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一文是讲述贝多芬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月光曲的教学课件,欢迎大家浏览。
月光曲的教学课件(一)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和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让读者感动。课文以生动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听钢琴曲时的感受,为学生学习现实与联想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相关生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抓住重点段落,想象《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 3.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陶冶情趣。
教学重点:
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初步尝试在音乐中联想并进行练笔。
教学难点:
通过对贝多芬情感变化的体验,探究其创作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简介,激趣导入
1.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哪篇课文吗?是的,《月光曲》。请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谁听过这支曲子?既然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我们想一想,《月光曲》,该是什么样的旋律呢?从音乐声中仿佛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呢?请你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生自由回答。
二、自读课文,感知传说
1.现在请同学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呢?
2.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莱茵河 盲姑娘 蜡烛 琴键 谱成 幽静
请大家从上面的词语中找出一个形容环境的词语,那就是“幽静”。通过对“幽”字查字典和不同语境的意义选择理解词语的意思,想想此处使用这个“幽静”的妙处。
3.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动
(一)走近茅屋后的感动
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笔画出贝多芬走近茅屋后被哪些话所感动,从中你听出了什么?
学生反馈:
1.“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到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这句话流露出盲姑娘内心梦寐以求的愿望,听出了那份对音乐执着的追求与热爱。
指导朗读:想听贝多芬弹琴,对于盲姑娘来讲,不是愿望,不是希望,而是渴望!来,把这位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读出来。
2.画出的句子是"......太贵了,......又太穷",从这句话里看出了哥哥的伤心和内疚。
指导朗读:哥哥因为家境贫寒没有办法实现妹妹的心愿而内疚、伤心,把哥哥这份伤心和内疚读出来。
3.画出的句子是“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看出来盲姑娘的善良、体贴、善解人意。
(二)弹完一曲后的感动
就因为这样的感动,贝多芬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首曲子。弹过之后,双目失明的盲姑娘与贝多芬素不相识,为什么仅凭一首曲子就能猜到弹琴的是贝多芬呢?
学生反馈: 盲姑娘有一颗对音乐特别敏感的心;因为热爱音乐,所以对贝多芬来小镇演出的事格外关注,猜测出此琴艺高超的人是贝多芬。
知音难求啊!贝多芬弹琴是被兄妹俩热爱音乐的真情所感动,产生了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和灵感。
指导朗读“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
四、想象曲境,读读写写
如此清幽的环境,如此酷爱音乐的盲姑娘,此情此景让贝多芬想了许多,于是他想把心中这份情感借助于这清幽的月光用音乐释放出来。面对清幽的月光,他按起来琴键——听!(欣赏《月光曲》)
在这样优美的音乐声中,每个人的头脑中都徐徐打开了一幅画。兄妹俩身处这美妙的旋律中,更是心驰神往。他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们来学习第9自然段。 1.教师出示相应语段: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一个接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2.要求:读一读,你们发现其中的变化了吗?你觉得这几句话应该怎么读? 3.交流: 月亮的变化 (升起----升高----穿行)
大海的变化 ( 微波粼粼------汹涌澎湃) 朗读时语气应该由轻到重,速度由慢到快,语调由轻柔徐缓到激昂。
4.采用分层读、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皮鞋匠……波涛汹涌的大海”,最后让学生当配音演员,结合大屏幕上出现的画面给《月光曲》配上文字。
5.同学们还记得刚上课时对《月光曲》的想象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独特的月光世界。在本文关于曲子的想象中,哥哥的想象画面是根据什么来变化的呢?是旋律的高低快慢。下面,还要请你听一首曲子,闭上眼睛,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在音乐声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播放《牧童短笛》)请睁开眼睛,把刚才你看到的画面写下来,一会咱们交流。
月光曲的教学课件(二)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八个生字,正确地读写和初步理解“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关键语段,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3.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初步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心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出示学习目标(一)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板书课题)。这篇课文不但文字美,而且主人公的心灵更美。老师相信大家,在这美的感召下,同学们通过用心读书,加上和同桌认真交流,肯定会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有信心没有?
1.出示1“学习目标”,指名读
1.我要学会8个生字,掌握相关的重点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关键语段,学习贝多芬为兄妹俩弹琴的经过;
3.体会贝多芬丰富的心理和情感,初步感受他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2.出示2“自学提示”
(1)用你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圈出生字并读准字音;画出重点词语,与同桌交流理解意思;
(2)再读课文,思考《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谱写的?《月光曲》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先学(一)——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
三、后教(一)——评价与指导
(一)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课件3——“重点词语”,检查生字、重点词语
指名读,重点词义交流
重点释“谱写”:“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引深,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2.检查自学课文情况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提示,读第一自然段)。
(旨在理解第一自然段:《月光曲》是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即《月光奏鸣曲》,或叫《月光》,传说是贝多芬谱写的.。)
(2)现在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贝多芬,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好吗?
