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

2023-09-08 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1

  教学要求

  1.认识四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利用字典理解“悲愤欲绝”“与世长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朗读课文,体会肖邦弥留之际的“把我的下子心脏带回祖国!”的灵魂深处的呐喊,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图片、录音。查找有关肖邦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内容。

  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

  读后交流:

  我是什么人?

  为什么要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读课文,画出生字,边读课文边认字

  2、注意读准字音;

  交流:渊、霭、盛、肖、邦、逝

  3.读课文画出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自由交流。

  完成课后练习2,先描红,再临写,说说字的写法特点。

  4、检查自学情况,互解疑难;

  5、指名试读课文,交流析题时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6教师小结,表扬与鼓励。学生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课文,画出生词和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指名学生认读,纠正读音,再全班齐读。

  学生合作查字典,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交流说说理解的词语的含义,其余同学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体会和领悟。如:悲愤欲绝、与世长辞、勉励、四处奔波等。

  学生质疑初读内容,集体解疑。

  指名读课文段落,读后简单评议,指导再读。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作业布置抄写生字词语熟读课文,体会肖邦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板书设计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忍痛离国

  深情送别

  肖邦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前后内容,通过读、说、想,去感悟,从中体验肖邦那忠贞不渝的爱国热情,感受他那非同寻常的爱国行为。

  2.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出示生词卡片,学生读读复习,读后听写词语。

  说一说,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内容等着我们今天来学习。学生按卡片读生词,听写词语。

  学生了解学习任务,按要求自学。复习课文,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二、学习课文内容。提出学习任务:

  1、分节朗读课文,结合文章的中心(强烈的爱国热情),理解文章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学习结果,进一步理解文章,体会情感。

  3、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好体会深刻的句子。

  第一自然段,肖邦是在什么情况下离开自己的祖国的?

  第二自然段,抓住“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这几个场景来体会。

  把以上两句话联系起来朗读思考。

  第三自然段,肖邦是怎样做的,体会肖邦的爱国情感。

  第四自然段,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及思念祖国的情怀。

  第五自然段,肖邦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第六自然段,表达对肖邦的痛惜之情。

  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课文学习结果,进一步理解

  抓住“不得不”、“瓜分”、“陷入”等词语,在理解与朗读中体会肖邦的悲愤之情。

  “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受下吧!”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意在要他永远寄住祖国,朗读时要体会此时此刻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理解“悲愤欲绝”,朗读并体会“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等语句,感受句子中的爱国情感。

  理解弥留之际的意思,说说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住姐姐路德卡的手”?反复朗读和体会。

  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朗读、体会。

  读老师送别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时激动的神情,体会“……无论……都不要……”的深刻含义。

  运用领—分—合的形式开展朗读、体会。

  三、师小结课文内容。深化主题,课文为什么以“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为题?(是肖邦灵魂深出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朗读课文

  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肖邦的爱国情感。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日夜思念,忘我工作

  弥留之际的请求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2

  一、播放音乐,导入新课

  1、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2、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课件出示肖邦的画像,简介肖邦。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肖邦有关,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肖邦”两个字。

  4、从这个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说明]在催人奋起的《革命进行曲》中开始新课,并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能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跨越时空,仿佛身处战争年代,营造了一个学习的氛围,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或默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刚才所提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3)读完文章后,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想说什么?

  2、讨论、交流:

  (1)讨论揭题时的问题答案在文中哪一部分,并指导分段。

  (2)说说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想说什么。

  [设计说明]初读课文时,便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让学生在发现中品尝到探究的乐趣,为下文的愿学、乐学打下基础。

  三、精读指导,因文悟道。

  1、分小组学习讨论:从文章的哪些内容可以体会到肖邦十分爱国。

  2、交流、学习。

  (一)指导学习第一段

  (1)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得不”说明肖邦是舍不得离开自己的祖国,而且,离开时他满怀悲愤,说明他心忧国家。)

  (2)指名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祖国。

  <2>指读有关语句。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理解:瓜分、深渊。

  (3)指导朗读。

  (二)指导学习第三段

  学生交流找到的最能体现肖邦热爱祖国的句子。

  (1)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进行曲》。

  <1>是什么消息使肖邦悲愤欲绝?

