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

时间:2022-12-19 16:24:0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

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1

  1、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根据学生喜欢动物的特点,在导入新课时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学生,我们中国有许多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王环境的意识,同时让学生更加关注我国部分物种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根据低,中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巩固练习时设计了"夺红旗"比赛的游戏,从而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合作探索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辩论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充分发展,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本课在新授课时,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然后通过小组充分讨论,最后得出多位数加多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通过主动探索,交流合作中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的。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了能力,培养了主体参与意识。

  3、利用旧知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对于笔算加法的注意事项与进位的思想和技巧,学生已经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主要是把例1连续进位加的原理进行推广的结果。课本第18页"做一做"最后一题是连续进位加和超过1000,也是要求学生运用类推进行计算。这样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2

  一、改变教学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教学时准确的掌握教材要求,对教学原本素材进行改编。原本教材所创设的情境是“新千年第一缕阳光”,教学素材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无法引起学生产生太多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创设了新的情境——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这样就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联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时间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深刻感受和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在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时间,学生们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去讲解,并设计一些关于本课所学的数学活动去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时、分的实际长短,明确时间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动手操作,利用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课上,我设计了大量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在做中学。我还准备了钟表模型,然后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们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中主动探究和学习新知。

  四、进行科普教育,渗透德育思想。

  最后适时进行科普教育,渗透德育思想。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及成功返回,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小资料,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3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要求孩子们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连线法。教材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猜测、操作、验证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二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尤其是让他们参与活动,他们的积极性都会很高。在开始时通过猜两名学生手里分别拿的是什么小动物,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从最简单的随意猜测到简单推理,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本节课设计时,注意选择合作的时机,让学生合作学习。

  在教学关键点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我选择了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都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解决什么问题。如在教例1时,在学生充分理解题意之后,在老师给出了提示条件后,有少数学生很快就能推出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但这只是学习能力较强的个别学生,并不代表全体学生都能真正明白,所以这时,我并没有指名立即让学生在全班上说一说,而是让他们按着老师的学习要求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把自已的想法说给别的组员听,然后动手试着摆一摆,最后才让小组代表汇报说,这样就保证了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探究的学习。让学生人人都能在课堂上有思考,有动口,有动手的机会。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最后设计形式生动的练习,如电脑单价连线的练习,及时巩固连线法在简单推理中的运用,体验连线法的简洁性,猜图形和猜三只小动物赛跑的排名等等的练习层次分明,有坡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完成练习,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本节课基本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面比较广,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课前导入猜一猜的游戏时间把握不好,花的时间过长,影响了新课的学习时间,造成了拖堂。同时学生猜完后没有很好进行小结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瞎猜”很难猜得到,启发孩子发现要想猜得准需要借助一定的条件,使学生感知并明确有依据的猜才有效。2、在学习例1时,除了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在组内尝试摆一摆、说一说外,还可以让学生上台分角扮演再展示汇报一下可能学习效会更好。

  3、在学生进行口述合理的推理过程时,老师只是追问得到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认为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有依据就行,而没有做到及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规范化的叙述,放松了学习要求。导致后面出现明明是依据已知条件推理出来的结论,但说理由时又说我是猜出来的。应该给学生一个推理叙述范本,然后多让学生依照这个范本来说说推理过程,可能就能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

  4、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与激励做得不够,缺少学生的互评互动活动与老师的课堂激情。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关注面不广。对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缺少耐心。

  5、困惑:

  ①本节课的学习到底是老师给学生一个统一模式来让学生模仿说说推理的过程,还是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行,是要让学生思维模式化,还是让学生思维多样化?

  ②在猜一猜活动时,明明是有两种可能的情况下,学生却坚决肯定的说自己猜的是一定对的,而且恰好他真的又猜对了,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该如何处理?

  ③本节课的板书如何设计才更加规范?

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4

  本课一开始出示情境图,写出除法横式,我就直切主题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竖式,马上就有学生“自以为是”的认为除法竖式与加法、减法等的竖式相同,我就追问他们,是这样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我出示了一个完整的除法竖式,学生很惊讶,啊,是这样的啊,他们发现原来除法的竖式是与乘、加减有区别的、是特别的。学生产生了疑问,激起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也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从而让学生去发现除法竖式与横式的联系,以及这些数是怎么来的,锻炼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产生了思维的碰撞,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最后碰撞出新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中“生2:6是2和3相乘得到的,生3:6是商2和除数3相乘得到的”。同学们互相影响,最后能把话说得既完整又正确。我觉得在一开始直接给出了横式和竖式,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竖式,了解竖式,便于学生分析、发现知识规律,避免给学生片段、不完整的知识印象。教师适时引导,让其探究。

