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文《三峡》优秀教学设计2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三峡》优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
4.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
积累实词、品味语言、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个句子。
2.品味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欣赏三峡风光(多媒体展示),观察山与水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
(学生根据故事评价郦道元其人)
《水经注》:
1.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
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上内容幻灯展示。)
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三、朗读训练
1.根据多媒体上的字音提示,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教师范读,生听、注意哪些地方的断句和你读得不同?
A.清/荣/峻/茂
(单音词,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甚至等于一个句子的含义)
B.沿/溯/阻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峡》语言的特点,简洁.语言简洁,表意十分丰富,郦道元不愧为擅写山水的大家。
3.学生练读
规则:不读破词义,不读断韵味。
4.指名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
1.不会译的、拿不准的、有疑问的写在黑板上,或请老师帮写在黑板上。
2.全班讨论解疑。
实词积累:阙、沿溯、襄陵、疾、绝谳、飞漱、属引、传响
难解词义:峡:两山这间从水 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悬泉:从山上流下的山泉,小的叫悬泉,大的叫瀑布。
(提示:借助注释加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重点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即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为一句,既精简了字词,又保持了愿意)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波,绿潭映倒影)
师总结:两句均为合叙句。
五、思考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这个问题可由学生提出,注意注释3的提示。
第二课时
一、释题导入
指名解释峡字及三峡两字的.含义。
二、理清结构
1.指名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山、夏水、春冬景、秋景)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水、春冬景、秋景特点的词?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用简练的字概括:连、高、峻、奇。
师:山高峡窄,这就是著名的景观一线天。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山的高峻与雄奇。
水:急语速略快,读出水的雄浑急速。
春冬:趣音色富于变化,读出山水之美,山水动静之趣。
秋:凄语调哀婉低沉,突出其凄厉。
情由境生,秋的清幽,猿鸣使人备感伤心。
学生总结出一条,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变成声音。
读出来,边思边读,加深体会,升华主旨。当然,学生读不到位的,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去休会,尤其是春冬之趣一段,较难)
三、品味语言
多媒体提示:
1.从描写角度:正面与侧面动态与静态。从声、色方面等到多角度品析作者写山水的高明。
例如写山的正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 隐天蔽日
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也可以说从哪个词或哪一处景能打动你?例如飞漱飞流冲刷,具有动态美。
小结:三峡四季之景,了解如此全面,描写却又如此细腻,可见郦道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给我们留下一个1500年前美丽而又神奇的三峡。让我们和郦道元一样怀着一颗爱国之心,陶醉在祖国河山的美之中。
四、拓展:多媒体:让学生们下课到网上了解三峡悬棺三峡工程和今日三峡的景色等内容,把课堂的余趣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
一、朗读
朗读是易于记住字形和字音,默读易于理解,记住字的义,读的多了,一些经典的散文、诗歌、片断也会背了。每拿到一篇课文,我总会先大声朗读几遍,每次上语文课我都会或多或少读上一段;我的学生都很喜欢朗读,也能大声大胆地朗读。读是有魅力的,或充满感情,或清晰流利,或有激情和震撼力,读得多了,即使最枯燥的议论文和说明文,也能让最调皮的学生常常目不转睛的陶醉于我的朗读中。
我在语文课上读的特别多,我特别讲究读出韵味,我常常设计出不同形式的读、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尝试读不同风格的作品,读帮助我提高了文素养,也使我在语文课上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眼、口、心。
二、研究作者和时代背景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文人文,文亦离不开人,毕竟是人的文吧!很多作家都具有高尚的人格,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本身人格的感召,可获得精神的升华。借助作者的资料和时代背景来解读文本,我在《听潮》,《右溪记》,《小石潭记》,《故乡》等课文中得到成功的尝试,学生对主旨的理解更深刻,古人高尚的人格慢慢渗入到他们的灵魂中,知世论人,知人论文这种解读文本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他们对文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了正确的方向。
三、课上生成的一个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
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
课文注释3告诉我们,古代里这个单位比现在的公里和里小得多。自三峡七百里其实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我们是按现在的里或公里来翻译,还是按古代的里的单位来翻译呢?
有的同学认为要换算,也有的同学认为不换算,在全文翻译结尾做一个注释就可以了。例注1:当时的七百里,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
本来,我是赞同翻译时,换算成现在里的单位的。听学生做注释一说,觉得妙极,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呀!
