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教案《大中国》

2022-10-24 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主题教案《大中国》,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主题教案《大中国》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祖国地域之辽阔广大,并理解词汇:辽阔、广大。

  2、感受音乐作品气势雄壮、欢快热烈、音域宽广的特点,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课件、歌曲《大中国》《我爱北京天安门》。

  2、经验准备:事先了解中国及福建省在地球上的位置。

  3、环境创设:活动室周围张贴地图、排放地球仪。

  过程指导:

  1、展示地球仪引入,激发幼儿寻找中国及家乡的欲望。

  (1)通过谈话让幼儿知道全世界的国家都在地球上,

  (2)引导幼儿自由在地图及地球仪上找出中国及福建省的位置。

  2、通过幻灯片了解祖国地域之辽阔广大。

  (1)提升经验:请小朋友在地图上指出我们中国及福建省的位置。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版图,得出结论:中国在世界上是很大的国家。

  3、通过课件感受祖国地域之辽阔广大,并学习词汇:辽阔、广大。

  (1)引导幼儿边观看课件边听故事《月亮船》,让幼儿感受祖国地域之辽阔。

  (2)边提问边演示课件:中国有哪些地方是世界最大?(学习词汇:辽阔、广大)。

  4、欣赏歌曲《大中国》,感受音乐作品气势雄壮、欢快热烈、音域宽广的特点,并让幼儿知道,这是一首赞美祖国的歌曲。从而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5、全体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表达爱国之情。

  大班主题教案《大中国》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地图明显的轮廓特征(像大公鸡),在地球仪上能找到中国的位置。

  2、感受祖国真大,地域辽阔。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

  2、中国地图一张;大地球仪一个;五星红旗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1、提问引出主题,出示中国地图(幼儿报出一个地名,如上海、北京、香港等,教师按照大致方位画个圆圈。)师:你们看过中国地图吗?今天啊,茅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张中国地图。

  2、了解中国地图轮廓的明显特征。

  中国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师幼用手指画国境线,感受祖国疆土的轮廓。

  我们所在的省名字叫什么?(浙江)在地图的什么位置上?教师在地图上做记号。

  (教师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的位置)这是什么地方?形状像什么?

  3、在中国地图上,观察不同颜色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棕色表示山丘,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并请幼儿看一看浙江的地貌图的颜色。

  4、每组发一个地球仪,找找中国在地球仪上的位置,贴上五星红旗。再次观察了解地球仪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意义。

  5、欣赏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阅读《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第二页“我们的祖国真大”,教师完整朗诵诗歌。

  提问:诗歌里说什么了?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进行讨论回答。

  与幼儿讨论:

  为什么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穿棉袄,有的戴凉帽呢?

  为什么说我们的祖国真大呢?

  集体朗诵诗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是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的,也可以说我自己对这个教案也很熟悉,因为在师傅讲解的时候,我用心思考了每个环节的可行性(针对我自己)以及其中运用到的引导语,在我看来,这个活动应该是可以开展得比较顺利的。但是在开展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孩子的反馈没有进行适宜地引导;第二,自身存在紧张感,导致在歌曲清唱时忘了一句歌词;第三,准备还不是真正地做到拿得出来,放得进去。其实,在这些问题中,主要还是第一点:对孩子的反馈没有进行适宜地引导。如,在引导孩子们说说这个音乐听起来怎么样?(是让人昏昏欲睡的温柔呢,还是感觉很神气,还是很忧伤,还是开心?)结果部分孩子都说想睡觉。这时我就无法对应出适宜的应答了。之后,在请教了师傅之后,我了解到,当时我可以再唱出“摇篮曲”,引导幼儿进行两者对比,再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很顺畅地将环节过度下来。

  总体来说,我是在对整个活动很熟悉的基础上开展下来的,在时间的把握上也没有拖沓,主要在对幼儿的反馈上停滞了步伐。经验是需要总结,提炼,概括的,每一个的失败与挫折都是我前进的动力。有了动力,相信我会有进步的。

  大班主题教案《大中国》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中国古代服饰的色彩和元素,了解古代服饰的特征。

  2.尽情想象,尝试把中式元素设计到现代服饰中。

  3.体验中国传统纹样的装饰美。

  活动准备

  1.水彩笔(不同于先前使用的材料,适合更精细的作品,难度有一个上升),素描纸。

  2.篆刻、门神、年画等图片。

  3.动画《小哪吒》或选取《西游记》中有古代人物服饰的片段。

  活动过程

  1.欣赏动画及图片,了解古代服饰的元素。

  (1)欣赏动画片段。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动画里的人物的服饰与我们的一样吗?不同在哪儿?

