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六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焉、诲”两个生字,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等成语的意思。
2.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培养语感。
3.吸收孔子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学习的部分。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古为今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春秋时期,有一位老人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起争辩。
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老人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对。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文化伟人的孔圣人———孔子。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孔子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吧!
2、课件出示孔子画像,交流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作品
师:好,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部分章节——《论语》四则。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操。
教师范读。
请学生对照注释朗读《〈论语〉四则》。
(生放声朗读)
师:大家读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子曰”是什么意思?
生齐答:孔子说。
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子曰”呢?
生: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师:是的,《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我希望,今天这堂课,我们之间也能展开一场精彩的对话,好吗?
三、读准节奏,读出文言韵味
师: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请大家再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释读准字音。
(生朗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遍,看看你是否读准了字音。
(一生范读课文)
点评朗读的情况,注意通假字的读音。
四、细读课文,领悟道理
1、四人一组,互读互评,将不理解的字词划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以下带点的词,以及句子的意思。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分类整理课文内容。
谈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谈学习方法:敏以求之温故知新
五、读后思辨,读出个性见解
师:每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阅读体验自然也不尽相同。读着你最喜欢的语句,你是否读出了一份智慧,读出了一个自我呢?请大家再品读这些语句,联系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见解。
生再读背课文。并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六、课堂总结,激趣探究
师: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请课后广泛地搜集资料,了解更多有关〈〈论语〉〉的内容。相信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板书设计:
22、《论语》四则
谈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谈学习方法:敏以求之温故知新
语文六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4个二类生字,会读古文中重点字的字音。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喜欢学习古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与体会。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并说出每句话的意思,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孔子的资料。
2.收集有关《论语》这部书的资料。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论语大考堂: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立,()而不惑,()而知天命,()而耳顺,()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
你还知道哪些名句?
二、出示曲阜孔子庙的图片,介绍孔子。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时代是最动荡也是特色的一个时期。就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在鲁国诞生。他就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三、读文,扫清阅读障碍。
四、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
1.课文翻译:
《论语》开宗明义告诉我们应该开心的两桩事情:“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还有一桩不应该生气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
孔子说:“学习能够经常反省,实践不断获得新的收获,内心里不是很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集而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一点也不怨恨,这难道不是君子的风度吗?”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2.有关课后“为学”名言的理解: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春秋]孔子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2)业精于勤,荒于嬉。——[唐]韩愈
(学业的精深造旨得之于勤奋,在玩耍与游戏中荒废了。)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战国]荀子
(还没有刻完就不刻了,这样半途而废,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坚持不懈地刻镂,哪怕是坚硬的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句话强调的是坚持不懈。)
五、作业:
背诵你喜欢的《论语》中的句子。
板书设计:
《论语》四则[孔子]
《论语》纪录孔子及其弟子语言的语录体散文集。
重点字:说、乐、愠、罔、殆
语文六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和朗读想象的方法,体会到纪昌的决心、毅力、恒心,丰满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感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意。
3.指导学生学习通过把段意串联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及对批注的指导。
【设计理念】:
语文课上如何让感悟与训练水乳交融?
感性的人文内涵的把握与理性的表达方法体悟如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能把握寓意,同时还对课文布局谋篇、用词用语有所明晰?
寓言的教学如何让理性的寓意揭示不是贴标签,而是水到渠成?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这是我始终思考的,也是想要努力实现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带来了一份见面礼,大家请看这几幅图片,猜猜图片的内容。
这几个故事是我们学过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的甚至可笑的故事里蕴含着一个大道理。能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读一则故事——纪昌学射。
2.读题目,读出讲故事的味儿。
3.师生同写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己出声地朗读课文。建议:不同的文章在朗读的时候有不同的语气和语调。如,读诗歌、散文的时候感情要浓郁、读出节奏与韵味。这是一篇故事,所以,我们一开始朗读的时候,就努力以讲故事的感觉来读。
2.再读一遍课文,每读一段停下来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3.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功力?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练眼力牢牢盯住一个目标
极小的看成很大东西
开弓放箭百发百中)
4.故事有起因有经过有结果,很完整。看着课文,凭借板书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总结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把文章各部分的意思串联起来,进行整理,就可以概括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方法简单又好学,大家在别的文章学习中也试一试!
