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理解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36+28+17=
65—25—21=
师: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哪种是简便写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
(二)情境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过公交车吗?那你们坐过吗?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要遵守乘车规定,要有秩序的上下车。瞧,一辆公交车在南山站停了,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1、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
3、呈现
4、师:你会列式吗?生:67—25+28
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另外,问题二的提出为解题的另一种方法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师:像这样有加法有减法的加减混合式题,你们能不能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试着来计算一下?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应该线算什么?在算什么?
1、学生列竖式计算67—25+28=
2、还有其他解答方法吗?67+28—25=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了连加、连减运算的基础,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直接让学生合作探究,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来完成,重点让学生在与连加、连减运算的比较中,感受新知学习的注意事项,看清运算符号。探究其他解决方法的环节,目的是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在进一步巩固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72—(47+16)=
2、引导学生与67+28—25=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
3、尝试笔算72—(47+16)=
4、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
5、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运算时应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本环节直接出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让学生跟上一题的算式进行比较,在对比中感受小括号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的不同。在笔算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有没有简便写法,充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29页练习五的第5题
2、完成28页做一做
3、知识应用。
四、课堂总结,评价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67—25+28=70(人)
72-(47+16)=9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教学用具:
贴图、投影、练习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投影)
1+4+5=2+7+1=10—4—4
8—1—3=6+4+0=8—0—6=
2、说说连加连减的计算题应当怎样计算。
口算(投影)
4+5=9—2=
3+7=10—4=
7—4=3+5=
8—1=7+3=
观察有什么特点。
二、学新知
利用特点把每组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
板书:组合题目
4+5—2=3+7—4=7—4+5=8—1+3=
这些题有什么特点?板书:(加减混合运算)
猜猜这些题应当怎样计算,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游戏
三、练习
1、口算说出计算过程
7—6+52+6—45+4—75—4+7
2、填空;把横行竖行三个数加起来填在括号里
163
422
315
()
()
()
()()()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练习十七4—9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问题的探索与解决过程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把计算教学和运用教学结合起来。
3、情感与态度:通过应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课件。
2、兵乓球拍和兵乓球学具。
3、课堂练习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老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加减和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相关练习,前面的练习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不知今天能否继续发扬你们的优势?下面来几道口算试一试你们的“功力”
(放课件2,练习1)。请一位同学说出答案。
[设计意图:结合我校开展的计算课题研究,复习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由浅入深,先激发学习兴趣。]
二、小数混合运算
老师:同学们的口算果然厉害,看看小数混合运算。能否依然“百发百中”(放课件3,练习6),做四道练习,安排男生和女生各做2道,进行比赛,然后请4位同学上黑板板书。
[设计意图:这4道练习分别有2道有括号2道没括号,让男女生竞赛,谁又快又准,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加强和巩固学生的混合运算能力。]
男同学:女同学:
老师:果然“名不虚传”。下面谁能告诉老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是什么?(提问)小结,展示课件4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己运算,自己总结计算步骤,还学习主动权给学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决解实际问题
1、完成练习十七第8题。
老师:同学们,数学离不开生活。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今天我们运用小数加减法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看大家能否学以致用?(出课件5,练习8),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提问。
(不用算结果,只说方法)。
[设计意图:运用小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题意并说出解决的方法,因时间关系,可以不计算,但基础好的同学会很快把结果计算出来。由浅入深,这道题较简单,学生学习的难度不大,有积极性。]
2、完成练习十七第7题。本节课的重点和亮点,用学具配合提出问题。
老师: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例如下面这题(展课件6,练习7)让学生先看图,了解题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再解答。按4人小组分发学具,每人提出一个问题,并拿着学具说出自己的问题,学生会提出6种问题,先请4位不同问题的同学上黑板板书。把学具贴在黑白,并列式计算。后2种方法提问学生,老师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把学具展示在黑板,可以节省学生写文字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完成P103思考题——拓展延伸:
老师:同学们从窗外扔过垃圾吗?(有、没有)。对,不能随便扔垃圾,要爱护我们的环境。还记得我们学校举行的科技节的其中一项3楼“扔鸡蛋”比赛吗?大家知道鸡蛋这样扔下来一定“粉身碎骨”,为了使鸡蛋完好无损,我们参赛的同学花了很多心思去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一些高空坠物地知识,你们知道吗?