  (2)欣赏古代篆刻、门神、年画等图片,找出古代服饰中圆甲、鳞甲、软甲等元素,进一步了解古代服饰的特征。

  2.共同构想设计服饰。

  (1)汇总具有中国古代服饰特点的色彩和元素。

  (2)将元素和色彩运用到服饰设计中。

  (3)教师根据幼儿的描绘进行合作创作,指导创作过程。

  3.想象并创作。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古代元素,并进行搭配、组合,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服饰。

  教师可以播放幻灯片,以便幼儿在创作过程中选取自己需要的元素。

  (2)运用水彩笔进行色彩的装饰。

  要点提示

  引导幼儿明白,涂色时用深颜色画外面的轮廓、用浅颜色画中间,画面层次会更有层次感。

  4.分享、展示。

  (1)教师:你的服饰中运用了什么元素?有哪些特色纹样?

  (2)教师:说说你的'服饰特点以及是否有一些特殊功用。

  【评析】

  古代服饰的奥秘可真不小,我们也当上小小设计师啦!看我设计的……幼儿的想象是那么的丰富,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借助一切可以表达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将古代服饰中的元素运用到现代服饰中,可真是一次别有韵味的尝试哦!艺术的创造需要不同的经验、不同的视野!活动目标

  1.了解石拱桥的结构,感知石拱桥的多样性及从不同角度欣赏的效果。

  2.通过师幼讨论,共同探索石拱桥、砖块及阴影的表现方法。

  3.体验作品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

  大班主题教案《大中国》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中秋礼品图片和字画,增进对中秋节的了解,感受中国特有的色彩特征和民族风格。

  2.尝试运用水彩笔进行图案色彩的描绘,在文字中画画。

  3.感受文字与绘画结合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水彩笔、素描纸。

  2.中秋小故事,各种月饼图片,中秋字画。

  活动过程

  1.话中秋,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1)教师讲中秋小故事,如《嫦娥奔月》,引出中秋节的话题。

  (2)讨论中秋节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喝桂花蜜酒等。(可以结合当地风俗)

  2.合作创作,感受字画结合的艺术美。

  (1)出示各种月饼的图片和中秋字画,引导幼儿观察这些图片在色彩上的共同之处,初步感中秋节的色彩特征和民族特色。

  (2)出示写有“中秋”字样的图片,引导幼儿想象如何将其变得有中秋节的味道。

  3.自主操作和添画,营造中秋氛围。

  要点提示

  鼓励幼儿从月夜、月饼等事物出发感受相关的色彩,能从月饼、祥云等图案联系到中秋的味道,并将其作为装饰图案运用到绘画中。

  (1)指导幼儿用水彩笔在字中添画与中秋相关的物品,突出中秋的特征。

  (2)提醒幼儿使用黄色系和红色系等近似色系进行创作,进一步体验中秋的色彩特征。

  4.延伸:中秋汇。

  (1)互相欣赏设计的中秋字画。

  (2)感受中秋的团圆气氛,品尝中秋月饼。

  【评析】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节日有其特殊的地方,在风俗习惯、色彩特征等方面都很特别。让幼儿在节日的氛围中感受艺术美,既增进了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也提高了对色彩的认知水平,何乐而不为呢?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青花瓷器,了解青花瓷以蓝白为主要色彩的特征。

  2.尝试用中国传统特色的花纹大胆创作青花瓷。

  3.感受青花瓷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典雅高贵之美。

  大班主题教案《大中国》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红色在生活中的含义,激发探究颜色奥秘的兴趣。

  2、知道红色是中国人喜爱的颜色,初步了解红色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能找出认识周围一些红色的东西,并用语言简单描述。

  活动准备

  视频短片(婚庆等)、蜡烛、电子大书《颜色在说话》。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将准备好的实物摆放在教室的不同地方,请幼儿在室内寻找红色的东西。

  请幼儿坐下来,讲讲自己找到了什么红色的东西。(我找到了红色的××)

  教师小结:“红色是很漂亮的颜色,不仅可以让东西更好看,而且还会说话呢!”

