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优秀教案

2023-10-12 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认识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

  2、读课题,自由谈谈感受,提问。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怎么会离开祖国的?为什么要离开?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自读课文: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读后交流: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

  2、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

  3、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

  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词语。

  深渊 肖邦 消逝 概念 蜡烛 疾驰 特殊 勉励 抗争 四处奔波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雾霭 催人奋起 盛[chéng]满

  绝:停止。 辞:辞别,离开。 催:叫人赶快行动。

  雾霭:雾气。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四、分段。

  根据读了课题后的提问,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一(1):写波兰被列强瓜分,肖邦被迫离开祖国。

  二(2):写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亲人。

  三(3-4):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四(5-6):写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五、精读指导。

  1、学生各自再读课文,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批注。)

  2、检查:a、我是谁?你怎么知道的?

  b、你从第一段中,还知道了什么?

  理解:

  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

  深渊: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了苦难很深。

  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一句,注意重点词满怀悲痛、不得不的含义?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朗读这一节。(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六、学习生字。

  老师范写生字。

  学生钢笔描红。

  七、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你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波兰。)

  2、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过渡:那不得不离开的场面是怎么样的?一定令人难忘吧!

  二、学习第二段。

  1、自读。想:这一段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学生再读这三个场景,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

  a、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而且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了送别曲--《你远在他乡》。(想像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情。

  b、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想像他当时的激动神情,指名、集体读。

  C、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请收下吧!

  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结合老师前面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5、此时的肖邦怎么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抓住: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

  6、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7、指导学生背诵。(告别亲友离华沙 师生咏唱送别曲时 老师叮嘱、送礼物 肖邦接杯登车去)

  8、练背。检查。

  三、学习第三段。

  1、自读:肖邦在国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行动的?

  引导学生认识肖邦用深爱的音乐表达内心的抗争。

  朗读有关句子,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2、默读第4自然段,想这段写了什么?

  a、交流:肖邦忘我地工作。你从哪儿看出来?

  (全部倾注、工作工作再工作、彻夜地、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b、朗读体会他的这种精神。

  c、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引读这一节第一、二句。所以,引读最后一句。

  d、看插图小结:他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再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帮无论在钢琴的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就是这样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段。

  背诵第二段

  第三教时

  一、复习

  1、课文前三段分别讲了什么?

  2、读一读你喜欢的自然段。说说为什么?

  3、检查,背诵情况。

  先一凳相互检查,再指名背,集体背。

  二、继续精读第四段

  1、 学生自由读。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 祖国的地下。

  a、理解:弥留之际。

  b、他为何得这样的重病?

  c、他为什么要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

  (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d、朗读,体会这段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 想像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3、 引读第6自然段。

  a、理解:与世长辞:辞:告别。永远离开人世。

  b、比较句子: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c、讨论后小结:第二句中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4、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节。

  三、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课题用把心脏带回祖国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 波兰

  日夜思念,忘我工作

  弥留之际的请求

  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优秀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板书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祖国二字用红笔写)。同学们,看课题,你发现我的板书有什么特别之处。

  祖国是一个温馨的词语,用红笔板书正是由于这个词流露出亲切之感,让我们读一读这个词。

  祖国,战火纷飞的年代,她让我们激昂奋进;和平发展的日子,她让我们幸福美满。读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我们懂得祖国二字饱含了无限慷慨;读余光中的《乡愁》,我们懂得祖国二字书写了许多眷恋。每个人,面对这样两个字都有不尽的感受,让我们三读这个词。

  如果,读这个词语我们内心充满澎湃,那么读这句话,我们一定能感觉到肖邦发自肺腑的忧愤,也一定能感受到肖邦眷顾祖国的强烈心声。齐读课题。

  2、理解课题

  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在课文中找出与课题相应的语句读一读,体会肖邦的心情。(多媒体出示该段文字)

  指导朗读。

  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远离华沙的异国他乡虽然也可以给肖邦提供一席安眠之地,但毕竟不是自己的祖国,表现了他至死不忘祖国,要与祖国永远在一起的强烈爱国情感。)

  3、学习第一段

  说起离开故土漂泊他乡,我们还得从头说起。请同学们拿起笔,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出肖邦离开自己深爱的祖国的原因。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你有什么想问的.?

