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2022-10-12 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数学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篇1

  教学内容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发现过程,掌握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作业展示(生到大屏展示算式的解答过程)

  二、小组交流:重点交流共同点

  学生课前预习作业已经完成,让其和其他同学交流观点,同组之间交流意见。观察孩子发现的共同点是什么?

  三、组际碰撞

  老师:孩子们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有疑问及时提出?

  A、交流过程中明确单价、数量、总价的意义。

  老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重点引导孩子们说出,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了多少,求一共用多少钱?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老师明确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生活中举例说明。

  老师:通过你们的讲解我就明白了,每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买了多少就是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就是总价(板书)。

  B、辨析例题中的三个量。

  同学们已经找到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下面我们通过刚才的题目来研究一下这三个量的关系。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板书)

  教师总结:孩子们真棒,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购物问题的三个常见的数量关系式。下面我们一起去逛逛超市,帮售货员解决问题吧。

  四、巩固练习

  1、超市购物单,指出单价、数量、总价

  2、在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这样表示单价,你能说说它表示的意思吗?

  3、这是购物清单,你能指出哪个量表示的是商品的单价?那么3瓶、10根、2个表示的是什么?

  4、不解答,只写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5、列算式,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

  常见的数量关系

  每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

  买了多少就是数量

  一共用的钱数就是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四年级数学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80页练习十四第3、8、9、12、13、17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中试商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四舍五入”试商,首先,一起来回顾一下试商的过程。

  小组交流,教师指导汇报。

  教师:今天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二、指导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练习十四第8题。

  教师点名提问,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练习十四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小组交流订正。

  3.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练习十四第9题。

  (1)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2)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列式计算。

  (3)教师讲解,全班集体订正。

  让学生分小组议一议如何列竖式计算,再独立解答,再由教师进行抽查。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四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试商,并归纳试商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2.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四第13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四第17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整堂练习课下来觉得是一帆风顺,但是当我批改作业时才发现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不够高。查看了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学生比较粗心。

  2.学生数学基础较差。

  3.少数学生受到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固定思维。

  针对以上出现的诸多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

  学生粗心的毛病不是一日形成的,那是由于学生从小没有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要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与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应和家长多沟通交流,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平时要重视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作业时间,使其能认真书写。适当采取一些措施,如对书写不整洁、不规范的学生让其重写。

  2.重点进行口算训练。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每堂数学课中,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把口算教学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不会计算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当然,要做到持之以恒。

  四年级数学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篇3

  设计说明

  本节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主探究生活中的实例,明确常见数量之间的关系,有效把握教材,使《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些基本理念得到落实,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本节课时,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2、注重情境教学,关注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本节课选择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活动情境,在探究中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较好地体现了教材中的教学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列式并解答。

  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2、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组内订正。

  (1)80×3=240(元)

  (2)10×4=40(元)

  3、引入新课。

  在我们已经学过的应用题中,蕴涵着各种数量关系。上面的题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总价、路程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建构模型,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52页例4。

  (1)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

  ①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

  (生讨论后得出:这两道题都是已知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了多少件商品,求一共要多少钱)

  师: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

  ②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知道自己文具盒的单价吗?(学生自由回答)

  ③请你来说一说下题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学校买了20套校服,每套30元,共花了600元。

  (2)探究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师:根据黑板上的两道算式80×3=240(元),10×4=40(元),用单价、数量、总价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生交流并完成课堂活动卡。

  ②引导学生概括出其他两个关系式。

  (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四年级数学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对策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对对策论的应用能做到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都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讲。

  指名学生讲或教师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赢了齐王?同学们想知道吗?

  其实呀,这其中也蕴藏着很深奥的数学问题,那么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我们都能反败为胜。

  二、自主探究

  1.讨论: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

  田忌取胜的策略:

  2.提问设疑。

  (1)田忌所用的策略是不是唯一能取胜的办法呢?

  (2)田忌到底有多少种可以采用的应对策略呢?结果是怎样的呢?讨论、交流、汇报。

  田忌共有6种应对策略:

  3.举一反三。

  请同学们想一想,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学生众说纷纭,会提到各类比赛)

  那么请你们来安排一下,如果有这样的比赛,你们会怎样安排他们的出场顺序?看来呀,一场比赛,我们光水平高还是不够的,我们要知己知彼,凡事懂得讲究策略,才会取得胜利。

  4.总结规律。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你们有没有发现对待这样的策略问题,我们有我们的解决技巧呀?(学生试说)

  最后总结:最低级的对最高级的,其他的对略低一筹的,这样就会保证胜利。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106页“做一做”。

  数学游戏,先弄清游戏规则,再同桌两人合作完成。并思考:如果一人拿9、7、5三张,一人拿8、6、3三张,拿8、6、3这三张的人有可能获胜吗?该按怎样的顺序出牌才能获胜?同桌两人试试。

  2.教材“练习二十”第3题。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同学们早已熟悉的故事入手,发现数学知识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在学生兴趣正浓之时,借助合作、探讨,找到规律。在兴趣意犹未尽之时,通过游戏,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年级数学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篇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正确地测量角的度数,会画已知度数的角。

  2.进一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含义,会画垂线。

  3.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关于图形的知识。

  难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1)组织学生翻阅教材中第3、5单元的内容,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3)各小组汇报各自整理的知识要点。

  用投影仪展示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并选派代表汇报。

  (4)评议各小组的汇报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

  (1)直线、射线、线段。

  (2)角。

  记作:∠1

  (3)垂直与平行。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练习指导

  1.把下面各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

  15° 38° 91° 89° 178° 63°

  115° 138° 19° 179° 128° 75°

  2.已知∠1=75,求∠2、∠3和∠4的度数。

  3.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度数的角。你会画吗?

