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优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优质教案1
设计思路:
学习序数要求能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第一节课老师降低了要求,即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来排列物体的次序,这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单纯从一个方向认识序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很容易掌握,因此,教师对幼儿其它方向进行练习,将学习内容难度加大,使学习更具有挑战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序数词正确地表示10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
2、引导幼儿从不同方向出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和所在的序数位置。
活动准备:
颜色卡、十张动物大卡片、小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猴子要回动物园家里,但是一路上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它路上要遇到怪兽,当遇到怪兽时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说儿歌,请小朋友一起看看它都遇到哪些怪兽。
儿歌:×怪兽,你别猖狂,回家路上把路挡,翻个跟头甩掉你,继续赶路回家乡。(一次出示各种颜色卡,幼儿观察)
2、小猴子回家了,从前往后看依次遇到哪些怪兽,从后往前看依次遇到哪些怪兽。
二、认识序数
小猴子和它的好朋友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出发,要去旅行了。小猴子当队长,排在第一位。大象最勇猛排在最后一位。
1、那我们来看看,从小猴子这边数,小动物们的位置是怎么排列的,请小朋友用“第几”来叙述。从大象这边数,小动物们的位置是怎么排列的,请小朋友用“第几”来叙述。
2、现在从小猴子这边数,排在第四位的谁?(长颈鹿)从大象这边数排在第七位的是谁?(长颈鹿)
3、咦?我们发现长颈鹿怎么这么奇怪的呢?;。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既排第四位,又排在第七位,怎么回事呢?
总结:原来小动物的位置不是固定的,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都会有新的变化。
三、更换动物位置,让幼儿用序数正确说出小动物排列的位置。
四、游戏:按指令排序
1、请小朋友按老师的指令正确排序。提问个别幼儿用序数词说出动物的正确位置。
2、互换动物的位置,请幼儿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动物位置排列。
五、结束部分
老师在区域里也投放了许多小动物,请小朋友们也去给它们排排队。
活动反思:
活动导入部分,我采用了儿歌的形式,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同时也有一些难度,不仅要记住从前往后的顺序,还要清楚从后往前的位置排列,这对幼儿来说是一大挑战,对幼儿也进行了记忆力的培养。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幼儿探索,来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让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给幼儿一个自由空间,让幼儿自主操作,体验成果,让他们在操作中获得知识经验,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兴趣,达到目标,并且能进一步巩固它。在教育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能按要求正确说出序数排列的顺序。不足之处,孩子们互相讲的过程中,不够大胆,今后在这方面还需多加引导。
数学优质教案2
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
2、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电脑动画,创设情境:卡通形象皮卡丘把小朋友带到数的王国。
讲述:数的王国里住着我们已学过的100以内的数,这些都是我们认识的数。
(板书:我们认识的数)它们经常跑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1、“说一说”的第一部分。
出示第一幅图,并播放学生说的话,出示相应的场景图。
讲述:这些同学可真是有心人,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这些数吗?跟你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完后组织学生交流,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反言。
讲述:同学们说得真好,只要细心观察,你还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
2、“说一说”的第二部分。
提问:谁来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自己的年龄都记得很清楚,我看谁能说出家中每个人的年龄?(先告诉我家中有几口人,再分别说出他们的年龄)先指定两名学生说,当每个人都很想说的时候,再让他们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最后再请两名学生说。
讲述: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见你们平时对自己的家人都很关心。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智力小测试,比比谁最聪明。(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你们看,这是小明一家。他们家有一个人,今年4岁。你们猜这个人可能是谁?还可能是谁?
讲述:你们都猜对了!在你们的家庭里,爷爷奶奶的岁数比较大,一般宰0岁左右;爸爸妈妈的年龄中等,大约三十几岁;而你们的年龄是最小的,今年还没有超过10岁。
3、“猜一猜”。
讲述: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小组长和组员合作完成。组员的任务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小组长则要把组员猜数、数数的结果记录下来。
(1)请每个同学抓一把糖,数数有几粒?
组员数,组长记录。完成后评出优胜小组,奖励合作星,再指名说,老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说出的粒数。
讲述:同学们抓一把糖大约都在10粒左右。
(2)在请同学们抓一把花生米,不要数,先猜猜大约有多少粒?
把你估计的结果告诉组长。估计得怎样呢?把手中的花生米数一数,数的结果告诉组长。估计得怎样呢?
小组活动结束后评出优胜组,奖励合作星。
提问:谁来把自己猜数、数数的结果告诉大家?(教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说出的粒数)你觉得自己估计得怎样?
(3)讲述:从这张表上可以看出着三位同学抓一把花生米的粒数都要比抓一把糖的粒数多,其余同学是不是也这样,这是为什么呢?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小组同学讨论,教师指导,教师指导。讨论结束后,指定代表发言,其余学生补充。
小结:因为一粒花生米比一粒糖小一些,所以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就要比一把糖的粒数多一些。
(4)讲述:请同学们抓一把黄豆,不要数,你觉得一把黄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瘰疬数多还是少?(指名说)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粒?