三、未成曲调先有情——讲述传奇创设情境渐入故事
1.让我们随着课文一同走进20xx年前,细细读读这个经典的、闪烁着哲人智慧的寓言故事。
2.指名读第一段:指导读出讲故事的感觉。
教师讲纪昌向飞卫学射前的`一个故事。
话说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纪昌也是当时出色的猎手,他听说飞卫被称为天下第一神射手,隐居在鹿台山,就历尽千辛万苦找到飞卫想比试比试。他先抽出一支箭,嗖的一声,射下了天上的一只飞鸟,飞卫摇了摇头。接着,纪昌又抽出第二只箭,嗖的一声,射中了水中的游鱼。世人说,这天上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是最难射中的了,可是在飞卫的眼中,这只是雕虫小技。只见飞卫抽出一支箭,不经意的那么一射,射中了一片正在飘落的叶子,这片叶子也只是停了那么一下,就继续向下飘落。就这一射,让纪昌心服口服,他知道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从此下定决心向飞卫潜心学习射箭。
3.问:如果你是此时的纪昌,你最想让老师教授你什么本领?
(预设生:想学习老师的绝招。)
四、层层剥笋树形象——抓关键品词语读中感悟
1.飞卫怎么说的?指导朗读飞卫的语言。(飞卫老师的话说得明明白白,毫不含糊)
(评:你听清了吗?师傅的要求是什么?)
2.纪昌是怎么练的呢?从文中找一找,用“________”画出来。
①出示句子: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要求: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的读,品一品,看哪个词语特别吸引你,让你对纪昌有了更深的认识。
②层层剥笋品读“注视”
“注视”是怎么样地看?(多提问几个)
这不是普普通通的看看而已,是专注地看,是专心致志地看,是心无杂念地看!谁来读出纪昌的专注劲儿来!
纪昌让自己注视什么练眼力?(穿梭着的梭子)梭子,同学们大概没有见过它,它是人们在织布的时候,由梭子牵引着织线来回地、不停地穿过来穿过去,老师的这个动作就叫“来回穿梭”。
如果是你看着这来回穿梭的梭子,有什么感觉?(苦、累、眼花)
你们想一想,纪昌苦不苦?累不累?眼睛花不花?
可是,纪昌这一看,就是两年呀!700多个日子!
当他疲惫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当他眼花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当他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带着这一份坚持,带着这一份执着和决心,读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过这“注视”一词,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纪昌?
(板书:有决心有毅力有恒心专注认真)
引读:是呀,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苦练两年,夏天,烈日炎炎,蚊虫叮咬,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课文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北风呼呼,寒气逼人,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这样,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两年之后:出示句子(略),生齐读。(听出了一份不易,也听出了一份喜悦)
③梳理:课文的第二段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这样按事情的发展一步步写下来,读者读了之后十分清楚明白。师生合作读一读。师读飞卫老师的话,男生读纪昌练习的过程,女生读成功的喜悦。
五、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批注过程
1.练到这样到家的程度,你为他高兴吗?可是飞卫却有提出更高更难得要求——把极小的看成很大的东西。
①课文第三段也是先写了____________,又写了__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____。
找到写纪昌练习的句子,自己学着刚才的方法品一品。你可以抓住某个词语或某几个词语,谈谈你读出一个怎样的纪昌?把你的体会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②出示: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③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每天”“聚精会神”“盯着”等词语汇报。)
要求:请汇报的同学先朗读。我们大家听一听,能不能从他的朗读中听出来他抓的是哪个词?然后再来请这位同学谈自己的理解。
2.补充古文:
旬日之间,浸[jìn]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生跟着老师读,后师解释大概意思)
六、众里寻他千百度——揭示寓意多元理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之后,纪昌的眼力练得相当相当到家了,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了。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1.在座的各位心中一定有个谜:飞卫为什么让纪昌先练眼力呢?
(板书:扎实基本功)
追问:仅仅学习射箭需要练基本功吗?
引导:由这件事我们想到了其他的学习,这样一想就明白了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了——无论学什么本领都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这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朴素道理。
2.回顾全文,课文2、3自然段写了练习眼力,4段写了开弓放箭。课文这样的叙述安排和寓意有什么关系吗?
