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案

2022-01-29 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马说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说教案 篇1

  《马说》说课稿

  “班班通”是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联姻,是语文教学呈现完美课堂的手段,是对语文教学重难点的革新与突破。“班班通”不是万能的,但一节诗意的语文课堂没有“班班通”是万万不能的。为此,我以《马说》为例,重点谈谈班班通如何实现网络技术与语文日常教学的有效结合,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教材分析: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的自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精彩的论说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形象的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伯乐不识马的根本原因。与其说是写千里马的遭遇,不如说是写人才的遭遇,表达作者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控诉。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初中文言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能疏通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目的。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感知课文大意。

  2,反复诵读、培养语感,能熟读成诵。

  3,会记笔记积累词汇,了解文体把握“托物寓意”写法。

  4,感受千里马的遭遇,深刻理解课文含义。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掌握“托物寓意”写法,理解伯乐千里马所象征的含义。

  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的初二学生虽然接触了文言文,但基础薄弱,还没有学会积累文言字词的习惯,很难顺利的翻译一篇文言文。所以,继续加强文言字词的基础教学仍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因为文言字词是读懂读通文言文的基础之基础。鉴于此,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为了达成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

  1,文本赏读法:学生诵读,教师范读,通过文本解读文意。

  2,问题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体悟,通过文意理解内涵。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节是自主学习课,学生提前预习为主;第二节是合作探究课,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完成。

  教学过程:

  导入以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切入,问一个适合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吊起学生的胃口,驱动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都说21世纪,是竞争人才的世纪。那么请问什么是人才?如何成为人才?这些都是我们同学需要思考的问题,为自己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做准备。为解开这个千古之谜,就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打开课本向韩愈索解吧!

  接下来,我将发挥“班班通”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展示演示文稿出示预习提示,快速高效的告诉学生文明接下来要干什么怎么干?这节省了时间,更是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

  任务1:寻找《伯乐相马》、《毛遂自荐》等或者与人才悲惨遭遇有关的故事。一方面运用故事热身,贴近文本,为深度理解文本内涵做铺垫;一方面是让学生积累人文知识,活跃思维,充实大脑,激发兴趣。

  任务2:展示预习提示,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怎样去疏通文意,把握文言文知识点,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效果。

  ★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及“说”这种文体。

  ★你认为文中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掌握?

  ★朗读中哪些句子的节奏需要注意?并说处例句。(演示文稿)

  ★你认为文中哪些词的意思需要掌握?

  ★你积累了哪些一词多义的词?并说出例句。(出演示文稿)

  ★你又积累了哪些通假字?并说处例句。(演示文稿)

  ★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的翻译需要注意?

  如果时间允许,我还将这些知识点作为抢答题,让同学们快速抢答,或者分组比赛,看哪一组的答案回答得又快又好,一切都用电子文稿演示。这就是利用班班通网络技术为语文学科重点内容的服务,高效的达成目标,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感受到方法的重要,学会方法,培养了动手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为下一节课的深刻理解文本内涵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是第一节课的自主学习课,第二节课是合作探究课,将采用朗读法和问题探究法,达成对课文的深刻理解。朗读法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为熟读成诵和深刻理解课文搭桥铺路。问题探究法还是用班班通的展示准备好的演示文稿,学生快速浏览问题,然后尽可能多的留有时间充分思考问题。问题设置层层推进,步步紧逼,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逻辑演绎的精神,以高度的榜样示范,以有别于学生所熟悉的教辅资料,来组织教学,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让学生陷入思维的泥沼欲罢不能。问题如下:

  1,既然是议论文,那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点拨此问的目的也就是问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2,当时的千里马有什么遭遇,或者说当时的社会现象是什么?

  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

  4,由于食马者不知马,直接导致了马的什么后果?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哪些句子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6,作者的结论也即本文的主旨是哪一句?

