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2024-10-30 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1

  设计思想:

  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标解读:

  学习数学是为了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几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教材结合计算的教学,安排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内容分析:

  “加减混合”在教科书75页。它安排在“连加连减”之后,与之采用了同样的编排方式,目的是使学生能联系连加连减的方法,来学习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安排的生动的插图,有利于学生从看着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计算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去完成第二步计算,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的算式意义和计算方法,对于需要两步才能计算出结果的算式,基本上已经掌握要先计算第一步的得数,再用第一步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进行第二步计算。本节课的加减混合,也需要进行两步计算。有了前一节的基础,就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本课知识的学习。但还是不能忽视加减混合计算的另一个难点—————由于前后两例题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因此,教学时非常有必要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解决问题:

  能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巩固等学习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与人合作,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加减混合式题的方法,能熟练地口算出得数。

  教学难点:

  记忆第一步的计算得数。教学关键是理解算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培养心记能力。

  教学策略:

  1、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

  2、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3、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湖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回忆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件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在操场上画好游戏的图形。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课件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准备。

  看算式编故事,然后说说计算的顺序。3+4+2=7—3—2=

  师:小朋友看着这两个算式你能编一个小故事吗?可以说说你身边的事。(请学生自由说,如:森林里3只小鹿在找食物,没过多久跑来了4只,后来又跑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鹿?)让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在7—3—2=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看题说故事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算式意义的理解,把抽象与具体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与实际接轨。同时还让学生说计算的`步骤这样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2、激情设疑。

  电脑出示森林与湖水,天鹅们快乐嬉戏。瞧!这里都有些什么?

  根据学生对画面的描述,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知。

  师:为迎接我们的到来,小天鹅们跳起了天鹅舞。

  (1)教师电脑演示:4只天鹅在湖面上,又飞来了3只天鹅。)看到这一情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师:要算湖里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回答板书:4+3

  (2)教师操作屏幕,上面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师:湖里的2只天鹅洗完了澡拍着翅膀飞走了,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接着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

  (3)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

  (4)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

  2、类比探究算法。

  (1)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说)

  (2)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

  ①学生讨论。

  ②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中4+3—2中标明计算顺序。

  ③教师小结。(板书得数“5”。)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找到新知识的切入口,有效突破新知的重点。

  3、学习例2。

  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电脑演示修改后的例2:湖中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你能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吗?

  (1)学生说图意。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谁来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试着计算5—2+3。

  (5)交流汇报计算过程。

  生:先算5—2。根据学生说的教师在屏幕上闪动

  师:为什么先算5-2?

  生:因为图画上是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只有用减法先算出5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几只后,才能算出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生:是5减2的得数3与3相加。(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写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

  4、 师生共同小结:加减混合计算顺序。(从左到右)

  设计意图:教学时扶放结合,观察概括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反馈练习。

  1、乘汽车(电脑演示:车上有6位乘客,到了车站后走下了2个,但又上了3个。)。

  (1)说图意。

  (2)提数学问题。

  (3)列式计算。

  2、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上摆上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添加4根。让学生根据小棒摆的过程把算式7—( )+( )=( )填写完整。并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3、室外游戏。

  (1)教师事先在操场上画好图。

  (2)带领学生来到操场分别选三位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活动,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3—2 +4—5+3=8—6+4+2—3+5=7+2—3—4+5+3=1+4—5+7+2—5=8—1—3+6—7+3=2+6—6+5+3—8=

  这样有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4、回教室,继续练习。

  (1)出示:“做一做”。

  (2)学生列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2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理解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36+28+17= 65-25-21=

  师: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哪种是简便写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

  (二)、情境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过公交车吗?那你们坐过吗?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要遵守乘车规定,要有秩序的上下车。瞧,一辆公交车在南山站停了,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1、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

  3、呈现

  4、师:你会列式吗?生:67-25+28

  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另外,问题二的提出为解题的另一种方法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师:像这样有加法有减法的'加减混合式题,你们能不能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试着来计算一下?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应该线算什么?在算什么?