  <2>联系电影电视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的枪口下的情景。再次听《革命进行曲》,说说波兰人民听到那催人奋起的旋律后会如何呐喊与抗争。

  (2)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交流、理解“彻夜”。

  <2>出示:工作工作再工作让学生点标点。(让学生比较顿号与逗号的区别)

  <3>引读

  [设计说明]学生所处年代是和平安定的,与战争年代相距甚远,因此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音乐的感染下,更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体会肖邦的音乐在波兰人民抗战中的作用。

  四、看插图,小结: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交流。(肖邦既然那么爱国,为什么还要离开祖国,为什么不留在祖国和波兰人民一起抵抗侵略者

  二、继续精读课文

  (一)讨论学生的疑问

  1、学生分组讨论肖邦为什么离开祖国(师提示指导:反抗侵略者的斗争只有一种方式吗

  2、出示:德国音乐评论家舒曼对肖邦的评价“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里的一尊大炮。”

  [设计说明]发现和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倡导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更能点燃学生求知的激情,而且能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更积极地探究下文。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过渡:肖邦如此爱国,他不得不离开祖国,他告别亲人、朋友,离别的情景一定令人难忘。

  2、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哪儿最能触动你的心弦

  3、交流指导朗读

  (1)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师友前来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而且送别曲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体会到他们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

  (2)老师紧紧握住肖邦的手,说明老师何等激动。

  (3)老师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3、课件播放师友送别肖邦的情景并配上《即使你远在他乡》的送别曲,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中分组讨论想象埃斯内尔与肖邦的动作、神情、心情。可以写在书旁边,然后,把这段改写成剧本的形式进行表演。(如学生喜欢也可以感情朗读。)

  [设计说明]让学生改写并表演,是以课文为载体,在创设的情境中渗透创新作文训练。让学生表演更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肖邦难以离开祖国,也体现了学科整合的思想

  小结过渡:就这样,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他像一匹战马开始乘风飞驰,他把炽烈燃烧着的感情凝结在音符里,他的一个个音符激励着波兰人民,同时,也化做一把把李见刺向敌人的心脏。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即使是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那颗炽热的爱国心依然滚烫。

  (三)指导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

  (2)肖邦为何病得这样重

  (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

  (4)肖邦此时会想些什么

  (5)指导读肖邦的话。

  3、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年轻的、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

  (1)理解“与世长辞”。

  (2)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1>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肖邦就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乡与世长辞了。

  <2>当时他39岁。当时他才39岁。

  (3)指导读好第四段。

  三、总结全文,延伸巩固

  1、总结:课文讲述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2、延伸交流

  古今中外,无论是浴血奋战的勇士或是文人墨客、艺术家,无一不是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故事与诗歌。

  3、再次播放《革命进行曲》,同时出示波兰是人维特维斯基的诗《战士》。齐声朗读,结束新课。

  [设计说明]爱国总让学生认为太高尚、太伟大,通过故事中人物的榜样作用,让学生明白爱国并不都表现为辉煌而壮烈的行动,一些小事有时更能体现这种伟大的精神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认识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放开声音读一读 ☆☆☆

  1. 我把课文认认真真朗读了 遍,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字不认识,通过查字典,我知道“雾霭”一词中“霭”应读 音。读完课文,我提出的问题是(总的):

  2.这些词语通过查字典,我能理解它们的意思。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3、做做字词游戏,放松一下。

  (1)给它们加偏旁,再组词:

  肖: 邦:

  ⑵给它们换偏旁,再组词。

  咏: 腔:

  忧: 烛:

  (3)“黎”的'书写要注意,提示:

  4、课文内容我知道:

  5、再读课文来填空。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 (国籍)音乐家 弥留之际的请求,表达了他 。我国也有这样的音乐家,如: 。

  (2)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____________。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__ ____。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______________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___________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___ ______》。

  (3) 肖邦再也忍不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从老师手里接过了__________,回首望了__________,然后登上马车,____________。

  (4) 肖邦就这样带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时他才_____岁。

  静下心来想一想

  1.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埃斯内尔是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弥留之际”的意思是 ,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3.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时间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你抓住哪些词语,又体会到什么?

