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比热容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就是通过复习上一课的结论,引出比热容,首先,帮助学生构建比热容的定义、单位、符号、意义。这个过程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来基本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练习来巩固比热容的物理意义。第二,通过举出物质的质量不同,温度不同,来判断物质的比热容,即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会不会改变,总结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第三步,通过查阅比热容表中的数据,对比水和煤油的比热容的大小,帮助学生强化水的吸热能力是最强的,建立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利用比热容来表示的。第四步,教师讲授水不仅仅吸收热量,同样会放出热量,同一种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和放出热量的能力是相同的,让学生练习运用这样的定义来表述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这一步也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来巩固教学任务。第五步,引导学生发现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同等条件下吸收和放出的热量都是最多的,让学生学会利用比热容,尤其是水的比热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比热容的物理现象。最后,通过练习判断不同质量和不同变化温度下的物质吸收或者放出热量的多少,总结出计算物质吸收热量或者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练习运用公式来解答,通过板演来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个人感觉第五步在实际教学中不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师教学设计中不能充分的估计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所以在设计中害怕学生不能够分析出水的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用教师的活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分析了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由于估计不足,以及害怕学生活动停滞,所以仅接着教师又代替学生进行了下列的活动,即帮助学生分析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教室取暖、机器冷却、稻田对稻苗保温,并且帮助学生解释了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的原因,充分的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活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一环节上是忠实的听众。
总体上这一节课个人感觉还是成功的,大体上一直是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学生的活动也比较多,尤其是单个学生的提问,几乎达到学生总数的一半,学生活动面广,活动量大,并且最后的板演,很好的发现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提醒学生以下面的练习中要注意这些问题,效果不错
篇二:比热容的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设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物理,社会的物理”。我在设计此课时,从蒙自现实天气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着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采用实验分析归纳法、控制变量法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由提出问题入手展开教学,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形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带领学生走向科学的殿堂。
(三)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热机》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概述
《热机》是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内容,该节是本章的一个开始节,学好了本节才会更好的学习第二节《内燃机》。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是_九_年级学生;
(2)学生熟练掌握_部分数学知识___;
(3)学生对_科技活动_兴趣浓厚;
(4)本班学生学生学习成绩较好,运用_物理__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故本次教学应从生活常识入手,可做适当拓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利用内能来加热或做功
2、知道热机中能的转化
3、理解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老师辅导,学生理解和动手掌握本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知社会的进步车轮,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蒸汽机的理解
(2)教学难点:对热机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本节内容选择自主学习策略的方式教学
六、资源的选择
教材、习题册,多媒体
实验器材:铁架台,试管,试管夹,试管塞,小风车,水等。
七、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用多媒体演示:火箭发射升空、飞机起飞、汽车启动和行驶的画面,
问:飞机、火箭、汽车是怎样获得动能?是因为它里面装有一颗心脏——热机?
(三)、新课学习:
同学们先浏览(3分钟)
1、利用内能来做功
学生操作:图2-1-2实验。(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演示:书中图2-1-2所示的实验。
教师:谁来说一下该实验中能量的转化过程?
分析过程:燃烧(化学能)――供给水和水蒸汽――水蒸汽驱动叶轮做功(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教师:这是利用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用来对物体做功
热机: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内能并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2、蒸汽机
(1)瓦特设计了通过活塞直线运动带动飞轮圆周运动的连接装置,解决了动力传输问题。
(2)讨论交流:蒸汽机是怎样工作
对图2-1-4的图例演示(多媒体播放)
讲解工作原理
提醒学生着重对蒸汽机工作原理的理解,体会。
3、形形色色的热机
蒸汽轮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
4、查阅资料
指导学生在网上查阅热机资料,观看动态热机图像(视频)
八、作业
1、 看书,练习册相应部分基础题;
2、 观察生活中的热机工作情况,并预习下节内容。
