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2022-11-09 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媒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一些典型事例(如小孔成像、日月蚀等)。

  3、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不要求知道光速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现在我们学习光学知识,在初中我们学习过,请同学们思考如下问题:

  1、什么叫光源,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光源?

  2、光线如何表示?

  3、小孔成像说明了什么?

  (二)新授环节

  1、光源:

  (l)光源:(自身)发光的物体、如:太阳、蜡烛的光焰等。(charutupian)

  注意:月亮不是光源,因为月亮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的太阳光。

  在研究光现象时,为了方便研究,我们通常研究点光源的关学现象,所谓点光源,就是可忽略自身尺寸的光源,象质点、点电荷、理想气体一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光源的尺寸远小于它到观提点的距离时就可看作点光源。

  (2)光源发光的过程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光照到物体上,光能又可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光束射入人眼才能引起人的视觉。

  光能:光具有的能量,包含在光束中。

  分类:

  1)、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A、太阳等恒星都是天然光源(火星不是恒星)。

  B、白炽灯、水银灯、荧光灯和蜡烛等是人造光源。

  2)、按光的激发方式分:冷光源和热光源。

  A、热光源:利用热能激发的光源(白炽灯、弧光灯等)。

  B、冷光源:利用化学能、电能激发的光源(萤火虫、霓虹灯等)。

  3)、按光线特点分:点光源、线光源、面光源和体光源。(着重介绍点光源)

  A、定义:凡是光源本身的大小与它被照到的物体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时,这样的光源都可以看作是“点光源”。

  B、点光源是一种理想模型。点光源并非数学上的点,而是物理意义上的点,即光源本身有一定线度。

  2、光的直线传播

  (1)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和路径的几何线叫做光线。在光线上标明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2)介质:光能够在其中传播的物质、如:空气、水、玻璃等。

  注意: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明光的传播并不依靠介质。

  (3)光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中。

  光直线传播产生的光现象有: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传递的过程。

  3、影:

  (l)点光源的影

  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明,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

  (2)较大发光面的本影和半影。

  完全不会受到光的照射的范围是本影,本影周围还有一个能受到光源发出的一部分光照射的区域,是半影,比较以上两图,光源的发光面积极大,本影区越小,无影灯就是根据此原理设计的。

  注意强调: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发出的光可用光线表示,但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光在同一种约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正因如此,才能在障碍物的背面留下影子。

  4、关于证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很多,例如日食月食现象:

  (1)日食: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在地球上月球本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的整个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全食,如a区。在月球半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某一侧的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偏食如b区,在月球本影延长的空间里的人看不到太阳发光表面的中部,能看到太阳周围的发光环形面,这就是日环食,如c区。

  (2)、月食:发生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同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如图所示,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全食,如图a区;当月球有一部分进人地球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偏食,如图b区;但要注意,当月球整体在c区时并不发生月偏食。

  5、光速:光的传播速度。

  1)、真空中的光速:各种不同频率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均为:

  C=3.0×105km/s=3.0×108m/s。

  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等C=3.0×105km/s=3.0×108m/s。

  3)、光在其它媒质中的速度都小于C,其大小除了与媒质性质有关外,还与光的频率有关(这一点与机械波不同,机械波的波速仅由媒质的性质即密度、弹性和温度等决定)

  6、光年:

  1)、定义: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光年。

  注意:光年不是时间单位,而是长度单位。

  2)、大小:1光年=Ct=3.0×108m/s×365×24×3600s=9.46×1015m。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篇2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影子游戏,在游戏中思考阴影的成因;能通过探究归纳得出光的传播规律,进而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理解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物理教案-光的直线传播。

  2、了解光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知道真空中、空气中的光速,理解测光距的原理。

  3、了解我国古代在光现象研究上的成就,知道中华文明对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重点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索过程,光速的大小及理解有关的生活、自然现象

  2、日食、月食的成因,光速的应用

  [设计思想]这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于一身的课。授课时,先通过游戏体验有关的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检验,得出结论,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了解光和影揭开了中国古文明的秘密,以及用激光制成的测距仪,让学生到科学的巨大作用。

  [教学用具]

  学生自带:手电筒、厚纸板2张、铅笔、玩具激光器(没有可不带);

  教师备有:豆浆、方水槽、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大家请看,阳光从窗口照到了我们的教室,大家有没有想过,光是如何传过来的?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先做个游戏。大家打开手电筒,在桌子上竖一支铅笔,谁能用手把影子压在下面?”

