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学内容举例

2021-06-12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也是是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师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教师必须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养成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的习惯,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备课中的反思

  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经常这样问自己:“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例如:在设计八年级第二单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活动在线探究活动时,原来目标设置为: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品质;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搜集、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③知识目标: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新的备课时,我就反思了原来的教学,初二学生第一次被要求系统而科学的进行观察、探究、搜集资料,而他们对现代科技的原有认识肯定存在差异:生活在农村的部分学生不如城市孩子知道得多;女生可能没有男生了解得多,探究有困难;男生不如女生细心、严谨等等。针对这些差异,我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知识三种目标都设计成具有递进关系的三种类型供学生选择,并向每个学生说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现代科技的了解程度以及自己的思维特点、动手能力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进行自主探究,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过程中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整节课的教学实践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检验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反思教学目标要:反思是否以总体课程目标为指导,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全面综合设计教学目标;反思是否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反思是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学生为本,因人施教,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特点;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在讲述“保护大自然,与动物交朋友”时,一个学生突然问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不能伤害它们,那么,毒蛇要咬我,猛虎要吃我的时候,我该怎么办?”根据教学参考书的要求,这里只需学生探究出热爱动植物、善待大自然的情感,了解、掌握一些如何珍爱大自然的知识和能力即可,所以备课时我也没有设计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怎么办?是搪赛过去,还是置之不理?这可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好机会啊。想到这里,我放弃原有的教学设计,坦然告诉大家我暂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讨论研究吧。在讨论中,学生考虑十分周全,引经据典,七嘴八舌。逐步探究出:人的生命最珍贵,应诊爱生命;保护动植物,是在满足人类生存的条件下进行的;我们反对对动植物的泛滥性破坏……教学目标的调整,却实现了“以保存人类为前提,保护动植物”这一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点。

  反思:教学目标是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上课前制定下来的,但课堂上出乎教师预料的情景时有发生,使原来设计的教学目标出现偏离。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不能过于死板,以便于随机进行调整,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反思教学结构是否合理。反思教学结构,要注意反思教学结构是否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划分学生认知的不同阶段;反思教学结构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取向,是否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效统一;反思是否结合教学实践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达到艺术水平。

  【案例摘录】听过一位老师讲“积极承担责任”这一内容时,老师带领学生去工厂寻找,到商店寻找,到农村寻找,到部队寻找。回到课堂上又分组汇报,分新闻组(有文字、有图片)、访谈组(有采访、有调查)、活动组(有作品展示、有情境剧场),还有小小辩论场、“收获背篓”等等,好不热闹。我们怎样才能很好地领会新课改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即如何让学生有效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地说,那就是既要形动,还要神动;既要外化,还要内化;既要物化,更要活化;既要知识的传承,还要人文的积淀。一句话,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此外,不能将新课程改革理解为教学形式的改革,从而将改革的中心放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化上,为上一节公开课,大包装、大容量,形式多而杂,恨不得把各种教学方法都展示一遍。究其实质是对新课程的肤浅认识。正如有的老师说的:“课程改革,想说‘爱你’真的很不容易,那需要太多的勇气、信心、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想说离开你,那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因为它已势在必行,深入人心。”那就让我们不断探索、不断追寻吧!

  上述这个反思性教学案例摘自黑龙江省张莉老师撰写的《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反思》一文,刊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上。张老师通过对听课实践的感受,提出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形似,还是要神似”。当课后,她问身边的同学:“学习完这节课,你知道什么是责任了吗?”学生摇摇头。她又问:“那你找到了什么?”答:“我找到了别人的责任。”问:“那你就没找一找你的责任?”答:“我这么小有什么责任?责任那是大人们的事,老师到底啥叫责任?”这位讲公开课的老师为了讲好这节课,特意买了一台手提电脑,还买了一个摄像机,又带领学生进行各种调查,敬业精神自不必说。可这些形式是为让学生理解“责任”这个教学目标服务的啊!应该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知道角色不同,责任不同;丢掉了角色就意味着丢掉了责任;中学生也有自己的角色,当然也会有自己的责任。责任就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责任就在我们身边,为什么不回到学生身边,找一找他们中间的责任?这样,内容和形式才能有机结合,才能使课堂使命不至于迷失。

  3。反思教学内容。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目标相符;反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以及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反思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反思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做到各学科的横向联系。

  为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备课,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后不妨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知学习所必须把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那些需要详细讲解,那些需要略讲或不讲?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例如,在控制情绪时,我们可以列举身边常见却无法引起人们注意的情绪处理方式,如:有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生气时骂人、摔课本、撒本子;有的家长发脾气时打孩子、砸东西,过后,他们的情绪都有了变化。然后提出问题:(1)你认为他们能否控制情绪? (2)你认为他们的方式可取吗?学生从事例中结合生活实际肯定会得出能控制情绪,然后去分析不可取的理由,从而得出“要学会控制情绪”这一正确结论。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会诊生活中的片断,在课上充分让学生参与,并且让学生对情绪控制有自己的感悟,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充分地挖掘就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说,让学生评,让学生想,这节课的价值才真正的体现出来。学生调动起来了,没有哪节课是不吸引人的。