物体越接近地球速度越快,地心吸引力的作用。
(展示课件7,让学生读题)打开书本P103,看思考题……在书上的图示写一写这4秒钟分别的行程。
然后,老师在黑板画图分析,先算出每一秒落地的距离,然后把这4秒加起来,让学生明白并不是第四秒是问题的结果。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二是解决一些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问题,进一步巩固多步骤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4、记账本的计算知识。
展示课件8,师问:不知同学们见过这种表格没有?
(没有、有)。在哪里见过?
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
(这是一本记账本,所有单位或一些家庭都要会用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每日的收支情况记录下来,好为生活和工作作具体的安排,这是学会理财的必修课。说说怎样计算,不要求计算结果。
板书:上次结余+收入-支出=现在结余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知识,并掌握如何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表达能力。]
四、知识迁移,小数的加减解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老师:我们已经学过小数分数互化,谁能举出一些例子?提问,老师板书:例如2/100=0.02、3/10=0.3
老师:既然大家掌握了小数分数的互化,下面这道题估计也难不到我们四(3)班的同学,请看题(出课件9,练习9),请四位同学上来板书。
[设计意图: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既掌握小数的加减,又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加减,了解知识间相互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小数的加减运算。]
五、小故事,讲大道理。
老师:同学们做了不少题了,有点累了吧,为了奖励同学们的优秀表现。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好不好?展示课件10、11。这是前苏联“联盟一号”飞船因工作疏忽,遗漏了一个小数点导致飞船和科学家一起坠毁的悲剧。
[设计意图:在学生做了不少练习的时候,适当放松一下,调节学习气氛,通过小故事讲大道理,教育学生学习和生活都不能马虎的道理。]
六、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总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了解学生的真正收获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情境表演,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想看节目表演吗?欢迎小演员上场。老师要给大家提个醒,在看节目表演时仔细想一引导,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表演情境一: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1、(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小朋友,文具店里还剩几个文具盒呢?谁会算?
2、(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谁能提个问题?你是怎么算的?
3、师:商店里原来有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现在商店里一共有几个?你会连起来列道算式吗?
4、师:(指着算式)对,商店里原来有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5、大家看仔细。这道算式既有减也有加,你会算吗?你是怎么算的呢?
6、先算8—3=5,这个5呀,我们既可以记下来,也可以记在心里!(先写后说)
7、大家一起说,这道题先算8—3=5,再算5+4=9
表演情境二:1支铅笔,运来8支,卖走3支。
1、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谁能用几名话把刚才的过程完整地说一遍!你能提个问题吗?谁会列算式?
2、商店里原来有1支铅笔,运来了8支铅笔后,又卖掉了3支铅笔。
3、这道题怎么算呢?
4、比较一下这两道题,它们在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小结:你观察得真仔细,这种有加有减的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一样,都是先算左边的再算右边的。
(评:通过现场表演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历认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动手操作,巩固深化。
刚才几个小朋友表演得真精彩,下面表现得好的小朋友,课后就可以得到老师的一朵小红花。
1、示范操作,先列式。
①注意看老师是怎样摆小圆片的,看谁观察最仔细。这里有7个0,拿走了2个,又放上去1个,现在有几个?你能列道算式吗?写在随练本上!
②4个0,放上去1个,又拿走2个,现在有几个?(指名回答)
③刚才是看着老师先摆圆片,再写算式的,现在请你们看着算式来摆圆片。
2、3+1—2学生操作(指名板演)
3、4—2+3指名学生直接口述你是怎么摆的?
(评:观察生活、联系情境、动手操作,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顺序的规定。)
(三)看图练习,巩固深化(动画演示)
(1)
1、植树节到了,瞧,小明带着小树苗来了,数一数,他的肩上扛着几棵?小推车里有6棵,他们现在干什么?(植树)
2、你能根据刚才的两幅图,把算式补充完整吗?
6+2—□=□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求的是什么?
(2)
1、小朋友们坐过公共汽车吗?小明他们植完树后也来等车,准备回家啦!你看到什么?
2、公共汽车上原来有几位乘客呢?前面小朋友下车后,车上有5人,原来车上有几人?
3、7位乘客里,有几位下车了?有几位已在车上了,你能列一道算式吗?
4、板书:7—2+3
7+3—2
(3)下面做几道口算题。
把书翻到61页,做上面的6道,指名两题,说运算过程,师报题,生齐答。
(评:通过动画演示很形象的看出在下车之前,在植树之前的数量情况,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为学生正确列式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小朋友们真细心,有几只小青蛙也来凑个热闹,他们要表演从飞机上跳伞,你们欢迎吗?看看它的降落伞,想一想,它该跳到哪个数字池塘里,举牌表示!