  7,作者仅仅是写千里马吗?他们分别象征什么?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合作探究中,我将慢慢引导,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来点拨来启发,慢慢展示课件,用图片,用声音,用光电来复圆情景。既触及学生自身的关于人才观问题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最主要的是达成了对课文“托物寓意”的理解,明白千里马暗喻人才,伯乐象征识别人才的人,深刻理解了作者那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和控诉。

  最后布置作业和小结: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既不成为被埋没的千里马(人才),也不要成为埋没千里马(人才)的人!

马说教案 篇2

  知识教学点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本文寓意和作者思想感情

  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

  2.训练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

  3美育渗透点: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作者、文体

  1.以伯乐相马导入。(幻灯片展示)同学们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吗?(教师简单讲故事)

  2.作者介绍。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

  韩愈:字退之……(幻灯片)

  3.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奇巧而言辨,与现代杂文大体相似

  幻灯片展示爱莲说莲--人托物言志马说马---人托物寓意

  二.正音(学生听,注音 划出通假字)

  学生读,找出错误,结合意思简单讲(先展示要注意的字音,给学生两分钟时间按照课下注释注音,点学生读课文,有错误的地方大家喊停,讲解后换人读)

  祗骈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邪通耶食马者(幻灯片显示注音)

  听录音

  三.学生初读,领会课文内容

  四.疏通文意

  学生自己按课下注释尝试翻译,遇到问题就提出来,先看有没有程度较高的同学能帮助解决,若没有,则老师讲解

  处理完字词后,给两分钟时间重新梳理课文。然后翻译

  翻译采用分组“开火车”的方式,比如第一组,一人翻译一短句,负责第一段。二组,负责第二段。三组负责第三段以达到比较大的活动面积

  完成后,教师评价,再读课文可能遇到的字词障碍

  马之千里者(马中能日行千里的,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马也(是,这也,表判断)才美(才华和美好的素质)鸣之(之,语助词,延长音节同《狼》久之)其

  五.把握结构,疏通文意

  1.说是一种说明议论的文体。作者要借马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请同学们在结尾处找找,哪句话最等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那么作者何以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课文。

  2.先看第一段,我们请女生先把第一段齐读一遍,声音要洪亮

  作者以开篇就亮出了一个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真的是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吗?那么没有伯乐,千里马就怎么样了呢?我们继续往后读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第一段写了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展示幻灯――无伯乐则名马不名)

  看看第一段还有什么问题,自由读

  3.第一段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无伯乐则名马不名。为什么说没有伯乐,千里马就不能千里了呢?看看韩愈是如何进一步阐述他的观点的。男生读第二段,找出体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堂堂千里马,怎么会“食不饱,力不足”啊?因为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结果就是: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把责任归结到食马者不知马。读的时候要读出愤慨的感情。

  这段写无伯乐,千里马被埋没(幻灯)

  散读

  4.最后一段是对上文的总结,齐读

  第一句的句式很有特点,是什么句式?(三个不连用构成排比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还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把不识马者的虚妄无知的嘴脸刻画的入木三分。最后发出感慨。

  最后写并非没有千里马,而是“不知马”

  齐读

  六背景介绍

  根据文意,你觉得韩愈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

  韩愈当时初登仕途,恨不得志,写下此文(幻灯片)

马说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马说》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重点是借物抒情的散文,处于《海燕》、《白杨礼赞》等经典散文之后的文言文。该文是唐代韩愈于唐贞元十多年所作,当是作者仕途不得意,心情抑郁,常有“伯乐不常有”的感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学情分析

  八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已基本具备一定的阅读古文知识,特别是上期学习过《爱莲说》,大体了解了“说”这种文体,加之本文文字浅显,可读性强,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他们毕竟是初二,还不能完全理解韩愈所要表达的情感,基于此,本课我以诵读为主,内容点到为止。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

  2.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二、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之、其、以”的用法。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理解短文阐明的道理;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朗读背诵课文;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的关系。