  生:实验

  师:“能否压住?为什么会产生影子?”

  生:(可能的答案)“光沿直线传播”

  (说明:由于学生小学自然常识已学过,马上会想到这个答案,但未必知其所以然。)

  师:“为什么光沿直线传播会产生影子?”

  生:回答

  (说明:如果教室离操场较近,在太阳下游戏效果更佳,趣味性更强。)

  师:“光在水中是否沿直线传播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说明:因为小学已学过,所以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择其一个探究即可。)

  生:分组试验,再派代表交流发言。(对于光线显现不清晰的问题,可让同学们再讨论。)

  师:“通过试验,可得到什么结论?”

  生:回答

  师:打开投影仪,光投向银幕。“同学们,我们再做一个游戏,利用手影做出一些动物的形状,哪个同学来试试?”

  师:让一些举手的同学来表演

  师:“手影为什么会随手形改变?”

  生:回答

  (说明:两个游戏分阶段做,可保持课堂的活跃气氛。)

  师:“请同学们观看图3-29,林间的光柱说明了什么?

  生:回答

  师:“请大家再做一个实验,在厚纸板上用刀挖一个三角形的孔,同学们拿纸板在日光灯下观察下面的光斑,会看到什么?”

  (说明:拉上窗帘,让教室暗一些。日光灯开得不易多。这个实验现象学生会觉得意外惊奇,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思维。)

  生:实验。

  师:“请代表发言。”

  生:回答。

  师:“为什么会有长方形光斑?”

  生:回答。

  (说明:估计学生难于讲清。)

  师:介绍《墨经》中关于小孔成的故事,并让学生阅读P79有关内容。

  师:板画

  “哪能个同学领会书上的内容,来黑板画图说明?”

  “光线可以用带箭头线表示”

  生:代表上黑板画

  师:“小孔成像说明了什么?”

  生:回答

  师:“刚才为什么三角形孔下看到了圆形光斑?”

  生:回答

  师:“同学们,日食,月食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生:回答

  师:讲述“光与影揭开了中国文明的秘密”的故事,并多媒体展示日食,月食的情景。

  “日食,月食说明了什么?“

  生:回答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来总结一下,光如何传播?哪些现象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板书)

  师:“光传播需要时间吗?”

  “课本上两个卡通人谁说得对?”

  生:讨论

  师:讲解光速并板书,然后要求同学们阅读P79光速

  师:要求同学们看课本“读一读”。

  生:阅读

  师:投影思考题

  “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过2.5秒钟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光,计算月球离地球多远?”

  生:练习

  (通过练习,既熟悉了光速的应用,也进一步了解了测距仪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

  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每秒传播的距离是3×108m。3、通过游戏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四、巩固练习

  1、下列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灯泡发光时温度很高B、烈日下用伞挡阳光C、挖隧道用激光准直

  D、小孔成像

  2、向月球发射一束光,过2、5秒钟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光,计算月球离地球多远?

  五、布置作业

  课本P66WWW

  附1:板书设计

  三、光的直线传播

  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图

  小孔成像光沿直线传播

  日食、月食光速----每秒3×108m

  附2教学建议

  1、游戏人人参与,让学生体验学物理的快乐。踩影子的游戏如在太阳下更好。

  2、光的直线传播因小学已学过,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实验择其一个做即可。

  3、小孔成像实验需在光线较暗的教室内做效果好。

  4、日食、月食可用多媒体演示。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篇3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本教学,使学生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和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对比实验,归纳推理能力(根据光传播的一些个别现象,推想光传播的一般规律),动手能力(制作小孔成像实验装置)

  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具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电灯(或其他光源),细、直、能弯曲的塑料管(或纸管),蜡烛,火柴,半透明的白纸,胶水。挂图或投影片——光源、从密林缝隙通过的光。

  2、学生准备:两个大小差不多、能套在一起的纸盒,剪刀,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谈话:光是一种自然现象,关于光你们有什么问题?

  2、讲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些关于光的知识:什么物体能发光,光是怎样传播的。

  学习新课

  l、指导学生认识光源

  (1)谈话:说一说,哪些物体能发光?

