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1》课堂教学反思

2021-07-03 教学反思

  《识字1》以词串的形式介绍了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全课图文并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民间风俗,又能积累语言,感受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本堂课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预习得到了收获

  我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虽然说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但面对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以及地方特点,对于这一课又似乎感到有些陌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课文,在拿到新书的那一天,我让学生回家后认真看看课文,比比新学期的第一课谁学得最棒!不出所料,原先我对课文的疑惑在学生的预习后得到了很好的破解。

  上课伊始,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看图说话训练,面对“清明”、“端午”这两幅图,虽然说学生没有过在清明节那天怀念烈士、怀念亲人的切身体验,但通过预习,学生图文对照已知其义。听,一学生说道:“清明节那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墓前缅怀死去的烈士。国旗就是他们用鲜血染成的,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这样的说话为丰富学生的朗读作了很好的铺垫。“端午节”这幅图,学生更是迷茫,但通过预习,学生一下子知道了这幅图描写的是端午节,人们敲着鼓,喊着号,在赛龙舟。教学时,我故作惊讶,问:“同学们,图上没写清是‘清明节’、‘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呀?”孩子毫不犹豫地说:“我是从课文中知道的。”“真是一群爱学习的好孩子。”孩子们得到了表扬,尝到了预习的甜头,这对以后的自主探究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二、知识得到了迁移

  学习的本身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在本堂课上,知道迁移的点很多。在理解了“清明、扫墓、踏青”一组词后,引导学生背一背唐代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让学生体会一下这一天人们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只可惜漏迁移了,第二堂课上补上)。在学了“中秋、团圆、月饼”这一组词后,又一次引导学生背背伟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自然地迁移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璀璨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整堂课,朗读课文与背诵古诗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一课,可以说它是练说的源泉,它是想像发芽的沃土,它是学生阅读的引子,它有无穷的魔力,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强了识记,在词串所提供的空白中驰骋想象,充分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识字1》课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识字1》教学反思03-23

识字1教学反思01-19

《识字1》的教学反思02-19

《识字1》教学反思09-28

《识字1》教学与反思04-04

《识字1》的教学反思04-04

识字1的教学反思11-04

《识字1》教学反思11-18

《识字1》教学反思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