(评:该游戏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感。)
(5)为了使我们的公园更美丽,小明他们又到公园里来打扫卫生啦!□0□0□=□
1、填数字,0里填加号减号,你可以提什么样的问题,列什么算式呢?看看谁最聪明,写得算式多!
2、同桌两人讨论讨论
(评:开放题设计体现了教者的独具匠心,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给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机会,能提出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总结:
我们周围呀,还有很多数学问题呢!我们要做个有心人,爱学习,爱思考,这样我们今后会更加喜欢学数学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
2、能初步掌握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更准确地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
难点:将一个加减混合运算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是在对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及减法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所以必须对有关法则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能在运算中加以灵活运用。
二、新课:
1、知识基础:
其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其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其三:“+”、“—”在不同情形的意义(运算符号及性质符号)
2、知识形成:
(引例)计算:
根据减法法则,按照运算顺序,有:
原式
在一个加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即有:
这个式子仍看作和式,有两种读法,
按性质符号:读作“负8、正10、负6、负4的和”
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加上10减去6减去4”
例:把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两种读法)。
例:按运算顺序直接计算:
三、巩固训练:
P46.1、2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新知识点比较少,但在其中就特别注意的是,如何保证学生在省略特号时,能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并能对省略加号的算式的`准确读法。
五、家庭作业:
P471、23
六、每日预题:
如何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对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简化运算?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正确地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教师:分数连加、连减为什么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二、学习新课
尝试计算例1。
通过订正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教师:
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吗?
②例1与准备题比较哪相同?哪不同?(讨论)
③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板书: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加减计算。说明:虚线框的部分,我们在计算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想,但在做题时这一过程可以省略不写,而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教师: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
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分两步计算,是一次通分好,还是分步通分好呢?学生尝试计算并订正。
教师:
①怎样计算简便?
②为什么分步通分简便一些?
说明:虚线框的通分过程,以后计算熟练了可以不写,或写在草稿纸上,也可以直接写出结果,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教师:结果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按照下图的计算步聚列出综合算式,并算出得数。
4、思考题:华和王英比,谁高一些?高多少米?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做到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经历自主探索及与他人合作的学习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引导提出问题,初步学会有条理思考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问题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习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学习难点:连加减混合意义和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看一看,好吗?
2、课件出示一:观察图片
图上都有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说清楚数量的变化)
学生独立编出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设计意图:锻炼孩子们的读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问题的概括能力3、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独立完成:原来有4只天鹅,过了一会飞来了( )只,又飞走了( )只,现在有几只天鹅?
先让学生结合图中的说明,理清思路,再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求出有几只天鹅?让学生在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每组出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意见。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分别列出各种算式。
算法:______(只)
让学生看算式,每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总结:加减混合运算也是先算前面的(也就是加法在前先算加法,减法在前先算减法)。
课件出示图片二:(天鹅的变化)原来有4只天鹅,过了一会飞来了( )只,又飞走了( )只,现在有几只天鹅?学生能说出天鹅只数的变化,列出算式。算法:________(只)
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能有条理的解决问题,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4、还有其他的问题吗?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全都说出来。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连加、连减一样,都是从左面开始,分两步计算。
三、训练与总结
67页做一做仔细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出图的意思,提出问题,并列算式。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初步感知连加连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连加连减,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教学难点:
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
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师:放假时,你们喜欢和爸爸妈妈去外游玩吗?有一位叫小明的小朋友,去乡下的奶奶家玩了。(出示图片:小明)
一大早,小明的妈妈就带着他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4+1 5+2 5-2 8-2 10-4 3+4
5+3 7+1 3-1 6-2 6-6 7+3
师:小明看到路旁的小鸡正在吃米。你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吗?
生: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5+2=7
生: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1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7+1=8
师: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里喂鸡呢,小明可是个懂事的孩子,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理解情境
师: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然后来了几只?(演示来了2只)最后来了几只?(演示来了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提出数学问题吗?(如果说不好,可重复演示课件)
生: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师:口才不错,你说得真完整。
(2)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5+2+1=8
(3)理解列式的意义
师:真聪明。我们来读读这个式了。
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
师: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师:这样三个数或三个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
小结:刚才的5+2=7相当于5+2+1的第几步?(第一步)
7+1=8相当于8+2+1的第几步?(第二步)
看来今天我们学习的算式更加简单,更加直接。
(4)探究计算方法。
师: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齐)先算5+2=7,再算7+1=8(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演示“搭桥”法,即在5+2的下面画横线并在线下写出得数7)
师:1与谁相加?