  (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源。

  (3)讲解: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能发光:有的是燃烧发光,例如蜡烛、松明(点燃后用于照明的松枝)、火柴、煤等;有的是靠电能发光,例如手电筒、各种各样的电灯;有的是靠生物体内部变化发光,如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有的是靠天体内部变化发光,例如太阳光,星光。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讨论:镜子是不是光源?月球是不是光源?为什么?

  2、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

  (1)讲述: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向周围传播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光传播的方向。

  (2)谈话:

  ①从门窗或密林缝隙中通过来的阳光是什么样的?

  (学生发言后再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②手电筒或汽车灯射出的光是什么样的?

  (3)讨论:以上现象说明光是沿什么方向传播的?

  (通过讨论,得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假设。)

  (4)实验:

  ①讲述:为了证明光是否沿直线传播,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的材料是这盏开着的电灯和一根细而直的塑料管。

  ②讨论:如果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这根直管能看见电灯光吗?如果将直管弄弯,还能看见电灯光吗?为什么?

  ③学生分组实验。

  ④汇报实验结果:在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5)讨论:以上现象证明什么?

  (6)教师:通过以上讨论及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我们可以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还可以补充:光源发出的光,可以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7)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3、指导学生做小孔成像实验

  (1)讲述: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各组都带来些纸盒,选两个能套在一起的盒;在大盒底部正中扎一个小孔;去掉小盒的底,在底口粘一张半透明纸;然后把两个纸盒套在一起。(以上方法需边讲解边演示)

  (2)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

  (3)讲述:下面,我们就用制作的这个器材实验。将蜡烛点燃,立在桌上;将盒子扎有小孔的那面对着蜡烛。推一推或拉一拉大纸盒,看到什么现象?

  (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看到了什么现象?(蜡烛火焰的像)在什么地方?(白纸做的屏幕上)像是什么样的?(倒立的)

  (6)讨论:

  ①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②蜡烛的像为什么是倒的?这与什么有关系?

  (7)教师:合用纸盒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的时候,蜡烛光就会小孔射入盒内,照在纸屏上。

  因为孔很小,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所以蜡烛火焰上部的光通过小孔后照到纸屏的下部(画图说明),蜡烛火焰下部的光通过小孔后照到纸屏的上部。这样,在纸屏上出现与蜡烛的火焰形状相似、倒立的像。

  这种现象叫做小孔成像,利用这种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如果在纸盒后面粘的不是纸屏,而是照相的底片,在底片上就会出现物体的倒像。最早的照相机就是应用小孔成像原理制成的。

  巩固应用

  l、讲述:这节课我们重点认识了什么是光源和光的传播方向。

  2、提问:

  (1)什么是光源?举例说明。

  (2)光是沿什么方向传播的?

  讨论:光的直线传播与影子的形成有没有关系?假如光是可以转弯的,还会有影子吗?

  布置作业:用小孔成像盒给室外的景色“照相”,观察像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彩色?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并体验光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学情分析

  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学科,大部分同学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想去探索神秘的物理世界.

  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特点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光源

  多媒体出示迷人的城市夜景图片。同学们,是什么把我们夜晚城市打扮的如此美丽,如此迷人……

  是的,对人类来说,光的意义远不止这些,那么,它是如何为人类服务的,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与思考去探索光的神奇与奥密吧。

  观察、思考

  回答、谈感受

  进行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四幅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点?

  我们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板书: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吗?

  很好,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好多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那么,月亮、钻石是光源吗?

  我们说的这些光源,同学们能够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简单的归一下类吗?板书:

  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

  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请同学们说说刚才说过的这些光源中哪些是“天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

  我们知道了光是由光源发出的,那光是沿什么样的路径从光源向远处传播的呢?播放两副图片,请同学们猜想光是如何传播的?

  同学们都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科学是严谨的,仅仅靠猜想是不够的,怎样检验我们的猜想的正确性呢?需要用实验去检验。

  首先,请一名同学来和我一起来验证光在空气中是不是沿直线传播。

  下面,同学们亲自利用桌上的器材看看光在水中是如何传播的。

  最后,我们来观察一下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线又是怎样的

  同学们能总结光的传播特点了吗?