  2.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马说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说”的相关知识。

  3、通过一些字词句的使用,体会这些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文章使用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掌握其精髓,正确、灵活地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朗读,体会这些内容如何表达、升华作者的思想。

  2、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去从不同角度理解,体会作者爱才、惜才的深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能恰当、客观地认识社会现状,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积极成为一名有用之才。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进一步理解“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2、体会本文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如何使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二)难点:

  1、理解文中“托物寓意”的写法。

  2、理解人才的产生、成长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还需要社会有适合发展的氛围。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检查学生可前预习所用的小黑板,主要是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二)学生准备

  1、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标出重读的字词。

  2、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

  3、查找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马说》,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可能会答:《爱莲说》、《捕蛇者说》

  2、请同学们回顾以往的知识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

  “说说千里马 ”、“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更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

  3、简介韩愈

  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幼孤力学,二十岁中进士,二十九岁等仕途。任监察御史时因关中旱荒,曾上疏请宽免徭赋,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令。宪宗元和十四年任刑部侍郎时,又上表谏迎佛骨,几乎处死,被贬潮州(今广东潮阳)刺史。穆宗时召为国子祭酒,后转为吏部侍郎,卒于官。谥号“文”唐世称韩文公、韩吏部,也因其郡望为昌黎,称韩昌黎。韩愈是唐代文学改革、“古文运动”的领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浮华文风,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之首,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二)初读课文,顺畅朗读。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正音。

  2、教师范读课文。

  3、请一组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字音、停顿、语气。

  (三)再读课文,通晓其意。

  1、和同桌再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文中的重点实、虚词的掌握情况。

  (1)、重点实词

  然后有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喻指人才。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没

  骈死于槽枥之间:一同,喂牲口用的食器。

  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食之不能尽其才:食同饲,喂

  才美不外见: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等同,一样;常,普通的。

  策之不以其道:策之,用鞭子打;道,规律,方法。

  执策而临之:马鞭子

  食之不能尽其材:尽,竭尽;“材”通“才”,才能。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鸣叫;通,通晓。

  执策而临之:执,拿着;临,面对。

  其真不知马也:知:识别。

  (2)一字多义

  能 虽有千里之能 名词,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 副词,能够

  食 食不饱,力不足 动词,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养

  策 策之不以其道 动词,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 名词,马鞭子

  之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舒缓语气,无实意

  而 而伯乐不常有 可是、但是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却、可是

  执策而临之 连词 表修饰关系

  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它,指千里马

  其真无马邪 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表推测语气

  (3)通加字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能。

  食之不能尽其才:食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表露。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干,才能。

  (4)古今异义字

  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 有时 今 常作连词,表选择关系

  执策而临之 古 马鞭子 今 常指“政策、决策”

  (四)三读课文,把握精髓。

  1、师范读句子,让学生比较差异,说说那种读法好,并说明原因。

  (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明确: 全文主旨,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明确:这是作者对千里马可悲遭遇的描绘,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岂能千里也?

  明确: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普通马,可食马者却恰恰“不知”这一点,作者历数这种“不知”所造成的恶果,再用“安求岂能千里也” 将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明确:饱含对愚蠢、荒唐的食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

  2、启发学生在文中找出饱含作者情感的句子,并试着读一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师生共同品味文中主旨

  教师设疑,引导学生把握主旨。

  (作者写千里马的遭遇想告诉我们什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人有着和千里马一样的遭遇)

  作者将千里马比作人才,将食马者比作愚妄浅薄的统治者,将伯乐比作圣明的君主,揭示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和根本原因,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埋没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四)课堂检测

  1、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3、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表面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食马者浅薄愚妄表现在: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的一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这篇文章采用 托物寓意 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10、《马说》一文的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五)如何做一个人才?