  反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非模拟者。教学工作不应仅仅是由教师将一个个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是应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新问题,在体验中建立新的概念。同时,生活化教学又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充分运用生活经验体验和感悟所学知识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

  4。反思教学策略与课堂组织管理。要反思课堂氛围是否和谐;反思教法与学法是否统一,能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反思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要反思问题设计是否科学;要反思板书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比如: 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满堂电”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我在尝试课堂讨论式教学之初,曾发现这样的问题,每次学生的讨论都不是很积极,气氛也不够热烈,有些只是在应付。起初以为是学生不行,基础不好,不会配合。然而,看到别的老师上课时,讨论却是很积极的。于是,我就开始反思,是不是我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同时,课后我也找来学生了解情况,有的说 “我跟我们小组的同学不太熟,讨论不起来”,有的说“我们前面的同学,讨论时要转到后面,挺不方便的”,还有的女同学说“和不熟悉的男同学在一起讨论挺别扭的”……综合学生反映的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一个对策:在我的课堂中,我对班级学生座位进行重新编排,让他们3——5人自愿组合,我再进行一些微调,把座位按方形排好,并且每节课都按这个顺序坐。没想到这一小小的调整,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此,在课堂上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大增,因为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是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所以讨论起来比较融洽,学生的心情也为之改变,充满了激情,解决疑难问题快了,发现问题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5。反思教学手段。要反思教学手段是否合理,是否优化;课件制作还需哪些改进;多媒体使用和配置是否合理。

  如学习“三个有利于标准”时,为了说明生产关系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一抽象难懂的观点,一位教师就利用了教材中的《看谁跑得快》这幅插图(插图大意是,三个赛跑的运动员,最后的一位穿着一双很小的鞋子,脚被挤得痛而落在后面,中间一位因为穿着一双很大的鞋子,一跑就掉鞋而落在了中间,最前面运动员穿着一双大小合适的鞋子而奔跑如飞),将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加深了学生对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水平这一观点的理解和把握。

  反思: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总是觉得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对一些理论观点疑惑不解。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插图,并作生动的描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观点。教材是很重要的教学资源。善于利用教材中的资源是教学的捷径和有有利手段。

  6.反思教学评价。反思包括教与学在内的评价方案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观、人才观;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是否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评价。

  例如学生回答问题时,有时答案与老师的想法有较大差异,我们也不能直接否定,否则会引起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打击了学生回答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敢发言,而令课堂气氛沉闷。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微笑着,用“开动你的小脑筋再想一想,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这一类语言进行引导;教师应捉住每一个时机,充分运用鼓励的语言,如当一学生回答声音太小时可以弯下腰抚摸他的头,用“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或“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等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消除胆怯。

  如我讲授“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这一内容,在交流自己打算怎样从现在、从小事做起时,我特意请了平时都不敢举手的薛桃桃,她站起来,低着头,一声不吭。我微笑着鼓励她说:“要相信自己,你想说的也许正是我们大家想听的。”她在我的鼓励下,战战兢兢地说出了一种做法,我马上评价:“你说的这种方法也许很多同学都没有想到”,出乎意料她竟提高声音一口气又说出了三种,我赞赏道:“你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你的思维很活跃,老师希望以后能听到你的发言!”后来,我每次上课,她都能自信地举起手。

  课后反思:一个人的自尊是靠他人培养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精神动力。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显而易见。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竖一竖大拇指,握一握手等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课堂上常常以微笑鼓励学生,用赞许的目光肯定学生的进步,这种内心情感的流露更能直接被学生所认知并能促进其进步与发展。

  7。反思教学机智。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我曾教过一个聪明的男孩,只是每次测试的成绩总因马虎而不尽人意,写的字也常常因为快速而潦草。总之是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学生。一天早晨,我刚走进教室,就有学生告诉我:“李琪没完成作业。”这还了得,居然连作业都不完成了!我立刻把他叫到跟前,强压怒火让他说个理由。他说:“放学回家就饿了,于是烧好晚饭先吃了,结果晚了就没做作业。”真让我气恨交加,不过我没发火。上课时,我没提他没写作业的事,而是当众表扬他很能干——回家做家务事了,还会烧晚饭,真了不起。在热烈的掌声中,他却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他再也没犯过同样的错误,反而写的字比以前端正多了。

  我的反思与感言:一段轻盈的点拨,消释了平时说教几乎无法溶解的坚冰。可见,关注教学细节,就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关注教学细节,必须用心倾听,用情去感受,才能及时捕捉与提炼,把有价值的生成信息纳入自己的预设过程,使之成为课堂亮点;只有对价值不大的信息进行及时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的轨道上来,在科学的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从而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才会百花齐放,绚丽多彩,春意盎然!