  1、学生列竖式计算67-25+28=

  2、还有其他解答方法吗?67+28-25=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了连加、连减运算的基础,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直接让学生合作探究,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来完成,重点让学生在与连加、连减运算的比较中,感受新知学习的注意事项,看清运算符号。探究其他解决方法的环节,目的是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在进一步巩固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72-(47+16)=

  2、引导学生与67+28-25=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

  3、尝试笔算72-(47+16)=

  4、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

  5、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运算时应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本环节直接出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让学生跟上一题的算式进行比较,在对比中感受小括号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的不同。在笔算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有没有简便写法,充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29页练习五的第5题

  2、完成28页做一做

  3、知识应用。

  四、课堂总结,评价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67-25+28= 70(人)

  72-(47+16)=9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初步感知连加连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连加连减,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教学难点:

  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

  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师:放假时,你们喜欢和爸爸妈妈去外游玩吗?有一位叫小明的小朋友,去乡下的奶奶家玩了。(出示图片:小明)

  一大早,小明的妈妈就带着他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4+1 5+2 5-2 8-2 10-4 3+4

  5+3 7+1 3-1 6-2 6-6 7+3

  师:小明看到路旁的小鸡正在吃米。你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吗?

  生: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5+2=7

  生: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1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7+1=8

  师: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里喂鸡呢,小明可是个懂事的孩子,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理解情境

  师: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然后来了几只?(演示来了2只)最后来了几只?(演示来了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提出数学问题吗?(如果说不好,可重复演示课件)

  生: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师:口才不错,你说得真完整。

  (2)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5+2+1=8

  (3)理解列式的意义

  师:真聪明。我们来读读这个式了。

  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

  师: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师:这样三个数或三个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

  小结:刚才的5+2=7相当于5+2+1的第几步?(第一步)

  7+1=8相当于8+2+1的`第几步?(第二步)

  看来今天我们学习的算式更加简单,更加直接。

  (4)探究计算方法。

  师: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齐)先算5+2=7,再算7+1=8(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演示“搭桥”法,即在5+2的下面画横线并在线下写出得数7)

  师:1与谁相加?

  (5)练一练。师:请看图,会一边摆一边说图意吗?(一个学生上来演示。)生: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小棒,最后摆1根小棒。现在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

  列式:4+3+1=8

  师:然后打开数学书72页,填一填。

  1与谁相加?怎样得到的?

  小结: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得数后,再加上第三个数。也就是说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三、突破难点,巩固练习

  (1)演示情境

  看,小鸡们吃饱了。(演示小鸡跑走图)

  (2)合作探究

  师: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同桌交流,再回答)

  师:要求还剩下多少只小鸡,怎样列式更简单呢?(板书:8-2-3 )

  师:这个算式就叫做(生:连减)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连加、连减)

  师: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8-2=6,6-3=3

  师:3从哪里减(6),6是什么?(8-2的结果)(师同时板书演示“搭桥”法)

  小结:连减的计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得出小得数后再减去第二个数。

  (3)练一练

  师:什么意思?谁上来摆一摆?说一说

  生:原来有10个三角形,先拿走3个,再拿走5个,还剩多少个?

  师:我们也来摆一摆,说一说。

  小结:喂完小鸡后,小明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从左往右)

  书第73页第2题,第74页第5题同桌说图意,先不做。汇报,再做。

  小明真是个好孩子,妈妈买三种食品给他吃,请你帮小明想一想,算一算,小组合作,先说题意,再说算式。(连加)谁来试一试?

  生说师在黑板上摆:我买了……一共多少元?

  妈妈没空,给了10元钱给小明,记得剩下的钱要还给妈妈。谁来试一试?(连减)

  生说师在黑板上摆:我用10元买了……还剩多少元?

  小组合作,汇报。

  四、总结

  今天小明去了奶奶家,收获多吗?你也说说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4

  【教学内容】

  课本P28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在乘坐公共汽车的过程中是否发现了哪些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指名汇报。分小组交流在乘车过程中发现的数学问题。

  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可能会说,在途中有下车的,也有上车的。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后下车25人,又上来了28人。现在有多少人? 这道题该如何解答?

  (3)、指名列式解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这道题的竖式能不能直接用简便写法呢?