课文《三峡》优秀教学设计 2
【创意说明】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现代技术,凭借多媒体,利用丰富的“三峡”声像资料,形象直观地感受三峡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凋动自己的阅读体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笔法之妙。
【教学过程】
序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峡》这篇课文(展示课题)。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长江之美,美在三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郦道元,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欣赏有关三峡图片,领略三峡壮丽景色。(感受瞿塘峡的雄伟险峻,巫峡的幽深秀丽,西陵峡的滩多水险。)
本篇课文的学习分为四大板块进行:
教学板块一:复习旧知,积累词汇
1、大屏幕投影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阙、嶂、曦、襄、溯、御、漱、涧、啸、属
2、大屏幕投影
明确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半,不见曦月;
c、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教学板块二:研读赏析,共同探究
过渡:《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顺句子,体会文章的音乐之美。
2、共同探究:
a、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b、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
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c、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屏幕显示)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明确:
a、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b、写山,突出山高峡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写两岸山峰连绵起伏。“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见曦月”是从侧面映衬
课文《三峡》优秀教学设计 3
一、内容简介
《三峡》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里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朗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文是用文言形式写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教师在设计本堂课时既顾及到文言文的特点,又兼顾到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根据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独立理解基本内容。作为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本文很有特色,应引导学生学习其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可这对学生的水平来说尚是个难点,需教师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的创造空间,将其情境化,问题化,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三、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背诵优秀诗文80篇”的理论指导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
1、学生能理解文意,积累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也可采取自主、合作的方式使学生逐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
选用多媒体
六、教学步骤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课前我让你们查一下峡的含义?查了,那么从字面上看到左边是山,右边是夹。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两山夹水的地方,如果我们欣赏峡,不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番景色。
(二)出示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含义,疏通文意。
2、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
3、掌握方法,轻松背诵。
(三)走进作者
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本课的作者?
生: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著有《水经注》。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作者郦道远,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河北逐鹿人。历任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函等职。他一生好学,博览群书,所著《水经注》是为河流水道专注《水经》作的注释,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学专著。
(四)字词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了解三峡的地貌特征,还要欣赏课文的语言魅力,接下来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
quē xiāng jiàn zhǔ sù
阙襄涧属溯
shù xī tuān zhàng xiào
漱曦湍嶂啸
师:字词我们已经掌握了,读好文言文还要准确地把握好节奏,下面我们听一下录音朗读,拿出笔如果你觉得哪个句子的节奏把握不准,边听边在书上作批注。
(五)播放课文录音
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文,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学生自己练读,强调注意读音、停顿、语调。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还在朗读技巧上予以一定的指导。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
【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练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六)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书下注释,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它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如:“虽”、“属”、“两岸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
2、文中重点词语: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的意思)
②、略无阙出:(阙:quē通“缺”)
③、重岩叠嶂:(嶂:zhàng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④、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的意思)
⑤、至于夏水襄陵:(襄:上。陵:大的土山。)
⑥、或王命急宣:(或:有宣:传达。)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奔bēn:指飞奔的马。不以:不如。)
⑧、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
⑨、良多趣味:(良:实在,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
④、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他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七)、再读课文,体会里面的精彩。(体验朗读)
1、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山-----怎样的山
绵长高俊
夏水-----有什么特征
水急量大
春冬-----景色如何
清净优美趣味无穷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凄凉肃杀
2、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提问:大家刚才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如:按照景物先写山,后写水;按照季节由夏——春冬—秋。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可伺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八)再次播放《三峡风光》
师: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
(九)背诵积累
理清思路,想象文中的画面,背诵全文
(十)小结
师:同学们,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本是为《水经》作的注释,有成了后人研究的文学巨著,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他的文学素养之深。这也给我们深深的启示:学好了语文,提升了语文素养,它将成为我们一笔巨大的财富,使我们终生享用不尽。你知道怎样才能拥有这笔财富吗?对,要多读多写才行。
(十一)布置作业
1、请以生活中见到的花草树木、鸟语花香为例,抓住他们的主要特点写几句话。
2、假如让你做导游向游客介绍三峡的风光,你打算怎么介绍呢?