  (板书:)光沿直线传播;

  为了形象的描述光的传播情况,(边说边板书)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告诉学生实际生活中光是存在的,光线并不存在,它只是物理中的理想模型。)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我们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谁能说一说?

  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影子,谁能解释影子的形成呢?(边说边播放课件给学生以启发。)

  总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所以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后,在这个物体的一侧就会有一个光照射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好了,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一段有趣的手影游戏,来轻松一下,可要记住它形成的原因哟!

  我们利用手中的材料自己动手做个小制作,看看你能观察到什么?(注意引导,提醒注意安全)

  为什么烛焰的像是倒立的呢!(引导思考)你能画出光行进的径迹吗?试试看!

  (用课件演示光的传播径迹)这就是小孔成像,早在春秋战国时《墨经》中已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并准确的指出了小孔成倒像的根本原因。我们看到的密林中地面上的光斑就是太阳的像。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我们还可以解释很多现象,日食和月食的形成留作课下思考题。

  我们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学们能举例说明哪些用到了光的直线传播吗?

  光速

  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这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36页,读完之后能告诉老师什么呢?

  (板书)光速: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

  同学们都说的很好。既然光速如此之快,科学家们是怎样测出来的呢?这个问题我想留给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上网查询。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我们学到了光的什么知识?

  讨论总结

  课堂训练

  用我们学到的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出示课堂训练)

  作业设计

  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

  课后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继续讨论了在烈日下如何防晒,如何爱护身体。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篇5

  一、学习目标

  ①了解光源,并知道光源的分类,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掌握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②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通过实验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③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使用说明

  用15分钟阅读课本69-72页并完成问题导学,A层全部完成,BC层完成探究部分,分层达标。

  三、预习指导

  1.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及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2.问题导学:依据启发性问题的引导,认识光源,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掌握光速。

  四。课内探究

  (一)光源(3分)

  1、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

  2、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

  (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15分)

  1、光在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

  (学生实验):打开教室的白炽灯,每个学生两只手各拿一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让眼睛穿过小孔观察光源。

  (探究一):①光在均匀的液体中的传播

  ②光在均匀的空气中的传播

  ③光在均匀的透明固体中的传播

  (学生总结):光的传播特点

  2、如何描绘光传播路径?

  3、学生看教材图4.1-3同时请学生举出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举例

  (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5分)

  ①影子的形成

  (探究二)用白炽灯对着墙,把乒乓球放在灯和墙之间。

  现象:总结影的形成:

  ②(教师引导)用光的直线传播总结分析日食的成因

  (四)光速(5分)

  学生阅读课本71页,自主完成如下问题:

  1.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

  2.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为m/s,光在水或玻璃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看课本71页科学世界回答:

  1.“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

  2.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

  五、课堂小结(2分)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篇6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授课时间】

  1课时

  【仪器材料】

  (1)教师演示实验的器材:激光演示仪(平面镜、平行玻璃砖);酒精灯;光具座;清水;密度均匀的糖水

  (2)学生实验的器材:蜡烛、自制的小孔成像仪等;

  (3)多媒体设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线。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了解其应用。

  (3)知道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2)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历史责任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并在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并大胆尝试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课前利用课间休息,滚动播放一组与光现象紧密联系的优美图片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影、倒影、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节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城市多彩的夜景……让学生欣赏绚丽天象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介绍表示光的方法---------光线。出示四幅优美的跟光有关的图片,能看出图片上的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问题一]我们怎样将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表示出来?

  [实验探究一]将激光射入空气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中的路径是直线。我们可以用直线表示出光的传播路径,同时带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根带箭头的直线就叫光线。这是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示物质,叫建立模型法。(教师在黑板上画光线,同时提醒学生规范作图)引导学生比较光和光线的联系和区别。

  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问题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吗?

  [实验探究二]光在空气的传播过程中遇到平面镜。

  [实验探究三]光在空气的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的玻璃砖。学生观察并回答出光的反射及折射现象,引导学生尽管光遇到不同的物体会在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问题三]光在同种物质中传播,如果物体的稀密度发生改变,传播方向会怎样?