  让学生在练习上写出连写竖式,然后指名板演。 2练习。

  三、总结提升

  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1)、观察主题图。 小组交流数学信息

  (2)、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解题方法,尝试解答。

  (3)、汇报并板演竖式

  2、完成课本p28的“做一做。

  3、与老师共同小结,自由说一说。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例3: 67-25+28=70(人)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能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巩固等学习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与人合作,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加减混合式题的方法,能熟练地口算出得数。

  教学难点:

  会记忆第一步的计算得数。教学关键是理解算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培养心记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分组进行比赛,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

  1、复习准备

  看算式,说说计算的顺序。

  3+2+1=5+3+2=8-2-3=10-5-3=

  (课件出示)师:这里有四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身上都带着一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丑小鸭们就会变成美丽的天鹅。谁来帮帮它们?

  2、新课引入。

  师:丑小鸭们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它们飞呀飞呀,飞到一个美丽的湖边,它们纷纷落入湖中尽情地嬉戏着。

  三、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1)教师电脑演示:(湖面上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天鹅。)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师:那应该怎样列式?板书:4+3

  (2)教师操作屏幕,重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2只的场面。

  师:看到这一情景,谁能完整地来说一说,并提出问题呢?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

  (3)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说)

  (4)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

  (5)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

  类比探究算法。

  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

  ①学生同桌讨论,互说计算过程。

  ②学生汇报。师板书:4+3-2并标明计算顺序。

  (先算4+3得7,再算7-2得5。)

  ③教师小结。(板书得数“5”。)

  2、学习例2。

  电脑演示例2:湖中4只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

  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你能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吗?

  (1)学生说图意。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谁来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翻书试着计算4-2+3。

  (5)交流汇报计算过程。

  生:先算4-2得2,再算2+3得5.

  师:为什么先算4-2?计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标明注出计算的顺序。

  师生共同小结:加减混合计算顺序。(从左到右)

  四、反馈练习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课件出示图画)

  (1)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2)列式计算。

  (3)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游戏:小青蛙找家。(练习十二第2 题)

  (1)班齐唱《小青蛙找家》每组选派一名

  (2)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解密大行动。

  (1)独立完成计算卡上的10道式题。

  (2)游戏规则:任选一题算出得数,如果这个得数是下方这5个密码中的一个的话,你们组可相应获得两颗星星。

  (3)请同学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给说中密码的那组加星星。

  4、小结比赛结果。

  五、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本第75页说给爸爸妈妈听。

  2、算一算

  1+6-2=6-5+8=9-6+5=4-3+9=6+4-5=4+2+4=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6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书写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3.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协作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

  填空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 ) ,先从个位加减。

  2、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 。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 ) 。 竖式计算

  46+25+17 75-28-19

  二、探究体验

  1、课件出示公共汽车停在站点情景图。(有乘客上车,有乘客下车)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出示有关数据)

  3、引导学生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4、引导学生列出加减混合运算式

  思考:要想知道现在车上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 生说师板书:67-25+28 67+28-25 5请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让学生弄清楚要求车上现在有多少人就是要从原来车上的67人去掉下车的25人,还要把上车的28人加上)揭示本节课题“加减混合运算”

  5、引导学生探究加减混合算式的'竖式计算方法。(借助前面学过的连加 连减计算方法,类推出算是67-25+28的竖式写法。(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点拨)

  6、组织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师指导竖式计算。

  7、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能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吗?

  三、实践应用

  1、组织学生完成第28页“做一做”

  56+34-20 78-24+39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小动物做对了吗? 80-46+18=62 54+26-48= 22

  3、二(2)班共39人,下课了,走出教室15人,又进来7人,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人?

  4、夺红旗游戏(分小组每个成员依次按顺序计算出结果,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对又快)

  5、我家养了15只鸡,上个月下了43个蛋,吃了28个,这个月又下了39个蛋,请问我家现在有多少个鸡蛋?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加减混合应注意什么? 《乘法》乘减、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7

  [教学目标]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计算导入

  我听说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计算小能手,大家敢不敢挑战两个计算题? 计算:

  26+35+11 65-21+18 在两位数运算的基础上,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你说我说,探究新知

  1、出示数学信息

  星期天妈妈带礼物去姥姥家,给姥爷买了一件上衣112元,一件下衣103元,给姥姥买了双鞋88元。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买一件上衣和件下衣一共需要多少钱?