(十二)板书设计
地貌特征(山)奇特险峻
群峰对峙
大水猛涨
夏江流湍急
三峡 回清倒影
四季变化(水)春、冬素湍绿潭摇曳生姿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秋
哀猿凄清
惜缘
课文《三峡》优秀教学设计 4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故此拟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内在实质、投入情感地体会出三峡的美;其次在于对景象的意韵把握;第三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目前不少同学只局限于“考试”、把对古文的学习当成一项为了完成考试而不得不学的任务。对古文的美少有感知……
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文章内容、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学习积累重点的文言词语。
2、能力目标
(1)具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及表达能力、创造新意
(2)感悟三峡独特的美
(3)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积累词语、疏通文意、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
教法:
品读感悟法、 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朗读带、 音乐 “三峡情”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三峡风景图片及三峡工程图片。
教学设计:
一、 激情引入:
1、九寨沟的神秘令无数游人向往、因为那是人间的天堂;长城的雄壮让好汉们开颜、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三峡的神奇令古今文人挥毫泼墨、因为那是我们民族最动人的乐章。今天、我们踏着“三峡情”的节拍、去领略那神奇美丽的三峡风光。
2、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
3、 作者介绍: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注》传世。
二、 自主合作、疏通文意:
(一)要求:
1、 找出文中你认为重点的词语或句子的解释。
2、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活用的词语。
3、 如果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小组共同探讨或者举手师生共同探讨。
(开始合作学习、教师参与指导)
(二)检查完成情况:
(1) 解释:
阙:通“缺”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疾:快
(2) 词语活用: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良:
(3) 一词多意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不以疾也
自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以 徐喷以烟
(4) 翻译: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 研读与赏析
1、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
“三峡的 真美: (用文中原文描述) 。”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的美、准备用:
“三峡的 真美、你看: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 ”。
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 云 真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小结:
山:高峻、奇险 高峻美
夏:汹涌、奔放 奔放美
水: 春冬:秀丽、清幽 清幽美
秋:哀转、凄清 凄清美
四、 拓展延伸: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把三峡的神韵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展现了三峡独特的高峻美、奔放美、清幽美、凄清美。可是、随着三峡工程的进行、有人认为三峡工程的修建将破坏三峡的美、你认为呢?
三峡工程建设成功后、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景色会有那些变化呢?随着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新三峡的面貌一天比一天美丽、我们因有美丽的三峡而骄傲、我们更因为有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而自豪、是三峡水滋养了我们一代代的三峡子民、我们是三峡的孩子、有什么理由不爱这美丽的三峡呢?
五、 课外作业:
三峡景美、人情美、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收集三峡的风俗人情、办一期以“三峡风情”为主题的手抄报。
课文《三峡》优秀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手中资料、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
两课时(一课时预习;另一课时集中解决重难点)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
⑴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
⑵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⑶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三峡风光图片、录音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活动导入:你知道长江三峡吗?(待生答)你了解三峡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吗?不知道吧。好在老师今天有所准备,我有幸请到我们古柏最有名的导游,下面她将带领二(3)班旅游观光团和几位赶扒车的老师一起去参观风景绮丽的三峡。
2、学生以导游口吻介绍《长江三峡》,播放投影。
3、过渡:其实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现代版的导游,今天我们还准备了古典旅游,大家要不要也欣赏一下?(待生答)不过,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用心去感受。
4、配乐读《三峡》(老师可范读)。
二、确立学习目标
导引:大家可能通过刚才的活动都已经感觉到了,我们所做的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有关。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对,郦道元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投影)
这是一篇古文。对于古文,我们总是怕它。其实啊,对于古文学习,只要我们掌握住方法,它并不可怕,关键就看你是不是想把它读懂读明白。
问:对于这篇古文,同学们准备怎么读?或者说你想达到什么目标?
讨论,抽生回答。(目标见前)
三、检查预习
1、正音、释词:
⑴学生质疑:提出预习中未解决的字词,以考试方式问他人,全班交流。
⑵投影字词,找出现代汉语中相同意思的词语或成语,巩固学生学习所得。
⑶小结:古汉语在现代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2、简介作者、作品(抽生答)。
四、课文探究
1、齐诵,思考:这篇文章写“三峡”,它主要写了三峡的什么?
2、读后讨论: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什么?(山、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说明。
3、板书,投影。
4、综合以上讨论的内容,整个“三峡”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你感觉到的三峡是什么样的?)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概括。例如:这是一个绮丽的三峡。(投影)
5、引导:刚才我们的分析好象一点没有照顾到作者的情绪。作者写文章时,他总是会融自己的情感在里面。同学们想想看,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投影)
五、练习诵读
抓住你最感兴趣的一段,你用尽快的时间把它背诵出来。(注意评价)
六、课堂总结
作者带我们畅游了长江三峡,感受其雄奇壮丽的美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希望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背诵全文,并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最后让我们一边浏览三峡风光图片一面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三峡的奇美。
七、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请你以《我心目中的三峡》为题,写一篇文章。
课文《三峡》优秀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领会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及对珍贵自然遗产的欣赏、保护意识。
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难点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环节说明
复习
新课导入
一、导语:语文真是一座包罗万象的艺术殿堂,走进这座殿堂,我们去欣赏过古朴的赵州桥,参观过宏伟的故宫,游览过如画的苏州园林,真是美不胜收。曾经有外国朋友问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他脱口而出——三峡。为什么三峡在余秋雨的眼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同学们,你们也想去山峡游览一番吗?现在就开始我们的三峡之旅吧!