  引导讨论肖邦可不可以留下来以加强理解肖邦离开祖国的无奈。

  出示句子: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肖邦离开祖国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理解满怀悲愤、不得不)

  指导朗读该句(语调低沉,速度稍慢,重读“不得不”)。

  4、学习第二段

  生我养我的故土已经遭到列强的瓜分,面对满目疮痍,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那场面何等凄凉何等悲怆,捧起你的书,大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为了更好地学习这一段,请同学们按照告别——送别——离别的顺序给课文分一分层。

  特别的岁月,别样的离愁,就连苍天也为之动容,那薄薄的雾霭不正是肖邦心头的阴云吗?

  肖邦如此,送行的人又是如何呢?我想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二层,想一想送别过程中着重写了几件事。(咏唱送别曲,老师叮嘱,赠送银杯)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特地谱写了一首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来为他送行。请你想象一下,《即使你远在他乡》这首歌的歌词会有哪些内容?老师和同学们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为什么他们会是这样的神情?

  出示句子: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

  指名读这句话。评价。

  指导读好“紧紧”、“无论”、“都不要”等词,读出老师殷切的期望。

  教师与学生互相角色扮演埃斯内尔及肖邦,熟悉课文并帮助背诵课文。

  出示句子: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希望肖邦不要忘记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自由练习朗读。

  齐读第三层。

  面对亲爱的祖国,肖邦舍得离开这生他养他的土地吗?所以他——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这一望不知胜利归来在何时;面对敬爱的老师,肖邦舍得离开这生他养他的土地吗?所以他——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这一望不知聆听教诲在何时;面对可亲的同学,肖邦舍得离开这生他养他的土地吗?所以他——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这一望不知促膝相聚在何时。

  可是,肖邦选择了疾驰而去,什么叫“疾驰而去”?这矛盾吗?

  指名读,齐读。

  背诵课文第二段。

  5、延情课后

  曾几何时,我们为奥运赛场上健儿们披金挂银而振奋,我们为神舟号飞天而欢呼。今天,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享受幸福的生活,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兴奋。可是,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在那祖国遭受沦陷的岁月,肖邦虽然离开了自己亲爱的祖国,却哪能丢下牵挂,抛却思念,漂泊的日子,他过得怎么样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优秀教案 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富有才华的波兰爱国音乐家肖邦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体会肖邦对祖国的热爱,了解肖邦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音乐进行不懈斗争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

  1、 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 读课题,结合课文插图,自由谈谈感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自读课文:

  1、 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 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小组学习课文,试给课文各段加一四字小标题(组长记录,准备交流)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维斯瓦河 疾驰 蜡烛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满心传染病,通称肺病。

  三、 读后交流: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题的这句话在课文的哪里?

  2、出示投影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的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谁来读一下这句话,原来课题是由肖邦的一句话压缩而来的。这句话是肖邦在什么时候说的?(弥留之际)在投影上划线。“弥留之际”是什么意思?(重病将死)

  4、肖邦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圈点词语“紧紧握着”“喃喃地”,谁来试读这句话(比较指导)。

  5、一句话你可以体会到什么?(他深深地爱着祖国)他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呢?

  6、那么,他为什么会离开自己的国家呢?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分段朗读,理解课文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简介肖邦

  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但就在这时,引读(第一节)——波兰遭到了欧洲列强的瓜分,——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2、肖邦离国的原因。

  3、就在肖邦离国的那天,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自读课文,注意肖邦情感的变化。(小标题:深情送别)

  4、出示重点句子

  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

  读读这句话,体会老师的期盼和叮嘱。

  出示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歌词: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小标题:忍痛离国)

  5、引读句子。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送上祖国的泥土,深情的对肖邦说。你能明白老师的用意吗?再读老师的话。

  6、指名读,分角色读老师的话及肖邦的表现。

  7、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从肖邦的泪水中我们看到其实他已经理解、体会了老师的一片心意,此时的肖邦什么也没说,但从他的泪水中,他有千言万语,想一想,肖邦心里在说些什么?(小练笔)

  8、小练笔交流。

  (二)、指名读第2小节

  1、自由读三、四小节,联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一想,①肖邦创作乐曲的时候心情怎样?②肖邦是怎样彻夜作曲、弹琴的?小组讨论。

  ①讨论思考题。

  ②《革命进行曲》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③听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④配乐朗读三、四小节。

  2、指名读五、六小节,

  ①出示句子:“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②学到这儿,你眼中的肖邦是个怎样的人?

