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白鹅》教学反思

2021-05-06 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课文《白鹅》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课文《白鹅》教学反思1

  《白鹅》是小学四年级的一篇课文,作者对白鹅的特点描写得惟妙惟肖,字里行间也洋溢着作者对白鹅的疼爱。我认为到了中年段,理解词语和句子仍然是中年段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低年级所习得一些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方法。加强学习方法的迁移,这节课我就做到了这一点。

  第一、能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理解词语,比如:净角京剧中的一个人物造型,地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通过多媒体把这些抽象的和学生生活距离比较远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就达到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效果。

  第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了关键的词句,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如:“三眼一板”即白鹅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这是白鹅吃饭时的一规矩,任何时候都不变的规矩叫“三眼一板”,这都要联系上下文才能理解。

  当然,生活在现代城市的孩子,生活经验非常有限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白鹅,所能见到的是动物园里池塘中戏水的天鹅,它们的叫声,动作,样子和生活习性与课文中的家鹅形象很难进行比照。要体会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一定的难度,再者作者是典型的中国古典文人,课文的写作时间是上个世纪的中叶,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现代工业社会和作者生活的时代差距很远,文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文人心态以及成人化的审美情趣,对孩子来说缺少亲切感,课堂上,不管我怎么引导,学生都读不出“味”。

  《白公鹅》一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这堂课我较大的收获:一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二是对写作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猫》和《白公鹅》两课中,我都教写作方法。两次都是先让学生找,但两次都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都是我自己说了出来。经过这次课,我感觉到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课文的难度高;二是学生预习不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学语言、表情不够丰富,并且我太着急了,在一两个学生的回答达不到要求时,我会自己说出答案,这也可能与学生发言不积极,我问不下去有关。其他老师建议我对于某些不难的问题,可以对学生多引导;对于某些较难的问题老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但仍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小学课文《白鹅》教学反思2

  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幽默风趣,活灵活现,语言生动,全文读起来给人一种喜爱之情。

  在教这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作者采用先总写后分写的方法来向我们描述了一只高傲的白鹅的。然后让学生抓住鹅的“高傲”这一特点,围绕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度段,来进行课文学习,这样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从哪些方面展开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并且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来进行动作表演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也好。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语言的幽默风趣。

  例如:对文中所说的“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几个词语的理解,我让学生先比较这三个词的不同点,启发他们联系生活中听见过的一些叫声,回想一下,从声音的大小、距离的远近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变化?”聪明的孩子一思索就出来了:呵斥距离最近,声音相对来说要稍微轻些;叫嚣样子更凶,声音更大;大叫由于距离远,声音就更响了。

  这样学生对“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理解就很清楚了。然后我问学生:“你们觉得作者把这几个词语用在这里,是对白鹅的喜欢还是对它的讨厌呢?”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和理解后,说是作者对白鹅的喜欢之情,这说明学生已经读懂了作者笔下的白鹅的可爱了。接着我顺势引导学生想象说说白鹅此时会怎样想?有的说:“小偷,你别想进来,有我在呢!。”有的说:“主人快出来看看哪,有人来了!”“快滚出去,谁让你进来了?我的主人不在,不许你靠近一步……”还绘声绘色的表演了起来。是呀,就是因为这样,鹅的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果真没错。

  再往下学,我就引导学生边学文表加自己的动作表演体会作者笔下的白鹅。例如:在理解“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与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我让一位同学扮演鸭,另一位同学扮演鹅,其他学生朗读这段文字,两个同时上台表演,模仿得很不错。看的学生也能在笑声中很好地把握鹅步态的突出特点。还有,学生在表演鹅吃饭的情节时,能把鹅吃饭时“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架子十足”、“从容不迫”等表现得惟妙惟肖。

  一个个“鹅老爷”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学生能在理解语句的同时,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旦点燃,将碰撞出智慧与耀眼的光芒。所以说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运用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进行再开发再创造、再利用,会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通过读书和表演理解课文后,学生会从鹅的步态、吃相上领会到鹅的做事能力一定是胸有成竹,不慌不忙,不为周围事物、环境所改变的一丝不苟的办事作风等。

  2、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从作者描写最精彩的语句中体会本课的写作方法。为下一课学习做好铺垫,也为学生的习作打基础。

  我告诉学生,作者是抓住白鹅的高傲这一特点,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分别来写白鹅的特点的,那么你们能不能仿照作者的写作顺序,写一写自己看到过的小动物,你们也采用总写分写的方式,也抓住动物的叫声、步态和吃相来写,这样学生就知道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去写了。从他们交来的'习作看,有些学生也把自己看到的动物描写的活灵活现,趣味十足。颇有点风趣的味道。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换不同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既轻松效果也好。

