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内数的连减》教学反思

2022-10-30 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0以内数的连减》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0以内数的连减》教学反思 篇1

  本部分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也比较熟练。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减。

  课的一开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减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减。课题引出后,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课本中的插图,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减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计算顺序。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学生的天性,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从抽象地思维到形象,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

  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新授中,我还可以再放手一些,以学生为主体,多以提问为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样一方面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让他们集中注意力,从而加深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2.在巩固练习中,应该多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如文中树上原来有几只猴子,第一次跳下来了几只,第二次又跳下来几只,还剩下几只,可以请一些学生来回答这些简单的问题,而不是一起讲,这样也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老师的肯定会给他们自信,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3、寓练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识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还应设计适当的游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4.在设计情景的过程中,联系实际的内容太少了,没有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待改善。

  《10以内数的连减》教学反思 篇2

  本课结束以后,我仔细的对整个过程进行了回顾!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是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与童话故事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神话故事《西游记》是每个孩子都非常喜欢的,尤其是故事中的孙悟空及他的花果山更是孩子们的最爱。孩子们可以在喜欢的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扩大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习的数量。最后的自主练习环节,可以用来复习、巩固、提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摒弃了以往“是”、“好”、“真棒”等简单性的评价,如:“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还加入了这么多优美的词语,听同学们这么一说,这花果山是越看越美了。”“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棒极了,相信其他同学也和他一样棒!”改进后的评价让发言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肯定和尊重,并同时给其他的学生以鼓励。

  由于第一次接触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很多情况下孩子需要老师的帮助,包括读题等,但我有些眼高手低,今后要多关注孩子的年龄特征与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

  《10以内数的连减》教学反思 篇3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算法,初步认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主要采用小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

  1.要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可以算是一堂计算课的教学,相对来说算理与算法比较简单,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因此为了减少课堂的枯燥性,并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应该设计一定的操作练习,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或者画圈等方法,自己探索出整个过程和结果,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而我的教学设计中却忽视了这点,缺少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课堂显得有点死板。

  2.注意问题呈现形式的多样性。

  对于本课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情境,我都用了动画的形式进行呈现,虽然这样能让学生清楚的明白意思,可是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多方面发展,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向,并且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图片的理解能力,同时,单一的问题呈现形式,也使得课堂稍显乏味,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惫,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设计,尽量避免问题呈现的单一性,并且要尽可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3.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

  通过这堂课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在语言上的不足之处,课堂语言有点多、有点碎,同时评价性的语言较少,不能及时恰当的给予学生评价,要知道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积极的课堂评价能有效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加强语言训练,加强与学生的语言沟通,并且多采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10以内数的连减》教学反思 篇4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这种探索的基本形式就是活动。通过活动,可以促使儿童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变成一种主动而有力的探究过程。可以用手中的小棒来摆,数形结合来理解算理。

  介于学生的实际年龄和认知特点,其具体形象思维好与抽象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学具先来摆一摆,然后进行展示,一步一步进行引导,数形结合,理解算理,从直观到抽象,为后面10的连减计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节课由课件引入新课,用小棒进行摆一摆,再说算法;从而突破难点个位满十怎么办和十位上是几个数相加的这个两问题,使学生通过实践初步掌握了本课教学重点,即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在“做一做”过程中达到新的认识高度;最后通过课件进行游戏性的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0以内数的连减》教学反思 篇5

  《10以内数的连减》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考虑学生年龄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太多的知识需要教师帮他们去建构,我给自己提出“教师课前‘趣’设计,学生课上来参与”的要求,以此延长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时间,学会数学新知识,明白数学很有用。下面结合我的努力目标反思本课教学:

  一、走出教学的局限,充实教学目标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已经明白“就数学教数学”是不对的。数学教学不光是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它的发展性功能的教育,才是数学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因此,我努力跳出就数学教数学,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设计三维目标,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及一般能力等方面也得到发展。

  数学很有用,这是数学独有的魅力。对于智障孩子不一定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新课开始,我就创设情境,在学生掌握连减的知识后,设置编题等练习,运用刚刚学会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的数学思想。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数学是很有用的。所以我认为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其实在本课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我都想以“数学很有用”的直接表达来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但授课时有的环节没有强调,今后的数学课我仍将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含蓄”不适合智障的孩子。

