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 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 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 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 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 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 发现……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意思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 “补牢”呢?——及时补救 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1、一个小小故事的改变了楚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愿意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讲故事
教学设想与反思: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习寓言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学习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从而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启示。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以及学习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从解题入手梳理课文,从而避免了在内容上打转,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习字、读文,拓展运用,这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课教学,以“劝”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深切的感悟,将学习文本与追本溯源,学习语言与生活运用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所告诉我们道理,并自觉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最终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中班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教案2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 “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 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 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揭示课题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教 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过 么补羊圈?)
5、 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 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 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的过程
4、 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增删
中班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不要读成“quān”。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
词语解释: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
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读书,小组讨论。
(2)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中班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教案05-31
亡羊补牢儿童寓言故事12-10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的扩写12-07
《亡羊补牢》优秀教案12-25
关于亡羊补牢寓言故事3篇12-20
亡羊补牢说课稿11-04
寓言《亡羊补牢》的说课稿12-22
读《亡羊补牢》有感12-20
亡羊补牢听课记录07-19
关于成语亡羊补牢的造句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