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的物理教案

2023-03-13 教案

  一般教师会在正式上课前准备好教学辅助用的教案的,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八年级的物理教案,内容仅供参考。

  八年级的物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特性。

  2、能通过实验探究努力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

  3、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简单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收集数据,引导学生用比值法和图象法去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正比关系。并学习用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和比较,认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并由此建构密度概念,理解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种类的可行性。

  3、通过查表和练习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刻度尺、天平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3、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乐于探索自然的奥妙。

  【教学重点】

  重点是探究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难点是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准备】

  教学演示准备:多个装有酱油、醋、酒、自来水、盐、糖的杯子。同体积的铜块、铝块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准备:天平、砝码、刻度尺、体积成倍变化的三个物块(木块、铁块、橡皮块)多组。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活动探究法;

  2、引导归纳,自主建构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主题:

  师:我们可以从颜色,气味等特性来直接辨别物质,有时却很难,有没有其它特性能够让我们更加有效的鉴别物质呢?

  新闻图片放送:

  假"金元宝"骗取数十万(多媒体展示)

  逐次出示实物或图片:

  1、酱油、醋、酒、自来水、盐、糖。

  2、同体积的铜块、铝块

  3、同体积的铜块、金块(多媒体展示)

  4、体积悬殊的铜块、金块(多媒体展示)

  师提问与引导:

  1、你怎么辨别它们呢?

  2、让我们先来探究一下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吧!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师取大小悬殊的两个砝码,请学生比较他们的质量大小。

  师提问:你是怎么判断的呢?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呢?如何探究?

  学生通过看,尝,闻,掂,甚至咬等多种活动来辨别物质的种类。

  (说明:来自身边的这些物体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非常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所以很快就将学生推到最佳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师鼓励和引导:数学中我们是如何分析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关系的呢?

  生猜想:同种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可能成正比关系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师巡回指导,及时提醒

  生交流思想,商讨做法,拿出方案

  实验探究,收集数据,分析交流

  (注:全班分三大组,三人为一小组,甲组用大、中、小三个木块进行探究,乙组用大、中、小三个铁块,丙组用大、中、小三个橡皮块)

  论证猜想得出结论

  展示、分析、评价。

  发现问题建构概念

  交流成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木块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是成正比关系的,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约)

  2、铁块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是成正比关系的,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约)

  3、橡皮块的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是成正比关系的,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约)

  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自习,帮助学生交流,协助学生建构。

  (注:作布白处理,给学生留足思考和自主建构的时间)

  3、建构密度概念:

  (1)同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总是一个相同的量,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相同,所以我们可用这个比值来鉴别物质的种类,可见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2)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我们把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密度.即密度=质量/体积。(ρ=m/V)

  (3)密度的单位是由哪两个物理量的单位组合在一起的,每个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什么?应该怎样表示密度的单位。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我们可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应用演练固化新知

  投影4道应用练习:

  1.通过查课本密度表可知:金的密度为_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

  2.相同体积的金块和铜块,_____的质量较大,这是因为______。

  3.10m3的大理石它的质量是多大?与多少m3的水的质量相等?

  4.小民的妈妈买了一条金项链,小民很想知道这条项链是不是纯金制成的?如果小民测得这条项链的质量是10g,体积是0.7cm3,则这条项链的密度是多少g/cm3,合多少kg/m3?它是不是纯金制成的呢?

  结束语

  提问与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学到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感到什么地方还有遗憾吗?

  【板书设计】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值,

  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

  单位:国际单位制:千克/米3

  密度常用:克/厘米3

  换算:克/厘米3=1×103千克/米3

  1.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值,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理解:

  2.反映了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密度可用计算,但ρ与m、V无关。

  密度知识的应用

  1、求质量

  2、求体积

  3、鉴别物质

  八年级的物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

  2、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气球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浮沉现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古人对浮沉条件的应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沉浮条件的应用及分析。

  【教学难点】

  沉浮条件的应用。

  【教学准备】

  小木块、乒乓球、小铁块、牙膏皮、密度计、潜水艇模型。

  【教学方法】

  演示法、实验法、观察法和分析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演示实验1:将小木块、乒乓球、小铁块浸没在水中,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2:先将牙膏皮放入水中下沉,后将牙膏皮折成小盒子,漂浮在水面上。

  利用多媒体展现各种浮沉现象。

  师:对于这些现象,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师:请根据桌面上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盖子的小瓶、盛水的烧杯),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

  请两组同学讲清实验的过程,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证据填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种情况中小瓶向什么方向运动?它受哪两个力的作用?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如何?