课程讲授
二、整体感知:
1、观看视频,欣赏三峡风光,感受美。
2、谈论观感,说说你印象中的三峡是怎样的。
3、了解作者及《水经注》
三、朗读
提示:读好文言文关键要把字音读对,把停顿读对。
1、读出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阙(que)处叠嶂(zhàng)乘奔御(yù)风
曦(xī)月属(zhǔ)引素湍(tuān)绿潭
襄(xiāng)陵绝巘(yǎn)林寒涧(jiàn)肃
沿溯(sù)长啸(xiào)飞漱(shù)其间
2、根据文意标出停顿
A、自三峡七百里中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至于夏水襄陵D、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E、其间千二百里F、虽乘奔御风
G、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H、绝巘多生怪柏
3、自读课文,在书上划出标记。
4、齐读课文,教师指导。
四、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词,先由各组学生讨论解决,再由老师于疑难处点拨,疏通文意。
1、释新词。
2、译美句。学生自读自译,将疑难处做好标记。
3、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五、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把握作者写作手法,感受三峡四季之美
1、阅读本文,说说本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三峡的哪些内容,分别表现出三峡的哪些特征。
第一自然段:写三峡两岸的山,整体概括三峡面貌,写出了三峡峡长山高的雄伟气象。
第二自然段:写三峡的夏水,表现出三峡之水的湍急,一泻千里的气势。
第三自然段:写三峡的春冬之景,写出了春冬之景的.美丽,如一幅山水画。
第四自然段:写三峡的秋景,写出了树林山涧一派肃杀的景象,突出三峡之秋的凄凉冷落。
2、作者在写夏水时,是如何突出夏水雄伟峻急的?
明确:首先,作者突出水势之大,只着了一个“襄”字便将水大之势凸显而出,并用“沿溯阻绝”一词借用航道被堵来侧面表现水势之大。接下来作者描述水势之急,以“乘奔御风”来与水势作比,突出水势之急。从而将夏水的雄伟峻急的特征写尽无遗。
3、作者为何要将春冬两季结合在一起写?三峡春冬两季具有怎样的美?请你简要分析。
明确:春冬两季雨水减少,具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因此作者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写。此时的三峡有“素湍”,有“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有动有静、有色有声,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树,“茂”字写草。这四个字是三峡“美”的综合表现。而“良多趣味”一词,说明了作者的审美意趣,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4、作者是如何描写秋季的寒凉的?
明确:作者先用一个“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然后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天,让人不胜凄凉。
总结:本文先总体勾勒三峡概貌,再抓住四个季节的特点分别描写。先总后分,有分有合,结构严谨。
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山水,8204;8204;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六、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景,品味美文吧!
用“三峡的()美,你看(听)()”的句式说一说你体会到的三峡美景。
明确: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阳光。
小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大自然美景不光可以令我们的身心舒畅,更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涤荡。让我们多亲近山水,多亲近自然,做一个俗中雅人吧!
作业布置
1、背诵并翻译原文。
2、写一篇描写山水的短文。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连绵高耸(静)
水:凶险迅急(动)
冬之景: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秋景:悲寂凄清(情景交融)
课文《三峡》优秀教学设计 7
教材分析:
《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它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150来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品析语言的精妙。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意、品析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的优美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住“峡”字,导入新课
课前配乐播放与三峡有关的图片,让学生伴着美妙的音乐欣赏有关三峡的美景、美文,为《三峡》的课堂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配乐朗读
要求:学生听读时,注意生字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三、走进文本,诵读赏析
1、一读课文,正字音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曦月
飞漱乘奔御风
高猿长啸
沿溯
绝巘素湍绿潭
属引凄异
襄陵
沾裳
2、二读课文,断节奏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清/荣/峻/茂每至/晴初霜旦
3、三读课文,译《三峡》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沿溯阻绝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四读课文,知三峡山——怎样的山
夏水——有什么特征
春冬——景色如何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5、五读课文,品语言
赏析角度:修辞、色彩、观察角度、表现手法、准确传神的.词语等赏析格式: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美读原句),它好在(说出句子的妙处)
6、六读课文,记三峡
背诵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本是为《水经》作的注释,在今天却又成了后人研究的文学巨著,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他的文学素养之深。这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学好了语文,提升了语文素养,它将成为我们一笔巨大的财富,使我们终生享用不尽!你知道怎样才能拥有这笔财富吗?对,要多读多写才行!