  在练习时出现了一些错误的现象,如在写竖式时学生数位没有对齐,有些同学把一位数的商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有的同学把除数和商的位置写反了,于是我把这些现象进行展示。让同学们判断分析、订正,既对新知巩固练习,加深了同学的印象,又起到同学互相帮助的效果

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5

  乘法口诀是学生解决乘法运算的重要钥匙,因此,它的教学可算得上是乘法计算教学的奠基石,显得尤为重要。《表内乘法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六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通过表内乘法二的教学,让我感受到以下几点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有以下反思:

  1、联系生活实际,产生学习需求。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计算手指。在人数的不断增加中,学生发现这样不断的加太麻烦了,算起来也不方便,那有没有更简便的点的方法呢?这样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探究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2、找准知识起点,适当运用讲解。

  当我和学生谈到该如何将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一个简单的算式这个问题时,我首先让孩子们发言,可是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了解到他们对于乘法知之甚少,所以我采用了教师讲授的形式。以其中的一个连加算式为例进行讲解,之后又让孩子自己尝试改写其他的算式,从学生作题情况看效果不错,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

  3、习形式注重趣味性

  低年级学生特点是争强好胜,应充分利用这一点。课堂上跟学生开展“对口令游戏、跟同学比赛和跟老师比一比”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勇于挑战的欲望。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学习效果也很好。

  通过这节课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的问题是:在上课之前应该了解孩子现有的知识水平,也就是备学生,课前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问题后学生可能的答案,这样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另外就是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说话准确,完整。在课后练习中充分开展动手操作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注意练习的层次安排,力求做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6

  认识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卡片,代替实物,给两只小猴分8个桃,,这样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我预设可以出现多种分法,一只得1个,另一只得7个;一只2个,另一只得6个;一只得3个,另一只得5个;两只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只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却很自然地进行了平均分“每只小猴分4个”,而此时的我,却没很好地利用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仍然生搬教学设计,顺着自己头脑中设想的走下去,追问学生“你还有其他的分法?”此时的学生用沉默代替了回答。课后,我陷入了思索中,课前的预设与生成的如此不一致,说明了什么,只说明我只是僵化地跟着设计在走,当新的生成出现时,我不知如何把握。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对学情的分析不透彻,没有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如何分有了什么样的基础。

  我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更精确,设问的水平更高些,教学机智更灵活些。

《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变化的量》教学反思01-03

数学下册《长度比较》教学反思01-05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7-02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9-24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2-19

小学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推理》的教学反思06-10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4-27

二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反思01-28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学反思07-0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

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1

  1、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根据学生喜欢动物的特点,在导入新课时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学生,我们中国有许多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王环境的意识,同时让学生更加关注我国部分物种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根据低,中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巩固练习时设计了"夺红旗"比赛的游戏,从而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合作探索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辩论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充分发展,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本课在新授课时,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然后通过小组充分讨论,最后得出多位数加多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通过主动探索,交流合作中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的。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了能力,培养了主体参与意识。

  3、利用旧知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对于笔算加法的注意事项与进位的思想和技巧,学生已经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主要是把例1连续进位加的原理进行推广的结果。课本第18页"做一做"最后一题是连续进位加和超过1000,也是要求学生运用类推进行计算。这样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2

  一、改变教学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教学时准确的掌握教材要求,对教学原本素材进行改编。原本教材所创设的情境是“新千年第一缕阳光”,教学素材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无法引起学生产生太多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创设了新的情境——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这样就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联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时间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深刻感受和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在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时间,学生们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去讲解,并设计一些关于本课所学的数学活动去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时、分的实际长短,明确时间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动手操作,利用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课上,我设计了大量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在做中学。我还准备了钟表模型,然后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们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中主动探究和学习新知。

  四、进行科普教育,渗透德育思想。

  最后适时进行科普教育,渗透德育思想。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及成功返回,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小资料,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3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要求孩子们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连线法。教材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猜测、操作、验证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二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尤其是让他们参与活动,他们的积极性都会很高。在开始时通过猜两名学生手里分别拿的是什么小动物,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从最简单的随意猜测到简单推理,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本节课设计时,注意选择合作的时机,让学生合作学习。

