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2022-02-05 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篇1

  目标:

  1。引导幼儿练习曲线走、驼板跑、双脚跳等动作,锻炼幼儿腿部肌肉的力量。

  2。培养幼儿用废旧物品玩游戏的兴趣。

  准备:30厘米的方形纸板无数{每位幼儿两块},”智慧树”的音乐。

  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队列队形练习:两排走——开花走(走成两个圆圈)——两排走。(要求有精神、有节奏地走)

  2。 准备活动:放音乐“小小智慧树”,带领幼儿活动身体的每一部分。

  二. 基本部分

  1。 蛇行走:将纸板铺成一排或几排,每块纸板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让幼儿练习绕过纸板走。可以分几组比赛。

  2。 头顶纸板走:将纸板顶在头上,看谁走的快纸板又不会掉下来。走的过程中纸板从哪里掉下来就从哪里捡起来顶上。

  3。 驼纸板跑:弯腰把纸板放在背上,手不能扶纸板,比赛谁跑得快,纸板又不会掉下来,纸板从哪里掉下就从哪里捡起。

  4。 青蛙跳荷叶:把场地布置成池塘,用纸板铺成荷叶,纸板间间隔一定距离。让幼儿扮青蛙,在荷叶上跳。

  5。 过河:把场地布置成河,几个幼儿比赛用两块纸板轮流过河,看谁最先达到终点。

  三. 结束部分

  1。 总结游戏情况:纸板游戏好玩吗?我们做了哪些游戏?还可以用它来做什么游戏?下课后你们还想玩的可继续玩。

  2。 放松活动:你们都是智慧星,玩累了吧,我们来放松一下身体。听音乐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分解组合。

  2、复习单、双数。

  3、区域中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及对钱币的认识。

  活动准备:

  大数卡1-10两套,蒙眼纸条若干、地面设置2个方形,周围是圆形若干图案、区域中:小椅子摆成公交车上的形状,方向盘、车票、钱币。

  活动过程:

  1、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逐一复习10以内各数的分解。(分发每位幼儿一张数卡)

  2、教游戏《数字找妈妈》

  玩法:一幼儿拿起数字,站在方形的图案中高呼:“孩子,孩子,你在哪里?”其它幼儿忙找与自己卡片相加是数字妈妈的小朋友蹲到圈内高喊:“妈妈,我们在这儿。”其他幼儿进行监督检查,看他们是不是妈妈的孩子。

  3、开始,老师当妈妈让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及规则,二次结束后,幼儿可报名自由当妈妈或爸爸。

  4、游戏2《盲人识数》

  玩法:一部分幼儿被蒙眼做盲人,另一部分幼儿与其一一对应面对面站立,发给“盲人”每人一张数字卡,相对应的幼儿上前在其手上拍与数字卡数相同的几下,“盲人”大声说出自己是什么数,是单数还是双数(也可让蒙眼幼儿将是单、双数的幼儿带走,玩法很多,可交替进行,最后幼儿集体复习单、双数的规律、概念。

  5、区域活动:公共汽车上

  (1)大家讨论乘车的常识,司机怎样做,售票员怎样做,乘客怎样是文明小乘客,回忆在公交车上的语音提示的内容。

  (2)复习钱币面额的识别

  (3)幼儿分配角色,规定乘车路线,站名及乘车要求。

  注:

  (1)乘客上完车座好后司机方可开车。

  (2)售票员到座位上售票,幼儿主动买票。

  (3)学习用礼貌用语。

  活动延伸:

  (1)幼儿购物太多需买票

  (2)乘客出现紧急病症需开往医院……

  (3)出现老弱病残的乘客怎样做……

  活动评析:

  枯燥的数字让许多幼儿不愿接受,然而本节活动老师将数字融入到有趣的游戏中,以游戏贯穿知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下学习。

  区域活动让幼儿走进社会,成为社会人,在活动中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了他们想象力,同时,也表现出了他们的社会经验,寓乐于教,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教育。

中班教案 篇3

  主题目标:

  寻找、感受周围生活、艺术作品中各种各样的声音,了解声音的多样性,激发对声音的兴趣。

  探寻用多种方法利用与制造声音,尝试制造好听的声音。

  能区分与感受乐音与噪音,并初步了解噪音对身体的伤害。

  对镜子成像、镜子反光等现象感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认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镜子及成像的特点,知道他们的用途。

  对磁铁的特性产生观察、探究的兴趣,积极感受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了解磁铁的基本特征,尝试利用磁铁的特性制作简单的玩具与解决简单的问题。

  中班优秀主题教案《我探索 我快乐》

  活动内容:

  照声音(活动有:玩具音乐会、我找到的声音、自然界的美妙声音、声音回旋曲等。)

  照镜子(活动有:镜子、照镜子、小娃娃照镜子、各种各样的镜子、镜子作坊、万花筒的秘密、奇妙的光斑等。)

  玩磁铁(活动有:磁铁找朋友、磁铁钓鱼、磁铁本领大、磁铁玩具真好玩、磁铁的妙用等)环境创设:

  主题墙创设:布置"我探索、我快乐"的主题墙饰。

  逐步丰富墙面幼儿作品及区域材料。

  区域创设:

  阅读区:增添有关"探索"方面的图书,图卡、儿歌图等等。

  帽饰天地:提供各式布条和布块,供幼儿装饰帽子。

  科探区:为区域里的汽车贴上车牌号。

  亮亮超市:为超市提供流程图、物价表,以便幼儿更明确地操作。

  主题区: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材料供幼儿操作。如:油画棒、剪刀、胶水等供幼儿画自己喜欢的'东西。

  家长工作

  请家长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声音的来源,磁铁的妙用以及有关镜子的现象等。

  请家长配合主题活动收集有关"我探索、我快乐"主题的材料。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知道几个常用的报急电话,并学会拨打报急电话。

  2、教育幼儿不玩火,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重点:学会保护自己,知道几个常用的报急电话。

  活动难点:会正确拨打报急电话。

  活动准备:教学vcd、电话机一部、突发事件图片(着火、迷路、急病)电话号码卡片:119、110、120等。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看vcd(一),引起幼儿的兴趣。

  (一天,小明独自在家,忽然有人来敲门,透过窗子,他看到一个陌生人,小明没开门,这时,陌生人开始撬小明家的门。)

  (1)教师提问:“这个时候,小明该怎么办呢?”

  幼儿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下面我们来看小明是怎么做的。”(拨打110)

  (2)学习拨打报警电话——“110”

  出示电话机,请个别幼儿上来拨打。

  教师示范讲解拨打报警电话:先拿起听筒,拨号码110,听到嘟嘟的几声长音,表示电话通了,对方接了电话以后,向对方讲清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

  2、幼儿观看vcd(二),引导幼儿学习拨打急救电话——“120”

  “小玲和奶奶在家正看着电视,奶奶突然昏倒在地上,小玲急得哭了起来。”

  教师提问:“这个时候,小玲该怎么办?”(请小朋友动脑筋帮小玲想办法。)

  幼儿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我们来看小玲是怎么做的。”(打电话给爸爸)

  让小朋友想一想最快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打急救电话。

  教幼儿学打急救电话“120”。

  3、观看vcd(三),引导幼儿学习拨打火警电话——“119”

  “小强一个人在家时,玩起了火,不小心火烧到了床单上。”

  教师提问:“这个时候小强该怎么办?”

  幼儿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我们来看看小强是怎么做的?”(小强拿小杯子装了水去灭火)

  “你们觉得他这样做对不对?他应该怎么做?”(拨打119)

  教师小结:在拨打电话之前,首先要记住你所要拨打的电话号码,电话接通后,就可以和对方通话了,别忘了告诉消防队的叔叔什么地方着火了。

  4、游戏:“该打什么电话”

  出示第一幅图画,一个小朋友在玩火,一不小心,火把窗帘烧着了。

  “这个时候,该拨打哪个电话号码?”(请说对的小朋友来拨打电话进行模拟练习,学会如何向消防队叔叔报警)

  出示第二幅图画,有一个人骑车摔倒在地,这时他已经昏迷不醒了。

  “该打什么电话呢?”(请说对的小朋友来拨打电话进行模拟练习,学会如何向急救中心报警)