  ③指导朗读这两小节。

  二、回环整体,诗歌赞颂,升华情感

  1、沙皇俄国曾授予肖邦“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他严辞拒绝。肖邦临终时,姐姐、姐夫和波兰的同胞们,都聚集在他身旁.应他的要求波托茨卡伯爵夫人为他唱了一首波兰歌曲,这是他最后听到的音乐.他的遗嘱是要求把心脏送回祖国,最后的一句话是以微弱的声调说出的:“妈妈,可怜的妈妈!” 他把他的一生的才华都献给了他的祖国,他的人民,象一只泣血的天鹅,为祖国奉献了一切。

  2、这位爱国音乐家曾受到世人无数赞美之词。但我想这些都无以表达我们此时此该我们的心情。也许我们可以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优秀教案 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朗读和背诵。

  2、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丰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感受肖邦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肖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出示: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读句思考:想想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什么时候说的?从这句话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感情?你了解他吗?(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肖邦)

  3、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近肖邦,认识肖邦。再次读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努力联系上下文或根据具体语境理解生词。

  2、检查自读情况。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理清文章脉络。

  4、交流评议。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肖邦那么爱国,为什么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⑴简介当时背景,讨论交流。

  ⑵相机理解“列强”“瓜分”等词语。

  2、指导朗读,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四、指导书写生字词。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对肖邦弥留之际请求的理解。

  教学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直接板书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带着疑问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对课文内容质疑。

  4、再读课文,自我解决解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分段。

  1、读课文,依据教师提供的事情情节发展分段。

  2、交流分段。

  3、小结。

  四、作业:

  熟读课文

  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优秀教案 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泥土为什么是特殊的礼物,肖邦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两者之间有什么必要的联系。

  2、深刻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挚爱。

  教学准备:

  小黑板摘抄两段话:一是肖邦的遗言,二是老师的临别嘱咐。

  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义

  1、自学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疾弛、勉励、特殊、悲愤欲绝、四处奔波、与世长辞、弥留之际、异国他乡

  2、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将课文读正确。

  3、分节读课文,在归纳节意的基础上,练习分段、合并段意。

  (1)不得不离开祖国

  (2)带着泥土,离开祖国

  (3)思念祖国,忘我工作

  (4)与世长辞,请求将心脏带回祖国。

  4、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波兰被列强侵占(沧陷),音乐家肖邦流落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以奋工作,弥留之际请求姐姐把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5、默读质疑(疑是学习进程的推进器,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国难当头,肖邦选择离开,到底是英雄还是懦夫?

  (2)埃斯内尔老师把“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到底是什么用意?

  (3)肖邦弥留之际,为什么请求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

  二、围绕小专题,展开学习讨论

  1、国难当头,肖邦选择离开,这是为什么呢?

  (1)列强瓜分十分之九陷入深渊

  (2)满怀悲愤不得不

  简介肖邦。他是如何发挥才华,为祖国工作的经历。

  2、老师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赠送给肖邦呢?

  (1)通读第二自然段,划分场景

  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泥土——接受礼物——登车疾驰

  (2)理解老师的话

  “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祖国呀!”

  “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3)此情此景,肖邦的表现是什么呢?

  ——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

  ——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

  (4)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什么呢?

  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老师对肖邦的厚望:虽然离开了祖国。但不能忘记祖国。

  波兰人民对祖国的.挚爱。

  3、起义失败,肖邦为什么会悲愤欲绝?他是怎么做的?(想到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肖邦呢?)从中体会到什么?

  “一腔热血化作了音符”

  “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时间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爱国之情与爱国之曲《革命进行曲》

  4、肖邦弥留之际,为什么要请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呢?

  (1)什么时候是弥留之际?此时为什么能“紧紧地握住”姐姐的手?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2)肖邦为什么要求把心脏带回祖国?其用意是什么?

  (3)出示老师的临别嘱咐(读)

  体会肖邦临终遗言,能体会到什么?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4)补充阅读陆游的《示儿》——临终遗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体会古今中外爱国志士的共同心愿:渴望和平、统一。

  三、指导背诵,体会感情,积累语言

  1、熟读第二自然段,准备背诵(交流记忆方法)

  (告别—送行—叮嘱—送礼—受礼)

  2、按自己的记忆方法练习背诵

  (背诵能加深课文的理解,是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有效结合。这里不是机械地强记,而是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创造性地记忆背诵。)

  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优秀教案 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第三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齐读课题,相机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2、交流。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师:是啊,当波兰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沙皇俄国手里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忍痛离国(相机板书:忍痛离国)就在肖邦离国祖国波兰的途中,发生了感人的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说。(相机板书:师生送别)

  3、在这深情离别的时刻,文中哪个画面最令你感动?再去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来。

  4、交流:

  (1)“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这埃四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师:面对着自己朝夕相处而又即将远走异国他乡的同学肖邦,此时,送行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他说。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你会对肖邦说些什么呢?