  拓展延伸

  1.肖邦资料补充:

  2.我知道我国的爱国诗人有 ,他的代表作品是: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4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⒉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推荐

  对肖邦弥留之际请求的理解。

  教学准备:

  投影片、挂图。

  拟定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⒈读通课文。

  ⒉学习生字新词。

  ⒊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⒈直接板书课题: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⒉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⒈带着疑问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⒉指名分节读课文。

  ⒊对课文内容质疑。

  ⒋再读课文,自我解决解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分段。

  ⒈读课文,依据教师提供的事情情节发展分段。

  ⒉交流分段。

  3、小结。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体会肖邦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3课,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节。

  ⒈提问:肖邦为什么不得不离开自己得祖国?

  ⒉自由读第一节,思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问题。

  ⒊指导朗读。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推荐,希望对你有帮助!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朗读和背诵。

  2、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丰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感受肖邦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肖邦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出示: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读句思考:想想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什么时候说的?从这句话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感情?你了解他吗?(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肖邦)

  3、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近肖邦,认识肖邦。再次读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努力联系上下文或根据具体语境理解生词。

  2、检查自读情况。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理清文章脉络。

  4、交流评议。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肖邦那么爱国,为什么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⑴简介当时背景,讨论交流。

  ⑵相机理解“列强”“瓜分”等词语。

  2、指导朗读,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四、指导书写生字词。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2、课文内容。

  3、过渡语。

  二、研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情景?

  汇报交流。

  2、品读体会人物心情。

  ⑴默读文段,找出反映肖邦情感变化的句子。

  (“感动地点了点头”——“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

  ⑵那么他感动的是什么呢?

  ⑶品读体会,交流。(感动于师生都来送行;感动于咏唱老师特地谱写的送别曲;感动于老师的深情叮嘱。)

  ⑷自由读,体会肖邦的感动。

  ⑸肖邦又为何激动呢?

  ⑹交流朗读。

  1、选择部分内容练习背诵。

  检查。

  2、品读肖邦“离去”的句子。

  3、过渡。

  三、研读三、四自然段。

  1、浏览课文,找有关词语填空。这是个 的18年。

  2、交流。

  3、理解第三自然段。

  ⑴这是个悲愤的18年,他悲的是( ),愤的是( )。

  ⑵听音乐,老师朗诵,学生朗读。

  4.出示第四节。

  ⑴读,文中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全部、彻夜……)

  ⑵读一读这些词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⑶你还能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肖邦的工作?

  ⑷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加深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情感动力。

  ⑸齐读。

  四、研读第五、六自然段。

  1、师过渡引出句子。

  2、指导读:“喃喃”的语气。

  3、理解“紧紧”,弥留之际,他已经虚弱得不得了,可是他哪来的力量紧紧握住姐姐的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4、齐读。

  五、升华情感。

  1、师补充资料。

  2、再读课题。

  3、写话。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一起走进了肖邦的内心,聆听了他用生命谱写的最壮美的旋律,感受到他那颗滚烫的爱国之心,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七、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背熟第二自然段。

  2、搜查阅读古今中外爱国人士的动人故事。

  长眠的心脏因有效教学又博出爱国的强音

  评《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的课堂教学

  上周,我校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过关活动在三位骨干老师精彩献艺中拉开了帷幕。武高云老师以《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的课堂教学,向我校全体语文老师诠释了“有效课堂教学”的真正含义,并为我们构建出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教学组织有着很强的示范性,同时,这堂课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位骨干教师过硬的教学内功和语言素养。我认为,这节课不仅具有有效性,还具有艺术性。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为有效、高效的教与学奠定了方向。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教学主题是“心中有祖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其中的一篇记叙性散文。高云老师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和单元训练的情感目标,把研读课文“别离祖国”、“埋头创作”、和“将心脏带回祖国”这三个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难点,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展开和延伸都重点建立在这三个自然段上,且步步深入,层层提升,直至学生在认识主人翁崇高人格的基础上,也使自己的爱国之情得以加强。

  二、教学重点的突破,立足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使得教学目标的实现,变得水到渠成,教学方法朴实而有效。

