵。

  2、模仿相同的句式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语,它简明的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既然是工具,就需要学习训练,需要积累运用,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所以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背诵关于读书的名言,同时也要求孩子模仿同样的句式说话,达到积累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走近主人公

  1、喜欢交朋友吗?希望交什么样的朋友?

  2、介绍主人公埃米尔的样子、生活习惯。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朋友,他的名字叫“埃米尔”。认识他吗?

  他生活在伦纳贝亚村,卡特胡尔特庄园。(板书:指导读好外国名)用一句话吧这三个词连起来说。

  3.继续介绍:

  他有着一双圆圆的眼睛;他有个红扑扑的圆脸蛋;他还长着一头卷曲的浅色头发。

  4.想看看埃米尔的照片吗?出示埃米尔的图片。你觉得埃米尔长得怎么样?

  埃米尔不仅长得帅,而且成天喜欢戴上一定蓝色的帽子,因此看上去简直“帅呆了”;埃米尔不仅“帅呆了”,他还喜欢背着一支用木头刻成的枪,背着枪的埃米尔简直“酷毙了”。希望和这样帅呆了、酷毙了的帅哥交朋友吗?

  但是,埃米尔不会讲普通话,他只会说伦纳贝亚方言。例如,他想要自己帽子的时候,他不会说:“我要我的帽子。”而是说“我要‘俄的猫子’。”他想要自己枪的时候,也不会说:“我要我的枪。”而是说“我要‘俄的墙’。”

  每天晚上睡觉时,埃米尔总是喜欢带着自己的帽子和枪一起睡觉,因此,睡觉前,埃米尔总会对妈妈说两句话:我要‘俄的猫子’!我要‘俄的墙’!

  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埃米尔也会说两句话:我要‘俄的猫子’!我要‘俄的墙’!

  每次出门前,埃米尔都会说两句话:我要‘俄的猫子’!我要‘俄的墙’!于是,埃米尔肯定会戴着帽子,背着枪上路。

  戴着帽子的埃米尔就是这样帅,背着枪的埃米尔就是这样酷。这就是埃米尔,一个瑞典小男孩。希望和他交朋友吗?

  观察图片,对主人公形成初步印象。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个积累词语的过程。问题简单,学生就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回答,可以把这些表现的机会,给平时不回答问题的学生,让学生在情绪高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学习新的知识,掌握学习技能,不仅是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其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教师寻找容易引起儿童愉快情绪的内容作切入点。从埃米尔的形象图片,再到他的典型方言“我要‘俄的猫子(帽子)’!我要‘俄的墙(枪)’!”入手,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说,他们会乐不可支,会一下子就爱上这位淘气、可爱的埃米尔。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罗姆说:“学习最好的兴趣,是对学习的材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变苦学为乐学,不知不觉立足于学习的主动地位,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三、走进埃米尔的故事

  1、出示原文:在伦纳贝亚村没有一个人,我敢保证,不认识村民中最酷的那个小男孩埃米尔。那个埃米尔淘气、闯祸的次数比一年365天还多,他把村民们吓坏了,所以他们想把埃米尔送到美国去。哎呀,这是真的,伦纳贝亚村的村民募捐,把钱装在一个口袋里,送给埃米尔的妈妈,并且说:

  “你们如果把埃米尔送到美国去,这些钱大概够了。”

  2、出示图片:埃米尔曾经把头伸进了汤罐子!

  3、读原著片段。

  4、出示一系列埃米尔淘气的图片。

  5、提问:可是,就是这个淘气包,最后竟然成为了社区委员会的主席,而且是伦纳贝亚村最有出息的男人。埃米尔的伟大举动受到了全伦纳贝亚人的称赞,他的淘气被人们遗忘和原谅。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6、出示一系列图片。概述埃米尔的故事。

  学生活动

  1、默读,对埃米尔的淘气特点形成初步认识。

  2、猜想;

  可能是怎么回事呢?

