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

2021-06-24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

  一、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现在学生在信息的学习上,“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我们不能以他的学号来划分他们的优差。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评价的手段来发现他们掌握程度,从而对他们的教学采取分层教学。

  另外我们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就会去怪学生不好好听,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来吸引学生。正如正如有的教师所说的方法:学生大部分喜欢游戏,那我们何不采用游戏的方式给他们上课。

  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有很多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游戏、FLASH动画演示、采取学生制作网上评比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中去,与教师实现互动,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技能。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怎样用学生理解或掌握的方法去教他们自己去学习,如何去掌握。那么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了,我们就不会出现上课不认真听,冷场之类的情况。

  二、反思能否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兴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分层次的布置任务,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这样我们就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2

  这节课是学习的第六课,如何设置图片的背景色与画笔的颜色,以及学习如何在封闭区域进行颜色的填充。三条命令,其中前二条命令可以通过工具栏来进行设置,第三条命令就是一个简单的单词FILL。

  三条命令的讲解并不需要太长时间。命令讲解完成之后就开始画二个图形,一个是红旗,另一个是先画一个红色的矩形,然后在里面用黄色画一个100。

  每个班能够独立完成的基本没有,通过教师提示画出来的有二三个。大多数学生只是打开LOGO,然后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向下做了,还有几个学生学习了如何设置背景之后非常开心,将背景设置成红色然后去画红旗。

  也有部分同学将背景设置成红色去在里面用黄色画100,经过我多次提醒,最后还可以发现有几个同学是这样设置的。对他们的这种行为我是痛苦得没有办法。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学生在课后根本就没有去进行复习与练习,所以他们很多命令还记不住,导致画图的时候不知道使用哪条命令来执行;第三个原因要从自我来找了,其实我已经告诉学生LOGO软件我已经放在博客中了,另外还有个学生说发的光盘中也有这个软件,我提醒过几次学生,但他们并没有在家里面进行学习。

  如何充分的利用课堂中的四十分钟时间来让学生学好这些内容,老师的担子太重。而完全放任学生就这样做不是我的风格,我并不想做一个误人子弟的教师。

  以后的课堂中只能够更加多的督促学习进行学习与练习了,讲道理吧,只怕他们的道理比我的还足。尽力而为了!苦笑中!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3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

  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

  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的.

  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比较多,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基础知识却普遍感到乏味,学生虽对计算机的兴趣值颇高,但对教师讲起理论知识却不感兴趣,任凭老师费尽口舌、筋疲力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仍似是而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二、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即可以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可以进行示范演示。在课前精心制做的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

  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4

  这次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来备课,上网查资料,制作PPT,教材的内容是20xx出版的,相对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来说,显然已经“out”了,所以我改变了以往参照教材的方式上课,决定自己在网上搜索资料备课。

  人往往有这样的惰性,没有动力督促,就不想去干事情,我的现状如此,所以等现在想来去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才发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早就已经落伍了,深刻地验证了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信息技术变革及其发展趋势,对于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这一块我没有专门来讲,其实在平时的课程中是可以穿插进去,刻意去说,学生不一定听得进去,甚至会有些反感。

  信息技术的六次变革,通过查阅资料,自己真正地弄透了他的意义,为什么把他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后来自己来上的时候,能够把道理给学生讲出来,以往我只是一带而过,并没有深入去讲。

  对于未来的第七次变革,智能互联网(互联网+)时代,这个新名词我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去关注,也不明白的他的内涵,由于上课的需要,迫使自己去学习,了解后其实心里面挺轻松的,丢掉了一块石头的感觉。

  智能互联网三个构成要素:高速度的移动网络+大数据的存储、分析和挖潜能力+智能感应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设计了一个关系示意图,便于学生的理解。在发展趋势这一块,原本打算找一个模拟场景体验或视频观看,后来没有实现,是个遗憾,只好用文字体现了,学生可能一听就忘了,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以后要提前收集资料做准备,备不时之需。

  从学生听课的状态来看,只有部分学生在跟着一起学,还有部分学生在自己玩电脑,把学生机控制起来一直是我不想做的事情,完全限制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还是不愿意学,所以怎样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对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换个角度想想,有时候学校安排你去听一个讲座,你本来就不想去,也不没有兴趣,再加上老师枯燥地讲解,坐在那里也是件极其痛苦的事情,正如上课一样,学生在下面的感受可能也是如此。

  所以精炼的语言,加上适当地幽默感,充实的课堂,是我今后要去学习的事情。在跟学生互动上,做得不好,在设问引导上要下工夫。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5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是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

  一、学习环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学习环境的创设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

  在“硬环境”上,教师把计算机房做成一个小型的局域网,教师机上安装了网络教室管理软件,便于教师控制和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把“广播教学”变为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在“软环境”上,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为“技术”找个“载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练兵”的机会,促成学生对知识真正有意义的建构。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改变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如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主题,制定方案,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加工处理,讨论定稿,最后完成作品。教师则走下讲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碰到的困难,和学生一起亲历体验。

  四、实践活动的自主性

  在两位老师的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主自学习活动使学生随时随地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学习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

  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个人意义”地学(主动地学),而不是老师要他们学(被动地学),这将还原出他们探索生活的美好的天性。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6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虽然说高考不考这个科目,可也是学校里是的必修科目。

  这一周的课程都是在学校里的微机室里面上的课,因为要面临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所以,上操作课的时候,主要针对的是练习题,目前练习的是Excel操作题。

  在上课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直接打开习题,就开始做,而且做得全对。但是,有的学生,讲解了一遍之后,还是不会做,感觉不看题目要求是的。

  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看题目,直接按自己的意图开始做。这都是课堂当中,学生出现的主要的问题。至于纪律方面,或许是因为是新老师,没有过于调皮捣蛋的,不至于一堂课进行不下去。因为这个学科的特殊性,学生们可以轻松地去上这门课,不会留特别难的课外练习题目,对高中学生来说,这样的课程有一定的调节的作用。

  每次上课的时候,因为教室很大,我都是转着圈的给学生讲课,讲课的声音有点小,担心距离的远的学生听不到。同时,也可以看看学生的作业完成的情况,相对的来说,学生可以更好的完成课堂练习。对于信息技术课,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期待着上网,看看自己喜欢的东西。

  高中的学生一般课业负担还是挺大的,生活的场所基本上就是学校,学生可能更多的向往外边的世界。可是,还是必须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的,文明上网,懂法守法。

  现在的一些学生迷恋上网,打游戏,这都是不好的习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提醒学生,上网不仅仅是消遣,也可以学习,现在网上有许许多多的公开课,各门各类的都有,只要你想学习的,都可以找到资源。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我们都必需合理的运用。

  上课过程中的不足便是,缺少一些威慑力,上课的经验有些不足。还有就是比较年轻,感觉学生非常活跃,我看到学校里的那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只要他们走进课堂,学生就没有说话的,眼睛就直直的盯着老师,生怕错过什么。

  老师们讲课也都非常的精彩,往往一道题,讲解好几种思路,希望学生可以理解。我觉得,这些老师,一进教室,就自然而然的有一种威慑力。

  以后,我也一定会成为这样的老师的。

【关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

1.关于信息技术教学反思(通用5篇)

2.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

3.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4.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2篇)

5.关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

6.《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范文

7.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范文

8.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

上一篇:小学音乐《猫虎歌》的教学反思 下一篇: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