(作者要告诉我们基本功重要,所以写的时候就详细地进行描写。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是一样,最想告诉别人什么,就要围绕这个意思写详细!)
3.这个故事其实就是讲一位老师和一个学生的故事,人们都说:读书就是读自己。就是说我们读书时要读出自己的理解、思考和收获。读过这篇寓言后,你有哪些收获呢?
(如:万丈高楼平地起;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4.猜猜作为一个老师,我能从飞卫老师身上得到哪些启示呢?
(如:无私;打铁还需自身硬;有方法;名师出高徒……)
5.小结:通过学习这篇寓言,我们知道了无论学什么本领都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学生,我们学习时要________________;作为老师,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
看!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就会有不同的收获。这也是这则寓言的魅力!
七、读书要读出自己——交流教师感受,布置作业
1.有人说,寓言就像魔袋,虽然很小,但是可以从中取出很多东西。读了故事,我还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并且记录了下来: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虽然历经了20xx多年岁月的磨砺,但它所蕴含的哲理直至今日仍旧熠熠闪光。当我将要合上书的时候,文章中经典的句子依然萦绕在我的脑际。
“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我默念着这两句话,这难道不是对我们的启迪吗?人的一生,无论工作、学习,我们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牢牢地盯住,策马扬鞭,努力实现,这种决心和毅力不可动摇,要坚定,要坚决;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大目标分阶段来完成,但是每一个小目标,我们都要把它看大,竭尽所能、全力以赴,才能达到理想的巅峰!
我知道,这则寓言我还没有读完……
同学们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和大家交流!
2.作业:
《纪昌学射》选自《列子》一书,篇篇都闪烁着智慧和哲理,还有我们熟悉的“呆若木鸡、杞人忧天、朝三暮四、愚公移山”等故事也出自这本书,下去请大家找来读一读。
练习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
语文六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4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2、能有感情地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2、理解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让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学会聆听》,说说课文讲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母亲教我学会聆听?暴风雨给海勒波格这样的感受,那你们能谈谈你对暴风雨的印象吗?
你们谈了对暴风雨的感受,现在我们去看看意大利的作家拉法埃莱·费拉里斯是怎么评价暴风雨的。
二、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质疑。
同学们读了题后,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面对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有可能会问:暴风雨给作者的启示是什么?
三、浏览课文,解决对课题的`质疑。
1、引导学生找出答案:
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有时,人们受到各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2、师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出了暴风雨给他的启示?
四、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师提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哪些段写暴风雨来之前,哪些段写暴风雨来之时、哪些段写暴风雨去之后?
2、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暴风雨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暴风雨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二)反馈。
1、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根据学生勾划的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者写得好的句子,从读中去深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
了解了暴风雨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同学们能理解作者从暴风雨中得到的启示了吗?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也可以说说你联想到的古诗或歌曲。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这篇课文作者用饱蘸情感的画笔,细细描绘自然美景,流露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
17 暴风雨的启示
来之前 闪电 雷鸣(让人恐惧)
暴风雨 来之时 狂暴 毁灭人间(惊心动魄)
去之后 鸟唱 草醒 玫瑰香(绮丽华美)
语文六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一课时就能解决的阅读课文,内容浅显。通过对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目标
正确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能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感悟,并在自主读书过程中随时记下自己的收获,能与同桌交流、汇报。同过对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学会选择合适读物的方法。
教学构想:
先请学生说说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然后自主阅读感悟,开展“阅读反思”,再读课文质疑,培养“阅读批判”能力,最后读感知写作特色,进行迁移练习。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读书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唤起生活积累,激发“阅读期待”(请学生说说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
在生活中,同学们一定都学过或读过一些“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和课文吧,想一想,都有哪些?
你觉得在我们已掌握的这些好的读书方法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小结,揭题板书:读书要有选择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最想了解什么?
归纳:为什么读书要有选择?可以选择哪些?怎样选择?