  3、听老师读故事。

  4、观察图片,产生联想。

  5、思考,对阅读原著产生渴望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儿童是感性的,具体形象最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也最能激发他的思考,于是我出示了一段关于主人公淘气的一段话. 默读这段话,从这段话中捕捉到了什么信息?静默,才能让每个学生都与文本“零距离”接触,默读文本、品味行文对话的时间,从而让学生从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乃至一个标点中去涵咏体味语言,真正与作者达到心灵的融通,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是说,学生阅读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自我感悟的时间,一个自由遐想的空间,让他们潜心会文,沉浸其中,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介绍书籍,推荐阅读。

  1、 想知道埃米尔在哪儿吗?

  2、 介绍作者及其他作品。

  3、 推荐阅读、指导方法

  1、读作品封面。

  2、了解作者及其他作品。

  3、阅读目录,初步了解读书的小窍门。

  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在课堂上要让他们乖乖的坐上四十分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使小学生在整堂课上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不仅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更要随着课堂的纵深发展,调节思路,将学习的兴趣保持下去。这节课我从谈话开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到图片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从故事激发孩子的兴趣,到问题激发孩子的兴趣,从作者的介绍激发孩子的兴趣,到阅读目录激发孩子的兴趣,以一个“趣”字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强烈的渴望,不仅对《淘气包埃米尔》产生阅读的兴趣,对林格伦的其他书籍也产生兴趣,不仅对林格伦的作品产生阅读的兴趣,对外国儿童小说也产生阅读的兴趣,进而到对儿童小说也产生兴趣,这样语文这个小课堂就和生活这个大世界紧紧地结合起来了。孩子们在课堂上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精神专注,积极投入,没有丝毫“累”的感觉,也达到了目标中激发孩子对书产生兴趣的目标。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孩子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交流。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课外阅读推荐课

  《淘气包埃米尔》

  我会让孩子们把对埃米尔的认识,评价,写在黑板上,和孩子们共同完成板书。

学生阅读教学设计4

  教学与生活、与经验的关系问题不仅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经典问题,也是教学改革实践的现实课题。新课程改革明智地选择了“教学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改革理念与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提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阅读教学理念,强调关注学生的经验世界,反对教学与学生经验的疏离,倡导教师教学时要切人并丰富学生的经验。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学会不断地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教学的依托和基础。由于教育与人的经验世界的重合,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所构成的教学设计环路不再是封闭的结构,而是时刻保持对生活世界、生活经验的开放性,一方面不断接受学生经验对教学可能发生的影响和对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学又不断丰富学生经验的内涵。基于学生经验的阅读教学设计,旨在将阅读教学立足于学生经验,由经验入阅读,在阅读中感悟经验、升华经验,使阅读过程成为个体充实、饱满的生活经验过程。真正导向学生的自主个性发展。

  一、经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缺失

  在阅读教学中,作为独特生命个体存在的学生既在“解读着”,也在“经验着”,是在经验中解读着、在解读中经验着。他们在进入文本世界时会置人自身的生活经验,并运用各自的生活感受体验与文本及其他阅读者对话,使得他们在解读文本意义的同时获得自我生命意义的表达。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经验没有被重视,未能彰显它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经验在阅读教学中缺失,就无法实现阅读与自身发展的有意识对接。

  1 学生经验被忽视

  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学生经验常常被忽视。阅读文本被看成是外在于学生的、中立的东西,课堂中充斥的是专家学者对文本的解读结果,上演的是师生制度化了的课堂语言与教师预设好了的教学步骤。教师无暇关注成长在不同环境、有迥异生活体验的学生在阅读时的不同体悟。当不同的文学作品被教师一概以段意、中心、技法等有条不紊地教给学生,学生的情感体验被忽视,思维不知不觉地被限制了,学生就不能以他们的内心与作者发生自由的交往。阅读没有与学生的经验发生“碰撞”,不会激起学生兴趣的参与,更不能形成学生内在的体验,学生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2 学生经验被异化