  二、走出教材的局限,更新教学内容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中介物。数学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任何教材都不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特别是我手中的这本教材,内容很少,所以我认为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既要以教材为依托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所以我跳出“以本为本”的局限,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和教学经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大胆对教材作出创造性加工、处理,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例题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通过小猫走了和飞机飞走这一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一目了然很自然地就列出连减的算式。这是我认为比较成功的环节。

  三、走出应试的局限,展示探索过程

  也许在头脑中已经形成太多思维定势的成人眼里,数学往往是单一、标准的,而在天真烂漫的,富有想象的孩子眼里,却是五彩缤纷的万花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以教师的权威去压抑学生,更不能将成人化的思维强加给学生,而应“蹲下身子”,以学生的眼光去思考、欣赏学生的学习活动,大度接纳学生“异想天开”的不同回答。为此,我在课堂上微笑对待每一个孩子,引导他们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和他们在手牵手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不断地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敢说、敢做,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走出过去的局限,提升现在的自己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看着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我又不禁感到一丝汗颜,能力目标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倾听等能力,”而作为教师,我在课堂上是否做到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了呢,我又在自我陶醉的课堂中是否听清每个孩子的发言了呢,面对天真可爱,聪明无比的孩子,我的评价语言又到底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喜悦呢,说到底,站在讲台,总感觉自己的资源有限,急需充电。

  总之,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对我来说还是陌生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30分钟对我来说是富于挑战的。通过这节课和平时的教学我感到:不管是复习旧知还是新授设计,不管是课后练习还是课外延伸,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让智障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这萌芽珍贵无比,因为它蕴含着无限的希望与可能。

  努力,唯有努力,让我的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而不是几个学生的天堂;让我的数学课堂成为所有学生交流的空间,而不是几个孩子展示的舞台;让我的数学课堂成为所有学生幸福的乐园,而不是几个学生独享的良田。这一切,也许孩子们现在不懂,但我在努力,在不远的将来,他们会在不知不觉的成长中越来越懂。

  《10以内数的连减》教学反思 篇6

  通过授课,我对这一次课堂又有了新的感受:

  1、学生思维被调动,思维活跃

  主要体现在学习山上原来有4只猴子,跳走了1只,还剩几只?然后跳走了2只,跳走了3只,还剩几只?学生解答完这几个题目之后,我就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但是这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问:为什么不让第4只猴子也跳进洞里呢?这个问题是上节课孩子没有提出来的,这节课孩子提出来了,说明他们已经融入进了这个情境中,并且在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只有学生参与进来了,学习效果才是好的。

  还有一个地方就是让学生找生活中遇到的减法问题,孩子们举例说明的都很好。比如有一个孩子说:妈妈今天出差了,我们平时吃饭都要拿4双筷子,但是今天少拿了1双,今天我们拿了3双。4-1=3.多好的问题啊。孩子们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活跃了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数学语言更加准确

  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总结减法意义时,我注重了通过比较,让学生看出要求还剩几只猴子,都是从4只里面去掉跳走的,也就是从整体里面去掉一部分,就要用减法计算。

  再有就是重复学生的话少了,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了,老师的语言与上节课比较相对简洁,明了,不那么零碎了。

  3、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渗透了数学方法

  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在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时,我采用了先演一演,再画一画,再列一列的顺序进行,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遵循了数学学科的特点,那就是从直观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学生掌握很好。特别是在画一画环节,通过前面的演示,学生独立思考出了先画4个圆,再圈出1个表示去掉,或者划去1个表示去掉,学生进行了半抽象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策略。

  以上是我比较满意的地方,一节课过后,总会留下不足,我认为本节课我还有以下几方面需要加强:

  1、教学策略的使用没给学生留出运用的时间

  在理解减法的意义时,我采用了先演一演,再画一画,再列一列的顺序进行,但是新授部分进行完之后,我没有让学生运用画一画的方式进行巩固,学生对这个策略使用就不够熟练,也没能很好的体会到他的好处。我想当他们再遇到问题时,也不一定能想起使用这个策略。所以再进行授课时,我会让学生多画一画,多进行这种半抽象的过程,让这个思想方法成为学生良好的助手。