二、自主阅读感悟,开展“阅读反思”
1、初读: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课文,相信你们自己能解决的。在读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把课文读正确,你行吗?老师非常相信你们的能力,到时候,让我们大家欣赏你的读书情况。
2、指读:安排学汇报自己读书的情况,并随机正音和理解重点词语,如“无可厚非”“日新月异”等。
3、了解: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品读:开展阅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自主读文,并在书上随时记下你的收获。可以是关键词,重点词等等。也可与同桌小声地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收获。
5、评读:交流自己在读书时的感受,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6、小结。
三、再读课文质疑,培养“阅读批判”能力
1、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疑惑?请你们再快速地浏览一下,记下你的疑惑,可先与同桌进行交流。
2、交流:我觉得书中对“小学生可以选择哪些读物说的不够全面,我认为我们小学生可选择的读物还可以再拓宽些。如一些儿童漫画、反映生活的漫画我们也可以作为我们的读物;除此之外,还可引导学生对“为什么要选择?”“怎样选择展开补充和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再读感知写作特色,进行迁移练习
同学们在读2~5小节的时候,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交流(条理清楚,分类说明等)
依据这样的写作特色,开展迁移性练习。
如:抓住“读书为什么要有选择”这个话题展开叙述,可分类进行;如抓住“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应该怎样选择?”等话题展开,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以前选书的时候,有什么好的方法,要注意什么等,通过这课的学习,你还知道了应该怎样选择等。
作业设计:
做《同步》,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书,并写明原因。
板书设计:
读书要有选择
名人传记
文学名著
工具书
自己感兴趣的书
语文六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6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地球的美丽和,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
3、增强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 识。
教学准备:
有关地球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教师直接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美丽的地球》。说起地球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感情。因为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母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地球。昨天让同学们回家预习了课文,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二、检查预习
1、学生快速巩固生字后,听写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小组长批改,教师评点。
2、交流词语的理解。学生小组交流后勾画出确实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三、自渎自悟,提纲学习
1、教师布置任务。
(1)说说课文史抓住那些要点来写的?
(2)完成课后练习。
(3)细读课文,把你在阅读中所增长的见识写在课文旁批处。
(4)思考: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关系?
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上述4个问题。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学生分别汇报自学情况,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问题(1)地球的颜色、年龄、表面有大量的水、自转和公转等几个方面。
问题(2)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教师小结。只要有依据即可。
问题(3)指名汇报,或者根据巡视情况小结。
问题(4)前后照应的关系。作用: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形式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五、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前后照应。课文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面对有关地球的许多问题,究竟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接着具体从颜色、年龄、表面、有大量的水、自转和公转等方面展开了介绍;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要认识到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球只有一个,只有我们珍惜她才能拥有买好的明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介绍了关于地球的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后师导:关于这些详细的知识,我们这节课接着学习。
二、交流学习,了解地球
1、教师导入:我们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地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对地球的认识提出相关问题,指名回答。
2、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设计问题。
3、学生提问,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当地引导,加深体会。
(1)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的?
(2)地球的年龄究竟有多大?
(3)为什么地球称为“水球”也许更为恰当?
(4)什么是地球的'自转?
(5)我们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的轮番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4、教师小结:的确,读了课文,再听你们的介绍,老师也了解了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
三、拓展,总结全文
1、教师:这是一篇介绍地球的说明文,在文中作者运用了不少的说明方法,使得文章生动、易懂。请同学们边读书边找出这样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找句子,找到后反馈。
3、除了课文中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呢?
4、教师小结:地球确实是一颗得天独厚的星球,她是大自然妙手偶得的杰作,是大自然献给人类的最后礼物,是我们的家园。可是,人类却要新手毁掉这个家园。
5、教师出示有关地球受到人类破坏的资料。学生介绍收集到的资料。
四、课堂小结
地球是目前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我们这哦呦认识地球的性,才能真正成为拥有光明和希望的物种。同学们,为了热爱这个美丽的地球、更为了保护这个美丽的地球,行动起来吧!
