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等方法对增强文章表现力的作用。
3、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透视文章。写作内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展示罗布泊今昔图片的对比: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曾被称作仙湖,碧绿的湖水,茂密的胡杨林,是生命的绿洲。而现在却是一片漫漫的黄沙,骆驼的尸骨随处可见,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树只剩下了干枯的枝干。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幕悲剧的发生?
(二)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课文所描述的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它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周边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是生命的绿洲,被称作仙湖。现在则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找学生读课本相关段落)
变化的原因: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相应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这样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2、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
根本原因是利益的驱动。 “盲目”其实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只图本地区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甚至不懂生态平衡不懂自然规律,兴高采烈地自掘坟墓让黄沙将整个家园掩埋。
从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三)局部探究:
文章内容尽管很简单,但却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请大家再次细读课文,找出最让你震撼的地方分析一下。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学习列数字、作比较、拟人、排比等手法对增强文章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的描述及具体数字的罗列,形成巨大的落差,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将枯死的胡杨和罗布泊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又如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而直接的抒情,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四)延伸拓展:
1、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可出示青海湖和月芽泉美丽的照片,增强直观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能否用上列数字、作比较、拟人等等手法说一说?
(可出示两段资料:目前,沙漠化威胁着地球1/3的陆地表面,每年有500至700万公顷耕地变成沙漠,另有2100万公顷肥沃耕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全世界大约有3亿至10亿人生活在易发生沙漠化和遭受干旱威胁的地区。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共有8.7亿公顷土地已经沙漠化,撒哈拉沙漠在近200年中每年平均向南推进16公里。在赤道以北的非洲地区,全部土地的22。.4%受到风的侵蚀;在中东地区,这个百分比为35.5%;在世界范围内,耕地每年流失的表土估计约250亿吨。这种趋势任其发展下去,到21世纪初世界的可耕地将损失1/3。
多年来的滥砍滥伐、损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这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规模的县。目前约有359万平方公顷农田,495万公顷草地,2000多公里的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和水库受到荒漠化威胁。我国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损失已高达540亿元。据专家估计,如果照此下去,到2010年,我国将有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为不毛之地。(比两个台湾省还大。)
2、作为中学生,面对环保问题,我们现在或将来能做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五)课后拓展。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相关文章: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04-06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03-24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2-24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堂教案03-18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说课稿03-29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11-04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05-04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