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教案

2022-10-25 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教案 篇1

  复习目标:

  识记:辽、宋、金、西夏政权的并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理解: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复习重点:

  辽、宋、金、西夏政权的并立;经济重心南移

  复习难点:

  经济重心的南移,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复习方法:

  先学后练,当堂训练

  复习课时:

  1课时

  复习过程

  一、由江南的开发复习导入

  二、点明考纲目标,学生对照考纲看《开卷有益》“考点点拨”并作好标记、熟读。教师适时点拨、引申。

  三、学生阅读复习七年级下册本单元的内容。

  四、知识点的梳理、重现:学生默写《开卷有益》“知识构建”空缺内容。

  五、中考强化限时训练:5分钟时间完成

  学生做《开卷有益》“中考强化训练”教师发现疑问并解答

  六、教师总结并板书:

  时间:唐朝中后期开始—→南宋完成

  史实:农业:南方逐渐超北方占城稻传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棉花扩展到长江流域手工业:景德镇发展为瓷都纺织业发达造船业局世界首位

  商业:商业都市多尔繁荣出现“瓦肆”海外贸易发展,广州泉州成为大商港北宋时“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四川出现

  3、元朝的建立:铁木真(成吉思汗)的功绩:统一蒙古(建蒙古国)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4、民族关系的发展:

  ①、新民族——回族的形成(前提:国家统一)

  ②、对西藏的管辖——设宣政院

  ③、民族关系主流:和平友好

  七、作业:《开卷有益》中本节未完成部分

  八、当堂效果检测:

  1、在我国56个民族中,形成于元朝、信仰xx教的民族是( )

  A、藏族B、壮族C、回族D、维吾尔族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了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

  A、秦B、唐C、元D、隋

  3、下列政权中,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①北宋②辽③金④西夏⑤元朝

  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4、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权的行政区开始于( )

  A、宋朝B、元朝C、唐朝D、西汉

  5、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发展不相关的是( )

  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B、隋朝大运河的开凿C、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D、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九、教学后记: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教案 篇2

  [知识与能力]

  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两汉经营西域

  [难点]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讲授新课:

  (1)张骞出使西域:

  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四、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

  五、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张骞出使西域:

  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乡土历史——齐国历史的独特魅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历史并不遥远,历史就在身边,培养学生主动探讨,善于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问题导学,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各国不断改革,是国富兵强的根本。

  2、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齐、争霸体现了大国争霸的政治、军事特点。两国都通过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的地位。由此,改革与强国的关系,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互动影响,对于理解和把握春秋战国的朝代特征,有重要意义。

  2、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

  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

  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

  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根据材料答出王室衰微)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

  ①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②任用管仲,改革内政。(插入“管仲与齐桓公图”,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

  ③“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二)、晋楚争霸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

  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

  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6、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说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二、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

  1、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由家乡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

  2、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

  3、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

  4、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

  三、课堂小节:出示历史歌谣,小节本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教案 篇4

  【课程标准】:

  了解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识记周武王灭商、西周的建立与结束;理解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文史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结果,客观历史地认识分封制的作用,认识到正确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调整统治正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而分封制实行的必要与其得以维系的缘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大家看过电视《封神榜》吗?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导入。

  注意引导学生神话作品与历史的差别是非常大的。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艺作品

  二、西周的建立

  1、周族的发展:简要讲述。

  2、周灭商:抽学生来讲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并要求学生概括出一个相关的成语来。并谈一谈这一战的胜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3、西周的建立:学生一起说西周的建立时间与建立者。教师运用书上的地图说明西周的来历。

  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让学生通过分析认识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败的最关键性的因素。

  观察地图、识读地图

  三、分封制

  1、学生一起阅读教材以后,抽一学生来主持:对其余的学生进行提问。

  由学生来主持,热情很高

  参与积极

  可能的问题: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都分封的是些什么人?主要有哪些诸候国?分别在哪条大河流域?诸候与周王之间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义务?起了什么作用?你认为分封制能长期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吗?

  2、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整理。有关分封制利与弊的分析,为以后春秋的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四、西周的结束

  点出西周末年,由于各种矛盾交织,决定了西周灭亡的必然命运。最终在周幽王在位时的前771年,被犬戎攻破镐京而统治结束。

  要求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找找西周在周幽王时灭亡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原因,训练概括能力

  五、小结全课:学生来小结全课的内容。教师补充。

  六、学习与探究:学习测评,阅读“史海拾贝“。

  布置作业:心得与疑问。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教案 篇5

  教学设计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2.难点:理解西周分封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xx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3、课堂小结:

  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4、开发思维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教案范文02-23

历史总复习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资料11-08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教案08-26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范文02-23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08-30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07-30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04-24

七年级上历史专题复习教案08-25

高三历史复习教案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