  二、了解红色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师播放视频短片,请幼儿了解红色在喜庆场合的使用。

  请幼儿简单说说自己在视频里看到了什么,什么是红色的。

  教师小结:在我们中国,红色是吉祥的颜色,中国人特别喜爱红色,因此,红色在国际上也被称为“中国红”。很多喜事如叔叔阿姨结婚、商店开张、过年等都会用红色布置环境,如贴了红色的字,放红色的鞭炮等。这些红色告诉,我们有喜事到了。

  (出示蜡烛、烧火、自愿者标志)红色还有别的作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可将蜡烛点燃,请小朋友们感受温暖,要提醒小朋友不可以太靠近燃烧的东西)

  师:“红红的蜡烛,冬天里红红的火苗,都让我们感觉暖暖的。自愿者的帮助,也会令被帮助的人心里暖暖的。”这些红色,让我们感到温暖。

  (出示消防车图片、红色警示语图片)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红色在说什么呢?(带领幼儿认识警示语所代表的意义)

  师:这些红色是在提醒我们,要注意,小心一点。

  三、我用红色告诉你。

  师:你想用红色告诉大家什么?

  教师为幼儿提供印有红色物品的纸张,请幼儿自由选择,并涂一涂,说一说这些红色在说什么。

  活动应变

  可以请幼儿收集有特殊意义的红色物品(如红色的喜糖盒),活动时进行分享交流。

  活动延伸

  请幼儿找一找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的红色有这些特殊的含义。

  区角活动

  语言区:投放制作的《红色在说话》图册,鼓励幼儿翻阅图册并进行简单描述。

  益智区:放入不同颜色的玩具和篮子,让幼儿按照颜色分类。

  环境创设

  主题展示区:张贴红色的事物图片及其暗示的含义的相关文字。

  家园同步

  1、请幼儿在春节及节日的时候,参与贴对联等活动,感受快乐的气氛。

  2、请家长跟幼儿聊聊红色在不同场合代表的意义,并请幼儿找找相应的实物。

  相关链接

  跟幼儿一起欣赏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等,感受节目中运用红色(服饰、背景设置等)事物渲染的喜庆气氛。

  大班主题教案《大中国》 篇6

  活动名称:

  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2、能积极用语言描述过节时的特点。

  3、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很久以前,我们的爷爷的爷爷,他们小时候不能和我们现在一样过儿童节、圣诞节,不过他们也会过节,

  那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2、出示PPT,展示传统节日画面。

  (1)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2)师:春节我们会做些什么事情?

  幼:贴春联、挂灯笼、拜年、逛庙会……

  出示PPT,帮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节日的氛围。

  (3)依次出示其他节日。

  3、总结。

  这些传统节日,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每年都会过这些节日,我们回家到日历本上去找找,不要错过下一个节日哦。

  活动反思: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但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教材选编此内容的目的。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幼儿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大班主题教案《大中国》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关于传统食品饺子、粽子、月饼的知识。

  2、萌发对中国传统食品文化的热爱之情。

  3、懂得谦让、分享,能注意餐饮礼仪。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视频《除夕的来历》、《粽子的来历》、《月饼的来历》

  2、食品:饺子、月饼、粽子3、饺子粽子月饼图片、外国传统美食图片若干4、盘子、筷子、擦手毛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看视频《除夕》

  1、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些什么?你们知道这一天叫什么?——除夕。你们知道除夕为什么要吃饺子吃团圆饭吗?