五、布置作业
1、文笔小试,展现三峡:请为三峡写一篇精彩导游词
2、课外阅读,细品三峡: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绵延峭拔
夏水:汹涌湍急
春冬:清静幽美
秋季:凄凉肃杀
课文《三峡》优秀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教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也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阅读法。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的类型:
精读课文新授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文朗读,背诵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三峡》图导入新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多媒体显示文题)
二、揭题解题
简介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课文《三峡》优秀教学设计 9
一、设计思路
文言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深厚他们的文化底蕴,从精神的高度去开拓,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去把握,因此“文言”和“欣赏”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同时关注的。《三峡》不但写景优美。而且语言简易凝练,字字珠玑,对初二学生而言,此文最值得咀嚼、品味、感悟,教师可以借此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语言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所绘之景、所蕴之情及作者绘景、蕴情的行文思路。
2、学会用诵读体验法、词句推敲法欣赏文章。体会作品意境。
3、感受三峡之美好。激发学生一览三峡之热情。
三、教学流程
(一)造境,搭建沟通的平台
(板书:峡)根据“峡”字的字形结构,什么样的地势才可以称得上“峡”?(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谈出不同见解,最后明确“峡”的基本特征应为两山夹水。)我们古老的母亲河长江就有一条神奇秀丽的峡谷。几千年来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北魏郦道元就是其中的一位。这节课我们就随着郦道元一起去游三峡。(板书:三峡郦道元)
(说明: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铁一样牢牢把学生吸引住。本课导语设计从“峡”的字形入手,由此而彼,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文本。利用张力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入境。挖掘文本的对话点
1、请学生读第一段。说说三峡之山的奇特之处。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三峡之山的连绵与高耸,补充《宜都记》中“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的语句来对比印证,加深学生对三峡的印象。)
2、有奇山必有奇水,指导学生接着读第二段,说说三峡之水的奇特之处。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三峡夏水的迅疾与奔放,引导学生回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以示文中所言不虚。)
3、引领学生继续品读第三、四段春冬三峡奇丽景色的特点。
(三)融境,深入文本的细节处
1、回归语言品三峡
(1)我们刚才跟随郦道元先生领略了三峡的雄奇,感受了夏水的奔放,试想一下:当水落而石出、水枯而涧寒时。三峡会呈现怎样的一幅图景?认真读文章三、四两段。给你所看到的图景起个恰当而好听的名称,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课文《三峡》优秀教学设计 10
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比较精要的描述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因此学习此文要让学生领会文中所描绘的三峡美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并基本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基本能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师生: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图片以及作者的概况。
教师:制作幻灯片。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设计
一、烘托气氛,导入新课
大屏幕以长江为背景,反复播放《长江之歌》。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生回答)对,它就是《长江之歌》。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饿俊美。长江之美,美在三峡。今天我们就随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大屏幕出现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三峡的地理位置:(大屏幕显示地图)
2、作者的情况:(大屏幕显示作者投降及有关资料。明确: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著《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三、反复朗读:
1、教师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大屏幕显示相应的图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大屏幕显示生字。学生读出生字读音。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学生自主探究,疏通课文。
(大屏幕显示学法:1、自主探究。2、同伴互助。3、提出疑难)
在学生基本疏通课文后,大屏幕展示图片,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试背课文
学生在疏通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预以提示,试背课文。
过渡:课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六、研读与赏析
1、课文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2、作者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屏幕依次显示分析结果:
雄壮美
山——连绵不段,遮天避日(险峻美)
夏:急、猛(奔放美)
秀丽美
水——春冬:绿、清(清悠美)
秋:凄凉(凄婉美)
表达了作者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
小结: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把三峡的神韵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凄婉美。
七、拓展延伸
1、《三峡》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游记散文,后者是诗歌,试找出诗句与课文相应的句子。
大屏幕出示诗句,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A、朝辞白帝彩云间——有时朝发白帝。
B、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C、两岸猿声啼不住——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轻舟已过万重山——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重岩叠障
2、三峡工程正在建设中,有人认为这将会影响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色。
作文题:家乡的___(翠竹、夜色、柿子等)
- 相关推荐
【课文《三峡》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精选】03-24
课文春的优秀教学设计07-20
课文《画风》优秀教学设计【精选】03-24
课文《春风吹》优秀教学设计05-31
关于课文《秋收》的优秀教学设计07-20
课文《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优秀06-27
课文猫教学设计猫课文的教学设计04-11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优秀09-27
课文《比尾巴》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07-08
课文《散步》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7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