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课程教学反思

2021-06-14 教学反思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刻画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可贵品德,并借此来教育我和所有的人。

  通过对课标的学习,我体会的到阅读教学着力两个转化。一是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直面文本,通过阅读、理解、体验、想象,将语言文字转化为个性化的感性的生活画面、人物形象,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透过形象感悟到背后隐含的思想、精神、品质,受到情感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二是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自己的言语材料,从而促进自身语文能力的发展。由此,本课教学应以语言文字的学习、实践为主线,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曾有专家大发感慨:

  现在我们的一部分语文课都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的。文章写得很美,写得很有深度,但是我们老师在讲课中却不能够引领着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中去。我想这么感人的故事我要是讲不出感觉来,那就是失败!于是我用心的感受着,用心的朗读着,我的泪水一次又一次的被我默默的擦去。我想到了我的家人,我那温暖的家,如果缺了任何一个人,我们将如何的面对现实?我那慈爱的爸爸,温柔的妈妈,活泼可爱的小女儿我不敢想像。而琳达一家人却对此事是那么的平静。他们没有哭得死去活来,没有发疯,而是在失去亲人那极度悲痛中还能够捐赠出器官给别人,并以此为骄傲。这怎能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呢?我走进了课文里,我感动了,我要通过教学,带着我的学生也同我一样走进文章当中去,我要让他们理解、懂得爱的奉献的真正含义。于是我上网、看书,想尽一切办法查阅课外资料,想多了解一些器官捐献的情况,多见一些教学设计,开阔自己的教学思路。

  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我的教学设计出来了。有几处在上完课后,自己感觉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1、让上第一节课时,我首先问学生:你认为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学生各抒己见:

  钻石、母爱、宇宙、某种精神、品质我说:其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有许多可以永恒的东西,但要看你会不会利用好它,让它永恒。看着学生疑惑不解的表情,我继续说:我来念一篇文章,你们听后一定会有所启发。教室里静了下来,我轻轻地念了起来,文章写的是一个心脏四次被捐赠,分别为四个濒临死亡的人带来健康,并为他们及其家庭带来幸福快乐的感人故事。读完后,我又告诉学生有关一些国家的捐赠制度,如美国司机在考取驾照后拿到驾证的同时会收到一张器官捐赠意见书:你是否同意在自己去世后捐赠身上的某些器官。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也早有了专门的器官捐赠机构,每年有大量的人签署了器官捐赠意见书,我们黄石目前由于医疗设备还没具备此类条件,因此还没有这种机构。但有很多热心的黄石人有捐赠器官心愿。介绍完这些,我在黑板上写下永生的眼睛这个课题,我们这节课要学习课文讲的就是怎样让自己的眼睛得到永生。由于有了这些铺垫,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很快融入到课文中,能深切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也容易多了。课前铺垫至关重要,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2、我意识到在具体执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进行空洞、抽象的说教,我让学生读中感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探究课文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

  以情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其中,我觉得教学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感受时比较成功,其中以父亲的话为中心(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别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上下结构全文的理解体系,在学习母亲捐献角膜部分,通过我的愤怒和父亲的平静形成鲜明的对比,初步感受父亲的伟大;然后再学习父亲捐献角膜时,再次读父亲的话,深层次理解父亲的话;最后我签署了温迪捐献角膜的同意书,最后再一次读父亲的话,验证父亲所说的有意义。自我感觉理解课文的层次清楚,一步一步层层深入的理解课文。从全文的前后照应中理解人物崇高的精神,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3、导入的设计:

  用几句经过改编过的散文诗作导入。我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隐没在我的眼中。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多么想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接受了温迪捐献的角膜。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此时我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对盲人的同情之心,感受到语言的巨大力量,还能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奠定一个情感基调:人与人之间需要关爱我们班的学生平时注重对语言表达的训练,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的方法。

  4、课堂小练笔:

  在理解温迪的话: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痛苦吗!这句话时出示句式小练笔:他们听得见海浪拍击岩石的声音,看不见广阔无垠的大海,他们摸得着娇艳的花朵,却看不见他们缤纷的色彩。他们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送给失明的人。他们那时候,他们看得见看得见)背诵《语言的魅力》里描写春天的一段话。(那时候,他们看得见生机勃勃的春天,看得见那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看得见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小练笔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盲人的痛苦以及他们重获光明以后的幸福、快乐,从而感受到温迪的骄傲和父亲所说的有意义。更深的理解父亲、温迪,他们一家三口为什么以捐献角膜而自豪,体会他们关爱他人的精神。

  5、课外资料的补充:

  第二课时补充课外资料《天使留下眼睛飞走了》让学生把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可以是一段心灵感悟,也可以是一首小诗。既扩大了学生课外阅读量,又能使读写结合,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特点。

  6、学生掌握了字,懂得了词句的意思,领悟了文章的写作方法:

  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了怎样做一个人,一个善良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一个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无私奉献的人。学生体会深刻,并产生了共鸣。在学完课文后,我对全班进行了一项调查:你对捐赠人体器官有什么看法?写一写心里话。调查结果收上来,我被深深的感动了,35张纸上无一例外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对捐赠人体器官做法的肯定,也肯定了自己有必要时一定会捐赠器官,希望自己身上的器官也能象小姑娘温迪一样得到永生。

  一堂课下来,虽说是情感味很浓,我有一种感觉就是学生谈自己的理解的很多,但有时分析比较碎,涉及的内容感受过多,生成的内容多,需要老师引导的灵活性和激情。在老师那浓浓的爱意引导下,在课文中那感人的字里行间中,学生明白了很多,那凝重的课堂氛围似乎就是在完成一部电影的拍摄──入情入境。特别是第7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读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也感动了其他人。

  但是,原因是我的预案设计的过于细致,走教案成分过重。这节课上得还是不够大气。我想今后的教学设计应该是把握住文章的主旨、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找到切实符合学生实际,符合课文内容和语言,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的思路,还应该有张有弛、有收有放!

【《永生的眼睛》课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09-19

《永生的眼睛》的教学反思11-11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10-02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10-10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04-23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05-21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学反思06-19

永生的眼睛教案教学反思01-28

关于《永生的眼睛》的教学反思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