  教育过程作为“特殊的生活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其目的是使个体逐步丰富和完善人生经验。阅读的过程是激扬情感、启迪智慧、涤荡灵魂的精神旅程。但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设计常常指向既定的教学目标,在多种合力的作用下,甚至是狭隘地指向考试这一目标,对文本的赏析演变成解读考试试题的“字词、内容、主旨、技法”几步曲,文本解读时学生所获人生经验简单异化成快速解答阅读试题的应试经验。

  3 学生经验被替代

  教师作为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教师理所当然地成了知识和技能的占有者和代言人,其人格优越性和权威地位不言而喻。而由于师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文化积累、心理因素,对文本的解读会各不相同,呈现多元状态,这正是阅读的意义所在。但在阅读教学中,因为教师拥有比学生丰富的知识和成熟的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教师在解读时的话语霸权,学生处于单向接受的受动地位,不能表达自己的个性思考,学生的体验、感悟、经验被教师的理解阐释所替代,虽然教师的阐释绝不等同于文本本身的内涵,学生被迫违背自己的内心服从教师经验,阻隔了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交往,阅读的意义也所剩寥寥。

  二、利用学生经验的理论依据

  自13世纪英国实验自然科学的旗手罗吉尔?培根第一次提出了“经验”概念以来,经验既是哲学和心理学领域所探讨的问题,也是教育学一直关注的问题。《现代汉语词典》对经验的解释是: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经历。它含有名词和动词两种用法,既指结果又含过程。在英文中,经验作为动词使用与名词一样普遍,尤其是强调个人的亲身、直接体验过程,有个人主观体验过程在内的含义。综述之,经验是人认识的一种结果;经验是人的认识活动;经验是经历、体验。仅仅把经验理解为人们活动的结果是片面的、狭隘的,经验是人对外界进行认识并获得见解的一种过程,也是人对世界的一种感悟和体验。这种体验是对认识的升华和超越。

  从卢梭、裴斯泰洛齐到福禄倍尔,都主张儿童要冲破成人化的知识性课程的束缚,以自主活动、探究来获得基于已有经验的自然生长,教学的使命不在于为其未来生活提供具体知识,而是通过活动设计使其感受生活,积聚新的经验。发展到杜威这里,杜威系统论述了经验对学生成长的价值意义:“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他认为,“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发展是儿童在先天本能与冲动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不断增加经验的意义和过程,并由此得出“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儿童的经验是教学的起点,是儿童不断生长的条件,它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显示了发展的内在力量,“发展不是儿童从它自己心中‘发展’出这个或那个事实或真理;不能指望儿童自身就可以发展出一个宇宙,没有一个东西能够从无中发展出来”,发展“是经验的发展,发展成真正需要的经验”。任何教学都必须始于儿童的经验,这样才能激起儿童内在的兴趣,才能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经验的持续生长。脱离儿童经验的教学不能激发儿童的内在的、原始的兴趣,所获得或记住的东西对儿童来说只是一堆符号,难以形成意义,所谓的经验的发展也就只能是经验的量的累积或者是抽象符号的叠加,而不能带来真正的成长。“在全部不确定的情况当中,有一种永久不变的东西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即教育和个人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教师要试图在学生和教育影响之间建立联系,不是一种表面形式上的新旧知识联系,而应是知识与儿童的经验、体悟之间的联系。教学的选择不应基于成人认为将对学生未来生活有用的东西上,学生目前的经验应成为首要的焦点,知识只是在有助于学生处理目前的问题时才有存在的意义。教过平行班的语文教师能较深刻地体会到这点,不同班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不会一样,学生的经验与状况是教师在设计教学中考虑教学需要包括哪些内容、应用哪种方法乃至评价标准的基础。学生要获得真正的发展,应实现教学与学生经验的有机联系,发展是在现有经验基础上不断地生长,是在教师指导下经由儿童的体验实现其经验的持续改造。