  (2)买一件上衣和一双鞋一共需要多少钱?

  (3)买两件下衣需要多少钱?

  (4)上衣比下衣便宜多少钱?

  (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

  (6)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板书)

  (7)衣服比鞋贵多少钱?(板书)

  大家真善于思考,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着重解决这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解决问题: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

  (1)认真思考,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由复习导入,学生可以列出112+103+88

  (2)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有哪些方法解决?

  (3)找学生展示他的算法。

  (4)学生说算法及运算顺序,其他同学补充。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列分式计算:

  112+103=215(元) 215+88=303(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 112+103+88=303(元)

  (3)用竖式计算

  112 215 112 + 103 + 88 或 + 103 215 303 215 + 88 303

  (4)口算(凑整百、整十)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第一个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你们的计算能力真强,第二个问题敢不敢挑战?

  4、解决问题:衣服比鞋贵多少钱?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再通过学生讲解补充掌握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5、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思考: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交流。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过关形式)

  真了不起,这么快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看来大家的计算能力非同一般。老师带来了过关游戏,敢不敢闯?好,请看第一关。

  第一关:计算

  795-35-138 335+280-104

  第二关:

  一水果店有300斤苹果,上周卖了132斤,这周卖了121斤,现在还有多少斤?

  第三关:

  王阿姨去逛商场看中三件商品:电话248元,果汁机187元,饮水机186元,她的钱包里有600元,够吗?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发言。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8

  学情分析:

  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中,凡是能口算的要鼓励学生口算,将两种计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其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34+20+5= 86-6-50= 40+20+8= 90-60-10= 35-5+60= 50+30-10=

  要求:先读算式,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例如:34+20+5= ,34加20,再加5等于几?先算34加20等于54,再算54加5等于59)

  指着后两张口算卡片提问,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

  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我们还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加减混合的知识。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创设情景。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出示例3。

  师:你瞧,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它停在哪里?

  1、仔细观察,说一说画面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上车的有28人,下车的有25人)

  根据上车的有28人,下车的`有25人,你能求出什么问题?(学生会的不多,师引导)

  到了这一站之后,车上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多了) 多了几人?(3人)

  怎样列式?(28-25=3(人))

  根据这两个信息,我们可以求出到了这一站之后,车上多了3人,如果老师想问你,现在车上有多少人,你会算吗?(个别学生回答,用28+25,其余学生予以否定,不能算)

  (还少一个信息,还不知道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对,现在把这个信息告诉你,车上原来有67人,让学生先找出图中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再完整地说一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几个算式:

  67-25+28= 67+28-25= 28-25+67= (这种算法学生理解的还是不好,只有个别学生会列式)

  3、探究算法。

  (1)师提问 67-25+28= 67+28-25= 你会笔算吗?(会),在笔算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计算方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书写方面,画横线用尺子,别忘写横式得数)

  把书翻到28页 做一做 选你喜欢的题目,笔算在练习本上。

  (2)学生计算,师巡视。选出错例。

  (3)指名讲解第一、二道题目,讲讲如何笔算。

  (4)出示错例。请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予以纠正

  (5)生齐说,师板书在黑板上。

  三、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56+34-20=( ) 78-24+39=( )

  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二)笔算

  69+30-45= 71-65+43= 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三)拓展题 谁来当大王?

  自从孙悟空离开了花果山陪唐僧去西天取经,山里的猴子们就开始争着要当花果山的大王。一只老猴子说:“我来出一道题,25+47+25-7-30=?谁能算出来谁就是大王。”结果没有一只小猴子能算出来。你来试一试吧!想一想,能巧算吗? 25+47+25-7-30=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本节课最大的的特点是“老师敢于放手”,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计算,放手让学生自己讲解算法。效果还可以。练习有坡度。我改变了以往计算题的呈现形式,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使内容生活化,并注意了开放性,即问题情境开放、条件开放、解题的策略也开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解答问题。这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在情境中探索新知,并掌握了计算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使学生乐想、善思、敢说,自由地思考、实践、计算。

