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2021-04-12 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去、贼、恶、),虚词(焉)和有关的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情感目标:深刻理解孟子的“性善论”,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教学重点】

  1、重点讲授第1则、6则。

  2、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

  【教学难点】

  1、理解“性善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2、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512汶川大地震吧,几秒钟的时间一座城市化为废墟,多少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而远在深圳的你们,也是纷纷捐款,时刻关注着四川人民。那我想问一下,你跟他们是亲戚吗?是朋友吗?认识吗?——不认识,那你们为什么会捐款捐物,甚至留下了泪水呢?

  那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同情的心理,也就是侧隐之心。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孺子怵惕

  恻隐铄

  荑稗强

  2、投影重要字词句。

  实词: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贼害

  非恶其声而然也厌恶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抛弃

  虚词: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翻译句子: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三、齐读文章、研讨问题

  (1)我们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

  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

  在孟子看来,我们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

  ①要“扩而充之”,②要“存之”,③要“求”之,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⑤要“熟之”,⑥要不“自暴自弃”。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小结与过渡:孟子告诉我们拥有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拥有了“仁义礼智”,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境界的潜能。问题的关键就是你有没有去发现并挖掘这种所固有的潜能,也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扩而充之”,如果你挖掘了你的潜能,你就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如果你自暴自弃了,你也就流入了凡庸甚至堕入了邪恶。下面就结合你自身的经历或者是你的所见所闻来谈谈你是怎样看待你自身的潜能的?你又是怎样不断挖掘你的潜能的?

  四、拓展、探究

  结合你自身的经历或者是你的所见所闻来谈谈你是怎样看待你自身的'潜能的?你又是怎样不断挖掘你的潜能的?

  小结: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巨大的潜能,你是一个火炬,要看你怎样把他点燃,你是一块宝藏,要看你怎样去挖掘;你是一颗星星,要看你怎样去发光。

  五、升华主题,总结教学

  我们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不仅要掌握最基本的字词句,还要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孟子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但是有发端之后还要不断向内心求取,还要使他成熟,不能自暴自弃,只有这样才能把仁义礼智四端发扬光大。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3、进一步学习孟子运用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选读的最后一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学习要求总体上与学习其他“诸子散文”一样,还是三点:一是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二是把握思想观点,三是学习说理方法。本课的学习目标是:

  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3、进一步学习孟子运用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二)检查预习:

  1、齐读课文,纠正读误,再齐读。

  2、请同学们根据自读对不懂的词句进行质疑,师生讨论,共同释疑。

  3、老师向同学们质疑,师生讨论,依次释疑:

  ①、课题中“我固有之”的“我”和“固”应如何理解?

  ②、课文开头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之中的“不忍人之心”应如何理解?

  ③、“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与“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中的两个“所以”的意思是否一样?

  ④、“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中的“要”和“乡党”该怎样理解?

  ⑤、“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中的“扩而充之”应如何理解?

  ⑥、第4段中“乐莫大焉”和“求仁莫近焉”中的“莫”和“焉”该怎样理解?

  (三)齐读第1段选文,讨论研究问题:

  1、从课文所选的6段选文来看,课题就是全篇所阐发的中心,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本来就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而且它就好像每个人都有四肢一样。那么,孟子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或者说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引出这个中心的?

  ——首先是运用了层进式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首先提出一个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就会有“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的“羞惡之心”;因而也就会有“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而也就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了。这里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逻辑手法,层层推进,一步步逼近论说中心,这种运用层进式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手法是理性极强的一种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第二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从大的方面来讲,先从正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着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接着再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归为“仁义礼智”四端,最后引出所要论说的中心——正反对比,辩证有力!

  2、通过以上分析,第1段引出论说中心的手法极富理性,辩证有力,但是,运用层进式也好,运用正反对比也好,而从逻辑上来说,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方式,而唯独对并非是全文论说中心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一观点不惜调动了“例证法”和“正反对比法”展开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证,这是为什么?你从孟子所运用的“例证法”的论证中能得到一个怎样的启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个观点是直接推理出论说中心的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它就像为了求证一个几何命题而精心设定的一个坐标点,这个坐标点如果不存在,那么有待求证的命题就不存在,同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个直接推理出论说中心的重要理论基础如果站不住脚,本文的论说中心也就站不住脚。

  ——从孟子所运用的“例证法”的论证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运用“例证法”论证观点时,举例要全面,绝不能使用“孤证”。而“孤证”现象在我们同学的作文中却是屡见不鲜的。

  3、在孟子看来,作为“人”,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那么,我们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纵观全文,孟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

  ——不是。“‘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并不等于“仁义礼智”,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境界的潜能。

  ——在孟子看来,我们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①要“扩而充之”,②要“存之”,③要“求”之,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⑤要“熟之”,⑥要不“自暴自弃”。

  4、孟子认为:扩大充实“仁义礼智”四端、“熟之”于“仁”和不“自暴自弃”这三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孟子都进行了具体论证。那么,孟子在论证这三个观点的时候,主要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从孟子对这种方法的运用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孟子在论证这三个观点时主要用的是“喻证法”。运用“喻证法”时,喻体越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就越能深入浅出地证明论点。

  (四)总结教学,布置课外作业:

  1、总结教学:

  如此看来,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已经基本达成了。

  现在老师对本文作一个简单的小结:本文所选的是孟子有关“修身”方面问题的重要论说,主要阐发的是“仁义礼智”的“四端之说”,它是孟子“性善论”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去认真地学习体会,并要积极地继存和发扬。与此同时,作为议论性的文章,孟子经常采用的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更是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的。因此,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练习,请大家抄一下。

  2、课外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不知什么时候,社会上已不再那么欣赏“沉默是金”,取二代之的是“个性”这个词语的风靡。善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学生自然不甘落伍,于是“你真有个性”就成了一句很高的评价。我们在张扬自己个性的时候,需要不需要顾及到对社会的影响?个性的张扬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社会到底需要张扬什么样的个性?

  请以“个性的张扬与社会的需要”为标题,运用本文中学习的三种说理的方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1.《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精品教案

2.《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学设计

3.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人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4.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5.仁义礼智的教案

6.仁义礼智的教案

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8.论语:仁义礼智(2)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体育《泥土探秘》教案 下一篇:《大恐龙进城》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