五、作业
向家人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并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保护地球的倡议书。
语文六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7
教学重点:
体会白发老者的鼓励和观众的支持对顶碗少年表演成功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达中心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上节课的正面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转入本课的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精神品质)
1、如果你是顶碗少年,在表演结束后,需要你向观众做一段谢幕致辞,你觉得要说些什么?(可以小组讨论)(5-10分钟)
(大意:感谢观众热心的支持、师傅的安慰和鼓励,伙伴们无怨无悔的协作)
二、精读第2到6段。(体会侧面描写的方法和作用。33分钟)
2、在顶碗少年的三次表演中,观众们、他的表演伙伴们都有哪些表现?描写他们表现的变化各有什么意义呢?(10分钟)
(观众们由喝彩、惊羡到惊呆再到陶醉,几个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再到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后一片喧哗,有人大声的喊,好多人附和着喊,再到静得没有一丝儿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最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伙伴们以一位姑娘为代表,不慌不忙扫掉碎瓷片。
观众的变化烘托出这场表演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因为连续失败,变得离成功远了,难度大了,也更加突出了顶碗少年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决心难能可贵。伙伴们的表现揭示了少年有勇气的来源。)
3、在顶碗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时,白发老者的出现有什么作用?作者对老人进行了怎样的描写来表现他的作用的?(为什么不把他说的话写出来?)(10分钟)
(老者的出现首先是推动情节继续发展:引出在老者的鼓励下,顶碗少年继续进行第三次表演;烘托顶碗少年勇敢面对失败的精神品质。描写了老人的外貌、神态、动作。外貌抓住了体格、手里的道具,暗示了老人的身份和他上台的目的;神态和动作抓住了微笑,抚摩肩胛、轻轻摇撼,表现了老人的镇定和安详,稳定了少年不安的情绪,给予少年鼓励和安慰;板书划横线的内容。
因为这样留下了悬念。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顶碗少年的精神品质,老者不管说什么,最终还是要靠顶碗少年自己鼓起勇气再表演。所以不写是为了不喧宾夺主。)
4、除了观众、表演的伙伴、白发老者,文中还有一位无名英雄也一直默默甘当着配角,烘
托了顶碗少年的精神品质,是谁呢?(5分钟)
(一叠12只的`金边红花白瓷碗)
5、我们把文中对顶碗少年的直接描写又称为正面描写,把文中其他烘托顶碗少年精神品质
的人和物的描写称为间接描写或者侧面描写。这两种描写担当的作用虽然不同,但都是为表现主要人物的思想品质服务的。写作中注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结合,能使故事的情节曲折动人,人物的形象生动感人。(5分钟)
三、反馈(2分钟)
学习了《顶碗少年》中的侧面描写,思考自己的作文“我的成长故事”中有无需要加入或修改的侧面描写,并进行修改。
语文六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8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话语转化成画面,有感情地朗读36节。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感悟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伟大。
2、引导学生重点抓住36段,联系上下文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解读第5节战斗画面。
2、选择完成一道情景写话题。
教学课件:
郑成功彩像(主题音乐)第三节文字三道情景写话题郑成功不同时期的塑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
2、齐读课题。
3、过渡。
二、导读36节
1、布置用心读文,边读边想:从这节文字中能看到哪些画面?
2、交流,板书:眺望 出征 战斗 欢迎
3、导读第3节。
(1)出示文字:
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
他望到了 望到了 望到了
(2)指名读句子,问:什么叫眺望?他望到了什么?(联系第2节)
(3)追问:郑成功仅仅是在眺望吗?(心在牵挂)
(4)出示文字:郑成功慷慨激昂地宝岛台湾!
(5)让学生划出慷慨激昂,问:是什么意思?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吗?(练读、指读)
(6)情境描述,联系岳飞、戚继光、吉鸿昌等留下的名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7)布置齐读。(读出慷慨激昂)
(8)过渡。
4、导读第4句。
(1)注意一个词语瞭望,这时候,郑成功又瞭望到了什么?
(2)交流后指导三次齐读。
A、突出舰队庞大;
B、仅仅是庞大吗?突出纪律严明;
C、作为读者,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3)小结过渡。
5、导读第5节。
(1)默读,边读边想: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2)交流:追问:透过英勇这一表象,你还能读出什么来?