  感觉不足的有:学生课堂气氛不活跃。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在参与教学,但是有个别学生走神,而且学生还有拉长腔的毛病。总是觉得学生大了,不再注重物资奖励了,看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是时刻要注意的事。

  另外我也有一点感触,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以后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9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运算P28-30

  教学目标:

  1、能理解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竖式的书写及计算的要求,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竖式写法。

  学习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导入,同学们一定乘过公共汽车,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也一起乘车去做一次数学旅行。你们看,这一辆汽车出发时车上原来有67人,他们到了人民公园站,(课件演示:有人上车,有人下车)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下车25人,上车28人。

  师: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下车25人以后车上还有多少人?算式怎么列?(67-25),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连起来可以怎样列式?(67-25+28)

  二、自主学习,探究方法

  1、师:现在车上有多少人?你能学生自己解决吗?你可以口算也可以列竖式(67-25+28)

  2、学生尝试,独立解决。能算的小朋友可以把你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3、交流汇报

  师:小朋友评一评这两位小朋友做的题。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再比一比,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计算时你先算什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一样?42表示什么?70又表示什么?

  师:根据板书小结这两种算法都是先求出下车25人后车上还有多少人,再求上车28人后车上现有的人数。列竖式时可以把两个算式用两个竖式来表示,也可以写成连写的算式,但一定要把第一步计算算准确了。

  4、试一试:56+34-20 78-24+39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观察:67-25+28 56+34-20 78-24+39 你发现今天学习的计算有什么特点?你能给今天学习的内容取一个课题吗?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基础上出示课题(加减混合运算)谁能说一说这样的题时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呢?

  三、活动应用,熟练方法

  1、活动一

  (1)出示统计图第3题:游泳的有28人,跳高的有关11人,跑步的有59人。

  (2)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A、一共有多少人?(请学生独立解决)

  B、游泳的和跑步的比跳高的多多少人?(这类问题先问:你先要求什么?)

  (3)请学生独立解决并和同桌交流。

  2、活动二 闯关

  第一关:算出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P29第一题)

  第二关:56-12-17 40-23-12 70-23+35 69+30-45

  3、活动三(比一比谁算得快)

  (1)口算:55+30-8 56-3+9 36-4-32

  81-7-70 37+10-5 74+6-80

  (2)比一比,看谁先夺得红旗。

  +36 -47 +58 -23 +19

  25 →□→□ →□→□→□

  4、活动四(购物游戏)

  出示课件:文具店里有文具:书包单价35元,铅笔盒单价12元,钢笔单价6元,尺子4元一套,你有50元,到文具店,你准备购物哪些物品?还有多少钱可找?

  5、活动五(思考题:看谁最聪明)

  外圈哪个数减哪个数得数是62?

  (1)先让学生自己解答。

  (2)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怎样找可以找得快?

  四、归纳小结

  今天学习的计算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计算这类题?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10

  (一)情境表演,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想看节目表演吗?欢迎小演员上场。老师要给大家提个醒,在看节目表演时仔细想一引导,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表演情境一: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1.(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小朋友,文具店里还剩几个文具盒呢?谁会算?

  2.(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谁能提个问题?你是怎么算的?

  3.师:商店里原来有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现在商店里一共有几个?你会连起来列道算式吗?

  4.师:(指着算式)对,商店里原来有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5.大家看仔细。这道算式既有减也有加,你会算吗?你是怎么算的呢?

  6.先算8-3=5,这个5呀,我们既可以记下来,也可以记在心里!(先写后说)

  7.大家一起说,这道题先算8-3=5,再算5+4=9

  表演情境二:1支铅笔,运来8支,卖走3支。

  1.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谁能用几名话把刚才的过程完整地说一遍!你能提个问题吗?谁会列算式?

  2.商店里原来有1支铅笔,运来了8支铅笔后,又卖掉了3支铅笔。

  3.这道题怎么算呢?