  [实验探究四]演示光在被酒精灯加热的空气中、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引导学生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应用:解释自然现象

  ①影子的形成

  [设问一]请同学们想想;如果电灯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不透光的障碍物,在障碍物后边会有什么东西形成?演示:教师将手挡住投影仪的光,屏幕上出现黑影。

  ②日食、月食

  [设问二]太阳也是一个发光体,如果有一个很大的不透明的物体将太阳光挡住,将会发生什么现象?播放视频:日食。由日食自然过渡月食并解释怎样才能看见月亮。

  ③小孔成像

  [设问三]如果我们将挡光的物体弄个小洞,会在小洞后的光屏上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实验:小孔成像引导学生分析出小孔成像的原理并作图,介绍我国古代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记载,《墨经》中记述了一种叫“小孔成像”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历史责任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小孔成像解释树荫下地面的光斑。

  三、小结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我们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四、课堂延伸

  小孔成像像的大小、多少、清晰度,光源的多少、小孔的形状等对象的影响等等问题需要课后继续完成,你在实验中还会发现问题,再研究…

  五、作业

  ①请再次完成小孔成像实验。②试完成能效作业本上的作业。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篇7

  【教材分析】

  光的直线传播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第一次接触到“光”的概念。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光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结合实际和日常生活的应用,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的兴趣。另外,学生会用光的知识认识自然世界,了解一些天文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体验探究过程和方法;

  2.通过解释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通过对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光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电脑一台、多媒体放映机一部、课件、视频资源、小型激光器、水槽,均匀和不均匀的玻璃砖各一块、平面镜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欣赏图片:晨曦中的群山(阳光)、璀璨的烟火(火光)、灯火辉煌的卢浮宫。

  提问:没有光,我们能从大自然中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吗?光是从那里来的?引出光源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1.光源

  定义:这些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讲解:光源又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电鳗等等是自然界中纯在的事物,称为天然光源;开着的灯、点燃的蜡烛等等这些人们制造出来能够发光的东西,成为人造光源。

  提问:月亮是光源吗?强调光源的要求为“自行”发光。

  讨论:大家身边能发光的物体,那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2-3分钟左右,加深对光源的认识。

  2.光的直线传播

  提问:光源发出的光是怎么传播的呢?

  展示图片:通过树丛的光束、广场上空的光束。再联系生活中手电筒,激光笔等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光似乎是直的。

  提出问题:光是否是沿直线传播的呢?

  设计实验:验证光是否沿直线传播。分四组

  实验1:观察激光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传播路径;

  实验2:激光束射到平面镜上,观察现象;

  实验3:激光束射到均匀玻璃砖上,观察现象;

  实验4:激光束射到不均匀玻璃砖上,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

  (1)光在不“接触”其它物体时,是直线传播的;

  (2)光在接触到镜面时,会“反弹”;

  (3)光在两个不同物质中传播时,传播路径改变了;

  (4)光在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是弯曲的。

  总结:光在一般情况下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某些情况下光线会“弯曲”。说明光直线传播需要条件,根据以上实验总结出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物体中。

  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实例展示:光沿直线传播应用实例——激光引导挖掘机直线前进以及检测隧道是否挖直;射击时利用“三点一线”瞄准目标;排队时,前面的挡住了后面的,队就排直了;小孔成像、影子。

  其中,详细讲解小孔成像的原理,通过讲解得出小孔成像的两个特性:小孔成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详细讲解影子形成的原理,展示影子的艺术图片和日月蚀的图片增加学生的兴趣,然后讲解这些现象形成的原理。

  4.光的传播速度

  提问: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为何先看到闪电?

  由于是个经典问题,学生应该都能作答——光的速度比闪电的速度快。首先要教学生总结成科学性的语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然后引出到底光的传播速度有多快呢?

  通过对比光的和声音传播差异,让学生复习声音知识同时对光的传播特点有更深的理解。让学生了解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近似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108m/s。对于光的传播速度总结出5点小知识,让学生了解常识性知识。

  (三)新课总结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应用光的直线传播道理解释光现象: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等等;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3×108m/s。

  (四)课堂练习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太阳和月亮都是光源

  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例2: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A)

  A.圆形的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篇8

  课题

  光的直线传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能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能理解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知道光速是3×108m/s。

  过程与方法

  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建立假说,检验论证,评价发展的思维程序;观察光在空气、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受我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增强对中华民族的科学文明的自豪感。

  重点

  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过程以及光速的应用。能解释简单的光直线传播现象。

  难点

  光直线传播规律的得到及解释光直线传播现象。

  教学准备

  卫生香(或有烟蚊香)、一空烧杯、一装有水(滴有少量的牛奶或豆浆)、火柴、蜡烛、玻璃砖一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提前2-3分钟到教室,用投影仪投影以下文字“激光直射人眼时,会对眼睛有损伤,实验前、后及实验中绝对禁止激光直射自己或他人眼睛!”提出问题引入活动:同学们在小学或更早的时候做过手影游戏吗?

