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2022-05-20 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知道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让幼儿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进行课前对小动物的观察、探索和关爱活动。

  2、投影设备、动物图片、动物背景图纸每人一张、彩笔、音带、彩色短绸带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诗画绝妙 挥笔潇洒

  教师诗画小狗,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入主题:

  竖耳朵,摇尾巴,

  鼻子灵敏顶呱呱,

  看大门儿是专家,

  朋友个个都爱它。

  二、客人寻友 主题形成

  1、另一教师扮演小狗比比客人来到小二班寻找朋友,通过说儿歌、作诗画 、猜谜、 表演 、 歌唱 等形式让幼儿猜出自己的朋友是谁。

  2、教师引导幼儿讲述每一种小动物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3、给幼儿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1)由比比客人朗诵儿歌引出自己的朋友。——小兔

  小动物,耳朵长,

  红眼睛,白衣裳,

  前腿短,后腿长,

  爱跑爱跳本领强 。

  (2)由比比客人作诗画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朋友。——小乌龟

  它的胆子真正小,

  出门先向四面瞧,

  碰到危险把头缩,

  躲进硬壳静悄悄。

  (3)通过猜谜语引导幼儿猜出自己的朋友。——小猫

  三角耳朵胡子翘,

  唱起歌来喵喵叫,

  白天就爱睡大觉,

  老鼠见他吓的逃。

  (4)由比比客人形象生动的表演,模仿自己朋友的形态特征,激发幼儿的活动热情,说出自己的朋友。——小猴子

  (5)通过歌表演引出自己的朋友。——老牛

  三、热情帮助 寻找尾巴

  1、请幼儿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尾巴,进行一一对应连线,让幼儿感受成功操作的愉悦感。

  2、教师巡回指导。

  四、游戏激趣 快乐无限

  听音乐玩《找尾巴》的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总结分享

  请幼儿说说什么样的尾巴最容易被人抓住,什么样的尾巴不容易被人抓住。

  活动评价:

  1、帮助幼儿认知动物的习性和特点

  2、让幼儿感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科学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通过直接的感官的接触,更能使他们记忆深刻并且情趣浓厚。同时在孩子们的体验活动中,孩子们各自带着兴趣和需要直接和木珠接触。通过看看,摸摸等感官的使用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粗浅的探究方法和学习技能。孩子们由探索得到了知识,自然积累了经验,之后经验又使活动升华,这其实也是我们老师的'最终目标:让宝宝主动去学习,去观察、去认知、去生活、去创造!

  二、活动目标

  1、乐于将珠珠抛进水中,初步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产生好奇。

  2、喜欢抛珠子活动,在活动中感知快乐。

  3、愿意向同伴、老师表述:“木珠浮在水上”、“玻璃珠沉下去了。”

  三、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木珠、玻璃珠若干,将木珠、玻璃珠放在几个筐子中

  2、塑料大盆2个,里面装一半水。

  3、在活动前组织幼儿看“跳水”的体育比赛,让幼儿了解“跳水”这一运动。

  四、活动过程

  (一)以“跳水表演”引出

  1、孩子们你们看过跳水表演吗?今天,有2位朋友也要来表演跳水,你们看,是谁?(分别出示木珠、玻璃珠,引导幼儿与珠珠打招呼)

  2、木珠是什么样的?(颜色、形状)玻璃珠呢?

  (二)跳水表演(教师演示,幼儿表述)

  1、跳水表演现在开始,首先出场的是木珠。(教师演示木珠跳水)听“咕咚”,木珠宝宝跳到水里去了。(学说“咕咚”)

  2、木珠跳到水里后是怎么样的?

  3、玻璃珠也来跳水,它跳到水里后会是怎么样的呢?(幼儿猜测后教师演示)

  4、玻璃珠跳到水里后是怎么样的?它和木珠一样吗?(幼儿学说:“木珠浮在水上”,“玻璃珠沉下去了”

  (三)幼儿操作

  1、仔细听,谁在说话啊……原来还有很多珠珠也想来跳水,我们一起帮助它们吧!

  2、每个幼儿1盒珠珠,把它们抛入水中,观察珠珠在水里的沉浮现象,并用语言进行表述。

  3、收拾整理玩具,活动结束。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科学教案 篇3

  一、课题:艺术与科学

  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十六册第一课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学生分析: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科学发现、科技进步对艺术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艺术想象审美追求对科学技术发展和设计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在学生深入理解艺术与科学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对艺术与科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才能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通过例子分析生活中的作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思考、如何将已有的科学体系,进行整合以及怎么看待和处理不同学科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等问题。

  五、教材分析:

  人们经常把科学与艺术比作一棵文化之树上结出的两只硕果、但它们却是同源、异质而又互动的。科学技术发达的时期也产生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两者共存共荣。

  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很少把美术教育和其他相关的学科,尤其是和科学技术进行联系。但在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持续发展”为教育目标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重视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而广阔的学习和探究空间。

  六、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认识到现代科技对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艺术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了解著名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工作经历,认识到将艺术和科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七、教学重点:

  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分析艺术与科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的。

  八、教学难点:

  艺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九、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物品和图片。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区分自己和同伴的左右,并知道自己的方向变了,左右边的事物也发生了变化。

  2.通过活动,学习用“左”“右”等词正确表述方向。

  3.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重点:

  学习区分左右,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难点:

  知道自己的方向变了左右边的事物也发生了变化。

  活动准备:

  1.兔、羊、猫图片个一张,数字卡片人手一份,图形卡片人手一份字卡“左、中、右”各一个。

  2.玩具米奇一个,机器猫一个,小狗一只。

  3.幼儿用书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提问形式导入课题

  1. 上一次,医生阿姨为了小朋友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给小朋友打预防针了,回忆一下是打在哪只手上的?知道是什么手吗?

