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作品《差不多先生传》教案

2022-02-22 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胡适作品《差不多先生传》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作者的经历,感知文章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2.朗读课文,品味本文的夸张和反语,感受讽刺语言的幽默、犀利的艺术特点。

  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讽喻意义,克服敷衍塞责、马虎从事的陋习。

  【重点难点】

  1.重点:品味语言特点,感知讽刺意味。

  2.难点: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相关提示】

  1.胡适,字适之,现代诗人、著名学者、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新红学创始人,他一生获得35个博士学位。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第一篇宣言;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他发表第一篇白话诗,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创作第一个白话独幕剧。

  2.本文是一篇传记体裁的寓言。传记,是一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由别人记述的,叫“他传”;由自己记述的,叫“自传”。传记又分两类:历史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前者记叙史实,用语平实;后者借用传记的形式从事创作,用形象化的手法,描写各种典型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差不多先生传》不是一篇真正的人物传记,而是一篇寓言,因为世上没有这个人。作者只是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成文,讽刺国人,引人深思,增强效果。

  【词语积累】

  人人皆晓 处处闻名 一命呜呼

  【朗读课文】

  【初学课文】

  1.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开头设问,幽默风趣,引人注意。

  2.归纳“差不多”先生做了哪些“差不多”的事?

  妈妈叫他买红糖,他卖回了白糖;

  老师问山西,他答陕西还强词夺理;

  他常常把十字写成千字,把千字写成十字;

  乘火车迟到了,还认为今天、明天“差不多”;

  误把牛医王大夫当作汪大夫,结果一命呜呼;

  最后还认为死人与活人“差不多”。)

  3.“差不多”先生做的那些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

  “差不多”先生做的那些事,表现了他一生不肯认真,凡事马虎敷衍的性格特点。

  4.“差不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差不多”先生是一个可笑可悲的人,他一生做事马马虎虎,敷衍塞责,最后为此搭上了性命。他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他至死不觉醒,临死的时候还说:“活人同死人差不多……”。他是一个危害很大的`人,他死后还有人称赞他,仿效他,对人们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4段),介绍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特点。

  第二部分(5-10段),记叙差不多先生的“生平事迹”。

  第三部分(11段),写差不多先生死后,人们都称赞他,仿效他。

  【课文分析】

  本文是胡适的名篇。本文写于1924年。文章以设问开头,幽默风趣,引起读者注意。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差不多”先生的一系列表现。文章最后采用夸张和反语,写出马马虎虎,敷衍塞责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作者这样写,是想借此唤醒国人,这种毛病。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

  (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在全国范围都有影响,代表着许多中国人的处世态度,是某些中国人的通病。这样写,目的是指出像“差不多”先生遇事马马虎虎,敷衍塞责,不求认真,不求准确的处世态度,是比较典型的中国人的陋习,强调影响广大,不可掉以轻心。

  2.品味下列句子的内涵和表达方法?

  ①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他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他有鼻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袋也不小,但他的记性不很精明。

  通过逐一说明,塑造了“差不多”先生是一个普通的平常人,肢体上没有残疾,但是他的所有的器官都是不派用场的摆设,他做事马马虎虎,敷衍塞责,是个可笑可悲的人。

  ②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文章最后采用反语,写出“差不多”先生死后还有人称赞他,仿效他。设计这样的结局,目的是指出做事马虎、敷衍塞责、是非不分,是相当多的中国人的通病,是可怕的社会现象,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具有深远的反面效果。

  ③……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到:“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

  用心理描写表现“差不多”先生至死不觉醒,重病在身,仍求“差不多”,愚顽至极。

  3.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本文用“差不多”先生一生敷衍塞责、凡事不肯认真,结果以悲剧收场的故事,指出这种行事态度正是中国积弱的病根,期望国人警惕觉悟,革除陋习。

  4.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可以看出传记的写法有什么特殊之处?

  ①开头一般都要写人物的姓名、籍贯、家庭状况,以及诞生的年、月等。

  ②一般采用叙述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有时为了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可以适当加以描写、议论和抒情。

  ③以时间为顺序,或按人物的事迹,或依照其行迹,将人物的一生分几个时期来写。

  ④文章的内容要以事实为根据。

  5.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夸张?

  运用夸张的有:首段,说“差不多”先生“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最后说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

  6.什么是反语?举例说明反语的作用。

  反语,就是说反话,即正话反说。运用反语,可以引人深思,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强烈的讽刺,并增加文章的色彩。 把“差不多”先生毫无意义的话称作“格言”;把一事无成的“差不多”先生誉为“一位有德行的人”;把普通的“差不多”先生奉为“圆通大师”等。这种实质与美称的极度反差,突出了“差不多”先生的苍白、猥琐、无能的性格,写出他的下场的可笑和可悲。

  7.举例说明省略号的主要用法。

  省略号主要用法是:①表示引文或列举事例的省略。②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③表示对话中一方的静默不语的停顿。 ……)

  8.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差不多”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杜绝这种陋习?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劳山道士》,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胡适作品《差不多先生传》教案】相关文章:

差不多先生传学生读书笔记02-10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3篇02-18

九年级上册《差不多先生传》公开课教案02-17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差不多先生传》教案02-17

易经讲解:差不多先生10-08

胡适先生给大学生毕业赠言01-24

差不多先生传名著读后感02-09

季羡林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散文10-08

鲁迅先生作品经典语录09-21

五柳先生传反思总结01-29

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公开课教案 语文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威尼斯的小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