  学生归纳小结:

  (多媒体展示)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2)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3)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迷你小实验:按教材第132页图7-29实验,将蜡块、橡皮、瓶塞、鸡蛋等放入杯中,观察它们分别位于哪一层液面上?你能说出原因吗?能用物质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浮沉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多媒体展示)

  2、若物体是实心的,密度均匀且浸没在液体中,则:

  (1)物质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

  (2)物质的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

  (3)物质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

  (二)、沉浮条件的应用:

  师:沉浮条件有哪些应用?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131-132页的内容。

  1、密度计:

  师:请同学们说说对密度计的'了解?

  演示实验:用密度计测水、盐水的密度。

  师:密度计在液体中处于悬浮还是漂浮状态?浮力和重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分析:F浮=G计ρ液=F浮∕ɡV排=F浮∕ɡV浸

  浸入液体中越深,排开的液体越多,液体的密度越小。

  2、盐水选种:

  师:在农业上要提高产量,选好饱满、结实的良种是非常重要的。盐水选种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地挑选种子的方法。如何利用盐水来选种子?请同学们说一说。

  师:为什么干瘪、虫蛀的种子会上浮直至漂浮,而饱满的种子则会下沉?请同学们利用浮沉条件来分析。

  3、潜水艇:

  演示实验:利用潜水艇模型来演示潜水艇的上浮、下潜,或用课件展示潜水艇的上浮、下潜。

  师:潜水艇如何实现上浮、下潜的?请同学们利用浮沉条件来分析。

  学生归纳总结:

  潜水艇的原理:依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下潜的。

  4、"孔明灯"和热气球:

  利用浮力升空的,在气囊中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你煮过饺子吗?生饺下锅先沉入水底,煮熟后就上浮,凉了后又沉入水底,为什么?

  2、一条船从河里进入海水中,受到的浮力变化吗?船舷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

  3、如何测定血液的密度?

  〔新课小结〕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出来简单地总结一下。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2)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3)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2、若物体是实心的,密度均匀且浸没在液体中,则:

  (1)物质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

  (2)物质的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

  (3)物质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

  (二)、沉浮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的原理

  2、盐水选种的原理

  3、潜水艇的原理

  4、"孔明灯"和热气球升空的原理

  三、随堂练评

  1、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有2/5的体积露在水面外,求此木块的密度?

  2、烧杯中有一冰块副在水面上,假如冰全部熔化成水,那么水面将()

  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判断

  [课外作业]

  教材第134页第1至3题

  【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完成。

  八年级的物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2.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μm→nm(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

  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

  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

  (五)教学后记

  八年级的物理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速度的计算

  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

  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讲授新课

  1.速度

  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提问:怎样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

  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v=s/t

  单位:m/s或者是km/h

  例题:书本23页

  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

  练习:20m/s=54km/h=

  例题:书本24页

  指导学生学会熟练掌握公式的变形。

  2.匀速直线运动

  指导学生观察图11.2—2。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

  平均速度:v=s/t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课堂小结

  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

  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

  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行换算?

  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

  (四)作业

  1.书本26页第一、四题

  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

  (五)教学后记

  八年级的物理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法与学法:

  阅读自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超声振动除结石。

  超声波洁牙。

  课堂小结:

  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课后作业: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相关内容

  八年级的物理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难点:

  1、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

  烧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探究实验:课本75页,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试验……

  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

  时间/min12345678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熔化和凝固:

  固体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见课本熔点表),记住冰的熔点。

  3、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4、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节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

  八年级的物理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法与学法:

  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

  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1、噪声的来源(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课堂小结:

  1、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2、怎样防治噪声?

  六、布置作业:

  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七、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八年级的物理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八年级的物理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物理教案12-28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教案-电功12-28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2-1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2-17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折射12-28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通用10篇)11-09

物理教案电阻01-05

内能物理教案11-08

初中物理教案12-30

初中物理教案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