  4.比较一下这两道题,它们在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小结:你观察得真仔细,这种有加有减的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一样,都是先算左边的再算右边的。

  (评:通过现场表演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历认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动手操作,巩固深化。

  刚才几个小朋友表演得真精彩,下面表现得好的小朋友,课后就可以得到老师的一朵小红花。

  1.示范操作,先列式。

  ①注意看老师是怎样摆小圆片的,看谁观察最仔细。这里有7个0,拿走了2个,又放上去1个,现在有几个?你能列道算式吗?写在随练本上!

  ②4个0,放上去1个,又拿走2个,现在有几个?(指名回答)

  ③刚才是看着老师先摆圆片,再写算式的,现在请你们看着算式来摆圆片。

  2.3+1-2学生操作(指名板演)

  3.4-2+3指名学生直接口述你是怎么摆的?

  (评:观察生活、联系情境、动手操作,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顺序的规定。)

  (三)看图练习,巩固深化(动画演示)

  (1).1.植树节到了,瞧,小明带着小树苗来了,数一数,他的肩上扛着几棵?小推车里有6棵,他们现在干什么?(植树)

  2.你能根据刚才的两幅图,把算式补充完整吗?

  6+2-□=□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求的是什么?

  (2)1.小朋友们坐过公共汽车吗?小明他们植完树后也来等车,准备回家啦!你看到什么?

  2.公共汽车上原来有几位乘客呢?前面小朋友下车后,车上有5人,原来车上有几人?

  3.7位乘客里,有几位下车了?有几位已在车上了,你能列一道算式吗?

  4.板书:7-2+3

  7+3-2

  (3)下面做几道口算题。

  把书翻到61页,做上面的6道,指名两题,说运算过程,师报题,生齐答。

  (评:通过动画演示很形象的看出在下车之前,在植树之前的数量情况,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为学生正确列式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小朋友们真细心,有几只小青蛙也来凑个热闹,他们要表演从飞机上跳伞,你们欢迎吗?看看它的降落伞,想一想,它该跳到哪个数字池塘里,举牌表示!

  (评:该游戏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感。)

  (5)为了使我们的公园更美丽,小明他们又到公园里来打扫卫生啦!□0□0□=□

  1.填数字,0里填加号减号,你可以提什么样的问题,列什么算式呢?看看谁最聪明,写得算式多!

  2.同桌两人讨论讨论

  (评:开放题设计体现了教者的独具匠心,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给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机会,能提出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总结:

  我们周围呀,还有很多数学问题呢!我们要做个有心人,爱学习,爱思考,这样我们今后会更加喜欢学数学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11

  [教学目标]

  1.根据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地列竖式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复习。

  (1)用口算卡片进行口算练习。

  7+4 12-3 18-9 30+15 44+6 35-10

  10-5 9+6 7+7 47-20 58-18 40-30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38+25+18 76-29-35

  学生完成后,请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订正如下:

  教师提问:连加、连减的题目按什么顺序计算?

  学生回答:连加、连减的题目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教学意图:通过复习,可以使学生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为运用迁移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新授。

  (1)教学例3: 68-29+51=

  ①读题,说说这道题与刚才所做的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做如下回答:复习题是连加、连减,这道题是加减混合式题。

  教师可向学生进一步说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②通过对连加、连减的学习,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独立试做这道题吗?

  学生独立试做,并请一名同学板演。

  教师订正答案如下:68-29+51=90

  教师向学生说明,像这样的加减混合式题也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也像连加、连减一样,可以用简便写法列竖式计算。

  ③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56+24-30 67-34+39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订正如下:

  (2)教学例4: 72-(47+16)=

  ①读题,说说例4与例3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例3是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而例4是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

  教师提问:算式中的'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小括号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师进一步提问:小括号怎样改变题目的运算顺序?

  学生可做如下回答:没有小括号的算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就要先做括号里面的计算,再做括号外面的计算。

  ②说说例4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先做括号里面的47+16,然后用72减去47+16的和。

  ③按照刚才所说的运算顺序独立完成例4,要求列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想一想:有没有简便写法?