(5)练一练。师:请看图,会一边摆一边说图意吗?(一个学生上来演示。)生: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小棒,最后摆1根小棒。现在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
列式:4+3+1=8
师:然后打开数学书72页,填一填。
1与谁相加?怎样得到的?
小结: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得数后,再加上第三个数。也就是说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三、突破难点,巩固练习
(1)演示情境
看,小鸡们吃饱了。(演示小鸡跑走图)
(2)合作探究
师: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同桌交流,再回答)
师:要求还剩下多少只小鸡,怎样列式更简单呢?(板书:8-2-3 )
师:这个算式就叫做(生:连减)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连加、连减)
师: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8-2=6,6-3=3
师:3从哪里减(6),6是什么?(8-2的结果)(师同时板书演示“搭桥”法)
小结:连减的计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得出小得数后再减去第二个数。
(3)练一练
师:什么意思?谁上来摆一摆?说一说
生:原来有10个三角形,先拿走3个,再拿走5个,还剩多少个?
师:我们也来摆一摆,说一说。
小结:喂完小鸡后,小明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从左往右)
书第73页第2题,第74页第5题同桌说图意,先不做。汇报,再做。
小明真是个好孩子,妈妈买三种食品给他吃,请你帮小明想一想,算一算,小组合作,先说题意,再说算式。(连加)谁来试一试?
生说师在黑板上摆:我买了……一共多少元?
妈妈没空,给了10元钱给小明,记得剩下的钱要还给妈妈。谁来试一试?(连减)
生说师在黑板上摆:我用10元买了……还剩多少元?
小组合作,汇报。
四、总结
今天小明去了奶奶家,收获多吗?你也说说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让学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减运算法则和加法运算律。
难点: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课堂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什么叫代数和?说出-6+9-8-7+3两种读法。
二、讲授新课
1.计算下列各题:
2.计算:
(1)-12+11-8+39;(2)+45-9-91+5;(3)-5-5-3-3;
(7)-6-8-2+3.54-4.72+16.46-5.28;
3.当a=13,b=-12.1,c=-10.6,d=25.1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c);(2)a-b-c;(3)a-(b+c+d);(4)a-b-c-d;
(5)a-(b-d);(6)a-b+d;(7)(a+b)-(c+d);(8)a+b-c-d;
(9)(a-c)-(b-d);(10)a-c-b+d.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计算结果,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a-(b+c)=a-b-c;
a-(b+c+d)=a-b-c-d;
a-(b-d)=a-b+d;
(a+b)-(c+d)=a+b-c-d;
(a-c)-(b-d)=a-c-b+d.
括号前是“-”号,去括号后括号里各项都改变了符号;括号前是“+”号(没标符号当然也是省略了“+”号)去括号后各项都不变。
4.用较简便方法计算:
(4)-16+25+16-15+4-10.
三、课堂练习
1.判断题:在下列各题中,正确的在括号中打“√”号,不正确的在括号中打“×”号:
(1)两个数相加,和一定大于任一个加数.()
(2)两个数相加,和小于任一个加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负数.()
(3)两数和大于一个加数而小于另一个加数,那么这两数一定是异号.()
(4)当两个数的符号相反时,它们差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数绝对值的和.()
(5)两数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6)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7)两个相反数相减得0.()
(8)两个数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正数.()
2.填空题:
(1)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这个数一定是______;一个数的倒数等于它本身,这个数一定是______;一个数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_。
(2)若a<0,那么a和它的相反数的差的绝对值是______.
(3)若|a|+|b|=|a+b|,那么a,b的关系是______.
(4)若|a|+|b|=|a|-|b|,那么a,b的关系是______.
(5)-[-(-3)]=______,-[-(+3)]=______.
这两组题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判断题中错的应举出反例,同时要求符号语言与文字叙述语言能够互化。
四、作业
1.当a=2.7,b=-3.2,c=-1.8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c;(2)a-b+c;(3)-a+b-c;(4)-a-b+c.
2.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代数式x-y-z+w的值:
(1)x=-3,y=-2,z=0,w=5;
(2)x=0.3,y=-0.7,z=1.1,w=-2.1;
3.已知3a=a+a+a,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代数式3a的值:
(1)a=-1;(2)a=-2;(3)a=-3;(4)a=-0.5.
