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

2024-03-13 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 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王xx,来自安阳市第三十四中学。今天,我参赛的题目是《发酵技术》。下面我从教材认知、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实验创新及教学效果六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认知:

  (一)教材分析

  《发酵技术》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5章《生物技术》第一节的内容,教材安排4个课时完成,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教材安排了丰富多样的学生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不仅习得有关微生物发酵的基础知识,提高相应的实践能力,而且能体会到生物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根据教材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能力目标:

  ①通过预习、讨论、动手操作,能用所学的发酵知识尝试自己制作酸奶,体会自主探究的过程;

  ②通过活动和探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情感目标:

  ①认同发酵技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意义;

  ②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培养团队精神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活动

  难点:调查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内容比较感兴趣,又有前面微生物学部分的基础,课下完成探究、调查的课程内容难度不大,而且好奇心强、好动、争强好胜又是他们身上明显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组织交流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给学生成果交流的机会。

  2、组织讨论法:通过组织讨论明确实验原理、步骤,高效地解决问题。

  3、启发教学法;通过教师点拨,构建高效课堂。

  四、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掌握:

  1、合作探究法;

  2、调查访谈法;

  3、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以及初中生思维由简入难的特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精心组织课前准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探究学习新知、归纳总结反馈强化、知识迁移课堂延伸。

  环节一、精心组织课前准备:(活动前2周完成):

  (一)教师准备:课堂上由于无法完成发酵酸奶和酿制米酒,我设计让同学们课下自制酸奶和采访米酒摊主活动。为使这两个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各班活动小组明确两个活动的目的、原理、材料、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二)学生准备:接受教师培训,按照培训内容,具体准备如下:

  活动1:【课下自制酸奶】

  1、明确实验目的;

  尝试制作一杯酸奶,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

  2、理解实验原理;牛奶中的营养物质在无氧、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由乳酸菌发酵成为乳酸;

  3、准备材料器具;带密封盖的杯子或瓶子、酸奶一瓶、鲜牛奶、汤勺、温度计、手表、白砂糖等。

  4、清楚制作酸奶的步骤;将容器洗净消毒,牛奶加糖煮开,冷却,加入酸奶,摇匀加盖密封,经过一段时间发酵成为酸奶。

  5、明确合格酸奶的标准;颜色、质地、状态和味道;

  6、记住注意事项。

  7、完成实验探究工作。

  活动2:【采访米酒摊主】

  1、理解制作米酒的原理:米饭中的淀粉,在30℃、由曲霉毛霉转化成为葡萄糖,在30℃、无氧的条件下,由酵母菌发酵成为酒精。

  2、明确采访提纲;

  3、记住采访注意事项。

  4、完成采访工作。

  环节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展示一些图片,然后提问:这些图片与什么技术有关?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标题。目的是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发酵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环节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发酵技术可以为我们带来美味的饮料,比如酸奶。制作酸奶在课堂上无法完成,所以我设计让同学们在课下制作酸奶,课堂上展示实验过程的视频。包括四个板块:

  板块一、课下自制酸奶汇报

  通过播放课下学生自制酸奶活动视频,来展示学生具体实验的过程,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实验活动,包括拍摄都是他们自己独立完成的,充分锻炼了同学们动手实践的能力,明确了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培养了合作交流能力,形成了团队精神。

  我们可以看得出同学们分工协作,认真组织安排,明确了实验的步骤。

  平时同学们在家不干什么家务,通过课下实验锻炼了他们动手实践能力,明确了制作酸奶的实验目的、材料用具、实验步骤和原理,学会了制作酸奶!

  经过一段时间后,同学们的酸奶终于发酵成功了,他们开始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看得出他们在实验中真的是非常的快乐!同时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在活动中掌握的知识是印象最深刻最牢固的。

  板块二、高谈阔论:目的是检验同学们学习的效果,由于他们在课下都进行了这样的实验探究,他们都能顺利的回答出答案。对于回答出答案的同学,活动小组代表可以用自己制作的酸奶给予奖励。

  板块三、街头采访米酒摊主汇报。酿制米酒的实验由于材料多,难度大,时间长,课堂上无法完成,所以我采用让学生到街头采访米酒摊主,向他们询问有关酿制米酒的`各种问题。通过活动他们明确了酿制米酒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锻炼与陌生人沟通的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转变了学习的方式。