  出示第三幅图画,有一位小朋友在街上迷路了。

  “该拨打哪个电话号码?”(请个别小朋友来拨打电话进行模拟练习,学会如何向警察叔叔报警)

  活动反思:

  随着社会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生活给幼儿带来的潜在危险日益突出,像火灾、溺水、拐骗、突发事件等一系列危险时刻威胁着年幼的孩子。中班幼儿年龄小,还处在未成年期,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然而,孩子的安全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我们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转,只有教给他们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围绕着幼儿园课题"充分挖掘幼儿、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这一主线,我设计了本次社会活动--《神奇的电话号码》,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真正动起来,使每个孩子都主动、积极地去记住这些报急电话,才能使幼儿自己遇到紧急问题时会使用这些号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在本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能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注意内容的综合性、趣味性,寓教于生活和游戏之中。

  新《纲要》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孩子是社区的一分子,在社区这个大环境中的一切人和事物,也都对孩子起着无声的教育作用。我发现在生活中,幼儿虽然知道了一些急用电话,但还不会正确使用,为此,我利用经常发生在孩子周边的生活经验,专门组织了本次专门教育活动,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报警知识。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精神。

  众所周知,这些安全知识比较抽象,光靠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也更是不可能掌握的。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幼儿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幼儿产生学习需要,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首先引导幼儿将日常社会生活常发生的具体事件进行分类,知道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会迅速求助相关部门。再而,利用游戏、情景表演等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学习拨打110、120、119电话进行求救的正确方法。

  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幼儿已掌握了初步的报警知识的,便设置了游戏活动--"打电话"是小朋友常见而感兴趣的,所以,整个学习过程中幼儿热情高涨,兴趣很浓,积极参与整个游戏活动,乐意的表现自己,达到了活动目标,学具的提供满足了孩子动手的需要。从而,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真正体现是学习的主人,发挥主体作用,使报警知识得到强化、内化。

  其次、为幼儿提供相互交往、共同活动的机会与条件。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积极互动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引导幼儿与别人讨论,充分调动幼儿看、听、说、动脑等各种感官进行探究问题。当老师提问:"该怎么办,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我们应该怎样正确拨打电话呢?"……让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连平时胆小的都忘乎所以地和同伴讨论,幼儿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

  另外,中班幼儿年龄较小,对这些报急电话号码不一定全记住,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强化,才能牢记。因此,在延伸活动中,我在活动室摆放许多电话玩具,供幼儿游戏时练习拨打电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随时提醒幼儿、教育幼儿,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中班教案 篇5

  作品分析:很多大人都很关注如何开发宝宝想象力的问题,似乎总是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孩子天生就生活在想象世界之中,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适当的引领,一点小小的启发。怎样找到这个最佳的契机呢?无疑,芙娜?凯米莱斯卡的《小脚丫》了很好的,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瞧,十个淘气的脚趾头一会儿变成台阶,一会儿变成小岛,一会儿在海边的沙滩玩耍,一会儿去冰雪世界凉快凉快,它们还会变成石拱桥、宫殿、好吃的食物、多彩的画笔、柜子、电视机……它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幻想的故事,简单、奇妙、有趣,它告诉我们:不必拘泥于时间地点,也不需要任何专门的工具,厨房、客厅、卧室,吃饭时、游戏时、睡觉前……我们都可以尽情地张开想象的翅膀,给孩子一片幻想的蓝天。和孩子一起游戏吧,想象的风筝能穿越时空的疆界,让我们都拥有一颗永远激情洋溢的童心。

  活动目标:

  1、喜欢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乐意大胆想象讲述,感受故事中的小脚丫不断变化的快乐。

  3、积极与老师和同伴互动,体验阅读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脚丫》PPT、小脚丫模型、垫子

  活动过程:

  (引子:脱袜子。“缩起小脖子,拉长小鼻子,弯弯小身子,住进小房子”)

  一、出示小脚丫,引发幼儿想象。

  1、在教师的引导下活动自己的小脚丫。

  师:小脚小脚动一动、小脚小脚翘一翘、小脚小脚绷一绷、小脚小脚摸一摸,我的小脚真可爱。

  2、出示模型脚丫,让幼儿数一数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这是谁呀?(小脚丫)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朋友也数一数自己的脚趾头。

  3、以魔术为主线,激发幼儿想象

  师:到了晚上,小脚丫应该干什么呢?”(躺在被窝里睡觉)可是调皮的小脚丫还伸在外面,它要干什么呢?