  2、放视频:介绍除夕吃饺子的来历3、小结:原来吃饺子是表达我们中国人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我们幼儿园在迎接新年的到来也会包饺子,回忆一下我们包饺子吃饺子的快乐时光吧。

  4、出示图片(2015年迎新年包饺子的图片)

  (二)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吃”的文化

  1、师:饺子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食品,知道什么叫做传统食品吗?经过历史的洗礼,至今仍旧保留下来的食品为传统食品。

  2、师:除了饺子还有什么呢?请看:出示“粽子”图片

  3、师:你们喜欢吃吗?你们知道哪个节日会吃这个食品?你们知道粽子的来历吗?

  4、播放视频《粽子的来历》

  5、小结:原来粽子有这样一个故事,这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食品,它不仅只是用来吃的,而且它代表着一种含义。

  6、我们已经知道了中国的两种传统食品了,那么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食品?(幼儿纷纷发言)引出月饼。

  7、师:你们知道月饼的来历吗?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呢?

  8、播放视频《中秋节月饼的来历》

  9、小结:看完这个视频,你们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看来我们中国的传统食品文化还意义深刻。

  (三)中国传统食物品尝和分享

  1、师:没想到我们中国的食品背后这么丰富的故事吧,你们想不想尝一尝?

  2、出示食品,请配教老师把食品端过来,师:今天老师把它们带到了现场,要和你们、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3、请幼儿自主选择食品并尝一尝,并提醒幼儿要与同伴、客人老师分享食品,也要注意卫生,吃之前用湿毛巾擦手。

  4、小结:刚才我发现你们过去拿食品的时候表现的非常有礼貌,懂得谦让,懂得分享,也很爱卫生,吃东西前后都会擦手吃完也会擦嘴巴,这都值得老师表扬。

  结束延伸

  1、出示图片,简单介绍外国传统食品文化。

  2、师:今天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的几种传统食品,而且还品尝了,平时,我也看见你们带了外国传统食品来幼儿园吃,那么回家后可以要你们的爸爸妈妈告诉你们有关外国传统美食的故事。

  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赏美食、说美食、吃美食的故事,引导学生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感受到中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食文化的兴趣。

  优点之处:

  1.切合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一直很热烈;

  2.学生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老师的帮助,及与同学的协作、交流,同时利用学生已知信息为基础,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取认识,符合教学规律。

  不足之处:

  1.识字课,识记字形没有贯穿与课堂当中。

  2.写字时间不够10分钟。

  整改措施: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深刻认识到: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实际能力出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快乐学习、高效率学习!

  小百科: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大班主题教案《大中国》 篇8

  活动目标:

  1、在欣赏和为歌曲伴奏的基础上,感受歌曲的雄壮和气势,初步尝试跟着音乐的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喜欢、热爱我们的祖国,知道长城、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是我们国家的骄傲,产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愿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录像、音乐、地图、图片等。

  知识经验准备:知道我们是中国小朋友;会初步地看懂地图上的一些著名景点等。

  活动重难点:

  1、 活动重点:感受歌曲的气势与雄壮

  2、 活动难点:看老师的手势进行即兴伴奏活动过程:

  一、直接引出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让我们听听这段音乐的感觉是怎样的?

  二、熟悉歌曲

  1、感受音乐

  ——今天我带来了一段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段音乐的感觉是怎样的?

  小结:这段音乐雄壮、有力,很有气势。

  2、理解歌词(分段欣赏)

  ——“音乐那么有气势,今天老师把同样有气势的儿歌加到音乐中,听听那一句儿歌你最喜欢。”(欣赏儿歌)

  ——“为什么说黄河、长江是两条龙?”出示地图(长江、黄河)

  小结:“就象刚才说的,因为长江、黄河,他们就象我们祖国的血脉一样是不可缺少的,他们横穿我们中国大地。另外在月球上,就能够看到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又一个标志”

  提:为什么说兄弟姐妹都很多?

  3、跟述儿歌

  4、即兴伴奏

  ——这么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用小乐器来为他伴奏,让这段音乐能够更加锦上添花好吗?