(组长记录)估计好了以后抓一把黄豆数一数,数结果也请组长记录下来。
小组活动结果后评出优胜组,奖励合作星。
提问:谁来把自己猜数、数数的结果告诉大家。(教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数出的粒数)你觉得自己估计得怎样?
(5)看表比较:一把黄豆的粒数确实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要多,可见你们的预测是正确的,这是为什么呢
讲述:因为一粒黄豆比一粒花生米小得多,所以在估计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一把黄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多得多,这样估计出的结果就会和实际的记过比较接近。
4、“数一数”
出示第四幅图。
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的小朋友数了哪些数?如果我们也到校园里去,除了图画中的小朋友数的数以外,你还想数什么?
请你们一起走出教室,分小组到校园里去数一数好吗?10分钟后我们回教室汇报。
学生分组到室外活动。
数完后组织学生交流。
讲述:刚才小朋友都观察得非常仔细,数得也非常好。
[评:在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之后,再按批排数一数,是为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使他们真正学到生活中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另外,这项活动还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再掀起一个小高潮。]
三、全课总结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好。最后让我们看看皮卡丘还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放配音: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一定要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去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你们愿意吗?
教学后记:接近生活,学生对此特别感兴趣。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数学优质教案3
活动目标:
1、复习8的组成,理解8的第一、二组加减含义,会根据算式算出得数。
2、对加减运算感兴趣,在游戏情境中体验快乐。
3、书写和表达、动手操作相结合,积极参加数学加减活动。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气球上打印7的组成;背景小鸡的家、8的一二组加减(活动的、书写的、游戏的)、记号笔、抹布、花娃娃、夹子、数字1-8
经验准备:学过8的组成,对7以内加减有一定理解。
活动过程:
(一)复习8的组成(情境——庆祝小鸡搬家)
游戏:放气球(歌曲问答:气球上面有题目,我们大家来放气球,8可以分成1和几,1和几组成8……)
(二)集体学习8的第一组加减(情境新房子里的小鸡的颜色不一样、小鸡去玩)
1、根据颜色不同,幼儿理解1只红小鸡和7只黄小鸡合起来是8只,引导列式计算1+7=8
2、把小鸡位置进行交换,幼儿感知小鸡总数不变的道理(巩固理解加法交换律),引导列式7+1=8
3、分别以1只小鸡去玩和7只小鸡去玩,引导孩子列式8-1=7和8-7=1,理解减法含义。
4、共同整理朗诵。
(三)探索学习8的第二组加减(情境:看花,为小鸡家门前的花娃娃打扮:用夹子扎辫子)
1、为花娃娃打扮;根据上面的算式,请你用夹子帮忙算出得数,既扎好了辫子又算出了得数。请大家试一试。
2、把花娃娃送到相应的花园里。(如2+6=送到8号花园)
3、孩子的经验作一整理。引发:你为花娃娃扎了几个辫子?为什么?
得出:2+6=8、6+2=8、8—2=6、8—6=2
4、小结:8的第二组加减。
(四)总结活动
看看花娃娃有没有哭。(评价对错)
延伸活动:区域活动中进行练习加减,学做小博士。
活动反思:
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重视区域活动。活动结束后,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做好记录。整个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数学优质教案4
活动目标:复习10以内的数,能排除大小、排列的方式影响准确地判断10以内的物品的数量。
活动准备
1、ppt课件:10以内数的守恒
2、教具: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一幅春天的景色图:春天里有的东西。
引导幼儿观察图中有什么?
2.教师:春天小花儿开了,大树绿了,有很多朋友喜欢出来玩,
数字也要来和它们交朋友了呢,请小朋友来帮帮他们吧。
二、观察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大小无关
课件演示
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大小无关
1.把大小不同的球分别排成两排,请幼儿观察比较,他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2.把大小不同的汽车分别排成两排,请幼儿观察比较,他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三、观察感知物体的数量与排列无关
1.将10只小熊进行无序排列,让幼儿观小熊的数量是否改变。
2.将10只小兔子进行无序排列,让幼儿观察兔子的数量是否改变。
四、幼儿感知操作
请幼儿把小花,进行拼摆,并观察自己的和小伙伴的小花是不是一样多,摆的造型一样吗?