4.(1)当b>0时,a,a-b,a+b,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2)当b<0时,a,a-b,a+b,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5.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并举出反例。
(1)若a,b同号,则a+b=|a|+|b|.()
(2)若a,b异号,则a+b=|a|-|b|.()
(3)若a<0、b<0,则a+b=-(|a|+|b|).()
(4)若a,b异号,则|a-b|=|a|+|b|.()
(5)若a+b=0,则|a|=|b|.()
6.计算:(能简便的应当尽量简便运算)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时是习题课.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求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课本P28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在乘坐公共汽车的过程中是否发现了哪些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指名汇报。分小组交流在乘车过程中发现的数学问题。
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可能会说,在途中有下车的,也有上车的。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后下车25人,又上来了28人。现在有多少人? 这道题该如何解答?
(3)指名列式解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这道题的竖式能不能直接用简便写法呢?
让学生在练习上写出连写竖式,然后指名板演。 2练习。
三、总结提升
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1)观察主题图。 小组交流数学信息
(2)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解题方法,尝试解答。
(3)汇报并板演竖式
2、完成课本p28的“做一做。
3、与老师共同小结,自由说一说。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例3: 67-25+28=70(人)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大部分学生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就在我们的身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强化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达到巩固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目的。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过,在教学习题的过程中,学生上台习题花费的时间太长,很多弄懂了的学生没有事情做,而个别没弄懂的学生又跟不上节奏,所以这个环节要改进。
同时,我发现,学生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不必做过多的铺垫,不用多余的提问引导。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这一课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5页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材分析:
本课时在学生学习了计算10以内连加、连减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混合,为今后学习2步应用题计算打下基础。从知识结构来看,学生在学习了连加、连减后,给加减混合做了铺垫,在学习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上不会太难,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加减混合静止图片的意义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心理特点来看,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处理如下:
做成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思维,让美妙动听的故事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对图面意思的理解。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爱玩好动,因此在教学中始终由白天鹅来牵线。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他们在编排上基本相同,因此在设计上体现“教—扶—放”的原则。例1是先加后减的混合计算,而且直观地反映了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还表明计算顺序。例2先减后加,并且也是直观地反映了先减后加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还表明计算顺序。并在例1的基础上,省去了计算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自己填写。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难点:理解加减混合静止图片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练习纸
学生:10根小棒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师:小朋友们,《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听说过吗?
生:听过。
师: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生: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师:今天,就让这个美丽的童话在我们身边变为现实吧!老师把丑小鸭请来了,每只丑小鸭都带来了2道题,只要小朋友们把这些题解决了,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你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愿意。
师:谁来帮助第一只丑小鸭呢?
生:3+2+3=8 7-3-1=3
师: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谁来帮助第二只呢?
生:3+4+1=8 9-5-4=0
师:很好。3+4+1=8你是怎么算的?
生:3+4=7 7+1=8
师:谁来帮助第三只呀?
生:4+3+2=9 10-0-2=8
师:第三只丑小鸭也变成了白天鹅,还有最后有只谁愿意来帮他呢?
生:5+0+3=8 8-5-3=0
师:8-5-3=0这题又是怎么算的?
生:8-5=3 3-3=0
师:这些都是我们上节课学的连加连减。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连加、连减是怎么算的呢?
生: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氛围。这里的和谐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指营造宽松、积极、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仅仅是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尊重、信任、热爱,更应该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相互诉说、相互激动,以及对事物的共同体验和意义分享,从而使教学活动切入学生的经验世界、引发学生心理震撼,促使教学活动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和谐”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产生主动参与需求和热情的催化剂。而且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欢的童话激发兴趣。所以采用〈〈丑小鸭〉〉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包括孩子。这样引入新课,并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由于这节课是学习加减混合,让丑小鸭带来的题目对连加、连减进行了巩固,特别是对计算顺序的复习,给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自主探索,展开思维
教学4+3-2=5
①引算式
师:啊!多么美丽的白天鹅啊!他们在天空中自由地飞啊飞,飞到了湖边,仔细看哦,原来有~~先飞来了~~接着又~~看着这一副美景,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湖里有4只天鹅,先飞来了2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师:谁还能再来说一说?
生:湖里有4只天鹅,先飞来了2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师:该怎么来解决呢?
生:4+3-2=5
师: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
生:原来有4只,先飞来了3只,合起来是7只,后来飞走了2只,所以还要再减2。
师:还有谁再来说一说。
生:原来有4只,先飞来了3只,合起来是7只,后来飞走了2只,所以还要再减2。
师:说得真棒!原来湖里有4只天鹅,先飞来了3只,所以我们把4和3合起来,又飞走了2只,所以再从合起来的数中去掉2等于5。所以要列成4+3-2=5。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
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加减混合运算教案09-10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06-15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09-04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06-23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08-25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09-12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设计11-25
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07-04
《乘加减混合运算》的说课稿02-10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