  小学课文《白鹅》教学反思3

  品味语言,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学生要有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现就应该有丰厚的语言积累,所以我把“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抄写、背诵部分描写生动的句子。”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学习“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让学生抓住“大模大样”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鹅走路“高傲”后,引导学生读出鹅走路“大模大样、从容不迫”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背诵这个句子,做到积累语言。在学习第六自然段的“鹅狗争食记”时让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一句练习读,抓住关键词读出画面感并背下来。课堂中也安排了把句子补充完整,找一个写得生动有趣的句子抄下来的练习。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主动、扎实。课堂上能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很多精彩的课堂生成,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大多数学生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品味语言、积累语言方面有一定的收获。

  小学课文《白鹅》教学反思4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3课《白鹅》是大师丰子恺先生的一篇佳作,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作者通过细致刻画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把白鹅的高傲写得栩栩如生,语言生动风趣,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从看出反语的写法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对于四年级学生,这篇课文的字词也较复杂、深奥,因此,我在教学时安排了三个课时,目的是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语句、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感受白鹅的高傲,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

  在前两个课时中,先让学生认识并能正确读写本课中要重点掌握的字词,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白鹅的特点。然后重点感受了白鹅叫声和步态的高傲,在这里,我安排了学生表演、想象白鹅的动作、说的话,激发学生参与到文本中去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感受白鹅的高傲和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在有了充分地感悟之后,在朗读课文时,白鹅的高傲、文字的趣味性自然而然就读出来了。

  第三课时的重点是研读白鹅的吃相,从白鹅的吃相中感受它的高傲和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然后返回全文,落实课文运用的对比和反语的写法。在教学中我基本上把握住了教学重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读的方式应多一些,我就只安排了全班齐读,可以找重点句让学生带读、赛读,也可以大组赛读等等,在读中感受白鹅的高傲、领略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2、上课激情不够,以致课堂气氛有点闷。应通过教师的表情、语言,或者安排学生的表演来调动气氛,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尤其是这篇课文的语言是非常幽默风趣的,那么课堂氛围也应该是有趣活跃的。

  3、在对学生回答的评价方面做得也不好。评价语太贫乏,经常重复学生的回答,其实其他学生已经听到了,教师不应该做重复工作,这是一种无效语言,应适当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或者是帮助学生组织好语言。有一个学生的回答当时非常棒,我却一带而过,没有重视,这也是不对的。对学生精彩的回答应给予充分的表扬,这样可以带动其他学生。

  4、这节课的时间是比较宽裕的,课上完时,还有7、8分钟的多余时间,这时我安排的是让学生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其实有更有价值的事情可以做,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尝试学着课文的语言风格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这样既不浪费上课时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也为语文园地四的习作打下了伏笔。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语文教学要抓住课文中最重要的语句通过朗读、表演、想象让学生进行揣摩、进行情感体验,一旦学生对课堂活动有兴趣,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这也是我以后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要用教师的激情以及课堂上的多种形式把学生吸引进来,让课堂充满生命力,这是我以后需要加倍努力的方向。

  小学课文《白鹅》教学反思5

  丰子恺先生漫画作品我很熟悉,今天带着我的学生学习了一篇他笔下的文学作品《白鹅》,学生钦佩先生的艺术。此文幽默风趣,使人百读不厌。他笔下鹅的形象活灵活现,意蕴更是深刻。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大量运用了对比等手段从叫声、步态、吃相中表现鹅的高傲。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先让同学们在课外进行预习,以便能更好地在课上理解和学习。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地域特点,设计了《白鹅》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现在静下心来反思这一节课:

  上课开始的课堂导入还是比较顺利的,我先出示了一个老字“鹅”,考查学生读课文的细心程度。在第一、二段的学习中,同学们也能很快地找出全文的中心句,以及整篇课文都是围绕“高傲”这个词语展开描写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不仅连接了第一段的内容,还为我们引出了:鹅的高傲是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也能很快地体会、理解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三自然段的过程中,让我比较满意的是,学生理解白鹅叫声特点的词语时,他们能够体会出白鹅的叫声,不仅声音大,很凶,而且还很严肃,说明他们能够理解“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等词语的意思了,从白鹅叫声的特点中也感受到了鹅的高傲,在我们进一步地学习交流中,学生们还能够自己分析出: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鹅很忠诚;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句子看出鹅对陌生人敢于厉声呵斥,非常地勇敢和尽职,本段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明贬实褒的写作方法,作者表面写鹅很高傲,叫声很大很凶,实际上是在赞扬它的勇敢和尽职,要告诉学生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课文,要体会到作者非常喜爱白鹅,赞扬它的思想感情。

  本课安排学生实践活动时间多、形式多,功能多,训练密度大,每项活动目的明确,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积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在教学中,也感到因学生较多,没有使每一位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课文读的少一些。在指导读中还有所不够。

【小学课文《白鹅》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相关文章:

1.课文白鹅教学反思范文

2.《白鹅》课文教学反思范文

3.小学课文《白鹅》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4.小学课文《白鹅》的教学设计范文

5.课文《白鹅》教学设计范文

6.课文白鹅的课后反思

7.白鹅教学反思范文

8.《白鹅》教学反思范文

上一篇:小学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反思 下一篇: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沙滩上的童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