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案

2021-04-29 教案

  [创新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读字词;2、理解各则语录;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二、教学思路

  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三、创新意图

  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

  第一个教学板块: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

  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析读课文。(12分钟左右)

  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 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课文。(20分钟左右)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

  ①用于学习态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⑥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难句翻译”类练习: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下课之前,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分类式学习笔记”。

  [创意说明]

  此教学设计的亮点在于“分类式学习笔记”。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是在向传统的做法挑战:平时课堂上,学生花大量时间记录的、知识零散的课堂笔记,包括对教师苦心设计的大量板书的笔记,在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习惯养成和提高教学效率上,作用到底有多大?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同时也是在依循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立意高远的课堂实践活动。

  学生实践活动的问题,是新大纲最为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这是在告诉我们,学生应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进行充分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一点,现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论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论语 教案11-16

《论语》教案范文07-11

论语选读教案04-09

《论语》优秀教案12-23

论语详细教案11-27

《论语》的教案参考09-05

有关论语的教案08-06

《论语》七则教案08-06

《论语八则》的教案10-10

《论语》七则的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