  如对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高云老师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肖邦爱国的思想根源。老师从此节中肖邦情感变化的两个词“感动”、“激动”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发现:是什么让肖邦感动?又是什么让肖邦激动呢?从而抓住了层次性很强的内容“咏唱送别曲”、 “深情叮嘱”、“赠送泥土”,并透过内容让学生品析到 ,这不是普通的送别,而是祖国和人民对肖邦的真切嘱托和深切希望,这使得肖邦的别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对祖国的爱和不舍,肖邦才泪水“盈满眼眶”,“郑重”接过泥土,“回首望了望”华沙城,“疾弛而去”,同学们找出的这些词句,加之他们的理解、汇报和真心朗读,让我们感觉到,同学们已能听到肖邦的心跳了。

  再如对肖邦爱国行为这一部分的教学,高云老师又抓住引导对“悲愤忧虑”、“彻夜工作”这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与交流,再从词深入到句子,到段落,再发散延伸,让学生逐渐感悟到肖邦在国外18年,心却留在祖国。而对于“把心脏带回祖国”这部分的教学,高云老师又引领学生扣住对“紧紧”、“喃喃”这对力量色彩矛盾的词语的研析,让学生真正能穿越时空,清晰地看到一个年青而伟大的爱国音乐家的高尚灵魂。

  高云老师就是用以词为作眼点,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章及中心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构建,始终植根在具体的语言文字这个基础上。

  三、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有效权力交给了学生。

  纵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对于语意的感悟,对于中心的突破,都是教者经过巧妙地引领,让学生自己走进课文,读文章,找词句,谈理解,想画面,悟中心,有感情朗读,背诵,直至对肖邦18年工作情景的细化和延伸说话,以及“他就是这样的人”的主题写话环节,课堂上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角,老师只是在傍白。课堂容量大,学习环节紧密,学生时刻处于有效而紧张的训练氛围中。这正是小学高年级有效、高效语文课上学生应具备的学习状态。

  四、把课文作为载体,基于课文,同时拓展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想象,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课文对于肖邦在法国18年的创作生活作墨不多,但很感人,这一节又是文章的重点。文中的“工作,工作再工作”“彻夜作曲、弹琴”“他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这些文辞蕴藏的涨力很大,想象空间很广阔。高云老师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学生想象说话,想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身体状况下,肖邦总在为国创作。这一说话环节的安排,一下子就让人物形象变得更为丰满起来,中心变得更为鲜明起来。类似这样的拓展还有几处。我认为这种教学环节,它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教学方向,它在告诉我们语文老师,要把语文书作为教学的载体,同时要善于利用这一载体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训练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不能教死书。

  五、富有文彩的和激情的语言,营造了语文课学习的`最佳氛围,使得语文课具有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殊的文化品昧。

  高云老师的教学语言凝炼、精美,包含情感,富有文彩。这正是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崇尚的语言特色和文学修养。有人喜欢家常话,但我更喜欢文学语言。我发现高云老师整堂课的教学语言的组织,对发展学生语言来来说就是一种示范,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学。如对找课文重点词的提问方式:“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哪些词语一下子闯入了你的眼帘?”等,问话方式富有变化,保鲜!再如,当高云老师结合课文特点用音乐来渲染学生读文情感时,老师在一边独白:“这铿锵有力的节奏,这催人奋进的旋律,这是悲痛中的愤怒,愤怒中的呐喊,呐喊中的抗争啊!”我想老师的这段独白给学生搭建了走进音乐,走进课文,走进主人翁的桥梁,这种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文字,也会让每一个有情感学生的心和主人翁的心共同博动。

  再如,在导入过渡学习第5节时,老师深情朗诵:“18年忘我的工作,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得这位天才音乐家病倒了,弥留之际,他有多少话要说,又有多少话想说啊,但是他只说了一句话。”这样的过渡一下子就能让学生带着虔诚的学习态度把目光和心定格在反映课文灵魂的这句话上“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类似这样撞击心灵的语言有很多,它让我们感到语文课是一门艺术。

  这里,我想提两点想法:

