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错过》教案示范

2021-06-12 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2.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体会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

  3.品味本文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获取人生的体验。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学习难点:

  学生有“错过”的`经历,但缺乏对“错过”的深刻体验。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名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错过”吗?(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谈谈)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二、走近作者:

  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2.师稍作补充。

  三、联系旧知,熟悉课文,理清结构:

  1.介绍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知识: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可以议论;可以叙事。本文以议论为主,可作为文艺性政论文学习,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2.师生讨论文章的结构,明确并板书: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3.速读课文,思考划分层次,交流明确:

  引论:1--2段

  本论:3--6段

  结论:7--15段

  4.提问: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板书内容)

  5.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借助原文中相关语句)

  6.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先回顾学过的论证方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

  四、精要段落研读,品味其哲理:

  1.文中12、13段看似矛盾,应怎样去理解?

  (提示:“错过”能否避免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理由吗?既然不能避免,我们当然只能“习惯”它,“错过”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或价值?)

  2.找出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诵读品味。

  (此题开放性较强,只要学生能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即可)。

  如:第14段的比喻句。

  明确:“窗外的美景、奇景”比喻的是人生中的一些小的“过错”;“预定的到站”比喻的是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追求。

  反复诵读找出的语句,进一步领会本文中心。

  五、探究活动:

  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讨论、交流,不求统一答案)

  六、结合实际,体验人生:

  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你当时是怎样做的?学习了本文以后,你觉得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学生回顾自己遭遇的种种“错过”),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相互交流,在这一活动中,树立起正确对待人生中的"错过"的品质,获取人生的体验。)

  七、梳理巩固:

  这是一篇教育意义很强的文艺性议论文,即杂文。学习本文,不仅要了解文章内容,分析篇章结构,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面对人生中接踵而至的“错过”,在“错过”中,体会人生的真谛,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课文《错过》教案示范】相关文章:

课文《错过》教案05-18

语文课文错过教案05-12

《错过》课文导学案11-01

课文《山中访友》教后记示范12-16

《错过》教案09-13

错过教案11-27

关于《海燕》的课文优秀课件示范案例04-24

Ontheradio教案示范11-28

《鸟》教案示范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