  师:原来小脚丫要和我们玩魔术呢,想看吗?

  师:小脚丫要变魔术了,猜一猜小脚丫有可能会变什么呢?幼儿猜测,想象回答。

  (指导策略:通过玩小脚丫,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再通过小脚丫变魔术引导想象:小脚丫会变成什么呢?进一步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心,让孩子带着问题进入教学活动。)

  二、初步出示故事图片,在想象中体验故事的趣味性。

  师:小朋友真棒,猜了这么多。小脚丫要变魔术啦,那闭上你们的小眼睛,听好老师的口令才能睁开哟。

  1、师:小脚丫变变变,变出了什么?(出示桥洞)小脚丫怎么不见了?哪去了?

  :小脚丫变成了一座拱桥,有10个桥洞。

  2、师:变变变,小脚丫又变成了什么?(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幼儿很快迁移,能发现画面的细微之处。)

  :变出了10级台阶,跳上来,跳下去,真有趣。

  3、同样的方法出示小脚丫变化的图片,逐一让孩子观察小脚丫变成了什么?

  4、回忆小脚丫变出了哪些东西。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点击图片,让幼儿说一说:“变出10个XX,10个XX------”。

  师:小脚丫变出来的这些东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小秘密,谁的小眼睛最亮,能把它找出来。幼儿议论。

  教师:小脚丫变出的东西都是10个,而且是中间的最高,最高的是谁变的?

  都是往两边对称而且越来越矮,两边最矮的是谁变的?(小脚趾头)最高的是谁变的?(大脚趾头)

  (指导策略:在这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边观看图片内容,边猜测故事内容,幼儿进入了积极讨论,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共同交流的乐趣,同时也让幼儿在交流中学习倾听同伴说话的习惯。教师更注重的是引发幼儿异想的思维、激发想象力和联想,将活动组织得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诱发力,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拓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完整欣赏故事。

  师:看了小脚丫变了这么多魔术,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小脚丫》的故事吧。

  教师边播放PPT,边完整讲述故事。

  (指导策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让孩子去创造,只是让孩子们安安静静的欣赏故事,在欣赏的同时,他们很放松,一幅幅图翻过,仿佛跟着作者一起骑着梦的野马,在想象的大草原上自由奔驰,眼花缭乱。脚趾头图形的变化始终依据着第一幅图上十个小脚趾的基本形状,保持了整体轮廓的不变,从而帮助宝宝更好地理解故事,在现实世界和想象空间中自由进出。)

  四、和“小脚丫”做游戏,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再猜猜小脚丫还会变什么魔术,好吗?小脚丫真是太有趣了,我们也来和我们的小脚丫玩玩吧。

  教师边念儿歌变带领幼儿做动作。(垫子上贴一些小脚印,让小朋友跟着音乐)

  儿歌:两只小脚丫,十个脚趾头,点点头,摇一摇;两只小脚丫,十个脚指头,跳一跳,蹦一蹦。(走过树林,跨过小桥……)

  (指导策略:使孩子们沉醉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

  (尾声:穿袜子。“缩起小脖子,伸进小洞洞,拉长小鼻子,住进小房子。)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轮胎的不同玩法。

  2、积极参加游戏活动,体验玩轮胎的兴趣。

  活动准备

  轮胎、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律动导入课题

  教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下面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做律动,在音乐背景下,老师带领幼儿做头部、上肢、腰部、跳跃、放松等准备动作。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做了律动,都做的非常好,下面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一个什么?教师出示轮胎让幼儿认识,请小朋友想一想轮胎都有哪些玩法?教师启发幼儿说出:轮胎能在地滚、跳轮胎、钻轮胎等玩法,小朋友们说的都非常好,下面老师和小朋友来玩轮胎的游戏。