  出示:“即使你远在他乡,。”

  师:我想,同学们的千言万语,都化作了那首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的歌词。出示歌词: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爱/”

  师:读歌词,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依依不舍、浓浓的爱国之情)

  师:让我们将这依依惜别的情感,浓浓的爱国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2)“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

  师:你能读好这段话吗?从中你又读出了什么?(深厚的师生情、满腔的爱国情)

  指导朗读。

  (3)“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

  师:如果没看课文,你觉得埃斯内尔送给肖邦的特殊礼物会是什么?为什么?

  师: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波兰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告诉弟子,时刻不要忘记自己的波兰人,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用心良苦)

  5、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深情送别,肖邦又是怎么表现的.呢?引读:当老师和同学咏唱《即使你远在他乡》为他送别时,肖帮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埃斯内尔把盛满波兰泥土的银杯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他时,肖帮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银杯时,肖帮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肖邦始终没有说话,他真的没有话说吗?不!他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老师和同学诉说!他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将肖邦心中所想说的话写下来。

  6、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3-4自然段)

  师:肖邦带着对祖国的千般依恋,对老师和同学的万般不舍,登上马车,离开了波兰首都华沙。可是,就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发生了一件令他悲愤欲绝的事。到底是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自读思考。

  2、交流。追问:什么叫悲愤欲绝?肖邦“悲”的是什么?“愤”的又是什么?(悲的是起义失败,波兰人民又将陷入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愤的是沙皇俄国的侵略暴行)从中你读出了什么?(肖邦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3、欣赏《革命练习曲》片断。

  师: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波兰人民从此就放弃了吗?没有。作为波兰人,作为音乐家,肖邦与敌人作斗争的最佳方式就是——音乐。他要通过那催人奋起的旋律来表现波兰人民的哭喊与抗争。接下来他是怎么做的呢?

  4、默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肖邦废寝忘食地工作,没了时间的概念)

  5、师:就是在这样一种忘我的工作状态下,肖邦还在时刻思念着祖国。(相机板书:日夜思念)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5-6自然段)

  师:这样没日没夜的工作,肖邦坚持了多少年?(18年)十八年,六千五百多个日日夜夜,恐怕连铁人都要累得倒下,更何况肖邦这样一个血肉之躯呢?

  1、齐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肖邦躺倒在病床上的原因?

  2、师:作者在这时用了“终于”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交流。

  4、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住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2)、个别读,齐读。

  5、引读第六自然段。肖邦就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相机板书:与世长辞)

  (1)、从这个“才”字中,你读出了什么?(惋惜、伤感)

  (2)、个别读,齐读。

  五、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了波兰大音乐家肖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肖邦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富有才华、酷爱音乐)

  2、针对板书总结。是啊,肖邦的爱国就体现在他忍痛离国时的满怀悲愤,体现在师生送别时对祖国的无限依恋,体现在彻夜工作时对祖国日夜的思念,更体现在与世长辞前的深情嘱托。同学们,让我们满怀着对肖邦的敬意,再次齐读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六、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肖邦的小故事,准备交流。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优秀教案 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品味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肖邦的爱国主义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肖邦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品味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抓住课题这条情感主线,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陶冶。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肖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弥留之际的请求中饱含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括介绍肖邦及课文背景的文字、图片材料;《即使你远在他乡》《革命练习曲》磁带;与爱国有关的名人名言等。

  2、学生自主预习,完成学案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自学质疑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经过大家的努力和整合一共留下了几个问题?谁来说说。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示: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设计意图:这种开放式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回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更为本课的教学指明方向。】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三个问题。

  互动探究:(学案内容)

  1、探究的问题。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2、探究的方法:读、思、批注、组内交流。

  探究指导:

  (一)探讨研究(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学习文章第一节。 注意抓住:“瓜分”“落到”“陷入深渊”“满怀悲愤”“不得不”等重点词句,进行研究,肖邦离开祖国的真正原因。(师课件出示,肖邦离开祖国波兰的背景资料。)突出地让学生重点理解感受肖邦的热爱祖国。集体朗读本整节。

  (二)探讨研究(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此段的'学习就按照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会、感悟

  ①肖邦对于老师来说,是得意门生(相机渗透肖邦的音乐天才资料)

  ②老师和同学都十分地依恋肖邦

  ③老师和同学都不希望肖邦出国后忘记自己的祖国。

  ④肖邦内心是不太想离开自己祖国的。而第三、四点是需要学生重点体会的。本段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来深入体会感受。

  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他有没有忘记自己亲爱的教师和同学的嘱托呢?(没有)为什么?