  三、经验参与阅读设计的原则

  个体所获经验具有独特性且不断变化,教师与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世界,成人经验与儿童经验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孩子如给你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 元的慷慨”。教师不能以自己现有的生活经验去揣摩或代替学生的经验,而应该关注广泛的学生生活天地、经验世界。应将学生经验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设计,面对不同文本要结合具体情境对学生经验进行辨析和选择。选择参与阅读设计的学生经验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切适性原则

  并非所有的学生经验都要参与阅读,教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其是否切合教学,一是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兴趣等认知发展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经验与文本意蕴的相关度,使学生经验有助于教学,设计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经验的发展。

  2 激发性原则

  筛选学生已有经验用于阅读教学,必须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情感体验。真正的教育是来自经验,对文本的阅读感受只有与已有经验相碰撞,或冲突、或共鸣、或融合,才能激扬学生情感、涤荡学生灵魂。

  3 描述性原则

  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渗入阅读教学过程,往往依靠教师通过语言来唤起学生的体验,这种唤起的效果与学生经验的可描述程度直接相关。对文本的阅读感受有时可以达到心神领会、尽在不言中的境界,但要引领学生进入这一境界,教师却不能选择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经验,教师只有对经验进行生动具体地描述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才能引领学生步人阅读。

  四、经验参与阅读设计的策略

  1 以经验为起点链接阅读

  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学设计者必须了解学生原来的生活体验和经验,这是学生阅读的起点。教师心目中如果没有学生知识能力的进程表,仍将学生的学习起点设想为“零”起步,就容易形成以教学目标为体现的千篇一律的程式化课堂教学,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学生虽然坐在教室里,但他们的情感、体验并未参与其中,思维没有活跃起来,表现出消极的学习心态。如教学关于冬季的课文。先回顾学习过的描写冬天的诗文;教学关于春季的课文,就背诵咏春的诗词,再提问介绍作者,板书默记要点,接着解读课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设计严格按照“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的环节进行,课堂设计被定位为巩固旧知、掌握新知,却没有去思考这个“旧知”跟“新知”究竟有什么实质联系。戴尔在1969年构建了“经验之塔”,他指出,就认知学习来说,学生在启蒙阶段应该通过直接的经验学习,从感知人手。郁娴老师教学刘心武的杂文《错过》给了我们较好的启示,要理解刘心武对“错过”的辩证观点,对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郁老师借班上公开课,三次试教,三易教学设计。前两次分别以名人名言和理性思考方式导入阅读,学生们懵懂茫然。第三次以刘翔在2008年奥运比赛中,因脚伤错过了跨栏比赛这一实例切人,引起学生们情感上的强烈共鸣,激发了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成功地链接了对文本意蕴的理解。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初始状态主要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日常生活实践中对客观世界形成的认识和体验,学生生活经验是步人文本解读的一个必要前提和准备阶段。阅读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依托,以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链接文本阅读,揣经验人阅读,在阅读中提升经验。