  一、对于第二节的背诵,在组织形式上可不可以把它同对主题的理解扣连在一起,是否可以先这样引领背诵:爱斯内尔两次叮嘱,在肖邦听来如同烙印,深深刻在心上,因为这叮嘱不仅是老师的,更是祖国和人民的,让我们和肖邦一起记住它,能行吗?试试看。这样就把背诵的目的性提升了,而不是为了背诵而背诵。

  二、课文第5节是文章的灵魂,无论内容或思想都是文章的高潮所在,可以从前面的教学中挪点时间来,加强朗读和感悟,让同学们记住这让全世界的爱国人士为之动容的声音“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6

  教学目的:

  1、精读课文三、四段,并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肖邦弥留之际“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剖析,以及3、4节肖邦的爱国行动的感悟,体会肖邦是一个爱国者。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通过读,感悟肖邦强烈的爱国感情。

  2、让学生体会到肖邦的爱国体现在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离开祖国——满怀悲愤

  1、咏唱送别曲

  告别2、无论……都……不要忘记祖国

  3、赠银杯

  2、指名背背诵第二自然段(一人;然后集体背诵)

  二、学习第五节

  ( 肖邦这一去不知能不能记住老师的话,能不能回到祖国?)(不能,为什么?为了祖国,为了生计……)真的回不去了吗?

  1、弥留之际,为什么要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他是怎么想的?(学生思考、讨论)(死了也要回故乡……)

  a老师的叮嘱,同学的期望。 b 肖邦爱国

  表达了肖邦怎样的思想感情? (爱国)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点题)

  肖邦这么爱国,大家能把肖邦爱国情怀读出来吗?

  学生先自由读,然后教师指名读。

  三、学习第三节

  1、 肖邦爱国吧,他在国外到底为祖国做了哪些事情?

  听到起义失败悲痛欲绝。作为一个音乐家,他化悲痛为力量,将一腔热血化成催人奋起的'旋律和音符。(看书中插图)

  (多媒体:播放《革命练习曲》)

  板书:起义失败—— 一腔热血化音符

  指导看图,指导有感情地读书。

  2、他日夜思念祖国。(心系祖国的人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板书:工作、工作、再工作

  指导读(悲愤)

  3、最后一节:一个人这么辛苦地工作,他能受得了吗?

  指名读最后一节。

  比较: 肖邦就这样在异乡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肖邦的“死”:为国而死,;他还年轻,令人惋惜、同情,可歌可泣)

  指导读:声音缓慢、低沉、惋惜。

  四、练习说话,人物精神升华。

  肖邦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再读3、4、5、6节。(肖邦这么热爱祖国,我们能把课文读好吗?)

  六、拓展

  谁不热爱自己的祖国,中国有哪些爱国人和爱国的故事。

  (文天祥、陆游、周恩来、吉鸿昌……)

  七、作业设计:从校图书室借“爱国故事书”阅读。

  板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离开祖国——满怀悲愤

  1、咏唱送别曲

  告别2、无论……都…… 不要忘记祖国

  3、赠银杯

  起义失败 ——一腔热血 化 音符

  爱国行动

  思念祖国 ——工作、工作、再工作

  爱国语言 : 把我的心脏带回……(弥留之际)

  教学反思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写的是波兰遭到外国列强的瓜分,音乐家肖邦被迫流落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学完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的心情竟然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一个长眠在异国他乡,灵魂却渴望回归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深深地打动了。我相信学生们同我一样,也一定或多或少会有感动。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因此我对本课的教学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揭题质疑

  上课伊始,我首先抓住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题目中的“我”是谁? “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让学生初步体会肖邦的爱国之情。然后话锋一转:可是,肖邦既然如此地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不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国家?为什么当初要选择离开呢?

  2、带着问题初读探疑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到了肖邦 “不得不”离开祖国的无奈,通过从课内课外获取信息,理解肖邦被逼、悲愤中离开祖国的不得已:正是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督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誉。

  3、深读课文,抓重点句

  肖邦的那份强烈的爱国情感,与他离开祖国前夕,他的老师和同学特地为他送行时的谆谆嘱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课文“送行”一段是全文的一个重点段,描写具体细致,情感渲染淋漓尽致。