数学优质教案5
教学目标:
1. 知道一个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百,一百一百地数,十个 百是千。
2. 知道并能说出数位顺序表的排列及每位的实际意义。
3. 会用正方体积木块、千数简图、人民币等不同方式表达数。 教具: 方块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一、情境引入
1. 出示多媒体花图
师:这些花多美,想知道究竟有多少,可以怎么办?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一朵一朵地数用.表示 十朵十朵地数用-表示 一百朵一百朵地数用□表示 这是上节课学习千数简图的知识。
出示:□□□ 师:看简图你就知道花的朵数了,先写数再读数。 (师出示答案校对)
2. 揭示课题:数可以用千数简图表示,还可以怎样表示?今天我们继续探究千以内的数。(板书:小探究)
二、探究过程
1. 认识十进制数位表,会用正方体积木块表示数。
引:我们先看看小丁丁在做什么? 演示媒体,提示学生轻轻地跟着数。
问:看了电脑演示,你知道了些什么知识? 根据回答,小结并输入结果。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
小结:用正方体积木块也可以表示数。
尝试表示数。
A 板书:312,要求:从学具中挑出合适的表示。 (校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B 问:4种学具中还有一种未使用过的,让312变大,并写出这个数。
小结:(出示表格)通过动手摆学具我们已经知道4种学具各代表什么,请试着再说说。(输入结果) 针对练习:比比谁摆得又快又对? 205 出示答案(说说哪种学具未用到,为什么?哪一位上没有单位?
板书:(个位、十位) 根据你所掌握的本领与刚才学到的结论,你能说说还有哪些数位吗?按一定的顺序说出。 出示数位顺序表,请学生提问。
小结:从左到右变大,满十个千还有更大的,所以用省略号。
2. 练习运用 要求将引入题改为用正方体表示,并说组成,检验自己对否。 出示结果校对。
A 完成书3(1),先说组成再写数。
出示:243
要求:用手中的学具或桌上的笔纸等材料,自己试着表示这个数。 出示媒体,看看你与谁的想法一致。 介绍人民币的表示法,想想怎样准备。
小结:同一个数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示。
B 针对练习:书3(2)(3) 口头说说302改用正方体表示如何改?230改用人民币表示如何改?501改用千数简图表示如何改?
小结:大家学得真不错。
三、综合运用
按1到4号编一题,考考其他3人,可以是读数、写数、分拆或说组成,也 可以是今天所学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 说说今天学到的本领。
数学优质教案6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单一标准讲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单一标准》讲课教案: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数学优质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图形分家”的操作活动,继续让幼儿学习按图形片的颜色或形状或大小等特征进行多次分类的方法。
2、 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积极思维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用语言进行多维的命名。
三、活动准备:教师:大转盘一个,图形操作材料一套。幼儿:人手一份图形操作材料。
四、活动过程:
(一)、初次尝试游戏“图形宝宝分家”
1、 观察分类材料:看看盘子里有些什么?(有许多图形宝宝)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来玩一个“分家家”的游戏。
2、 交代游戏名称与规则:师:图形的家在哪里?(处示盘子)分成几家?(两家)师:分的时候有要求,把相同的宝宝放一家,等一会儿把老师给你的图形宝宝分完,分好了取个名字记在心里,待会儿告诉老师。
3、 幼儿操作“给图形宝宝分家”。
4、 讨论:你们是怎么分的?(请几位幼儿走上来,师帮其操作结果贴出来)和他一样的有没有?小结:分家家,可以根据图形的颜色来分成两家,可以根据形状分成两家,还可以根据大小分成两家。你们还想再试一次吗?
(二)、再次尝试:
1、 要求:等一会儿分家家的时候要求不一样了,再取两个好听的名字,要和现在的名字不一样。
2、 幼儿操作提示:第一次怎么分的,第二次要分的不一样。
3、 讨论:第一次怎么分的,第二次怎么分的?(请1-2名幼儿)请幼儿和旁边的幼儿相互讲讲自己分的结果。
(三)、提高尝试:游戏“大转盘”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好看的图形。(师分盘子)请你们用小眼睛看,谁的小眼睛亮?看看这些图形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形状、颜色、大小)
1、 师:老师要和你们玩大转盘的游戏,我们要和电视里的叔叔阿姨一样看标记拿奖品,转盘上的针指向哪个图形,就请你拿一个和它一样的。我们先来试试:“快乐大转盘,大家一起玩。”看看,请你拿什么样的图形呀?(幼儿集体进行3-4次)
2、 进行比赛:看谁拿得又快又对?