  活动结束时,同学们拍照,留下了学生时代值得记忆的美好瞬间。

  板块四、我问你答:目的是检验同学们学习的效果,同学们都能轻松应答。

  环节四、归纳总结,反馈强化。通过板书对本节内容进行的归纳。马上进行练习检测同学们学习的效果。

  环节五、知识迁移,课堂延伸。乳酸菌还可以发酵泡菜和青贮饲料,布置一项实践作业:同学们可以在课下利用乳酸菌尝试制作泡菜。

  六、实验创新和教学效果

  把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迁移到课下,由学生组成团队进行课下实验探究,然后在课堂上集中展示实验过程、实验效果,并相互品尝自制的酸奶。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同学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两方面的优势,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分工合作的意识,使他们体会到实验的快乐!他们在和谐、愉悦地课堂氛围里轻松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了课堂的高效性!

  反思: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真地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同学们的学习方式,充分相信学生,解放孩子们的手脚,放心大胆地去尝试。这样我们教改的天空会更辽阔,更蔚蓝!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 2

  知识目标: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收集资料。

  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合作、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了解知识与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及与科学、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认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教学用具:现代媒体——通过多媒体观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了解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件:酿酒等

  实验用品:糯米、广口瓶、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拿出一些面包、米酒、酸奶等,问同学们吃过这些食物吗?

  生:吃过。

  师:你们知道这些食品是经过怎样加工制作而成的吗?

  生:不知道。

  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呀?

  生:想。

  师:很久以前,人们发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水果放久了有酒味等,这种现象称为发酵。我们刚刚看到的食物就是通过发酵技术制成的。

  二、新课教学

  师:放一段录像,反映食物的发酵与食品生产的过程。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利用发酵技术进行大规模酿酒。同学们想不想弄清楚酒是如何酿制出来的?今天我们大家就都来尝试做一次酿酒师。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相应的实验,学习酒酿。

  制法:

  1、将糯米先用水淘干净,直到水清为止。再用水浸泡约8h,以糯米没有硬心为度,捞出沥干。

  2、将泡好沥干的糯米上屉蒸熟,再用凉开水冲一两遍,降温至30-35度,沥干抖散待用。

  3、将待用的糯米摊开,撒上酒药粉拌匀,盛入洗净的容器内抹平,并在中间做成一圆柱形窝形。盖严后用棉衩包课,放在约25度左右的环境中发酵。经40h左右即成酒酿。

  师、生共同总结酿酒的原理:发酵技术

  1、发酵的原因: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什么叫发酵技术?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来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酒是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果酒是乳酸菌发酵的产物。

  师:现在我们尝试地来做一次酿酒师,并在酿制前给大家一些提示:

  (1)各种器具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清洁,防止污染:

  (2)酒曲碾碎必须均匀地搅拌在糯米中;

  (3)温度应保持在25度。

  师:要求大家在制作的`过程中要认真操作,时刻都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对你的产品影响,关键点:熟糯米、酒曲搅匀、温度适宜。器材:蒸熟的糯米、酒曲、显微镜等。

  生:按照座位的四人小组开始合作完成

  1、学生4人一组,先讨论有关实验的各种问题。

  2、按照老师所讲的步骤进行操作。

  3、下节课取出酿制的酒酿液体少许,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酿制酒酿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

  讨论:在酿制酒酿的过程中,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

  (二)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

  多媒体演示:多种利用发酵原理生产的食品。例如:面包、饮料。

  (三)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

  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相应部分发酵产品,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发酵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观看制作沼气发酵装置。简介发酵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1、化工产品:酒精、柠檬酸等。

  2、医药产品:抗生素、维生素等。

  3、食品和饮料:酱制品、酒类等。

  三、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

  1、发酵现象产生的原因;

  2、什么是发酵技术;

  3、发酵技术在生活实践的应用

  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并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了解发酵技术,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劳动的过程。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

  1、认识发酵技术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2、发酵过程的控制。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发酵产品。

  教学步骤:

  教学环节教师组织教学学生活动目标及教学意图

  引入酒酿的制作过程?

  酱油的制作过程?

  醋的制作过程?