  15° 75° 105° 150°

  4.教材第110页第3题。

  小组中议一议,在适当的空格内填上“√”,再说一说几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指名汇报,集体订正,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二十一”第9题。

  180°角的两边有什么特点?

  360°角怎样画呢?

  让学生独立完成画角练习,再交换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检查所画角是否正确。

  2.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0题。

  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相互交流方法。

  3.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1题。

  先说一说四种图形各自的特点,再填一填。

  四、课堂小结

  学习图形与几何,要善于观察、动手操作。

  四年级数学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篇6

  【教学目标】: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技巧,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培养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

  20×3= 60÷3= 30×9= 270÷3=

  39÷4≈ 84÷6= 31÷3≈ 72÷4=

  26÷5≈ 54÷3= 43÷6≈ 75÷5=

  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分别指名口算。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口算呢?

  (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例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1)弄清题意,分析条件和问题。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求80里面有几个20。

  (2)指名列算式:80÷20=(板书)

  (3)你能口算出这道题吗?你是怎样想的呢?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算法:

  A.8÷2=4 B.()个20是80…

  80÷20=4 80÷20=()

  教师完成解答。

  2.想一想:83÷20≈ 80÷19≈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指名汇报。

  (2)以上这2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都可以依据80÷20来计算)

  3.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1题。

  注意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4.教学例2。

  让学生自己读题,独立完成,解答在教材上,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5.完成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练习,全班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二”第2题。

  指名说一说解答的方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教材“练习十三”第3题和第5题。

  要求先读懂题意,再列式解答。

  “限载40人”是什么意思?表示一次最多只能载客40人。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4.教材“练习十二”第4题和第6题。

  指3名学生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5.教材“练习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年级数学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篇7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说出商的位数,并能正确地计算,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试商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各种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62÷31 720÷80 84÷42

  12×5 25×8 75÷15

  2.判断,教材“练习十六”第6题。

  先判断对错,再独立改正。

  3.教材“练习十六”第7题。

  学习独立练习,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4.回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怎样试商?怎样判断商的位数?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练习十六”第8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回忆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明确此题是已知路程和4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求时间,要用除法计算。

  (1)学生独立练习。

  (2)选择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指名汇报结果。

  (3)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六”第9题。

  (1)先说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2)你是怎样确定商的位数的?

  3.教材“练习十六”12题。

  知道商是一位数,说明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比除数大还是小?商是两位数时又说明了什么呢?

  □里填几才符合要求?有几种填法?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分工计算。

  (3)选代表汇报结果。

  (4)教师集体订正后进行归纳小结。

  4.教材“练习十六”第10、13题。

  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想一想:先要求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课堂练习

  教材“练习十六”第11题。

  (1)学生独立练习,看谁计算认真细心,正确率高。

  (2)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初步理解三者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单价×数量=总价。

  难点: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数量关系,比如说购物时会有买了多少件商品、付了多少钱之类的问题。下面的问题你会解答吗?(引出?例4)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例4。

  点名口答,列式,板书:

  (1)80×3=240(元)

  (2)10×4=40(元)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小组探究,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总结的共同点,然后说明单价、数量、总价。板书如下:

  每件商品的价钱→单价

  买了多少→数量

  一共用的钱数→总价

  4.你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吗?想一想,议一议。教师总结并板书:

  单价×数量=总价

  5.巩固练习:

  教材出示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同学们现在知道了单价、数量和总价,你能举例说明吗?

  小组内分别举例说明,组长和其他的组员进行评判。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1)小组内说一说。

  (2)选代表汇报。

  (3)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九”第3题。

  提出一个己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互相交流。

  (3)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根据统计数据正确绘制统计图。

  2.进一步学习根据统计图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并绘制条形统计图。

  难点:对条形统计图进行信息分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对一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便于我们发现问题,改善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来复习关于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复习回顾

  1.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学习了用哪一种统计图进行统计?(条形统计图)

  2.我们一般怎样画条形统计图?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教师小结:(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一个长度单位表示的数量的多少。

  (4)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注数量。

  3.画条形统计图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可以补充。

  教师强调:

  (1)同一条线上所画的间隔必须保持一致,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2)一个长度单位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我们怎样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111页第4题。

  (1)组织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同桌间相互交流。

  (2)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第(1)题的算法,其余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教师指名汇报,并要求说说做题的方法,集体交流并订正。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出问题并解答。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14页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的绘制,组内交流并订正。

  (2)指名学生口答第(1)题,集体订正。

  (3)指名学生板演第(2)题的算法,其余学生练习,师生共同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对条形统计图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主要是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条形统计图的画法、注意事项和分析方法,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使他们发展了思维的灵敏性,培养了学习的信心,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在课堂上,我始终起到的是组织、引导的作用。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教学的形式归于单一。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四年级数学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的含义,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能运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难点:运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交通工具,你知道有哪些交通工具呢?