  2、幼儿自由探索轮胎的玩法,鼓励幼儿一物多玩。

  (1)游戏跳轮胎:教师领读两边游戏的名称,讲解游戏的玩法:

  将轮胎3个摆成一组,幼儿双脚并拢跳进轮胎,然后再跳出来,接着再跳下一个轮胎,全部跳完这一组轮胎后跑回来拍下一个小朋友的手,然后站到队尾,游戏继续进行。

  (2)教师示范动作要领,双脚并拢向前跳,两臂自然摆动。

  (3)幼儿练习,教师注意纠正幼儿的动作。

  (4)游戏中教师重点强调幼儿注意安全。

  (5)教师小结游戏情况:小朋友玩的非常好,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下节课玩滚轮胎、钻轮胎等游戏。

  三、放松活动:降低活动量,放松运动。

  播放音乐,教师和幼儿在音乐背景下做放松动作,使运动量逐渐降低下来。重点放松手臂、膝盖、腿等部位。

  四、活动延伸:

  将轮胎放在活动区域中,让孩子们在自由活动中探索轮胎的玩法。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倾听和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错了事情要改正。

  2.组织幼儿讨论和交流,能够大胆、积极、清楚地表达。

  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感受找到好朋友的愉快。

  活动准备: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狐狸玩具,引出课题。

  (听音乐进场)小朋友,你们看,是谁来了?(小狐狸)这只小狐狸有点特别,它呢喜欢捉弄别人。你们知道什么是捉弄吗?(捉弄就是捣蛋、开玩笑的意思)今天呀我们来看看小狐狸到底做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狐狸的枪和炮》。

  2、边看动画边听故事前半段至“他叮当、叮当地做起了枪和炮”,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引发幼儿思考。

  (1)小狐狸捉弄了谁?他是怎么捉弄小鸭子的?他是怎么捉弄小刺猬的?(把动作做出来:一肚子的水、推了推、四脚朝天)

  幼1: 小鸭子,小狐狸叫小鸭子到池塘里吃星星,结果小鸭子吃了一肚子的水。(观看小鸭子的图片)

  幼2:小刺猬,小狐狸叫小刺猬扎西瓜,小狐狸把西瓜推了推,小刺猬摔得四脚朝天。(观看小刺猬的图片)

  (2小动物被捉弄之后,还喜欢和小狐狸做朋友吗?

  幼1:大家都不喜欢和小狐狸做朋友了。

  幼2:大家都不愿意和小狐狸玩了。

  (1)小狐狸没有朋友后,他会怎么做?

  幼1:小狐狸做了枪和炮。

  幼2:幼儿猜测

  小狐狸是怎么做枪和炮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叮当、叮当”。

  小狐狸做枪和炮去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故事。

  3、观看故事后半段。

  (1)我们小朋友猜对了吗?小狐狸拿着枪出来,是哪个小动物冲在了前面?

  幼:小动物们吓得东跑西跑,小黄狗勇敢地冲过来保护大家。

  (2)小黄狗吃到了什么?(巧克力)小动物们也想尝尝,我们一起来发射,准备好了吗?

  (3)小狐狸的炮里哄出了什么?(许多糖果)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了,我们也来尝尝吧。准备发射,“哄”、“哄”、“哄”。

  现在小动物们和小狐狸在一起开不开心呀?(开心)

  他呀真是只聪明的小狐狸,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4、完整欣赏故事。

  5、讨论:你有没有做错过事,后来你是怎么做的?

  幼儿自由讲述

  总结:做错了事不要紧,只要勇于改正,还是好孩子。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时,一边听故事,一边表演故事。

【【精品】中班教案集锦7篇】相关文章:

【精品】中班音乐教案4篇01-30

【精品】中班音乐教案3篇01-29

【精品】中班音乐教案三篇01-28

【精品】中班安全教案3篇01-17

【精品】中班安全教案3篇01-02

【热门】中班教案集锦7篇01-26

关于中班教案集锦9篇01-16

中班除夕教案01-11

中班诗歌教案《家》11-19

中班诗歌《家》教案08-23

大班安全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