  酸奶的制作过程?根据以往的经验回答引入发酵技术

  进行新课

  一、发酵技术和食品生产

  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乳腐、黄酒、啤酒、葡萄酒,甚至还可包括臭豆腐

  实验:酿制酒酿

  二、发酵技术和日常生活讨论,举例说明各种发酵食品,及其制作过程。

  总结出发酵的概念:

  广义的就是人类有目的地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一些可以被微生物利用的原料转化为人们需要的产品的过程;

  狭义的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利用分解糖类等有机物进行生长繁殖并且产生酒精、乳酸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实验

  讨论,举例说明其他各种发酵产品。

  化工产品:酒精、柠檬酸、香料等。

  医药产品:抗生素、维生素等。了解发酵的概念。

  知道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知道常见的发酵食品。

  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了解发酵的条件。

  了解常见的发酵产品

  课堂拓展发酵食品的价值分组讨论

  发酵食品不仅味道爽口,而且营养价值高,且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更在防病保健方面胜于普通食品一筹。

  首先,经常食用发酵食品就不愁维生素缺乏。

  其次,发酵食品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高。如豆类,发酵之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高达95%以上。

  再次,使钙、铁、锌、铬等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度大幅度上升。

  同时,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活性因子。这些活性物质或促进钙质的吸收,或提高人体免疫力,或者降低血压,十分有利于健康。

  了解发酵食品的价值

  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能力目标: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发酵原理;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浓厚兴趣;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3、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4、发酵过程的控制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

  2、学生做预习

  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

  1、教师描述:我们在平时吃早饭时会吃腐乳,学校楼下还经常会有人叫卖桂花酒酿(板书)(酒、醋、酱油、馒头等)

  教师:刚才我在黑板上写下的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问:我们经常会听别人说到发酵,究竟什么是发酵呢?

  (发酵:某些微生物厌氧呼吸的一种方式)

  教师描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发酵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答:发酵指的是某些微生物在缺乏氧气的情况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通过这种呼吸不同的微生物会产生不同的产物。

  教师描述:比如在果酒中含有乳酸菌,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会发酵产生乳酸,使酒变酸。而水果中的酵母菌发酵会产生酒精,所以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以上这两种情况是我们所不希望发生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这两种发酵产物我们可以如何加以利用呢?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

  3、教师提问果酒的制作过程以及原理。

  4、学生自己看课本后回答问题。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和补充。

  6、教师演示果酒的制作过程,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请学生上台尝试。

  7、教师提问不同风味的腐乳的制作过程并向学生展示他们的'不同,引起学生的兴趣。

  8、学生根据课本回答问题。

  9、教师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10、教师向学生发酵的基本原理以及发酵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菌种和其它物品。

  11、布置课外作业。学生 调查最感兴趣的与发酵技术相关的一种职业,如面包师、制药厂技术员、食品厂技术员、酿酒厂技术人员等,了解该职业主要的工作内容和职业特点。

  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 5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4.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用简约科学术语表达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已建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2.体验和感受生物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

  三、教学难点:

  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俗语“无酒不成席”、“开门五件事、油盐酱醋茶”。酒和醋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传统发酵产品。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以果酒、果醋等为例学习一些传统发酵技术。

  (二)进行新课

  (阅读“果酒制作的原理”,引导考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1.基础知识

  1.1果酒制作原理

  (1)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明确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

  ①有氧条件:

  ②无氧条件:

  (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pH。

  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在20℃时最适宜。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阅读教材资料,师生讨论并完成思考1~4。)

  〖思考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

  “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思考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然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

  〖思考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

  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到发酵液中。

  〖思考4〗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生殖的?