3、 增加难度:看看这个转盘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大小)哪些大,哪些小?拿好了举在手里
4、 比赛:四个人一个队,小羊、小兔、小猴、小熊,哪一个队的小朋友都拿得又快又对,老师送你一朵小红花。(还要帮队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检查一下,有没有拿错的)反复尝试4-5遍。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玩了图形宝宝分家的游戏和大转盘的游戏,你们还想玩吗?(告诉幼儿以后再玩)。
评析:活动过程中,教师思路清晰,很有条理,这对于一位新教师是难能可贵的。第一个游戏建议教师在材料的提供上应给幼儿再多几份,让孩子能保留操作痕迹,同时便于幼儿比较后找出新的分类方法,也便于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归纳几种不同的方法。第二个游戏“快乐大转盘”,在幼儿对图形一个特征有明显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取出另一图形来比较,并提问“取这个行不行”?帮助幼儿发现图形的二维特征,这个手段用得好,通过自己思维获得发现比直接引导孩子观察第二种特征更易于被幼儿接受。不过,建议第二个转盘设计中作改进,因为出现了“大小”这一第三维特征,所以设计时应有意识地将有大小区别的同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便于幼儿观察、比较、获得发现。此外,活动中,可在材料及提问方面多注重给不同的孩子不同的要求,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数学优质教案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数字"6",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2.引导幼儿通过操作、目测等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量,巩固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教具:
投影仪一台,"动物园"幻灯片若干张,录音机一台,音乐磁带一盒,数字卡片若干张。
学具:第一组,印有数字的作业纸人手一份(见图一),油画棒若干盒;第二组,数字纸卡(见图二)人手一份,实物印章每人一个;第三组,实物图片(见图三)人手一份,油画棒若干盒,数字卡片若干张。有点卡标记的信箱三个,贴有不同数字的信封人手一个,1~6小数卡人手1份,小玩具若干。
2.环境布置
幼儿坐在地毯上成半圆形,每人面前放一个小盘子(盘内1~6个小数卡若干,玩具若干),幼儿后面搭建"数的王国",用大型积木搭三个门洞,分别标有数字"l、2、3"。
【活动过程】
一、集体尝试活动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一封信):
师:今天啊,老师收到了一封数字王国的国王写给我们中班小朋友的信。(教师读信)
师:我们一起开汽车去动物园,好不好?(音乐声,幼儿做开汽车的动作)出示幻灯片(一),到达"动物园"。
尝试一分别出示幻灯片(二)、(三),请幼儿目测动物数量,巩固对数字"4"、"5"的认识。
师:我们到了×&tim.es;馆,它们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请小朋友从小盘内试着取出相应的数字。
尝试二出示幻灯片(四),请幼儿目测动物数量,认识数字"6"。
师:它们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6")"6像什么呢?"请小朋友从盘中找出数字"6",集体认读数字"6"。
请幼儿讨论讲述"6"还可以表示什么?
尝试三游戏"看数取物"。
师:这是数字几?(出示数卡)请小朋友从小盘内试着拿出相同数量的玩具,边拿边说:l、2、3……,×个玩具和数字×做朋友。教师引导幼儿反复练习。
师:现在我们到数字王国去玩好不好?
二、小组活动介绍每组的游戏内容及规则:
师:小朋友看,数字王国有三个进口,分别为1号门、2号门、3号门。每个门内都有一组游戏。
第一组 看数字做点卡
师:请小朋友先看清数字是几,再画圆点,边画边说:1、2、3……数字×和×个圆点做朋友。
第二组 看数字印图形
师:请小朋友先看上面的数字是几,就在旁边的格子里印几个实物图形,边印边说:1、2、3……×个图形和数字×做朋友。
第三组 看实物贴数字
师:先看卡片有几个什么,再把能表示它的数字贴在上面的格子里,边贴边说×个什么数字和数字×做朋友。
请幼儿自由选择一组游戏,随欢快的音乐声进入作业区。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讲述,检查操作过程及结果。
三、活动评价(师生互评)
1.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卡片,集体进行评价,表扬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
2. 教师小结活动情况。
3.以"寄信"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想不想和数字娃娃交朋友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信封,请你们把自己做的寄给它们好不好?
幼儿粘贴,教师讲解寄法:请小朋友先试着在信箱上找到信封上数的好朋友,再把信放到相对应的信箱里,边放边说:数字×和×个圆点做朋友,这样信就能寄出去。
幼儿逐一"寄信",走出教室,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活动后,大部分的孩子完成的不错。有薛力伟、顶顶、马子悦、德德、这几个小朋友认识了数字6,在拿出同等玩具时出了错误。在我一步一步慢慢地对他们几个再次引导最后也完成的不错。只有给孩子们时间,一定会越来越棒的。加油宝贝们!
数学优质教案9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情境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用分米、毫米表示物体的长度,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复习旧知。
1、猜测老师的身高。
师: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学习,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现在,谁知道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大胆地猜一猜吧!
