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2021-06-23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3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学习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探讨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

  二、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准备:七年级(上)语文教材及参考书、本课的PPT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本课相关资料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配儿歌展示儿童嬉戏图片,感受幸福童年。

  2、导入新课: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幸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风筝》,了解在旧中国,封建教育观和家长制下的儿童生活吧。

  (二)作者介绍(课件出示)

  (三)读文探究

  1、指导朗读

  (1)教师指导读文要求(课件出示)

  a、读准字音;b、停顿恰当;c、读出感情;d、读出重音。(课件出示)

  (2)解决字词(课件出示)

  (3)就第4段教师做范读指导(课件出示重音)

  (4)由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时注意重音、语速、节奏和感情,然后由学生推荐他的同学来朗读(本环节设计可以充分体现课堂上师生的平等,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课堂气氛也更活跃。读后请学生评价,师生共同探讨朗读方法。)

  2、合作探究

  1—2段:第一组问题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前后是否矛盾?

  3—4段:第二组问题

  (1)3-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

  (2)对我流露出什么感情?

  5—8段:第三组问题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2)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品质?

  9—12段:第四组问题

  (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2)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本环节先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各小组讨论后再让学生畅所欲言。重视引导、多给学生鼓励,引导帮助学生认真品味文中思想、情感。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先由教师作个示范,再由学生发言。)

  3、感悟主题

  让学生思考作者鲁迅在这篇文章里想表现怎样的主题

  (知错就改、手足情深、反抗封建教育)

  (四)说话训练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很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这样设计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感受,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从而领悟到写出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五)深化总结

  对于教育,这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需要我们时刻注意,时刻反思。鲁迅的《风筝》一文,让我们掩卷沉思,心潮难平啊!

  (六)作业:给我们的老师、家长写一封信,和他们来一次诚意的恳谈。

  总结语:这堂课我以朗读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感悟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同时,又得到精神的熏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的能力,营造了民主、平等、自由、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在阅读思考中,理解文章的情感、写作技巧,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风筝》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风筝》教学设计07-23

风筝教学设计05-31

《风筝》 教学设计08-20

《风筝》的教学设计09-07

《风筝》 教学设计01-17

《风筝》教学设计12-06

《风筝》教学设计07-29

风筝教学设计02-23

《风筝》 教学设计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