  (三)研究探讨“(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重点理解:“悲愤欲绝” “彻夜”等词。朗读并展开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这时,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说说你从肖邦的举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并展开想象。

  出示“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

  结合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是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探究精神。质疑的目的是解疑,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在教学中解决。教师应给予学生解疑的方法。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传统的教学往往是由老师解答,而“探究性学习”则要求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学习语文的方法很多,例如:听、读、思、议、画、找、写等。运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呢?由学生自己决定。为的是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三、精讲点拨课文结束部分,升华情感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指名读。

  (1)理解“弥留之际”、“紧紧握着”。

  (2)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引导学生练说)

  3、引读第6自然段。

  (1)出示理解“与世长辞”

  ①查字典,解释“辞”。(告别)

  ②说说它的意思。(永远离开人世)

  (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5、指导朗读: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一篇文章中,有许多词语可以是整篇文章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本段教学中,我紧抓这几个关键词语,让学生进行深入体会肖邦的爱国情感。】

  四、矫正反馈(学案内容)

  1、埃斯内尔给肖邦的特殊礼物是 ,用意是 。

  2、我学习了课文知道肖邦的钢琴曲代表作 ,那 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 。

  3、“弥留之际”意思是 ,肖邦在 (城市名)与世长辞,当时,他才 岁,“才”表达了作者 之情。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 ,我从这句话中读出了 。

  指导方法:学生先自主完成练习,然后交流展示,最后师生共同纠正反馈。

  五、总结全文

  1、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2、(指课题)“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3、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

  【设计意图:课堂的高潮往往就是结束部分,这时候学生的情感已经通过一堂课的铺垫,经过老师的引导,到达了含苞欲放的时候,而音乐的铺陈则成了学生感情喷发的催化剂与强化剂,在音乐声中,达到了情感共鸣,化成了千言万语,厚积薄发,课堂则到达高潮。】

  六、拓展延伸,完成作业(巩固案内容)

  1、像肖邦这样爱国的人,古今中外有很多人,你知道有哪些关于他们的事迹,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2、写几句与爱国有关的名人名言。(至少两句)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关注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以读促疑,以疑促思,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从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学习内容。

  本课的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是对学生情感体验、文本感悟诸多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的问题的一次集中性的对话。所以我在学生理清了本段的基本脉络后,重点放在阅读、体验、对话这样的三步骤训练上。

  “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你给我看,我可能会记不住;你让我参与,我可能会明白和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中介桥梁。一堂课能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能不能使学生透过特定的文学符号理解其中的深藏的意蕴,进入教材规定的情景,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师这个中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我们只有将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在生动活泼地在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读书,去感悟,去思考,去创造,去表现,我们的教学质量才会获得切实的提高。

  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优秀教案 9

  教学目的:

  1、精读课文三、四段,并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肖邦弥留之际“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剖析,以及3、4节肖邦的爱国行动的感悟,体会肖邦是一个爱国者。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通过读,感悟肖邦强烈的爱国感情。

  2、让学生体会到肖邦的爱国体现在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

  教学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离开祖国——满怀悲愤

  2、咏唱送别曲

  3、赠银杯

  4、指名背背诵第二自然段(一人;然后集体背诵)

  二、学习第五节

  ( 肖邦这一去不知能不能记住老师的话,能不能回到祖国?)(不能,为什么?为了祖国,为了生计……)真的回不去了吗?

  1、弥留之际,为什么要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他是怎么想的?(学生思考、讨论)(死了也要回故乡……)

  a、老师的叮嘱,同学的期望。、

  b、肖邦爱国

  表达了肖邦怎样的思想感情? (爱国)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点题)

  肖邦这么爱国,大家能把肖邦爱国情怀读出来吗?

  学生先自由读,然后教师指名读。

  三、学习第三节

  1、 肖邦爱国吧,他在国外到底为祖国做了哪些事情?

  听到起义失败悲痛欲绝。作为一个音乐家,他化悲痛为力量,将一腔热血化成催人奋起的旋律和音符。(看书中插图)

  (多媒体:播放《革命练习曲》)

  板书:起义失败—— 一腔热血化音符

  指导看图,指导有感情地读书。

  2、他日夜思念祖国。(心系祖国的人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板书:工作、工作、再工作

  指导读(悲愤)

  3、最后一节:一个人这么辛苦地工作,他能受得了吗?