  2.引导幼儿区别左手、右手。

  a.吃饭时左手干什么?右手干什么?

  b.写数字时用哪只手?

  3.练习区别左右手

  听老师的指令,听到左手举左手,听到右手举右手。

  二、引导幼儿以自身为中心区别左右

  1.引导幼儿区别左右空间

  从左右手引到左边和右边,然后从自身出发让幼儿知道自己的身上有(左脚、左肩、------右脚、右肩------)

  2.通过游戏区别左右空间方位

  a。“找一找”师说左手就举左手------

  b.“看一看”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我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三、猜测老师的左右手

  师以不同的方向举起左右手------让幼儿猜。

  四、初步学会以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

  1.出示动物图片兔、羊、猫让幼儿说出谁在左边谁在右边。同时出示“左中右”字卡让幼儿认识。

  2.出示玩具米奇在中间,机器猫在左边,小狗在右边请幼儿说说。然后再变换顺序说。

  五、幼儿操作活动

  1.幼儿用书上的相关内容。

  2.听老师指令操作数字卡片和图形卡片。

  六、活动评价

  活动延伸:

  在数学角投放一些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摆放来感知左右。

  在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时引导幼儿做向左、向右转的游戏。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认识各种各样的颜色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设计在这节课时,想到了,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小朋友体验游戏的乐趣,并且从游戏这种边玩边学的过程中认识了红色和绿色。

  活动目标:

  1、认识红色、绿色。

  2、能在活动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入,形式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好玩的海洋球1、教师出示一个袋子,请幼儿摸球,当摸到第一个红球的时候认识红色。当摸到第二个红球的时候,教师放慢语速让幼儿加深印象认识红色。当摸到第三个球的时候,让幼儿面对其他小朋友说出自己拿了一个什么颜色的球(认识绿色球的方法和红色的方法一样)二、游戏:送球宝宝回家师:“小朋友有家吗?我们的球宝宝也有家。”出示房子。

  师:“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房子?”告诉幼儿红色房子是红球宝宝的家,绿色房子是绿球宝宝的家,我们一起送球宝宝回家吧""师:红房子是谁的家?绿房子是谁的家?

  三、寻找相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1、游戏“小圆宝宝找妈妈”。

  先请幼儿说说身上小圆的颜色,然后根据教师出示的大圆颜色按照教师口令玩游戏。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和颜色宝宝一起来做个游戏师:小朋友们看看自已身上是什么颜色的小圆宝宝。

  师:老师拿出红颜色的宝宝说:“红颜色小圆宝宝学小兔跳到妈妈身边”, 老师拿出绿颜色的宝宝说:“绿颜色宝宝学小鸟飞到妈妈身边”小朋友们记住了吗?记住了我们就开始啦。

  四、听音乐,和瓶子宝宝跳舞师:小朋友手上拿的瓶子,摇一摇,它就会变颜色哦!

  师:我们和瓶子宝宝一起跳舞吧!

  五、活动延伸小朋友我们教室里面也有许多的红色和绿色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的科技成就对祖国和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启发学生学习他们高尚的品德和在艰苦条件下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

  通过科技小报的编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邓稼先和“两弹一星”。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

  2.引导学生分析:中国的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收集中国现代科学家刻苦钻研科学技术的事迹。编写故事,编辑和制作科技小报和在班级交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展示我国近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指导学生归纳近代科技的成就,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

  2.难点:“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

  教法与学法

  1.教法:讲解法、讲述法和谈话法,多媒体电教手段演示。

  2.学法:教师引导下的分析讨论。

  课前导学

  1.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学生分组查找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邓稼先、袁隆平有关资料。

  2.指导学生编辑小报:学生预习本课、制作小报。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一、“两弹一星”

  1.原子弹

  2.导弹

  3.“两弹元勋”──邓稼先

  4.卫星

  二、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教学资源

  1.实物投影仪、电脑、录像机(或VCD机)。

  2.投影图片《近程导弹待命发射》。

  3.投影图片《洲际导弹发射升空》。

  4.投影图片《返回式遥感卫星重返大地》《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

  5.录像带或VCD光盘:纪录片《东方巨响》片段。

【有关科学教案汇编六篇】相关文章:

有关科学教案汇编6篇05-16

有关科学教案汇编5篇05-08

科学教案汇编6篇05-14

有关科学教案合集7篇05-13

有关科学教案合集九篇05-12

有关科学教案汇总7篇05-08

有关科学教案汇总10篇04-16

科学教案模板汇编7篇04-26

科学教案汇编十篇05-19

科学教案模板汇编5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