学生猜测。
师:我来告诉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64厘米。
(猜测教师的身高是我精心设计的与学生的课前交流,不仅能创设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学生在表述时会自然而然的用到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与探究进行铺垫。)
2、回忆米和厘米
师:老师的身高,用到了两个长度单位,是哪两个?(米和厘米)谁还记得米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厘米呢?你们能用手比比一米有多长吗?那一厘米有多长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说说,用手比一比。
(由于本课必须在具有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探索,所以我在介绍过自己的身高后,及时复习两个长度单位,开展“说”字母的表现形式,比长度大约有多长,想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连贯的小活动,既避免学生在下一环节操作中的陌生感,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1、测量吸管的长度。
师:(出示吸管)小朋友们都有一根吸管,拿起来看一看,想一想,估计一下。吸管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说说,并说明理由。
师:我们估计的准确吗?用尺子认真的量一量。
学生量一量,说说结果。
(吸管是教师自制的学具,它们是统一长度单位10厘米。这是因为在备课时。我认为教材设计的第一次“让学生估测10厘米长的铅笔”不够现实,于是用自制的吸管代替。这样便于课堂操作,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更有效的节约了课堂学习时间。课程改革实验提倡的一个观点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既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创造者,把教材看作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工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2、认识“分米”
师:老师告诉你们:吸管的长度是10厘米,也可以说是1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在你们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长的一段,用手比一比。学生用手比一比。
师:请你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你比得准确吗?可以把吸管放上去比比看,仔细看看并记住1分米有多长。闭上眼睛能想象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想出来了再睁开眼睛用手势比给同桌看一看,互相用尺子量一量,看谁比得更准确。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请小朋友用眼睛仔细地找一找吧!看看自己的身体上、学习用品,也可以想想一些教室里的物品和家里的物品。
(由于长度单位的认识、长度空间观念的建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在认识“1分米大约有多长”的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长度的空间观念。第一步,我先让学生估测吸管大约有多长,再用工具准确测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初步感知1分米。第二步借助尺子、吸管用手势反复比出1分米的长短,建立1分米长度的观念。第三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加深对1分米长度的认识。)
3、探究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大家找到了那么多生活中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那你能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吗?找一找,米尺上从哪儿到哪儿是1分米?2分米从哪儿到哪儿?5分米呢?
指名指一指。
师:想一想,分米和米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请你们四人小组在一起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通过指一指米尺上的1分米、2分米、5分米从哪儿到哪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长度单位分米。
在找的活动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从0—10是1分米,从30—40厘米是1分米,从15到25厘米也是1分米,不仅是数感的培养,更为学生创造了开放式探究学习的方式)
4、认识毫米
师:刚才,大家吸管测量得非常认真,现在请你们拿出一根较短的铅笔,用尺子量量铅笔有多长?
学生量一量,汇报。
师:刚才大家量的铅笔的长度有的是整厘米数,有的是几厘米多几小格,有的是几厘米少几小格,请你们看一看尺子,仔细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学生数数,说说。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老师把一厘米放大了,我们一块儿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画,共同数出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师:1厘米中有10小格,谁知道每小格的长是多少?对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可以写成1mm,谁能说说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现在,谁能再准确的说出你刚才测量的铅笔有多长?
学生说说。
师:1毫米大约有多长呢?拿出1分硬币,先看一看硬币的哪一部分长度大约是1毫米?用尺子量一量看,你看得对吗?对,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你能用手势比一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一分硬币,(平放)把硬币小心地取出来,看一看,1毫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铅笔的长度是不同的,在学生动手测量发现不一定是整一数时,在内心能产生一种思索,需要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来表示,于是就自然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另外,学生有了“1分米”的知识作为基础,在认识毫米时,可以适当的缩短时间,使课堂节奏有松有驰。课改后,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的设计要有弹性,根据课堂进程,及时变化。由于可能有部分学生课前就知道一些毫米的知识,在介绍毫米时,要根据当时孩子们的状况及时调整,学生可以自己认识的事物教师不要越俎代雹。)
5、小游戏:“神奇的手指”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好吗?(好)请把学具轻轻向前推!游戏的名字是:神奇的手指。注意听清要求:仔细看老师的手指,先闭合,然后慢慢张开。如果你认为手指之间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1厘米、1分米,就及时喊停,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估计得最准确。
教师手指闭合,学生估测,教师注意用工具检测学生估计得是否准确。
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玩游戏,注意用工具及时检验你估计的长度是否准确。
(当学生情绪渐落到低潮时,教师要注意设置一个或多个情景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来形成一个新的学X。在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后,由于学具较多,学生又有爱动爱摸的天性,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浮躁的情绪。让学生收拾好学具,用动感的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巧妙地调控课堂,更是对所学的长度单位的系统整理。)
三、回顾整理,交流收获。
师:大家游戏玩得真开心,下课以后,大家还可以继续玩!现在,注意看黑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汇报
四、实践应用,巩固反馈
1、判断。
师: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判断,这些话说得对吗?
数学书厚约5毫米。一拃长约10分米。小红身高138厘米。课桌高约7厘米。1棵大树高5分米。跳绳长2毫米。
2、估一估,量一量。
除了判断别人的话是否正确,我们还可以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
多媒体课件出示表格及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学生动手量,全班交流。
(数学来自生活,自然最终也要回到生活中去。在孩子们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估计和测量,将数学知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这样有利于孩子们进一步培养长度观念,而且也让孩子们对数学更加有兴趣。)
数学优质教案10
设计意图:
小班孩子的认知特点,更多的是通过对物体外部特征的直接感知,逐步获得认知经验的.。深秋的到来,形状各异、颜色不同的水果,刺激着孩子们的视觉。《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利用当季且幼儿常见的水果作为教育资源,为幼儿认知、学习提供最直接的活动教材,不失为一个巧妙的想法,因此我设计了《水果分类》这节课,让幼儿根据水果的名称、颜色等特征,初步学习分类,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及动手、动脑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水果的名称进行分类。
2。学习用“把××和××放在一起”大胆表述分类结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各种常见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橘子、梨等水果,并正确说出名称。
2。苹果、香蕉、梨、火龙果、葡萄水果卡片,分类篮若干
3。环境创设:创设水果店情景。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师:今天呀,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吗,你们认识她吗?(兔小姐),对了,就是兔小姐,她新开了一家水果店,我们一起去她的水果店看看吧!