  2、教学各环节以及时间的安排还需紧凑

  本节课在和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时用时过多,和学生一起反馈学生用画一画表示题意时,找了3个学生到黑板前展示,其中有1个表达的有问题,在下面我看时,他表达的很好,但是到黑板上来时就说不明白了,而且还多画了一个。这里通过孩子们观察,订正,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再有本节课加入了一个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遇到的减法问题,学生说的很好,还有数学文化的渗透,以至于练习就没有时间做了。今后我在授课时,要将前面的环节再紧凑一些,也许就更好了。

  《10以内数的连减》教学反思 篇7

  它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虽然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数孩子经过学前教育,对数有一定的了解。),但它却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学生学习数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息图是选取的孩子们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科技小组活动》为素材,让学生在一连串的现实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10以内的数。

  《科技小组活动》这幅信息图一出示,就吸引住了孩子,发言的积极性很高,这一点,作为一年级的教师,应该鼓励、保护。其实每个刚上小学的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但同时,我也发现,孩子对图的观察缺乏细致性和系统性,因此,我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去观察,力求观察得全面。数数时,我注意发现,有的孩子们能够利用实物有序地去数,我就请这样的同学起来做示范,给别的孩子树立榜样,这样别的孩子就会跟着学,帮助孩子们准确地数数。经过这样的努力,孩子们对看图、数数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中我也体会到,孩子们还小,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都需要学习,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尽量从小孩子处着眼,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的方法。

  《10以内数的连减》教学反思 篇8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算法,初步认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主要采用小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

  1.要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可以算是一堂计算课的教学,相对来说算理与算法比较简单,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因此为了减少课堂的枯燥性,并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应该设计一定的操作练习,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或者画圈等方法,自己探索出整个过程和结果,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而我的教学设计中却忽视了这点,缺少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课堂显得有点死板。

  2.注意问题呈现形式的多样性。

  对于本课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情境,我都用了动画的形式进行呈现,虽然这样能让学生清楚的明白意思,可是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多方面发展,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向,并且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图片的理解能力,同时,单一的问题呈现形式,也使得课堂稍显乏味,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惫,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设计,尽量避免问题呈现的单一性,并且要尽可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3.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

  通过这堂课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在语言上的不足之处,课堂语言有点多、有点碎,同时评价性的语言较少,不能及时恰当的给予学生评价,要知道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积极的课堂评价能有效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加强语言训练,加强与学生的语言沟通,并且多采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10以内数的连减》教学反思 篇9

  第一,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第二,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第三, 在分类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应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结果许多孩子们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们除了按年龄,按性别,有的还按衣着分、按发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说明了这样的教材设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

  第三, 在分类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应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结果许多孩子们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们除了按年龄,按性别,有的还按衣着分、按发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说明了这样的教材设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

  《10以内数的连减》教学反思 篇10

  一、教学时我能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三、在分类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应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结果许多孩子们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们除了按年龄,按性别,有的还按衣着分、按发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说明了这样的教材设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

  《10以内数的连减》教学反思 篇11

  本节课是名师孙瑛老师和唐艳芳老师前来指导,心中倍感压力。经过第一次授课后,孙老师和唐老师都给出了不少建议,我对课件和教案做出更改,在后面的三次授课中,一次次进步,每次都有不通过的收获。在此,特别感谢这两位老师的指导和同年级老师的支持。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数和数的组成。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是这种数数大都属于唱数的水平,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开始让学生猜一猜一堆杂乱的小棒有多少根,再让学生实际数一数,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数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拐弯数的下一个数是几十以及几个十是几十。然后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数出100根小棒的,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在数物品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认识数的时候,我们借助了一个好帮手 10,肯定10根10根数的方法,告诉他们每十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现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比较顺畅地理解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

  本节课内容及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会正确的一个一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100,这节课主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并对数的组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总之,对自己的教学,我要加强反思,努力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是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取得进步。

【《10以内数的连减》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0以内数的连减的教学反思06-15

1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反思06-12

《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以及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01-06

《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以及混合运算》教案01-06

幼儿数学: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练习题06-20

《连减》教学反思04-21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教案设计08-29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教学设计07-04

10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设计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