  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2.投影出示例5。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交通工具有关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5。

  (1)指名读题。

  像这样的问题你会解答吗?

  写出算式。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回答共同点。

  (3)教师归纳后向学生说明:

  ①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②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就是汽车的速度,可以写成70千米/时,读作70千米每时。

  (4)讨论: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教师:知道了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就可以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行驶的路程。

  2.巩固练习:

  教材第53页“做一做”。

  小组中互相交流,说一说,写一写,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九”第5题。

  (1)小组中说一说,议一议。

  (2)指名说一说,教师指正。

  2.教材“练习九”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点名说一说你这样判断的理由。

  3.教材“练习九”第9题。

  (1)先指名读题,说一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解答“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2)议一议:怎样求“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JP3〗使学生明确:求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也就是求返回时的速度,根据“路程÷时间=速度”来解答。

  120÷2=60(千米/时)

  讨论:如果知道行驶的路程和速度,怎样计算行驶的时间呢?

  引导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什么新的本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入手,贴近生活,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速度的概念,通过预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授新知时,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难点:探究沏茶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学新知识之前,我们来解决一个语言问题。请用“一边……一边……”造句。

  (由学生自由联想造句,再指名学生将所造的句子说一说)

  教师:大家说的这两件事情都是同时进行的吗?

  (板书:同时进行)

  教师:大家都说的不错,但不知道做的好不好,完成的效率高不高。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怎样合理地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板书课题:沏茶问题)

  二、探索新知

  教学教材第104页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中的情境图。

  教师:想一想,你平时沏茶之前都要做哪些准备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做了哪些事,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

  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如果这六件事情一件一件地做,要多长时间?(学生回答:14分钟)这个时间有点长了,万一李阿姨在家里做客的时间不长怎么办?看,小明在想什么?

  安排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选派一人汇报方案,师生共同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流程图记录下做事情的过程。

  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共用11分钟

  洗茶杯

  找茶叶

  4.归纳小结:我们刚才做的这些,都是采用同时做几件事的方法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从而来合理安排时间。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最佳的方案。

  2.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第1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指派小组代表汇报解决方案。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优化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

  重、难点:对烙饼问题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录像:妈妈烙饼的过程。

  学生观看后,教师提问:刚刚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在刚才的录像中妈妈是怎样烙饼的?(学生回答,教具演示)

  要把1张饼烙熟,就必须两面都烙好,也就是说一张饼有正、反两个面。如果烙一面要3分钟,谁能很快地告诉我,烙1张饼要多长时间?

  教师:那烙2张饼呢?(生答:12分钟或6分钟)

  要求6分钟的同学说出理由。

  教师:6分钟的同学想法真不错,想到同时烙,这样就节省了时间,饼很快就烙熟了。

  教师:同学们的思维真是活跃,为了节约烙饼的时间,想出了很多的方法,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些类似烙饼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教材第105页例2。

  (1)课件出示第105页中的例2。

  教师:如果我们要烙3张饼,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烙3张饼,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呢?

  (2)组织讨论交流。

  安排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交流,然后分小组进行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案:

  ①烙1张饼要6分钟,烙3张饼要18分钟。

  ②烙2张饼用6分钟,再烙1张用6分钟,只用12分钟。

  教师追问:还可以怎样烙?

  引导学生思考:要尽快地吃上饼,每次能烙2张饼,能不能保证锅里总有2张饼在烙呢?应怎样安排?

  (3)归纳最佳方案:

  ①放第一、二张饼烙3分钟;

  ②将第一张饼翻面,取出第二张,同时放入第三张饼,再烙3分钟;

  ③取出烙好的第一张饼,再放进先取出的第二张饼,同时将锅里的第三张饼翻面,再烙3分钟,这样只用9分钟就烙好了3张饼。

  (4)自己用替代品(圆形纸)在桌面上操作一次。

  让一名同学操作,其余学生记录时间,体会烙饼的方法。

  2.如果要烙4张饼、5张饼、6张饼呢?

  (1)组织学生根据刚才的方法在小组中用圆形纸操作试验。

  (2)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用表格记录下同学们操作的结论,并小结:烙饼的张数乘3,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然后小组间相互订正,交流讨论。

  2.完成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相关文章:

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教学反思范文09-03

《单价、数量、总价关系》教学设计06-20

单价×数量=总价教学反思07-04

《单价×数量=总价》教学反思01-07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及反思07-04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09-30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07-05

《单价数量总价》的评课稿10-29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数学教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