  今天让大家回到童年,重温儿时的欢乐,谁先来试一试?

  教师:大家说他们的表演精彩吗?

  由活动引入问题:我们欣赏了这几位同学的惟妙惟肖的表演,你能提出与这一现象有关的问题吗?(思考了一下)

  1、光的传播〖活动〗点燃一支蜡烛,用硬纸片遮住,(能/不能)看到烛光?在硬纸片上开个小孔,(能/不能)看到烛光?〖质疑〗为什么开个小孔后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烛光?坐在什么位置的同学才能看到烛光?〖思考〗通过这一现象可以知道光是怎样传播的?

  教师:刚才大家提出了好多想要知道的问题,所提的问题都很好。我们今天不可能全把它们研究完,选出其中的两个来共同探讨一下。

  2、影是怎样形成的?

  4、影为什么会随手形的变化而变化?大家猜想一下形成影的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引导鼓励:如果在流动的水中插一竹竿,水能绕过插在水中的竹竿而向前流动,光能否像水那样绕过吗?

  教师:如何证明你的猜想呢?

  教师:介绍大家桌子上的器材【有导向地介绍:卫生香(或有烟蚊香)、一空烧杯、一装有水(滴有少量的牛奶或豆浆)的烧杯、玻璃砖一块、火柴、蜡烛、激光笔、三个开有小孔的硬纸板、夹子(大的三个或小的六个)、一根细线】,要求用桌上提供的器材寻找你的证据。

  教师引导:太阳光射进教室时,此时我们看不到光,设想一下,用扫帚将地上的灰尘扫起来,还看到吗?

  教师引导:自然界中大的天文现象……

  教师:用投影仪演示日、月食的形成过程(因陋就简,形象直观),并投影出它的解释图。接着说明其应用——“夏、商、周断代工程”

  过渡:我国古代对光的这种传播规律早有记载,最早的是4世纪《墨经》记述了一种叫小孔成像的现象。下面我们重温一下古人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除上述记载外,我国宋代博学家沈括有一部科学巨著,被英国的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的坐标,大家知道这部巨著吗?《梦溪笔谈》它里面也有这一现象的描述。

  投影:“若鸢飞于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所束,则影与鸢相逆,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给出解释

  投影:作图给出解释

  第二课时

  过渡:

  情景设置:两小孩为光传播是否需要时间所进行的争论。关于光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的问题在历史上还有一段故事。

  投影出光速的测定史:伽利略实验。

  阅读后说明:科学家和我们常人一样,也会有错或想不到的地方,生活中要正确对待失败,正是因为伽利略的失败,才使得后来的科学家用了很多更巧妙的方法来测定光速。光速到底是多少?现在测得光速为3×108m/s,即每秒钟光要走3×108m的距离,这个距离相当于绕地球赤道7.5圈

  【拓展】无影灯观察医院手术室的”无影灯”,它是将发光强度大的灯在灯盘上排成圆形。形成一个分布区域较大的光源,从不同角度把光线照射到手术台上,即使医生的手及器械在灯光与病人手术区域之间,也只遮住了部分光线,其他灯光仍能照亮被遮挡住的部分。光照到不透光的物体上会在其后留下影子,光完全照不到的地方叫“本影”,有一部分被遮挡的区域叫做“半影”。无影灯就是使医生手术时不在病人手术部位产生本影。

  教师小结:

  投影:

  三、光的直线传播

  1、光沿直线传播。

  2、光速为3×108m/s。

  课堂回顾:

  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影子的形成说明。

  3、光的传播速度为m/s。

  4、用步枪瞄准射击时,要求“三点一线”,这是规律的应用。

  5、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的形成的天文现象,科学家利用天体力学的方法向前推出历史上日食和月食发生的确切年代,再结合古籍中天象的记载,令人信服地确定了的确切年代。完成了工程。

  发散与问题:1、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2、光速都是3×108m/s吗?