九、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教师指导的学习模式,在本节教学中用简单的事例、形象的动画展示、生动的实验,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同时又点明主题。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能力得到了展示。探究活动应成为点亮学生智慧火花的过程发现、创新是人的一种天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展这种天性。作为教师,就是将学科知识的内容与人类文化的长链联结起来,使学科知识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使文化富有历史感,成为学生探索真理、创造世界的动力。注重学用结合。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
当然本堂课还是有一些不足的:
第一:flash的制作,借鉴了他人的成果,如果能自己制作flash就更加好了。
第二:本堂课实验不多,不能体现物理课作为一门实验性课程的课程特色。
第三:通过学生实验来观察、探索、分析、总结。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然后指导讨论小结。
《热机》反思
1.从本课教学目标出发,开课时,设计了一个实验“用酒精灯给密闭在试管中的水加热”,问学生会看到什么现象,分析活塞飞出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内能转化成机械能;再问学生“水的内能从哪获得?”,酒精的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递给水。通过对这个实验的分析,向学生介绍了利用内能的两种方法。
2.从能量的转化角度引入新的知识,热机,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用热机获得动力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轮船、坦克、摩托车??使学生明白热机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技术进步在工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起他们的求知情趣。
3.先介绍了汽油机的结构,通过flash的动态演示了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清晰、明了。详细分析了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每个冲程都由学生自己找出工作特点,有利于学生进行图的识别。指出汽油机实际工作时,是靠外力使曲轴和飞轮先转动起来,带动活塞运动后汽油机才自己工作。
篇三:比热容教学反思
“比热容”是人教版2013年新修订九年级第13章第3节的内容。是本章重点内容。因为比热容的概念特别抽象,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和它相关的物理量又有3个,分别是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学生理解起来特别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本节课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础。将“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要求学生经历进而建构完整清晰的比热容知识。下面我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将我的教学思路和本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设计此课时,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四个自主探究问题。探究新知一:主要设计了针对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和物质升高的温度有关的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出结论。 探究新知二:主要通过控制变量的思想,让同学们通过对第一个问题的认识,进而提出对于不同的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的增加量(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呢?以生活中烧水和食用油为例,分别使水和油加热相同时间,看谁升温快和升高相同的温度谁需要的时间短为主线,使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到正确的结论。
探究新知三:通过对课本的阅读知道什么是比热容,它的定义、单位、
对比热容表的认识,以及生活中对物质比热容的应用,尤其要求学生通过对比热容比例定义的阅读,能够得到比热容c=Q/(m??t) 探究新知四:能够通过例题得到吸放热的公式Q吸=cm(t-t0)和Q放=cm(t0-t)
学案中设计的四个探究新知,前两个和第四个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学习,自主讲解,但对于第二个和第三个的衔接,中间会出现断层,学生知道不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是不同的。但是若问“水和油谁的吸热能力强?”这样一个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就错误百出,可见学生对吸热能力的强弱是不理解的,不知道升温快的吸热能力强,还是吸得多能力强。其实比热容的概念就抽象在这里,也是很多老师心里明白无法给学生讲清楚的一个难点。下面我主要讲一下我对这个难点的突破。
当学生对此问题回答混乱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问题1:“有两个人进行吃辣子比赛,每人需吃一斤红辣椒,其中一人吃的面红耳赤,而另一个人却面不改色,问哪个人吃辣子的能力强?” 回答:学生肯定说面不改色的能力强,然后我再回到本节课的问题,问题2:“油和水加热时间相同,一个升温快,一个升温慢,谁耐热的能力强?”
回答:这时学生就不会回答错误,肯定答得是水,
问题3:“油和水在同样的烈火“考验”下,谁比较“淡定”,谁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
回答:回答自然也不会出错,水“淡定”,油是“给点阳光就灿烂”
(给点热量,温度就“飙升”),从而学生也就理解了这种“淡定”的物质,吸热能力就强。
由于此处加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词汇,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同学甚至帮我总结出水的特点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海纳百川”“心胸宽广”等等;而油的特点是“一点就着”“给点洪水就泛滥”。 我又用“荣辱不惊”这个词,给学生解释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的慢,放出热量时,温度降低的也慢,使学生对吸热能力的强弱有了更深的理解,知道吸放热能力强的比热容就大,比热容就是来表示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的。概念也就理解的更透彻。同时我还强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希望同学们也要做一个“比热容”大的人!
这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用另类的语言描述了抽象的物理概念,不但语言生动,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非常深刻,在做习题时,准确率非常高。失败之处就是在设计学案时对语言的表述不是很到位,比如“质量”应该说成“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应该说成“物质升高的温度”。在日后的工作中还应该好好锤炼自己的语言。
【比热容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比热容》教学反思06-29
《比热容》的教学反思02-19
比热容教学反思04-19
《比热容》的教学反思03-29
比热容教学反思09-01
比热容教学反思范文05-25
比热容教学反思(精选5篇)07-02
比热容教学反思(通用4篇)04-05
比热容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