  8。反思教材的使用。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例如:在讲到“我爱你,中国”这一部分内容时,原来我仅限于教材中的名人名言教育学生爱国,但后来我逐渐反思到,这样教学会使学生认为那是伟人做的事,我们中学生是莫及得得。后来,我就打破教材局限。而是把教材中例举名人的爱国事例与学生周围发生的事件,尤其是本班学生的典型事例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其实伟大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高不可及,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实践高尚的道德精神原则,这样会使学生从认真搞好教室、家庭卫生,维护生活环境的整洁,节约一滴水、一张纸,帮助关心我们身边每个人的过程中,身心得到锻炼,精神得到升华。

  例如:我在讲述“学会与父母沟通”这一教学内容时,我没有去直接讲述怎样与父母沟通。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首先选取一些学生中经常发生的冲突事件,设计成以下画面(大意表述):

  a。一位中学生在自己有日记的抽屉上加了一把锁,防止别人偷看;

  b。饭桌上,父母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时,孩子只是淡淡地说“什么也没发生”。

  C。一位母亲在偷听女儿的电话;

  d。一名中学生把父母买来的衣服扔在地上说:“真土气,我不穿!”

  利用这些画面,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认识到了造成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和为什么要与父母沟通,而且也学会了怎样与父母沟通,一举两得。教学超越了教材,但又更好地贯彻了教材。

  9。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家庭保护”时,我布置了了一个活动环节:让学生畅谈一下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呵护。可结果是:绝大多数学生体验到的是家长对自己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但也有个别学生因为父母离异等原因体验不到家庭的关爱,只有父母的打骂等消极体验。还有一位同学已经父母双亡。

  我的反思:学生资源和体验本身就具有两极性,存在个性差异。如果预先考虑到这些差异,把问题改为:“谈一谈自己在家庭当中受到的关爱与呵护,或者谈一谈自己在家庭中哪些权利受到侵害”,效果可能更好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对这些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采取家访等措施协调他们的家庭关系,让学生消除阴影,体验家庭的温暖。

  10。反思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对教学的实施及效果有很大影响。为了更好的实施教学,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态度需要时常反思: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严谨、认真,这种态度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无感染;反思自己对教学资源的搜集与设计是否用心,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体性;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是否发挥了教学民主;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以及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是否关注。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有一次走进教室,只见几十个学生如野马般奔进教室,个个满脸通红,手忙脚乱。斯霞老师并未着急,而是面带微笑:“同学们,有的小朋友可能还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现在老师走出去,看谁先坐好。”等斯霞老师再次走进教室,同学们个个坐得整整齐齐,全神贯注的等待老师上课。

  反思:如果斯霞老师板着面孔训斥学生,学生也会安静下来,但分散的心不会一下子收回来,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这一类型的反思主要是课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教学的结果如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是否学会了学习?因为“教会”不只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而且应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对他们自己适宜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最好用的。

  这是山东省朱林娟老师撰写的反思性教学案例,刊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上。现在讲出来,供大家思考。

  有一天下午,我执教公开课“保护环境”,课进行到尾声,学生开始了几分钟的分组讨论:列举力所能及的环保措施。不一会儿,大家积极举手发言,一切按照我所期望地进行。这时,王明珏同学突然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们说了很多环保措施,你和来听课的老师一定有很多更好的措施,老师,说说你们的好不好?”他的话立刻得到全班同学的响应,50多双眼睛立刻齐刷刷地射向我。我的思路被打断,大脑刹那间似乎停止了思维,怎么办?凭着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积累,我很快从慌乱中镇定下来,想起了几条措施:第一件是自己坚持每周打扫一次单元楼梯;第二件是建议班级分类装垃圾,卖垃圾的钱可以用作班费。对第二条建议,还现场采访了前来听课的该班班主任于老师,于老师当场表示采用此办法。随后,学生又请前来听课的区政治教研员谈谈他的措施,得到答复后,学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课堂上出现了一个没有预想到的高潮。

  课后我反思:长期以来,自己似乎已经习惯于“老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模式,课堂上老师永远处于主动的提问地位,学生永远处于被动的被提问的学习地位。长此以往,难怪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有位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原则“动态生成性”、“双边共识性”原则的深刻含义,我似乎在一刹那间豁然领悟。课堂教学,既有方案,又无定案,师生共同参与探讨活动,在探究中通过师生的互动,达成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正是在这种动态的过程中,师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得以升华,知识得以掌握,科学的、民主的、创新的精神得以培养。

【反思教学内容举例】相关文章:

举例教学中的反思10-21

谈谈对教学内容的反思07-04

英语教学反思举例06-12

《学画》教学内容实践与反思06-11

数学广角教学内容反思02-08

蟋蟀的住宅教学内容反思01-02

对卖木雕的少年的教学内容与反思06-12

勾股定理应用举例的教学反思06-12

《国家财政》教学内容反思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