(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3)指名读,读出郑军的英勇善战。
(4)播放录像。
(5)大声练读。
(6)齐读。
(7)过渡。
6、导读第6节。
(1)默读,再联系上下文自主选择完成一道写话练习题。
情景2:用几句话具体描绘台湾同胞欢庆胜利的画面。
情景3:高山族的弟兄们接过郑成功送来的犁、耙等农具,眼含热泪,深情地说: 。
(3)交流。
三、总结
出示郑成功不同时期的画像,总结:
同学们,郑成功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留给后人的却是恒久的怀念,他用自己的____点燃了无数爱国者的热血;他用自己谦祥播撒着民族共融的种子;
在中华民族的抗争,郑成功用言行骄傲地书写着英雄两个大字,让我们永远铭记住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语文六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9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拼音与书写,会写22个生字,会写37个词语。
2.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本单元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5.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复习过程:
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自然景观”。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
三、复习《草原》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美丽的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2.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草原的美?课文从草原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远迎款待汉族同胞的人情美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美。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天空、草原、小丘、羊群、骏马、大牛。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草原一碧千里,小丘线条柔美,羊群多而自由,骏马、大牛有时静立不动,像陶醉在这美景中一样。
4.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理解: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体会: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5.积累描写草原的词语。
6.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复习《丁香结》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主要写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
2.自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赋予了丁香怎样的情感?作者从丁香的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颜色、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方面描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情感。
3.默读1至3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哪里的丁香花?作者写了城里、城外、斗室外以及雨中的丁香。
4.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5.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丁香结”的本义是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象征意义是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6.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绿草如茵、黑白分明
五、复习《古诗词三首》
1.背诵《古诗词三首》。
2.《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突出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六、复习《花之歌》
1.积累描写花的四字词语:花枝招展、火树银花、姹紫嫣红万紫千红、鸟语花香、花团锦簇
2.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七、复习《语文园地一》
1.背诵日积月累《过故人庄》。
2.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语文六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10
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课程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课文,了解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能说出故事的梗概。
2、勾画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对其中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能说感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自读自悟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揣摩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杨靖宇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歌颂之情,从而激发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说出故事梗概,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1、游戏:猜人名。
课前,和学生进行“猜人名”的互动游戏,学生根据人物主要特点的描述猜测出生活在不同时期的几位英雄,从而引出杨靖宇。走过悠悠的历史长河,有许多人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上。杨靖宇就是其中的一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图片),在我们的领土上烧杀抢掠,从此,英雄的中华儿女就开始了为期八年的抗日战争,这期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杨靖宇的事迹更是惊天地泣鬼神。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生读课题)《抗日英雄杨靖宇》,师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游戏导入)由生活在不同时期的几位英雄引出杨靖宇和他生活的历史背景——抗日战争,从而导入新课。这样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又能使学生明白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尽快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更快进入学习状态。
2、出示本单元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出示单元知识树和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和本课的学习重点,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二、初读感知,理清文脉
1、初读课文,掌握字词。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对字词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的大概了解,并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2、细读课文,复述梗概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概括故事梗概这一学习目标,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由于六年级学生大部分已经具备预习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因此主要采用生自学、师由扶到放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或者文中重点词进行概括训练。
随机板书:不幸被围、突围五天、分开突围、独自周旋、壮烈牺牲读了两遍课文,你觉得杨靖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生自由答,师引导:杨靖宇的优秀品质不只是这些,课文通过细节描写为我们展现了更多,本课的特色就是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三、品读感悟,探究展示
探究问题:文中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杨靖宇的什么品质?
探究提示:
1、用我们学习的浏览方法快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描写的相关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可以抓住杨靖宇的语言、行动、神态这些细节描写谈感受。
3、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
4、代表发言,不完整之处本组成员可以及时补充。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因此,对本课的另一教学重点“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的突破,主要通过引导学生细读品悟、探究展示,感受人物品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使学生学会迁移,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可以全面地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在汇报交流过程中,随机板书:关爱战士、舍己为人、英勇顽强、坚贞不屈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关于细节描写的句段,通过多样化多角度设身处地的朗读,再次感受英雄之爱、英雄之勇、英雄之不屈,使杨靖宇的崇高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在朗读中通过揣摩细节描写的妙处再次感受杨靖宇的高尚品质。
5、杨靖宇牺牲后,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杨靖宇大无畏英雄气概的崇敬之情,我采用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和引读的方法学习杨靖宇牺牲后的部分。)
【语文六年级上册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11篇03-12
语文六年级上册复习教案(精选15篇)12-05
语文六年级上册复习教案(精选16篇)03-29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10-15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通用17篇)08-11
语文复习教案09-05
语文复习教案02-28
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