二、幼儿观察水果的摆放规律师:你们仔细看看,兔小姐店里的水果是怎么摆放的?(按照水果的种类,把一样的水果摆在一起),你们听:谁来了?猪爸爸来买水果了,哎呦,猪爸爸肚子太大了,不小心把水果架碰倒了,兔小姐的水果倒了一地,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把水果放好吗?但是去之前我们要先学会一种本领,把一样的水果放在一起,你们能行吗?我先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用水果卡片试试看。
三、个别幼儿尝试按水果进行分类师:这两个小朋友先用我们的水果卡片试一试,看看他们能不能把水果分好,注意要把相同的水果放在同一层水果架上。
小结:你们看,他们分的对吗?请某某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引导他们用“把××和××放在一起”),对了,只有学会把相同的水果卡片放在一起,兔小姐才会请我们去帮忙,现在其他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先来看看我们的材料。(介绍操作材料)
四、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师:在试之前,老师有几个要求:
1、等会你们自己选择一张桌子操作,如果发现篮子不够了,你就选择其他的桌子操作。
2、每个小朋友一篮水果卡片,你们要把水果分到桌子上的水果篮里面。
3、听到老师拍手的声音后马上回到位置上。
教师讲解:我们来看看这组小朋友分好的水果卡片,分对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五、游戏结束—水果宝宝分类排队师:小朋友都已经学会分水果的本领了,那现在我们准备出发去兔小姐的水果店帮忙啦!请身上贴着苹果图案的小朋友站在这里,贴着香蕉图案的小朋友站在这里,我们出发吧!
活动反思:
这节小班《水果分类》,我的目的是孩子们在已经熟悉掌握各种水果名称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分类。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创设了一个他们熟悉的动物情境:兔小姐开了一家水果店,她的水果摆放的特别整齐,但却被后面来的猪爸爸给碰倒了,由此引出让幼儿帮兔小姐的水果分类,孩子们也很乐意帮忙。在过程中,我先请了几位幼儿上来个别操作,本来我以为把三种水果进行分类,而且还是孩子们熟悉的苹果、香蕉和梨,对他们肯定没难度。结果他们上来操作时孩子们还是弄错了,由此我想到,孩子们虽然熟悉水果,但对于分类这个概念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操作起来会有难度。接下去的集体操作过程中,我投放了五种水果,由于小班孩子刚进园不久,对于上课的常规不是很清楚,所以出现了不是人手一份材料的情况,我在过程中马上引导他们要自己独立拿一篮水果进行操作。在最后的检验环节,我发现有一组小朋友好几种水果放错了,他们虽然认识水果,但在分类过程中会出错,因此我在接下去的时间里,重点会进一步加强孩子们对于分类概念的掌握,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符合。
数学优质教案11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网络学习活动,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并能正确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学生自主拼、摆、画、折、找等活动,能直观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三、学习过程
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立体图形的特征
2、播放微视频,学生观看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以及三棱柱,播放从立体图形中“拓”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3、组织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学具的不同形状在练习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平面图形。画的又好又快的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分享他的作品。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5、认识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纸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折出来的是什么图形?请大家动手做一做,准备好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哦
6、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跟家长说说每个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四、教师直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巩固应用
1、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
跟爸妈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同学们,请爸爸妈妈把你们画好的作品拍照分享在班级群里吧
数学优质教案12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3模块第一章算法初步第1.1.2节第一课时,
主要包括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算法的程序框图表示、算法的的逻辑结构等三部分内容。
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算法也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需要算法,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也都有算法,当然我们更关心的是计算机的算法,计算机可以解决多类信息处理问题,直接写出解决该问题的程序是困难的,因此,我们要首先研究解决问题的算法,再把算法转化为程序,所以算法设计是使用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本章节的重点是体会算法的思想,通过模仿、操作、探索,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中顺序和条件结构,经历将具体问题用程序框图来表示,在实际问题中能设计相关程序框图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关于本节内容,相对学生来说,全是新知识,因它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相关内容,也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学习过程序框图的设计,在编写程序方面基本上都是“零起点”,而且认为程序框图设计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此本课的举例和任务都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能在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喜悦,领略程序设计之算法程序框图表示的乐趣。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料和实例,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建构模型,化抽象为具体,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指导、启发、补充与完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区分不同符号所表示的不同含义,能模仿正确书写简单程序框图;
2、理解并掌握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实际现实生活中,能正确运用相关逻辑结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分析,学生经历、模仿、探索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算法的过程,学习程序框图的画法;
2、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之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规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种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迎难而上,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克服畏难情绪,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塑造认真、细致的做事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及应用
教学难点:算法的条件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教学策略
1、任务驱动策略: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等级的任务,引导启发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新知,从而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如程序框图图形符号如何绘制、各表示什么意思,对一些简单问题,程序框图的画法,学生模仿、探索、学习
2、创设问题情景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有哪些,有什么区别,具体问题时如何正确选取相应算法的逻辑结构
3、竞争机制策略:据本章节中部分内容,合理设置分组竞争,小组赛形式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不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且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探究精神。
六、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启发引导式、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模仿建构学习法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活中具体实例、同步学案
八、教学过程 课时1
教学程序 教师组织与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发放“任务”纸质
1、把任务学案发给学生
2、查阅、收集有关实际生活中实例,用于本节教学
1、预习
2、查阅相关资料 学生是学习主体,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改进:生活中的问题,描述解决步骤(1)算法的描述:要交换两杯不同液体的方法、步骤;(自然语言描述法,复习)
穿插经典算法在教学中,激趣导学
1:鸡兔同笼、2:谁在说谎
(2)你还知道有什么渠道能使算法描述得更直观、高效、准确吗?引导学生看书自学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看书自学本节程序框图相关知识:程序框图图形符号
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关注
探究不同程序框图符号表示的不同含义,初步探讨程序框图的画法
重点部分强记 据教材设疑,并逐一提出下列问题:
(1)程序框图共有哪些图形符号?
