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教案

2023-01-18 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教案范文1

  1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中华人文始祖。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禅让”的含义与实质。

  2.培养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应正历史的基本方法。

  3.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大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重点难点】

  1.炎帝,黄帝与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2.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部落及部落联盟的构成和实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学法指导】

  独立预习,敢于表达,学会聆听,合作讨论。

  导学过程方法导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一、自主检测:

  1、远古时,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在黄河流域的xxx和xxx领导的两个部落十分有名。在东方,xxxx领导的部落力量很大。

  2、xxx战胜xxx以后,两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并不断融合邻近的部落,构成后来xxx族的主干。

  3、华夏族尊奉的祖先是xxx和xxx。

  4、黄帝以后很久,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是xxx、xxx、xxxx,他们都是经过民主推选实现的,在历这一制度被称为“xxxx”。其中在治水的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xxx。

  二、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1、我国的远古传说为我们了解原始农耕时代的历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2、禅让的实质是什么?

  3、大禹治水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1.)禅让制的依据是()

  A.财产B.武力C.才德D.门第

  2.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内地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A.黄帝陵B.大禹陵C.秦始皇陵D.中山陵

  3、下列各项,与炎帝无关的是()

  A.制作耒耜,教民耕种B.尝百草,寻药物C.创制历法D.发明陶器

  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颂的是()

  A.女娲B.黄帝C.炎帝D.禹

  5.今天汉族的前身是()

  A.蚩尤部落B.华夏族C.匈奴族D.东夷部落

  6.根据“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的选拔是由()

  A.前任部落首领任命B.部落首领推选

  C.全体氏族成员表决D.德高望重的人竞选

  7.传说中的原始部落联盟首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舜②尧③禹④黄帝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

  8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xxxx《礼记.礼运篇》

  (1)《礼记》中这段材料讲的是什么社会时期的情况?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这种办法历史叫什么?

  (3)举例说明当时是怎样“选贤与能“的?

  (4)“贤”与“能”具体指什么样的品质??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学习收获

  2、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在浩瀚的史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并逐渐掌握方法。

  【课后训练,巩固拓展】

  课本p16学习测评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自觉预习,独立完成。

  有疑惑一定要记下来。

  小组讨论完成,并展示按照老师的要求,分组展示,(可以抽取一三五组到黑板前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二四六组准备评价,不参加展示的同学应认真倾听或认真观察展示情况,随时准备补充或更正,2、展示完毕后,进行互评(可以生生互评,组组互评,也可以师生共评。)

  独立完成,老师点评。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教案范文2

  第4课 夏朝和商朝

  【课程标准】

  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的更替。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的重要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初步了解公元纪年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地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夏朝的建立和商朝后期的'都城。难点:夏朝建立的标志;国家的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谈话导入新课

  禅让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是谁?大家想不想知道从这以后又是怎么演变的呢?

  导入三:大家知道皇帝吗?知道皇位是如何继承的吗?你又知道这种称为“世袭“的制度开始于何时吗?

  认真听,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

  从谈论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二、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1、夏朝的建立:讲解夏朝的建立。事实上,禹已按照自己的愿望建立起了一个王朝。这在历称为----夏朝,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20xx年。

  借助于数学上的“数轴“解释”公元“纪年法。

  本目理论性强,又缺乏相应的历史物证,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认真听讲。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夏朝的统治

  ①禹死后,其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这与禅让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王位的继承方法?②要求学生谈启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奴隶“两个字。③为什么把禹开始这个政权称为国家呢?它与前面的部落联盟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以突破难点。

  三、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1、商朝的建立:过渡。然后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的问题“说说夏桀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你认为成汤灭夏的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

  2、商朝的迁都:原因、情况、影响。

  进入下一问题的学习。

  认识是非善恶,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

  为下一目的学习铺垫

  四、商朝的盛衰

  1、商朝的疆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地图,说说。

  2、经济的发展:观察插图说明了什么?然后阅读教材,说说商朝表现?并要求学生来概括。

  3、商朝的灭亡:知道,找找夏、商亡的共同原因。 培养读图能力。

  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暴政的关系

  五、小结:学生:讲了哪些问题,有何启示。 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后记】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08-02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题02-03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及答案06-28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的测试题及答案06-20

小学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04-09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12-06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范文02-23

七年级历史下册的教案09-03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