  4、讨论解疑、悟情

  我抓住“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这几个“送别”场面,引导学生感悟人物情感,再一次从肖邦的神态、动作中体悟他满怀爱国之心、报国无门、远走他乡的无奈和忧愤,当然还有一份对祖国的不舍。当《即使你远在他乡》的送别曲在课堂中响起时,我相信,学生此刻已经走进了肖邦的内心……这样,顺理成章就能理解肖邦在异国他乡用音乐作为武器、拼作、忧愤而死的生活经历,就能理解肖邦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热爱和眷恋。

  通过这四步,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肖邦不仅是一个杰出的音乐家,还是一个满腔热情的爱国者,从而使学生对肖邦的敬仰之情达到沸腾的顶点,同时也使学生在心中升腾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理解了本文之后,引导学生背诵第2自然段。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课前准备(资料摘抄、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我国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2、今天,我们学习一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板书: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 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满心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三、 精读指导

  1、回答:我是谁文章哪一部分告诉我们的

  补充介绍:

  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英语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读有关语句。

  ①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②帮助理解:瓜分、深渊。

  (结合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泥土为什么是特殊的礼物,肖邦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两者之间有什么必要的联系。

  2、深刻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挚爱。

  教学准备:小黑板摘抄两段话:一是肖邦的遗言,二是老师的临别嘱咐。

  教学时间:两教时

  1、审题自学,初步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肖邦外出原因。(是战斗还是逃避)——(英雄—懦夫)

  2、深入体会老师对肖邦的嘱咐,“泥土”为什么是特殊礼物,肖邦在国外的工作有无价值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

  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义

  1、自学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疾弛、勉励、特殊、悲愤欲绝、四处奔波、与世长辞、弥留之际、异国他乡

  2、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将课文读正确。

  3、分节读课文,在归纳节意的.基础上,练习分段、合并段意。

  (1)不得不离开祖国

(2)带着泥土,离开祖国

  (3)思念祖国,忘我工作

(4)与世长辞,请求将心脏带回祖国。

  4、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波兰被列强侵占(沧陷),音乐家肖邦流落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以奋工作,弥留之际请求姐姐把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5、默读质疑(疑是学习进程的推进器,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国难当头,肖邦选择离开,到底是英雄还是懦夫

  (2)埃斯内尔老师把“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到底是什么用意

  (3)肖邦弥留之际,为什么请求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

  二、围绕小专题,展开学习讨论

  1、国难当头,肖邦选择离开,这是为什么呢

  (1)列强瓜分十分之九陷入深渊

  (2)满怀悲愤不得不

  简介肖邦。他是如何发挥才华,为祖国工作的经历。

  2、老师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赠送给肖邦呢

  (1)通读第二自然段,划分场景

  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泥土——接受礼物——登车疾驰

  (2)理解老师的话

  “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祖国呀!”

  “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3)此情此景,肖邦的表现是什么呢

  ——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

  ——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

  (4)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什么呢

  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老师对肖邦的厚望:虽然离开了祖国。但不能忘记祖国。

  波兰人民对祖国的挚爱。

  3、起义失败,肖邦为什么会悲愤欲绝他是怎么做的(想到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肖邦呢)从中体会到什么

  “一腔热血化作了音符”

  “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时间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爱国之情与爱国之曲《革命进行曲》

  4、肖邦弥留之际,为什么要请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呢

  (1)什么时候是弥留之际此时为什么能“紧紧地握住”姐姐的手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2)肖邦为什么要求把心脏带回祖国其用意是什么

  (3)出示老师的临别嘱咐(读)

  体会肖邦临终遗言,能体会到什么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4)补充阅读陆游的《示儿》——临终遗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体会古今中外爱国志士的共同心愿:渴望和平、统一。

  三、指导背诵,体会感情,积累语言

  1、熟读第二自然段,准备背诵(交流记忆方法)

  (告别—送行—叮嘱—送礼—受礼)

  2、按自己的记忆方法练习背诵

  (背诵能加深课文的理解,是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有效结合。这里不是机械地强记,而是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创造性地记忆背诵。)

  板书设计

  不得不离开

  肩负祖国人民的嘱托

  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废寝忘食地工作

  (肖邦的心愿)临终寄托心愿

-->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09-02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08-28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09-30

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优秀教案09-29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09-29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04-21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12-2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04-21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优秀教学反思(精选10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