改进:同学们,你们所常见的图形有哪些??学生回答
现在,从这些常用图形中,我们选出几中种来用于表示“算法”中的含义
(2)不同符号所表示的什么含义?
(3)具体应用,实例列举,老师在黑板上“补”画“长方形面积”流程图
(4)要求学生结合上述老师所讲实例,模仿“补充”画出,改进:
A: 圆的面积、周长的流程图(老师完成)
B: 正方形面积、周长的流程图(师生共同完成)
C: 三角形面积、周长的流程图(学生自己完成)
D:求学生语、数、英三科成绩平均分的程序框图(学生自己完成)
(5)例3.已知三角形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的程序框图(老师提示公式,学生自己理解)
(6)判别整数n是否为质数后面学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程序框图特征并作简要归纳 学生看书掌握
学生联系实际,回答
看书自学,回答
看书自学,回答
听讲,学习
学生根据图形特点,找记忆方法
讨论、交流、模仿、经历
学生思考、讨论并画图
反复练习,巩固、加强记忆
学生自己设计
对照课本,检查正误
学生总结归纳程序框图特点
学生仿做
学生仿做
学生理解
或
S=P*R^2 培养自学能力
明确每种图形符号的不同含义及不同应用
培养学生模仿学习与制作流程图的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
重点突破
框图符号
重、难点攻克条件结构
总结过渡并提出问题:
改进:联系实际生活,结合课本,自主探究:算法的逻辑结构应有几种
(1)如何用框图符号来表示算法?
(2)算法有几种基本逻辑结构?
(3)你会用框图符号表示算法的顺序结构了吗?(前面刚讲,总结归纳)
(4)你会用框图符号表示条件结构吗?
老师列举并画实例流程图: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看书边在练习本将几种结构画出来,加强看书效果
例4:老师启发学生,师生共同完成三数为边是否组成三角形程序框图
补充:1:求绝对值的程序框图:
2:Y=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分段函数的流程图,运用条件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实例
学生看书
同桌间自主探究、理解掌握
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模仿、探究着画流程图,和课本对照判正误
学生模仿、思考、讨论与交流
设计相应流程图
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流程图,其它学同指正其正误
学生对比条件与顺序结构的框图,总结归纳条件结构的框图的绘制 任务驱动,
创设学习情景
层层深入
引领学生纵向学习
模仿,思考,对照,学生有所思有所悟,
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补充和完善,小结本节内容。 学生交流生活中实例及框图解决办法。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并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提高及改进 学生回顾总结本节所学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主干
自我检测 组织学生完成“学案”中的相关习题并做总结 讨论、交流、做练习 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布置课后作业 作业:P20 习题1.1
A组 1, 3 课后完成 巩固、反馈学习效果
课后活动 要求学生课下学习例5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及框图 深化学习内容,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用以评估情感目标的达成情况
参阅经典算法:穿插在教学中,激趣导学
1:一群小兔,一群鸡,两群合到一群里,要数腿共48,要数脑袋整17,多少只兔多少只鸡?试设计算法,画出流程图
2:谁在说谎
张三说李四在说谎,李四说王五在说谎,王五说张三和李四都在说谎。现在问:这三人中到底谁说的是真话,谁说的是假话?
