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认识翠鸟的外形,了解翠鸟的生活习性及捉鱼的本领,体验翠鸟静立、飞翔的美感,懂得爱鸟、护鸟。
(二)认识本课14个生字;理解疾风、注视、逃脱、锐利、荡漾等词语,并能逐步运用;初步理解准确运用动词的表达效果。
(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感受翠鸟的美;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翠鸟挂图。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们喜欢小鸟吗?你们认识哪些鸟?你们知道有一种会捉鱼而又长得非常漂亮的鸟吗?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课题;教学翠(cuì)鸟)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画出描写翠鸟颜色鲜艳的句子。
(四)教学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翠鸟长得非常美,这就是翠鸟。(揭示图画)
2.你们觉得翠鸟什么美?(红色的小爪子美;色彩美;眼睛美;小嘴也美)
说翠鸟的色彩美用了一个什么词?(教学鲜艳(yàn):色彩非常鲜明好看。)
3.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怎么鲜艳?(结合教学橄榄(gǎn lǎn)色;赤褐(chìhè)色)
第一自然段写翠鸟的外形美,一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第一句:讲翠鸟站立的姿态。
第二~五句:讲翠鸟鲜艳的色彩。
第六句:讲翠鸟的眼睛和嘴巴。
指点:这一自然段叙述有一定的`顺序。讲翠鸟的色彩,先总的说一下色彩鲜艳,接着按什么顺序介绍?(头上背上腹部。结合教学腹(fù)部。)
4.朗读第一自然段。
5.讲翠鸟的色彩,不说头上橄榄色,背上浅绿色,腹部赤褐色,而说像色的头巾,像色的外衣,像色的衬衫。这样写,让我们觉得翠鸟怎么样?(结合教学衬衫)
6.写翠鸟的眼睛美,用了一个什么词?(结合教学灵(líng)活)
7.翠鸟这么美,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
语言训练:(______)的翠鸟
结合理解小巧玲珑(形体小而精巧,这里说翠鸟很灵巧、灵活。)
说说翠鸟的外形怎么美。
语言训练:翠鸟______。
(五)集中复习分散教学的生字词。
翠(cuì)鸟特别指出翠字下边的卒一竖不超过从。
鲜艳(yàn):色彩很鲜美、很明亮。
腹(f))部特别指出右半边的复中间是曰。
的衤最后两笔是撇、点。)
衬(chèn)衫(突出是衤)
灵(líng)活(引导学生举例理解)
(六)教学另一部分生字。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翠鸟在水面上疾(jí)飞,等待(dài)游到水面的小鱼,小鱼悄悄吹着水泡(pào)也逃脱不了翠(ruì)鸟锐利的眼睛。
先读句子,在句子中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的意思,结合教生字的音和形。
疾(jí)飞:疾是快的意思,即很快地飞。
等待(dài):待是守候,即等着。
水泡(pào)(可举例解释;注意读准字音,是第四声。)
锐(ruì)利:锐是尖利。这里是说眼睛很尖,一眼就看到。
饲(sì)养:喂养。
逮(dǎi),注意隶的写法。
希(xī)望(可用造句的方法理解。)
(七)指导写字。
(八)作业:
写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翠鸟( );( )鲜艳;( )灵活;( )锐利;( )疾飞; 等待( )
(二)教学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说说翠鸟叼鱼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又轻又快;敏捷;迅速)
3.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翠鸟叼鱼的速度极快?把这些句子画下来。
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5.你觉得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像让你看到了翠鸟叼鱼的生动情景?
6.翠鸟贴着水面疾飞,是怎么飞?用手势做做。这和在水面上飞有什么不同?
比较推敲:
为什么翠鸟要贴着水面飞?
这一段最后一句是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写这一句和不写这一句有什么不同?
写了这一句更感到翠鸟飞得快。翠鸟已经飞远了,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可见翠鸟飞得极快。这句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朗读全段。
(三)教学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
1.学到这儿,你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你会产生什么想法?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杆上多停一会儿?
2.指名读。
3.翠鸟的家在哪儿?即使翠鸟住的地方很好找,你肯捉它吗?
4.在大自然里,因为有了翠鸟,有了各种各样的鸟,它们的歌声,它们的色彩,它们的羽毛,它们的姿态,为大自然增添了多少美感和生趣,而且许多鸟为我们人类做了很多好事。我们一定要保护鸟类,你们准备怎样保护鸟类?
(四)完成课后练习2、3。
(五)作业。
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翠鸟》的优秀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翠鸟优秀的教学设计01-22
《翠鸟》优秀教学设计01-22
优秀的《翠鸟》教学设计11-13
《翠鸟》 优秀教学设计07-02
《翠鸟》的优秀教学设计01-23
《翠鸟》优秀教学设计01-23
翠鸟优秀教学设计01-23
课文《翠鸟》优秀教学设计01-22
《翠鸟》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01-22
课文《翠鸟》的优秀教学设计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