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

2021-07-02 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1

  以前上信息技术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对于接受能力强和以前已经接触过此类问题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而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即使你演示一遍他也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况且,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在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

  把问题作为出发点,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情景,提出带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提供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想象、概括、研究的学习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老师要适当给予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鼓励他们大胆去尝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多让学生用鼠标点一点、试一试,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例如:在教学“美化文章”这一内容时,先给出一篇美化过的学生作文,提出“如何美化”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边框底纹”命令的用法,要求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鼠标点一点、试一试,用眼看一看变化、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比一比,看看谁把文章修饰的最美,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要让学生享受成功,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二、多让学生做老师

  以前,我经常使用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方法授课,结果就会出现部分学生不耐烦而部分学生又心不在焉,甚至说话打闹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不用心看书上的步骤,甚至老师演示完了,有些学生还不知道所学的内容在书上的什么地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后来在学习新知识时,有些需要演示的内容,我尽量让学生去做,全班同学一起看书上的步骤,由一名学生代表演示,这样以来,学生就能专心研究书上的操作方法,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基础比较好、领会比较快的学生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老师也可以及时监督课堂学习情况。

  三、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的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我在教学中就主要以这种形式组织教学。比如在进行段落格式设置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前我设计了一段小文章,保存为两份,一份故意打乱各种格式,整篇文章非常不协调。另一份则是调整好的效果。通过对比较,孰优孰劣一看便知。开始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如何把第一份文章的格式调整过来。然后先让学生自己探索,接着请已经完成(或许只完成一部分)的学生把自己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学生最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指点,最终终于调整完毕时,一篇清晰优美的作品也就出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四、多选用身边的素材

  学习信息技术课选用素材时,尽量选用学生比较熟悉和他们身边的素材,这样比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也突出了信息技术课的实用性、工具性。如文字内容可用学生自己的作文、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时事新闻等,图片及视频内容可拍摄一些学生或学校的照片或视频,音乐素材可让有特长的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录制歌曲,或剪裁学校搞活动时的一些片段,或及时下载一些学生喜爱的歌曲视频等,还可以让他们亲自上网搜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资料供上课时使用,也可及时和其它学科的知识相结合。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应该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而且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2

  三年级——《美化文档》

  这一课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入艺术字,二是插入形状素材,开头先以复习的形式从网上下载文字、图片,进而将其复制到文档里,在粘贴文字时,顺便让学生看了无格式文字粘贴的方法。然后插入图片,这些都是上一课的内容,所以又重新提了一下,在这些基本的东西完成后,这才开始讲今天的内容,首先是插入艺术字,由于在课本上有关于桑蚕的艺术字,所以以此为范本来操作,不过在选择艺术字的形式时发现wPS文字中似乎没有这一种,后来只好找了一种相似的来做,接着让学生自己来操作,原要求他们也下载文字和图片,后来发现学生做得太慢了,便放低要求,只要是要求他们插入艺术字,接下来谈插入形状素材,在一班讲时有些乱,在二班便直接照书上的,选几个例子作为典型讲一下,这样一来,速度便快了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了。

  四年级——《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这里的历史是指电脑方面的,而在课本中则称为计算机,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脑,应当是计算机的一种,即过去课本上所说的微型计算机,又简称微机,只是现在没人这么叫了,而小学生经过两年的电脑操作学习,在这里作一个小结,接下来的两个年级将学习Logo,机器人、物联网,这些知识相对于三四年级而言,与电脑的关系已经略远了些,我想课本在这作小结的原因可能就在这里,本课一共分三块内容,一是计算机的简史,课本中谈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在我看来,三四两个可以属于一类,即使分开,第四代的时间也是相当长了,因为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也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而第四代则延续了好多年,依我看,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又是一个重要分水岭,因为从那时起,微软推出的操作系统windows,使得普通百姓也可以操作电脑了,不再像过去只是少数专业人员的物品。第二部分谈计算机今后的发展,课本上用了几个“化”,我觉得学生似乎对于微型化与巨型化不一定好理解,其实看书就可以知道,这是计算机的两个不同发展方向,课本中在此介绍了银河计算机,再就是生活中用的平板电脑,龙芯电脑一体机,书中没有说手机,我觉得似乎可以算进去。最后一部分是信息技术的前景,印象中去年的书本上没有这一块,书中谈了诸如三网融合、物联网等方面的东西,我觉得教师如果说得好,学生还是应该感兴趣的,可能我在这方面还有欠缺,自然效果不太好了。

  五年级——《机器人比赛》

  备课时发现,上一课的沿线走的内容其实也是为本课准备的,按教学设计,要进行沿线走的比赛与避障比赛,所以我在下午的课上仍是谈避障,在开头谈这个概念时,在黑板上强调了Io6的设定,即Io6为0时表示无障碍,为1时表示有障碍,或者说有障碍时,收到信号的传感器Io6显示为1,对于这一点,然后便开始操作,通过前两次的摸索,发现这一课与前面两课相比,还是比较简单的,它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书上说的条件为真,一是书上说的条件为假,所以在设定好了Io6的前提下,在条件循环内加入两个单分支,前一个条件为真,后一个条件为假,而机器人的运转则是通过设置直流电机来实现,当条件为真的时候,则设定为正转向前,当条件为假时,就设定为停止后退,所谓后退,就是直流电机反转。并且加上延时装置。在设定完成后,还找学生说说,各个程序代表什么意思。后来让学生自习的时候,我附近有两个女生竟然也操作了一遍,这比较难得。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3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信息技术教学也随之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从去年开始,制定了高中生的信息技术必须合格,才能参加高考的政策,提升了信息技术在学生中的地位。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掌握一些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简单的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我校中学生大都家中没有电脑,平时对电脑接触的也比较少,那么如何在一周短短的两节课中,让各个学生充分地有效地掌握本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探索的方向。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教学反思。