先交流资料,再出示4“贝多芬的生平资料”,指名读后,“请同学们不仅要了解这位世界级的音乐大师的生平,我们更要走进他的美丽的心灵。”
(3)这一段中出现了一个词“传说”,什么叫“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
可能有的同学在心里会产生疑问,“原来只是一个传说啊!”那到底是不是他写的呢?其实我们从贝多芬平时表现出的对贫苦人民非常的同情,特别是他的名言(出示5“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足以可见一斑了。有了上面的交流,想必大家一定会说出——
(4)《月光曲》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待交流后,出示6“文意”)
(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从同学们总结出的课文的主要内容来看,第一段属于总起(也就是总的介绍),作用是——?为了引出下文——《月光曲》的传说。那么第二段(从第二自然段起至尾),主要写几件事?提示文意中的两处蓝色加粗的字。第一件事:“为他们弹琴”;第二件事:“即兴创作《月光曲》”(快速找出相关的段落)。
这样同学们就非常明晰了课文的层次。再指名讲一讲。
小结:分两段:第一段(首段),总的介绍;第二段,写《月光曲》的传说,又先后写了两件事。
同学们,还有需要交流的地方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二段中的第一件事。
四、学习贝多芬为兄妹俩弹琴的经过;
1. 出示7“自学提示”:
认真读第一件事的内容,(1)与同桌交流贝多芬为兄妹俩弹琴的简要经过;(2)思考:贝多芬在弹曲子前,分别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说了什么?(3)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你体会出什么?
2.先学(二)——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
3.后教(二)——评价与指导
4.交流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简要的经过,并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你体会出什么?
先简单地交流,引导:
指名读描写第一件事的第一节后,问:“你读出了什么?”
理解“幽静”
——一个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莱茵河水静静地流淌着,贝多芬在一条幽静(板书)的小路上散步。这儿离热闹的地方比较远,又给人的感觉是既——(美丽),又——(静寂)这样的环境就叫“幽静”。我们就可以说“这儿多么幽静啊!”这小路就可以说“幽静的小路”。
5.引导“贝多芬为什么给穷兄妹弹曲子?”
(1)追问“贝多芬听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琴声?(好奇——“走近”板书)
理解“断断续续”。
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断断续续”(板书)是什么意思?能体会出来什么吗?(时断时续,琴声不连贯。弹奏者弹得不熟练)。
(2)引导: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谁能猜想到。(喜欢自己的乐曲,而且生活一定不富裕。)。
(3)引导:贝多芬正是这样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又听到什么?(他听到了一个姑娘和哥哥的对话。听到哥哥说音乐入场券太贵,家里太穷。板书“听——太贵 太穷”)。
试着男女生分角色读。
(4)读后指导:
姑娘说了几次话,第一次(出示8)指读,体会出什么?(渴望能听到贝多芬的弹琴),谁能把这“渴望”的心情读出来。第二次说话(出示9)是真的“随便说说”(板书)吗?(不,而是梦寐以求的愿望。)为什么这样说?(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她理解此时哥哥的不安和痛楚的心情,对刚才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不安和后悔)。能把妹妹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读出来吗?那么,这是一对怎样的穷兄妹?(相依为命,互相体谅)。
——同座对读。
——指名分角色再读。
——听到这里,贝多芬彻底明白了这真是一对什么兄妹?“穷兄妹” 可能会怎么想?(应该为穷苦人造福,至少要满足他们的要求,给他们带来快乐,于是就毫不犹豫地给她弹琴)。怎么做的?
——推开门“走进”(板书)去。又是怎么说的?(板书“说——弹曲 再弹”)这也就充分说明他“同情穷苦人民”(板书)。
8.贝多芬进了屋,看到的是什么情景,使他同情、感动?把这些词语画下来,再练习读读。(一支、微弱、正在、旧、失明)
小结: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吧,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原来弹琴的是个盲姑娘。
——同桌分角色读贝多芬和兄妹的对话。这次老师不指导,你们能不能读好。
9.指名分角色读描写第一件事的4、5两节的对话。
读后指导:
指点(结合示范):注意姑娘已经听得入了神,她是那样激动地说(出示句子10)。
应该怎么读呢?要读好,首先要理解。
释“纯熟”(板书):技术高超而又熟练。
10.重点指导“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这两个“您”读起来语气一样吗?为什么?
——技术这么熟练,感情表现得这么深,盲姑娘会想,这弹琴的人会是谁呢?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而后来她作出了判断,既然能弹得这么好,就只有贝多芬了,因此第二次“您”就很肯定。教师示范,指名读。
五、当堂训练
1.读自己喜欢的语段(三个人物的话语)。
2.抄写词语
【月光曲的教学课件】相关文章:
《月光曲》教学课件09-28
六年级上月光曲教学课件09-24
《月光曲》教学反思02-15
春雨的教学课件06-25
《争吵》的教学课件06-25
象棋的教学课件06-25
《麋鹿》的教学课件06-25
质点的教学课件06-25
扇形的教学课件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