  三、延伸活动

  1、视频欣赏

  ——其实这是一首歌曲,名字就叫《大中国》,让我们边听边看,看看这个mtv里面还有什么歌里没有唱到看风景。

  2、说说讲讲

  3、回家或在区角中继续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

  大班主题教案《大中国》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歌词内容,感受说唱的特点,能够有节奏的说唱。

  2、用连贯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领略汉字的源远流长及歌曲所表达的自豪之情。

  活动准备:

  有关中国汉字演变的视频

  教师教学资源《中国字》

  活动建议:

  一、组织幼儿谈话并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图片,了解中国汉字的魅力,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熟悉旋律。说一说歌曲里唱的什么。

  三、欣赏歌曲念白部分,并初步学习歌曲中的念白。

  (1)请幼儿说说歌曲中突出了哪些字?你们都认识哪些字?

  (2)再次欣赏歌曲念白部分,教师边听歌曲念白部分边出示相应图片(汉字处出示汉字卡片,上、中、下······)幼儿根据教师提示跟随音乐说念白。

  (3)再次熟悉歌曲,跟说念白部分。

  四、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优美的风格。

  (1)欣赏歌曲演唱部分,并初步学唱歌曲。

  (2)运用跟唱、轻声唱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用自然整齐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教师和幼儿完整演唱中教师要逐步退出。

  五、教师和幼儿共同演唱,感受歌曲活泼轻松快乐的情绪。

  (1)师幼一起演唱

  (2)自由表演唱

  (3)领唱与合唱

  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我们喜欢和认识的汉字,并尝试进行汉字创意画。

  大班主题教案《大中国》 篇10

  目标:

  1、根据孩子游戏的需求产生新内容“茶楼自助餐”。幼儿能有序的在自助餐区自由取食物,创造性进行游戏。

  2、幼儿大胆扮演茶楼工作人员的角色,明确角色意识,知道该做些什么,如何对待客人。

  3、使用文明语言,做文明的人,能主动说“欢迎光临”“欢迎下次再来!”等等。

  重点:

  幼儿能有序的在自助餐区自由取食物,创造性进行游戏。

  准备

  茶壶、茶杯、自助餐的各色食物

  过程:

  一、情境表演,导入游戏

  教师扮演茶楼老板:大家好,今天我们茶楼重新开张,隆重推出美味的自助餐区。每桌都有热情的服务员,顾客可以点茶喝,也可以自己拿盘子去自助餐区拿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哦!

  二、角色分配

  1、教师根据幼儿意愿确定茶馆经理一名、茶桌边的服务员4名、自助餐区的服务员2名。

  2、幼儿集体推选出其他角色负责人,再由负责人再去请工作人员。

  3、指导其他幼儿结伴协商。

  三、指导幼儿游戏

  1、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参观采访茶楼的自助餐区,及时帮助,指导幼儿。

  2、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重点观察自助餐区的活动:顾客如何拿取食物,服务员如何招待客人,如何泡茶,如何端茶,倒茶,如何收拾桌上客人吃完的食物进行回收,负责人如何管理茶馆,碰到问题如何解决?故意设置困难,问茶馆有没有表演?

  3、鼓励茶道表演处演员大胆使用材料,使用各种材料进行表演。并创造出新的游戏情节;鼓励幼儿按自己意愿进行活动,幼儿能及时找替代物来替代。

  4、使用文明语言,做文明人。

  四、游戏讲评

  1、教师请在自助餐区用过餐的幼儿展现活动的过程:服务员礼貌招待客人,认真泡茶,端茶,倒茶和回收吃剩的食物。

  2、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鼓励和表扬在游戏中表现出色,创造性使用材料,发展出游戏新情节的幼儿,并欢迎幼儿到时收看采访的节目。

  3、结束游戏,整理玩具

  幼儿将自己部门的玩具分类整理好。

【大班主题教案《大中国》】相关文章:

大班主题教案:美丽的中国结_大班主题教案07-05

大班主题教案《中国在哪里》10-08

大班国庆主题教案《中国人》11-07

中国功夫大班主题教案11-21

大班主题活动大苹果教案07-20

《开心大舞台》大班主题教案11-08

大班主题教案《我是中国人》09-29

大班主题活动中国印教案09-26

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是中国人》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