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木刻版画以刀法、材质与印法的有效整合在版画家族中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木刻版画对儿童来说,充满了神秘与挑战。儿童在制作木版画的过程中动脑又动手,不仅拓宽了艺术视野,丰富了创作手段,更多了一种审美的眼光!
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分三个页面对木版画作了全面的介绍:从木版画的工具介绍到制作方法;从黑白木刻到套色木版画的创作;从古今中外经典木版画的欣赏到木版画功能的开拓,与生活环境艺术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情境。
根据木版画操作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分3-4课时完成。
学生情况:
六年级儿童已初步掌握了纸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有兴趣去追求新的版画表现语言。木版画以刀代笔的创作形式,对于儿童而言往往可用“惊奇”甚至“欣喜”来形容。儿童通过奏刀向木的感性实践,在“边刻边想”中来完成对木版画刻与印的认识。
教学方式、手段:直觉体验、演示与赏析、练习相结合。
教师准备:椴木板、木刻刀、油墨、滚筒、宣纸等。
学生准备:椴木板、木刻刀、6B铅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儿童认识木版画,体会木刻版画特有的气质和美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儿童学会木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儿童形成细致、耐心的学习态度和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儿童初步了解木版画刻与印的制作特点,学会制作一幅木版画。
教学难点:儿童对刻刀的掌控,对不同形状的刻刀锋刃在木板上留下的视觉形态,在儿童内心滋生起丰富的想象。
教学设计
一、活动
同学们,这个教室的墙上挂满了画,你觉得它们与你平时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
在木版上涂上油墨再印下来的画,经印制以后所产生的印痕之美,很特别,是我们徒手绘画所不能替代的,这个就是印制的美丽。
设计意图:直观感知木版画的印痕之美。
二、新课
(1)出课题:这样的绘画形式叫“版画”,以木版为底版的就是“木版画”。
(2)比较一下,纸版、木版印制过后的效果一样吗?
同为印制,但是因为材料的不同,印痕的美丽却绝然不同。
同学们,绘画的表现的形式很多,就版画而言,材料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美感!关键在于你是不是愿意去尝试,去改变!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木版画刻与印的制作特点及其艺术的美感。
(3)体验:
①制版练习
想试试在木版上画画的感觉吗?(示范1)那我们今天就以刀代笔,在这块木版上画画。
这些木刻刀的刀口都不一样:刀口成三角形的为三角刀,它会在木版上留下怎样的痕迹呢?
注意观察:老师是如何握刀的。
握刀时,有没有谁注意老师两手在版上是怎么摆放的呢?想一想,是为什么?
(儿童尝试)同学们你们也来试试。
(反馈)练习中你有些什么困难吗?
(示范2)这刀口呈半圆形的为圆口刀,刀口平的为平口刀。圆口刀、平口刀在木版上又会留下怎样的痕迹呢?
(儿童尝试)我们一起再来感觉一下。
不同形状的刻刀锋刃在木版上留下有别于其他画种的一种肌理感。
②印版练习
下面我们来把这种肌理感印下来(示范)。
印制时先蘸油墨,再在旁边清油墨,待滚筒上均匀地滚上油墨后,再均匀地滚在版上。取吸油墨的纸覆在版上,用小纸团打小圈圈磨印下来。
(出图)同学们,将每一种刀痕组合在一起,它们也是画,每一刀都是同学们的激情!这就是木刻版画所特有的气质。
设计意图:让儿童动手实践体验一次,是对木版画学习与消化的过程。在切身体验中儿童增进了对木版画制作的实践经验。
(4)木版画的赏析
(出图)在版上以线来造形的是阳刻法,以面来造形的是阴刻法。而在创作中,很多的时候是阴阳刻结合着来运用的。
(5)木版画的创作
首先,将我们所要表现的形象画在版上。然后,在木板上用三角刀刻去铅笔线。接着,滚上油墨,注意油墨不能太多,要均匀。取一张容易吸油墨的纸,覆盖在版上。用一个小纸团,轻轻地打小圈圈,进行磨印。轻轻地掀开一角,看看效果。当然,在起稿的时候,你也可以用毛笔蘸上墨汁直接在版上画画。
设计意图:儿童每一种绘画语言的获得,都是在特定感受的诱导下逐渐实践产生的,教学由浅入深,赏练结合,至此儿童转入对木版画的创作练习。
三、儿童作业:创作一幅木版画
设计意图:儿童凭着对木版画这种“技”与“法”的切身体验,就能从感同身受出发,用心领会作品的审美意像!
四、拓展
(赏析)同学们,木版画源于我国古代的书籍插图。在雕版印刷术出现之前的懵懂阶段,印版多为石刻文字、图形等,一般图像较为粗犷、简洁,尺幅较小;战国时期“肖形印”可视为最初的版画的印版,印制的方式叫“捺印”,即印版由上而下捺印。
这是一枚古代的小小花款印章,仔细看看,上面刻画的人物,她的舞姿多么地舒展、飘逸。以后的汉代画像砖的“拓片”,无疑具有版画的性质。
这是一张中国明代的小说《西厢记》木版画书籍插图。中国古代木版画多以线描形式出现,在这幅插图中,中国绘画中的线条,笔法的运用表现,清晰可见。此图,陈洪绶绘,刻工项南州,施展绝技不失原作面貌,展现中国古典木刻画特有的意境美。
这是清代的一本画谱《芥子园画谱》,印版越多,画面色彩层次越丰富。
人类通过雕版印刷留存下来各类典籍、图画品种很多,几乎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根据其用途还有专门的名称,如以春节祈福为主的叫“年画”,在民间祭祀用的叫“纸马”。
现代画家更是能够在一块木版上展现自己对生活对艺术美的追求。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着在木版上来画画,用刻好的版子来装饰我们教室的墙面,还可以营造教室里浓厚的艺术氛围!
作业要求
儿童创作一幅木版画,通过奏刀向木的感性实践,儿童在“边刻边想”中完成对木版画刻与印的认识。
教与学的评价
刻制木版画常见的刀具有三角刀、圆口刀、平口刀。儿童可以根据自已的习惯横握刀具或选择竖握,运刀时指实掌虚运用腕力将刀锋刻入木版,形成独特的点、线、面的性状。而这些是需要儿童对刻痕各异的刀具掌控来逐一体会的。
反思和总结
第一课时,我着力解决儿童对木版画的认知。教学手段侧重于儿童的直觉体验,以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来融合木版画较为理性的内容。其中教师演示与赏析相结合,儿童通过奏刀向木的感性实践,在“边刻边想”中来完成对木版画刻与印的认识。整个刻印过程,那种对于木版画形式语言的直观感受,对于儿童而言往往可用“惊奇”甚至“欣喜”来形容。尤其是木版画印制语言的美感,印制过程的“不确定性”,对儿童的思维方式也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儿童凭着对木版画这种“技”与“法”的切身体验,就能从感同身受出发,用心领会作品的审美意象!木版画虽体现的是技术与规则,但是无论怎样的技术,怎样的规则,使用何种工具材料都应和儿童的感受紧紧相连,与木版画整体的文化脉络相连接,反之,教学就是狭隘的、偏颇的。
- 相关推荐
【六年级美术上册《木版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木版画小学美术的教案06-25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02-06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02-06
美术教学设计12-16
美术教学设计05-16
教学设计美术04-07
美术教学设计11-09
教学设计美术11-09
人教版教学设计美术美术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11-02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