  酵母菌在环境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环境不适宜时产生孢子进入休眠状态。

  (阅读果醋制作的原理,引导考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1.2果醋制作原理

  (1)利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降糖分解形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并进一步转变成醋酸。明确醋酸发酵的反应式。

  (2)醋酸发酵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

  (师生讨论并完成思考5~6)

  〖思考5〗影响醋酸发酵的环境因素还有哪些?氧气和pH。

  〖思考6〗醋瓶子、未喝干的啤酒瓶子放置久了,在醋和啤酒表面形成一层“白膜”。它是怎样形成的'?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2.实验设计

  2.1实验流程

  课件展示流程图

  (讨论并完成思考7,提问)

  〖思考7〗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区别和联系:

  (阅读[资料],学生讨论完成发酵过程的设计。)

  2.2设计发酵装置:根据图1-4a、4b回答

  (1)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12h)拧松瓶盖或打开排气口,其原因是什么?在发酵过程中产生CO2,防止瓶内气压过高引起爆裂。

  (2)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要持续向发酵液中补充氧气。

  (3)在图1-4b装置中:

  ①充气口的作用是在醋酸发酵中补充氧气;

  ②排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排出CO2或残余气体;

  ③出料口的作用是便于取样检查和放出发酵液;

  ④排气口胶管长而弯曲的作用是防止防止空气中杂菌感染。

  3.发酵操作

  3.1材料选择和处理

  选择新鲜优质的葡萄,然后依次冲洗、除去枝梗和榨汁。

  〖思考9〗先冲洗后去枝梗的目的是什么?防止杂菌感染。

  3.2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为防止发酵液被杂菌污染,实验中所用的榨汁机、发酵装置等器械进行消毒,并使发酵装置处于封闭状态。

  〖思考10〗在实际生产中,还要对发酵液进行煮沸处理,其目的是什么?

  消灭发酵液中的杂菌。

  3.3控制发酵条件

  (1)发酵液装瓶后保持1/3的剩余空间。

  (2)酒精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18~25℃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10~12天左右。

  (3)醋酸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30~35℃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7~8天左右,并保持不断充气。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思考11~12)

  〖思考11〗在发酵液装瓶后问什么要保持1/3的剩余空间?

  暂时存储发酵产生的CO2,起到缓冲作用。

  〖思考12〗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向发酵液中补充氧气,你认为最经济实用的方法是向发酵液中通入无菌空气。

  4.结果分析与评价

  4.1实验现象:

  4.2检验:

  酒精发酵后是否有究竟产生,可用重铬酸钾来检验。

  (1)原理: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

  【补充】为了控制和了解发酵进程,不断进行取样检查,其中检查的项目有原料浓度、产物浓度、发酵菌含量、溶氧量和pH等。

  (2)方法:(填表,注意对照原则)

  5、相关链接

  为了提高果酒和果醋的产量和品质,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还应直接向发酵液中加入人工培养的优良菌种。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2.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流程

  3.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4.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学生应当重点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并且学会分析操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联系生活来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且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四)实例探究

  例1.生产果醋用的醋酸菌等细菌都具有的特征是()

  A.都是异养生物

  B.仅在有水条件下繁殖

  C.仅在有氧条件下生长

  D.生存温度都超过80℃

  解析:细菌的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碳源、氮源、无机盐、水生长因子,其中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因细菌种类的不同,所需的种类也不一样,而水是所有微生物生长共同所需要的物质。细菌按同化作用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两种;按异化作用可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答案:B

  例2.发酵过程中,不会直接引起pH变化的是

  A.营养物质的消耗

  B.微生物呼出的CO2

  C.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

  D.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

  解析: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可能造成酸碱物质消耗不均,从而引起pH的变化;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还会产生大量的CO2引起pH的变化;同时产物的种类也能引起pH的变化。答案:C

  ☆综合应用

  例3.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发酵是重要环节。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糖度下降,酒精浓度渐渐上升,泡沫不断增多。当糖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结束发酵。最后分别输出有形物质和啤酒。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该过程表明啤酒酵母异化作用的特点是。

  (2)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

  (3)酒精主要是啤酒酵母菌进行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

  (4)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它发酵产物。其余1.5%则用于。

  (5)请写出由麦芽糖→葡萄糖→酒精的反应方程式。

  解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时酵母菌能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增加很快,无氧时能分解糖类产生酒精,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发酵产物中,极少数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答案:(1)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2)出芽生殖

  (3)无氧呼吸

  (4)自身的生长繁殖

  (5)C12H22O11+H2O→2C6H12O6C6H12O6→2C2H5OH+2CO2+能量酶酶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 相关推荐

【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发酵生产技术心得体会10-30

《发酵食品》教案05-19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2-09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4-17

克隆技术的教学设计07-01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通用12-09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7-04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09-0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1-29

信息技术物理教学设计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