*运行结果
Zhangsan told a lie (张三说假话)
Lisi told a truch. (李四说真话)
Wangwu told a lie. (王五说假话)
九、板书设计
1.1.2 程序框图及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一、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又名_______
2: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表示什么含:_______________
二: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1: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请你表示出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的框图形式:
3:请仿照写出求长方形的面积的框图,类似正方形面积框图、圆面积、三角形面积等程序框图(顺序结构)
4:设计给定三角形任意三边长a,b,c,试表示出三角形面积相应程序框图
(对照P9例3,检查正误)
三:算法的条件框图
1:试画条件结构框图的2种形式
2:例4会了吗?试试看
3:试设计求绝对值的程序框图
小结 作业: P20,习题:1.1 A组 1, 3两题
改进效果:经过斟酌改进实践后的算法,方式更适宜中学生个性特点,更易被中学生接受,效果更好。
数学优质教案13
教学目标
1、会分析乘法简单应用题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活动引入。
1、师:小朋友,六一节要到了,大家为了布置教室扎了许多花,我们一起来看看扎了些什么花?(课件显示一个花篮里装了一些蓝花、红花、黄花)
大家起来书数数每种花各有多少朵?
显示从蓝里拿出有2朵红花有4个2朵黄花有3个2朵
2、理解: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黄花有3个2朵,可以怎么说?(指名回答)
3、摆一摆
学生拿出小图片。
(1)要求第一行摆2个圆片,第二行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第二行要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了几个圆片?你是怎样相的?
板书:3个22×3=6
(2)要求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
一块讨论:你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摆的?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看显示:蓝花有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你能说出黄花有多少朵吗?你是怎样想的:(四人一组讨论)
交流: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背,黄花的朵数用2×3=6,因此黄花有6朵。
2、想想: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红花有几朵?
(组内互相说说)列出算式:2×4=8
3、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计算。
三、形行应用,加强实践
1、课本第82页、83页“想想作做”第1、2题,看图理解图意并填空。学生独立完成。
2、第3题,学生边摆边列式。
3、游戏,变蝴蝶(把第5题做成头饰,学生根据题目选择)
5的4倍5×4,2的3倍2×3
3个43×4,4的2倍2×4
四、自我评价,加深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五、课堂作业
第83页第4题
教学后记:学生理解得不好。
数学优质教案14
活动目标:
1、细致的观察和比较图形的不同。
2、模仿画图形,耐心地完成操作。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2页《好孩子练眼力》,铅笔。
2、将活动中出现的图形画在白纸上,根据需要一一出示。
活动过程:
㈠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玩过找不同的游戏吗?那你知道怎样玩这个游戏吗?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有趣的图形,要请你们和我一起来玩图形找不同的游戏,比一比谁的眼睛亮,谁是认真、仔细又耐心的好孩子。小朋友,“眼力大挑战”的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㈡引导幼儿观察、对比图形的不同。
A第一关
1、教师出示图形
师:我们先来挑战第一关,看看这个图形是什么形状的?
2、再次出示
师: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有什么不一样?你能在第一个图形上添画一条线,让它和第二个图形一模一样吗?
3、请个别幼儿说说添画的方式,或用食指当笔在图形上模画。教师按照幼儿的示范用笔添画,使两个图形一样。
B第二关
1、师: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第二关的图形吧!
2、出示和,幼儿说说把两个图形变成一样的方法。
3、请一名幼儿在菱形上正确添画。
师:仔细看一看,中间的线条连接了哪两个角?对吗?
C第三关
1、师:看来第一关和第二关都难不倒你们,现在图形要变得更复杂了,“眼力大挑战”第三关马上就要开始了。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耐心坚持才能完成任务,你们有信心通过第三关吗?
2、教师出示和,能在第二张图上画一笔使两个图形变成一样吗?
3、引导幼儿辨别正误。这样画对吗?如果呢?为什么不对?
D第四关
1、出示和,怎样添画可以使两个图形变成一样?
2、个别幼儿上来示范添画,比较“小粗心”画成的和的区别。
3、师:看来第三关和第四关需要我们更加细心的观察,下笔的时候也要更加仔细了。好孩子一定要看仔细再下笔,马虎、急躁,容易出错。
㈢幼儿操作,模仿画图形。
1、师:在我们的操作材料上还有更多有趣的图形呢,你们愿意继续来接受挑战吗?
2、翻开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2页,交代操作要求。
⑴师:刚才我们添画的都是直直的线,让两个图形变得一模一样,接下来的挑战会哟不同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⑵师:这些图形你们都看明白了吗?有没有看不明白的地方?
⑶交代操作要求:请你添画合适的线条,使两边的图形变成一样。
3、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引导孩子完成练习后,自己仔细地检查一次,看看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了。
4、利用视频仪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大家一起用亮眼睛检查同伴的操作材料完成的是否正确。
5、自查与互查。
教学反思:
中班幼儿对单个的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图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还不够。然而,帮助幼儿理清这些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要对事物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就必须把它与相关事物进行比较,这也是我设计此活动的初衷。
数学优质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
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习二的第1、2、3题。
【数学优质教案】相关文章:
《春》优质教案12-26
《鸟》优质教案12-26
《观潮》优质教案06-30
《秋声赋》优质教案12-26
梁实秋《鸟》优质教案12-26
朱自清《春》优质教案12-26
语文下册优质教案12-13
《观沧海》优质教案08-08
《采薇》优质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