  教师订正答案如下:

  72-(47+16)=9

  教师说明:由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这种式题的竖式没有简便写法,只能写两个竖式。

  ④完成下面两题:33+(55-46) 76-(13+42)

  教师订正答案:

  说明,在加减混合的运算中,能口算的不用写竖式。

  教学意图:这两个例题的教学,全是采用学生试做的方法。学生通过对以往知识的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完全可以解答这两道题。教师要对学生信任,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3.课堂练习。

  (1)计算。

  (教师订正答案 72 21 98 47 72

  31 97 79 82 65)

  (2) 把下列计算中不正确的改正过来,想一想错在哪里?

  ①64-(17 + 28) = 19 ②26 + (86 -59 ) = 5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①小题是错的,第②小题是对的,26+27得53,用27+26也得53,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是不变的。而第①题把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变换了,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被减数是整体,减数是部分。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确不是任何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都能用简便写法来计算。如果括号前面是加法,可以用简便写法;如果括号前面是减法,就不能用简便写法。

  教学意图:通过这两组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及竖式的正确写法,加深学生对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竖式写法的认识。

  4.课堂。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意图:通过课堂,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楚的认识,给学生和质疑的条件与机会,意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12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教学用具:

  贴图、投影、练习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投影)

  1+4+5=2+7+1=10-4-4

  8-1-3=6+4+0=8-0-6=

  2、说说连加连减的计算题应当怎样计算。

  口算(投影)

  4+5=9-2=

  3+7=10-4=

  7-4=3+5=

  8-1=7+3=

  观察有什么特点。

  二、学新知

  利用特点把每组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板书:组合题目

  4+5-2=3+7-4=7-4+5=8-1+3=

  这些题有什么特点?板书:(加减混合运算)

  猜猜这些题应当怎样计算,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游戏

  三、练习

  口算说出计算过程

  7-6+52+6-45+4-75-4+7

  四、作业P76T4

  板书

  4+5-2=7

  9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13

  教学内容:

  课本第3 — 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45 + 28 + 16 92 — 44 — 23

  2、9 + 4 — 6 16 — 7 + 8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探索新知

  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一共折了42只,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60—38+40=

  把你的算法和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的.什么,又算的什么,结果是多少。

  一般方法是:先算38加42,再减33,结果等于47。如果出现先算42—33,再加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谈谈看法。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谁愿意把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主动介绍。

  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学试一试。

  同学们看这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题,请你自己算一算,检查一下加减混合运算知识学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试一试”。

  教师巡视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集体评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38+42—33=47(只)

  60—38+40=62

  教学反思:

  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教师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重新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不必做过多的铺垫,不用多余的提问引导。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 1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书写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的含义,尤其是第二步计算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算式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如:3 + 2、5 - 1、4 + 3、7 - 2 等,让学生快速口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复习连加、连减

  多媒体课件展示连加、连减的算式,如:2 + 3 + 4、7 - 3 - 2,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并计算出结果。

  强调连加、连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二)探究新知

  情境导入

  多媒体课件展示主题图:池塘里原来有 4 只天鹅,飞来了 3 只,又飞走了 2 只。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教师提问: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现在池塘里有几只天鹅?)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或者在纸上画一画。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学生可能会先算 4 + 3 = 7(只),再算 7 - 2 = 5(只)。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列出算式:4 + 3 - 2。

  讲解: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个算式表示的是先把原来的 4 只天鹅和飞来的 3 只天鹅合起来,再减去飞走的 2 只天鹅。

  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4 + 3 - 2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结合情境图和小棒操作,让学生明白应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 4 + 3 = 7,再算 7 - 2 = 5。

  教师在黑板上的算式中,用下划线和箭头标注计算顺序。

  多媒体课件再次展示几个类似的加减混合运算情境,如公交车上的人数变化等,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计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完成教材上的 “做一做” 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检查,交流计算过程。

  教师巡视,及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强调计算顺序和书写规范。

  提高练习

  出示一些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如:(5 - 2)+3、4+(3 - 1),让学生尝试计算。

  引导学生讨论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与没有括号的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白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拓展练习

  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问题:小明有 7 元钱,买文具用了 3 元,妈妈又给了他 2 元,小明现在有多少钱?

  让学生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列出算式并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加减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上相关的练习题。

  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说一说生活中的加减混合运算现象,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计算顺序。对于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和纠正,加强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同时,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02-28

大班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教案03-14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01-12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07-17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3-13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5-18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01-12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02-10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