  指名读最后一节。

  比较: 肖邦就这样在异乡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肖邦的“死”:为国而死,;他还年轻,令人惋惜、同情,可歌可泣)

  指导读:声音缓慢、低沉、惋惜。

  四、练习说话,人物精神升华。

  肖邦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再读3、4、5、6节。(肖邦这么热爱祖国,我们能把课文读好吗?)

  六、拓展

  谁不热爱自己的祖国,中国有哪些爱国人和爱国的故事。

  (文天祥、陆游、周恩来、吉鸿昌……)

  教学反思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写的是波兰遭到外国列强的瓜分,音乐家肖邦被迫流落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学完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的心情竟然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一个长眠在异国他乡,灵魂却渴望回归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深深地打动了。我相信学生们同我一样,也一定或多或少会有感动。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因此我对本课的教学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揭题质疑

  上课伊始,我首先抓住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题目中的“我”是谁? “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让学生初步体会肖邦的爱国之情。然后话锋一转:可是,肖邦既然如此地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不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国家?为什么当初要选择离开呢?

  2、带着问题初读探疑

  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到了肖邦 “不得不”离开祖国的无奈,通过从课内课外获取信息,理解肖邦被逼、悲愤中离开祖国的不得已:正是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督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誉。

  3、深读课文,抓重点句

  肖邦的.那份强烈的爱国情感,与他离开祖国前夕,他的老师和同学特地为他送行时的谆谆嘱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课文“送行”一段是

  全文的一个重点段,描写具体细致,情感渲染淋漓尽致。

  4、讨论解疑、悟情

  我抓住“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这几个“送别”场面,引导学生感悟人物情感,再一次从肖邦的神态、动作中体悟他满怀爱国之心、报国无门、远走他乡的无奈和忧愤,当然还有一份对祖国的不舍。当《即使你远在他乡》的送别曲在课堂中响起时,我相信,学生此刻已经走进了肖邦的内心……这样,顺理成章就能理解肖邦在异国他乡用音乐作为武器、拼作、忧愤而死的生活经历,就能理解肖邦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热爱和眷恋。

  通过这四步,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肖邦不仅是一个杰出的音乐家,还是一个满腔热情的爱国者,从而使学生对肖邦的敬仰之情达到沸腾的顶点,同时也使学生在心中升腾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理解了本文之后,引导学生背诵第2自然段。

  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优秀教案 10

  教材分析:

  热爱祖国的感情贯穿全文,这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由于列强瓜分了波兰,使肖邦“不得不”满怀悲愤之情忍痛离开祖国;师友送别时,无论咏唱《即使你远在他乡》,无论叮嘱“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也无论赠送泥土这一“特殊礼物”,都是以爱国为核心的;肖邦身处异国他乡,日夜思念祖国,忘我进行音乐创作;即使弥留之际也请求死后把他的心脏带回去,他要长眠祖国地下――这是多么炽烈执着的爱国之情啊!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一种对话,阅读教学更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广泛而深入的对话过程。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疑问和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尝试解决问题;在上下文意的疏通中抓住课文的空白点,展开联想与想象,以创新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重点段,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是对学生情感体验、文本感悟诸多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的问题的一次集中性的对话。所以我在学生理清了本段的基本脉络后,重点放在阅读、体验、对话这样的三步骤训练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新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呀?

  学生汇报,可从字词、肖邦身世、课文内容、读后感受等方面谈。

  引导学生回到课题上,肖邦的这句话是他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的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指名读句子,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肖邦对祖国的热爱至死不渝)

  再读课题(读出感情)

  二、继续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既然肖邦很爱自己的祖国的,死后还要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那么,他又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呢?引导学生去体会第一段的内容,了解肖邦离开祖国时的悲愤。

  师: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展现在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音乐家面前的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大道。但就在这时,波兰遭到了欧洲列强的瓜分。引读: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什么叫“不得不”?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

  自读课文,思考:在城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这件事中哪些情节最令你感动?

  (1)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

  同学和老师站在路边,咏唱着老师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如果你是埃斯内尔,你会通过歌声对肖邦说什么呢?同桌讨论歌词。

  • 相关推荐

【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06-26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08-28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09-02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09-08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优秀教学设计06-10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12-2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04-21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04-21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学设计06-30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优秀教学反思(精选10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