  作为学生成为“伯乐”的机会不多,但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千里马”,在我们遇到伯乐之前,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设置此问题是为了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为成为人才做准备:聪慧的头脑,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品行,做一个有准备的人。

  抓住机遇展现自己的才华,如果你的才华未被发现,完全可以毛遂自荐。

马说教案 篇5

  一、导入

  ( “伯乐相马”的成语,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 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 ”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 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

  2.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

  3.思考讨论:

  (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你觉得作者是仅仅在替千里马鸣不平吗?

  要点提示:比喻人才。韩愈当然不是在仅替马鸣不平,他写这篇文章旨在抒发自己的感情,伯乐指能够识别人才的人,结合作者的当时背景,指封建统治者,而且应 该是指能够识别赏用人才的所谓明君。

  (2)伯乐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

  (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要点提示:

  (1)无识 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 式?

  (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要点提示:

  (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

  (2)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3)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 ”(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策 2.之

  ①策之不以 其道 (用鞭子打) ①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指马)

  ②执策临之 (马鞭子)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 在主谓之间)

  3.其

  ①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它。马)

  ②其真无马邪? (句中语气词 )

  ③其真不知马也。 (其实)

  4.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四)归纳课文。

  1.读了本文请你 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要点提示:

  1.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 者怀才不遇的心情。(作者在文中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 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2.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 之才。

  五、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马说教案 篇6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书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

  二、【教学设想】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由读到悟,由悟到明,了解古代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而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在这堂课中,让学生了解“说”这种古文体裁,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并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认识、学习、运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3、了解“说”的体裁特点。

  四、【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中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3、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难点:

  1、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五、【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以期能熟读成诵。

  2、合作探究法:文中一些疑难点由学生讨论,通过合作探究突破疑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走进韩愈的生活经历,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

  七、【课前准备】

  请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找有关“马”字的成语。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 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意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理解营造一个情感氛围。)

  (二)了解体裁

  师:请学生列举和马有关的成语(如:一马当先、马到成功、龙马精神、塞翁失马等等), 那么我们把能日行千里的马称为什么呢?(千里马)听说过伯乐

  相马的故事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有“文起八代之衰”美誉文学家的散文作品《马说》。有谁愿意为大家解释这一课题呢?明确:“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等。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听录音跟读,注意读音、停顿。(意图:通过多层次诵读,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清文意并完成下列练习。

  ⑴ 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粗的词。

  ① 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 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 才美不外见。

  ④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⑵ 区分下列虚词的用法。

  之:策之不以其道

  祗辱于奴隶之手

  马之千里者

  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不知马也

  3、老师指出文中要求掌握的特殊句式。

  倒装句:

  ⑴ 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分析:“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

  ⑵ 状语后置: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分析:“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

  4、请一个学生翻译全文,其他学生补充。

  5、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每段的内容。

  6、全班齐读,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意图:本设计力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

  (四)、整体感悟

  1、提出问题,学生抢答。(用原文回答)

  (多媒体显示)

  ⑴ 文章开头是如何阐述“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

  ⑵ 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⑶ 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

  ⑷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2、教师点评、归纳

  3、提问: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五)、 品味诗文,推究文理

  1、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多媒体显示)

  ⑴ “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三个“之”字的用法是否一样?

  ⑵ 本文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⑶ 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有怎样的寓意?

  ⑷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2、点明“托物寓意”的写法,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平时写作中去。

  3、全班齐读课文,并背诵。

  (意图:四、五两个环节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法,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角)

  (六)、延伸拓展

  畅所欲言:

  1、结合现实思考:你认为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性作用么?

  2、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怎么做?

【马说教案集合六篇】相关文章:

马说教案集合5篇01-27

马说教案集合10篇01-23

马说教案集合八篇01-19

马说教案课件设计05-03

马说教案课件推荐05-14

韩愈马说教学设计12-27

马说教案汇总5篇01-01

【热门】马说教案4篇12-30

【精品】马说教案三篇12-23

马说教案范文合集7篇01-20

北京教案 《挑山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