  在教学关键点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我选择了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都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解决什么问题。如在教例1时,在学生充分理解题意之后,在老师给出了提示条件后,有少数学生很快就能推出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但这只是学习能力较强的个别学生,并不代表全体学生都能真正明白,所以这时,我并没有指名立即让学生在全班上说一说,而是让他们按着老师的学习要求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把自已的想法说给别的组员听,然后动手试着摆一摆,最后才让小组代表汇报说,这样就保证了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探究的学习。让学生人人都能在课堂上有思考,有动口,有动手的机会。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最后设计形式生动的练习,如电脑单价连线的练习,及时巩固连线法在简单推理中的运用,体验连线法的简洁性,猜图形和猜三只小动物赛跑的排名等等的练习层次分明,有坡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完成练习,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本节课基本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面比较广,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课前导入猜一猜的游戏时间把握不好,花的时间过长,影响了新课的学习时间,造成了拖堂。同时学生猜完后没有很好进行小结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瞎猜”很难猜得到,启发孩子发现要想猜得准需要借助一定的条件,使学生感知并明确有依据的猜才有效。2、在学习例1时,除了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在组内尝试摆一摆、说一说外,还可以让学生上台分角扮演再展示汇报一下可能学习效会更好。

  3、在学生进行口述合理的推理过程时,老师只是追问得到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认为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有依据就行,而没有做到及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规范化的叙述,放松了学习要求。导致后面出现明明是依据已知条件推理出来的结论,但说理由时又说我是猜出来的。应该给学生一个推理叙述范本,然后多让学生依照这个范本来说说推理过程,可能就能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

  4、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与激励做得不够,缺少学生的互评互动活动与老师的课堂激情。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关注面不广。对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缺少耐心。

  5、困惑:

  ①本节课的学习到底是老师给学生一个统一模式来让学生模仿说说推理的过程,还是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行,是要让学生思维模式化,还是让学生思维多样化?

  ②在猜一猜活动时,明明是有两种可能的情况下,学生却坚决肯定的说自己猜的是一定对的,而且恰好他真的又猜对了,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该如何处理?

  ③本节课的板书如何设计才更加规范?

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4

  本课一开始出示情境图,写出除法横式,我就直切主题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竖式,马上就有学生“自以为是”的认为除法竖式与加法、减法等的竖式相同,我就追问他们,是这样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我出示了一个完整的除法竖式,学生很惊讶,啊,是这样的啊,他们发现原来除法的竖式是与乘、加减有区别的、是特别的。学生产生了疑问,激起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也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从而让学生去发现除法竖式与横式的联系,以及这些数是怎么来的,锻炼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产生了思维的碰撞,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最后碰撞出新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中“生2:6是2和3相乘得到的,生3:6是商2和除数3相乘得到的”。同学们互相影响,最后能把话说得既完整又正确。我觉得在一开始直接给出了横式和竖式,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竖式,了解竖式,便于学生分析、发现知识规律,避免给学生片段、不完整的知识印象。教师适时引导,让其探究。

  在练习时出现了一些错误的现象,如在写竖式时学生数位没有对齐,有些同学把一位数的商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有的同学把除数和商的位置写反了,于是我把这些现象进行展示。让同学们判断分析、订正,既对新知巩固练习,加深了同学的印象,又起到同学互相帮助的效果

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5

  乘法口诀是学生解决乘法运算的重要钥匙,因此,它的教学可算得上是乘法计算教学的奠基石,显得尤为重要。《表内乘法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六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通过表内乘法二的教学,让我感受到以下几点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有以下反思:

  1、联系生活实际,产生学习需求。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计算手指。在人数的不断增加中,学生发现这样不断的加太麻烦了,算起来也不方便,那有没有更简便的点的方法呢?这样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探究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2、找准知识起点,适当运用讲解。

  当我和学生谈到该如何将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一个简单的算式这个问题时,我首先让孩子们发言,可是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了解到他们对于乘法知之甚少,所以我采用了教师讲授的形式。以其中的一个连加算式为例进行讲解,之后又让孩子自己尝试改写其他的算式,从学生作题情况看效果不错,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

  3、习形式注重趣味性

  低年级学生特点是争强好胜,应充分利用这一点。课堂上跟学生开展“对口令游戏、跟同学比赛和跟老师比一比”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勇于挑战的欲望。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学习效果也很好。

  通过这节课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的问题是:在上课之前应该了解孩子现有的知识水平,也就是备学生,课前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问题后学生可能的答案,这样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另外就是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说话准确,完整。在课后练习中充分开展动手操作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注意练习的层次安排,力求做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6

  认识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卡片,代替实物,给两只小猴分8个桃,,这样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我预设可以出现多种分法,一只得1个,另一只得7个;一只2个,另一只得6个;一只得3个,另一只得5个;两只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只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却很自然地进行了平均分“每只小猴分4个”,而此时的我,却没很好地利用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仍然生搬教学设计,顺着自己头脑中设想的走下去,追问学生“你还有其他的分法?”此时的学生用沉默代替了回答。课后,我陷入了思索中,课前的预设与生成的如此不一致,说明了什么,只说明我只是僵化地跟着设计在走,当新的生成出现时,我不知如何把握。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对学情的分析不透彻,没有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如何分有了什么样的基础。

  我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更精确,设问的水平更高些,教学机智更灵活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