  2 以经验为基点亲历解读

  阅读教学中,教学的僵化和随意性在教学设计中并存。同一篇文章,要么教师都按照分门别类的传统教法进行八股式教学设计;要么设计得都不一样,教师根据自己的想象,自行设计出许多自以为正确的内容。产生这种弊端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未能将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经验。摒弃学生的经验是阅读教学最大的浪费,在远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日渐被塑造成一个个感情淡漠、体验荒芜、缺乏内心敏感性的“认知体”,课堂则日益成为一个丧失了生活趣味、文化个性和精神生活的“加工车间”。当每个学生对“雨”的不同感受被“在云层中冷热气流相撞而成的水滴”取代时,他们在不同时间对“滂沱大雨”和“绵绵细雨”的真切感受就被一个冷冰冰的符号所消解了。生活经验是文本作者创作的基石,生活经验也是读者解读作品的基石。每一位学生都是带着独特的生活体验走进教室,在自己独特的感悟上才可能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奥利弗认为,“在开始课程、‘让某事发生’之前。我们并不处于特定的零状态……对教师来说。教学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构想通过怎样的情境使教学内容由潜在转变为生长。”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师生共享文本的意义世界、提升生命的内在质量,这一过程也是在立足经验、亲历阅渎的活动中得以奠基的。重视学生主体阅读活动,不仅在于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还在于对学生阅读“亲历性”的珍视与保护,让学生触摸文本,以感受、思考、探究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建构意义、获得体验。当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珍视学生亲历阅读,并在此基础上生发认知、激扬情感时,“美丽的笑和充满美丽的泪”也自会充盈其中。阅读教学之所以要特别钟情于学生的经验世界,因为只有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在学生的现实遭遇中,在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才真正蕴藏着宝贵的教育时机,才能够真正开掘出学生人格生成与确立的源头活水;只有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为基础,才能够真正触及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从而改善他们的生存方式,提升他们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3 以经验为悟点升华解读

  在接受、理解和阐释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是一个个被动的接受者,在与作者保持心灵之间的沟通时。他们会带着前理解参与阅读,能动、创造性地进行解读。学生已有经验就是他们解读文本的感悟点,经验的发展变化使得每一次阅读理解都不同于前一次阅读理解所得到的东西。不同时间,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的理解迥然不同,意义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阅读理解的开放性、独特性便应运而生。比如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不同地域、不同经历的学生感受是不同的。若是总以“这是一首优美、悲伤的词,表现了作者穷途末路的游子情怀”或“抒发作者对国破家亡、人事沧桑的感慨之情”来作为解读的主题,其目的的明确性毋庸置疑,但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让学生原本纯真的生活烙上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的印记,使学生的情感、思维、个性求同而不是趋异,结果抹杀了学生鲜活的生活感受,导致学生特有的感悟让位于枯燥干涩的评论。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势,鲜活的个人感受便隐匿了,“为赋新词强说愁”般的无奈和扭捏便会充斥学生的心灵,表达方式简单成虚假表面化的“假大空”语言,人的个性与特质便会日益丧失。学生有了真切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价值去解读作者在文本中所表达的生活体验、情感价值,才能加强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对生活及生命的感受和领悟能力。朱光潜说:“本来每个人都只能直接地了解自己的生命,知道自己处某种处境,有某种知觉、情感、意志和活动,至于知道旁人旁物有同样的知觉、情感、意志和活动,则全凭自己的经验而推测出来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与自己的生活感悟对话,以生活的感悟来深化;升华对文本的解读。浸入文本中与自我心灵对话。边阅读边反思自己的理解,与自己的心灵做最近距离的接触。学生个体内心感受与文本之间的矛盾会促使其去思考、感悟和探究,使困惑不断走向澄清,自我的情感思维不断地获得充实和发展,对文本的解读也就不断得到升华,使阅读真正成为人的间接文化体验和生命晤对。

  参考文献

  [1][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美]杜威,经验与教育,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美]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赵祥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王艳玲,课堂教学申儿童生活经验的缺失与回归――兼论杜威《儿童与课程》的启示,全球教育展望,2009(1)

  [5]潘菽,教育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1983

  [6]郁娴,导语要因文而设,自然得体,现代语文,2009(12)

  [7]康海荣,杨志梅,语文课程中文本语言与学生经验之矛盾探析,现代教育科学,2007(5~6)

  [8]汪霞,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杜,2003

  • 相关推荐

【学生阅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06-13

阅读教学设计范文07-04

散文阅读教学设计06-15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01-04

对比阅读教学设计范文03-31

绘本阅读教学设计03-11

搭船的鸟阅读教学设计11-03

《月球之谜》阅读教学设计07-03

music阅读教学设计范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