  一、从兴趣着手,引导学生自发学习

  大多数学生接触电脑,是从游戏开始。在很多老师的眼里,固定思维地认定打游戏是不好的行为,其实也未然。学生爱玩是本性,一味地去扼杀,只能适得其反,应该利用其兴趣适当地引导学习。就比如在用《金山打字》练打字时,打字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往往会乱打或者偷偷地玩打字游戏,那我就利用他们爱玩、好胜的心理,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选定同一篇文章,各个小组进行打字接力比赛。让学生从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自觉得认真努力地按照指法去练打字。

  二、利用直观教学,加深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在教学中有一些专门的术语和一些理论性很强的概念,这些都是些枯燥乏味的东西,老师在上面讲的很吃力,学生听得还是云里雾里得摸不清头脑。

  我就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认识计算机》时,主机内部各个部件的.形状与功能通过图片来看,还是比较抽象的,我就打开一部旧电脑,现场实战讲解,学生可以看清每一个部件的位置,而且也可以拔插各个部件观看计算机出现的状况而了解各个部件在电脑里功能。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素养

  计算机的很多操作不是唯一的,而且也有很大的开放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常采用任务驱动法,在任务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比如讲文件的“复制”与“移动”时,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重要,也是很难掌握的。我就设置了一联串的任务,利用菜单栏操作,把文件从一个盘复制或移动到另一个盘,通过操作让学生掌握两者的区别与操作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前面所讲的菜单栏与工具栏的关系,自己探索其他的操作方法。又如在讲word制作电子小报时,我让学生观看许多获奖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去感知制作优美小报的方法,先剖析每个小报精美处的制作去模仿,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创新、探索,制作出自己风格的作品。

  当然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教学中必然存在不足之处。往往会顾此失彼,教学实际与想象产生偏差,同年级各个班的学生实际情况又各不同,每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又参差不齐,教学时很难针对各个班进行各个设计,从而造成教学的偏差。但是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已让我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多多注意分层次教学有关的研究探索,改进其他不足,把课堂教学做的更好。并继续注重教学前、中、后的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4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是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

  一、学习环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学习环境的创设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在“硬环境”上,教师把计算机房做成一个小型的局域网,教师机上安装了网络教室管理软件,便于教师控制和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把“广播教学”变为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在“软环境”上,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为“技术”找个“载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练兵”的机会,促成学生对知识真正有意义的建构。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改变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如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主题,制定方案,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加工处理,讨论定稿,最后完成作品。教师则走下讲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碰到的困难,和学生一起亲历体验。

  四、实践活动的自主性

  在两位老师的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主自学习活动使学生随时随地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学习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个人意义”地学(主动地学),而不是老师要他们学(被动地学),这将还原出他们探索生活的美好的天性。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5

  教学反思:

  本课题是节理论课,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就力争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知识的展现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得到,而不是教师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能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基本上实现了这种设计,基本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师生之间进行了有效的互动,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基本上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一段时间的回顾和反思,比较成功环节有:

  1、每一新知识点的展现前能通过有关的手段让学生去体验这种新技术,继而通过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探究总结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学生去记忆这些知识点,不需去强记,只要体验到了就能很容易记住这些知识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上信息技术理论课,我想学生也会很感兴趣。

  2、师生的交互活动比较融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学生的热情高了,那学习起来就比较轻松,上课的发言等教学行为也较放松,自然地就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来了。在当时的课堂气氛中,听课的老师比较多,教室又较空旷,学生多多少少应该有点拘谨,但实际在课堂上学生还是比较轻松的,所以课堂气氛较融洽。

  3、知识的展现不是直接通过教师的讲,而是通过学生的体验、探究、感悟,继而学生自己得出新的知识。这也是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之一。

  4、教师上课要有激情,用自己的激情去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参与的热情,继而能够对这门学科有感情、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从何而来?我想教师应该负有很大的责任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那我们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得到提升。教师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阵地还是在课堂,我想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有激情,象一个节目主持人一样,激发学生对你的“节目”的兴趣。在这点上本课处置得也是较成功。

  5、教学素材的准备较充分、贴切。如“马拉松比赛的起源”、辨论的题目、有关新技术的作品等通过这些教学素材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辨论的题目贴近学生的感兴趣的生活,使学生辩论起来有话说,说起来来滔滔不绝。课后有一个坐在后排的同学跟我说:“老师你怎么没有给我一个发言的机会?我有许多理由反驳他们”。(由于该同学坐在后排,话筒没有能及时传递到后排,但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这也是本节课缺陷之一吧)

  存在问题:

  1、对有些知识点的讲解不是很到位,有种囫囵吞枣的感觉。如对信息技术的概念阐述一带而过,没有能够更多地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去理解。

  2、学生的探究活动组织得有点乱,还可以组织得更好些。

  3、对全体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因教室空间比较大,从讲台到最后排学生距离远,故对后排学生关注不够,有同学有点意见。

  以上是我对本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的一节课的反思,有些地方还很肤浅,观点也不尽正确,就课堂教学而言也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提高的地方。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相关文章:

1.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

2.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2篇)

3.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

4.2021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5.有关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6.信息技术教学反思(通用10篇)

7.信息技术教学反思(通用3篇)

8.信息技术教学反思(通用8篇)

上一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下一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