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

2021-03-08 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作者沈从文。第四单元所选的,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展现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因此,我导课的时候直接从民俗说起,引起学生的注意。又因为本文描写的是云南的风情,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因此,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的特点,来辅助教学,开始上课让学生进入一种意境,感受美丽的云南,教学中也有和课文三个片段相互映衬的视频和图片,这样会使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语文新课程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云南的歌会》以浓墨重彩,工笔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种不同的情调,字里行间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在教学时,我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精神,适当扩展学习范围,用音乐构建平台,从课内走向课外,去领略我国古老的民间文化。

  由于本文是云南的歌会,我设计的思路也是紧扣住“歌”字,依次的教学思路是谁在歌、歌什么、我也歌,从探讨主题到探讨写法,最后师生也相互对唱,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习本文也如欣赏一首优美的歌。在学法上,我采用的是让学生继续巩固圈画勾点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探究文本,在读中、悟中概括信息,从而掌握本文的重点。

  在作业设计上,我让学生给画面配文字,巩固中写人的方法;写介绍词也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热爱生活、热爱家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网上浏览作业是为了让学生有效的把课堂所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去领略我国的民间文化和作者的'创作风格。

  但也不可否认,在讲课中的探究文本时,有些同学理解了课文内容,但是语言组织能力逊色,听的多,说的少,参与性比较差。对于本文的教学,我设计的内容多数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文本,教师应对于一些细节的知识适当适时点拨,也许教学效果会更好。也许是沈从文先生优美的语言感染了我,也许是那歌会的形式吸引了我,也许是那纯朴人情美牵引了我,总之,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依旧是那种心灵的震撼————生活如此美好,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生活,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保持一份内心的平静,学会从容优雅淡定的生活,用最美的生活姿态去阐释我们如歌的生活。

  以上是我的教学感受,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2

  1、本文的语言既有特色,又非常优美,可让学生在读文中去细细品味其特点,可采用范读、默读、齐读等方法。

  2、课外可让学生收集本地或家乡的民风民俗,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传承我国的民间文化,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3、对课文语言的赏析,教师应明确指导学生从哪些角度进行赏析,如赏词应看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析句应看带有修辞的句子,感受应从表达方式上来看,这样学生能够心中有数,赏析起来就能有的放矢。

  《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3

  新课程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编辑了五篇有关民风民俗的文章。一些教师由于个人的生活阅历和手头的积累资料有限,对于这个单元的课堂教学处理感到有些棘手,要么参照“教学用书”照本宣科讲一遍,要么点击网上课件资源走走过场。反思其原因,还是没有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语文新课程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认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关于语文课程目的任务的基本理念,并对此进行了完整的阐述:“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和谐发展。”理解这段文字,我们对于语文新课程在培养能力方面得到两点共识:其一,语文能力不仅是语文素养的构成因素,而且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其二,语文能力不是孤立的因素而是与诸多其他因素相联系的综合素养的体现。因此,语文新课程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是孤立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而应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云南的歌会》以浓墨重彩,工笔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种不同的情调,字里行间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人的品味与赞赏,在教学这类文章时,要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精神,适当扩展学习范围,用音乐构建平台,让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走领略我国古老的民间文化。

  一、在激情中导入课程内容

  著名情境教学专家李吉林曾说:“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教师用自己的真情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呈现勃勃生机,迸射出生命活力。”有感于斯,在教学《云南的歌会》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同学们,在地理课中,我们已领略过美丽的西双版纳那热带雨林特有的自然景观和别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大家跟着老师通过多媒体欣赏了傣族的泼水节和孔雀舞,想必大家还沉醉于那热闹的场面和优美的乐曲之中。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沈从文先生的《云南的歌会》,作者独具匠心地为我们展示了云南这个多民族地区的另一种风情——歌会,下面让我们跟随沈从文先生的脚步,在“月光下的凤尾竹”的乐曲中去神游云南歌会,去品味人生的美好,生活的美好。

  二、在朗读中感悟作品内涵

  “语感”,反映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把握和运用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学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

  朗读作为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在阅读课堂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的范读更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读解的“催化剂”,它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心绪,甚至与作者脉博合而为一,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神形兼备的朗读,就能面对面对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进而感悟作品中所具有的自然美,艺术美及其他社会美。

  在学生朗读和教师范读过程中,学生迅速获得对“云南歌会”的整体感知,有学生把全文内容归纳如下: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人生

  最(智慧) 最(自然) 最(热闹)

  山野对歌 ── 山路漫歌 ── 村寨情歌

  (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 (场面描写)

  三、在激活中融入生活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要兴开放式教学之风,要“打开”课本,“激活”教材,以课本为契机,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社会的大课堂,纳课内课外于一体,熔学校和社会于一炉。

  教学《云南的歌会》前,我收集不少地方的民歌,如:四川的“跑马溜溜的山上”、陕北的“信天游”、内蒙古的“敖包相会”、新疆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还有西藏、东北、广西等地的民歌,在课堂上,教师哼一两句民歌,让学生说出民歌的所在地及其地方风土人情,在老师的感染下,一些会唱民歌的学生也即兴哼上一两句,博得满堂喝彩,接着,我又着重介绍了广西对歌,模仿刘三姐一段歌词,让男女学生现编现唱一段对歌,寓教于东,学生意兴盎然,趁热打铁,我要求学生说一说咱们湖北的民歌,讲讲我们黄梅的民风民俗,随着一段悦耳动听的黄梅戏小曲“海滩别”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也油然而生。

  语文新课程“应探究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渗透和整会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如是,教师才能真正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学生能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4

  执教本节课前后,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立足新课改,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最大潜能。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初步感知文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在教学中以对话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由于在探究学习中,问题的发现是首要关键,因此在指导学生质疑时,首先让学生熟悉文本,明确教学目标,质疑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和规模,有一定的开放性,有相当的真实性,要与课堂目标关联。另外,为了让学生掌握具体的质疑方法,又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示范质疑几个问题。但多数学生质疑时仍往往局限在书后练习的“仿问题”中,思维的空间没有打开,词不达意或是质疑的问题很肤浅、不够深入。

  3、在合作解疑时,由于教师对解疑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指导还不够明确,再加上学生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还较欠缺,所以,在合作解疑的过程中感觉教师的引导还不够恰到好处,老师分析讲解有些过多,学生的潜能未被充分发掘出来。

  《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5

  我想向那些对我课给予肯定的老师表示我深深的谢意,你们默默地眼神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力量和勇气。我想向初二(3)的全体同学说声谢谢,是你们让课堂变得轻松活泼,波澜起伏。

  虽然这堂课上下来自己还比较满意,然而,这堂课还有太多的不足:

  1、生命环节用时过少,致使最后呈现的字幕力不从心,缺少应有的震撼力。原因在于生命环节的铺垫不够,没有让学生很好地体验现实人生的沧桑与疲惫,故而“清风明月”就难以走进他们的心灵。由此由此可知,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相对准确的时间付出,否则将难以达到环环相扣层层铺垫的妙境。

  2、学生大声朗读的时间不够多,“读”出意思做得还比较欠缺,放声朗读可能是初中语文教学应坚持的方向。

  3、品味言语情味的方法还显得比较单一。

  4、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与学生的对话交流还不够自然,如何将老师的讲与学生的说完美和谐的统一,我一直在努力。 也许是缘于对那个神秘的彩云之南——云南的喜爱……也许是缘于对沈从文笔下“平民”生活的羡慕和向往……

上一篇: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下一篇:串联与并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