  3、光如果不是沿直线传播,而是像水那样向前流动,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不同?

  4、光速如果与现在的声速相等,与现在相比又有什么不同?教师请学生边做边解说。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手是肉色的,为什么影是黑色的?

  2、所有的物体都有影吗?

  3、影是怎样形成的?

  4、影为什么会随手形的变化而变化?

  5、手影为何不在黑板上?光可能沿直线传播。

  学生回答:实验收集证据学生不会用烟雾来显示光的传播方向。

  学生交流:学生自己做给其他同学看。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光直线传播的实例:学生可能没有举出日食和月食。

  学生活动:用自制的针孔照相机观察蜡烛火焰的像。

  学生交流:可能观察到屏上的是圆形的,正立的学生计算,给出地球半径6.4×103km

  学生练习巩固时间允许可让学生讨论,试着回答体现对学生的关怀

  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师的指挥、引导作用渗透物理研究的方法——类比。

  这时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可忽视,同时学生也在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思考,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的体验成功思维发散与应用物理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体会科学的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实施情感目标创设情境,再次进入活动语文与物理的结合,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上升为理论,处理好知识与技能的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悄然实施。

  对知识内容再进行回顾,这样不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想象,而且让学生的思维从课堂上飞出课外,新问题的出现,促使他(或她)进行新一轮的探究。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篇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

  1、探究光在几种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的实验现象,

  2、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通过本节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科学史观教育.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光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3、通过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探究性的物理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4、结合光速测定的介绍,向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二、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对光的各种现象都已经见到过,在教学中请起来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较容易。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的传播速度

  难点: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四、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打开窗帘,我们看到明媚的阳光照进了教室,老师看到了大家一

  张张的笑脸。试想,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还能看见东西吗?这是为什么呢?

  生:夜晚没有光,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

  师:白天,如果我们紧闭双眼,仍什么也看不见,又是因为什么?

  生: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师:对!实际上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光的世界,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光的奥秘,从本章开始,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光的世界!(板书)

  五、教学过程(一学时)

  1、光源

  师:生产生活中那些物体能发光呢?

  生:电灯、火把、手电筒等能发光的物体。

  师:物理中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板书光源的概念)

  自然界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

  生:太阳、闪电、萤火虫、蜡烛……

  师:夜晚看到的月亮是光源吗?

  生:它本身不能发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师:为了使用的方便,人们又研究了人造光源,如:原始人用篝火照明,后来又出现了火把、油灯、蜡烛、现在又有了更方便的各种电灯。人造光源还在发展和改造。

  2、研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师:请看老师手中的小激光器,它发出的光在远处会打一个亮点(演示),请大家猜测一下,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

  生: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他的猜想正确吗?生活中,你们见过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吗?

  生:见过,比如穿过树林的阳光就是直的,探照灯的光也是直的。

  师:回答的很好,但要想确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同学们必须用实验自己去研究,实验中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多媒体)

  (1)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2)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3)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

  (学生利用已准备好的小激光器、水、牛奶等器材进行实验,教师指导、点拨)

  师: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能否上来给大家通过实验来说明一下?(学生踊跃上前表演)

  生1:光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演示激光通过有烟雾的空气)

  生2、光可以在水中传播。(演示激光穿过烧杯中的水)

  生3、光可以在牛奶中传播。(演示激光在果冻中传播)

  师: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都是透明的。

  师:我们把空气、水、玻璃、牛奶等这些透明物质也叫光的传播介质。

  师:光在这些介质中传播时有什么规律?

  生:都是沿直线传播。

  师:这说明我们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

  (板书: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师: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板书示范光线的画法)

  注意,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而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是表示光的传播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理想模型法)

  师:光在空气这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水中也沿直线传播,如果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它还沿直线传播吗?

  (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师:这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这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它周围的这层大气并不均匀,请看射向地面的阳光还是沿直线传播吗?

  (增加板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和解释现象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三张带孔的纸板,中间还栓有细线,下面找一位同学来观察一下灯光,我们看看他看见灯光时细线处于什么状态!

  (师生配合演示)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师:光的这种直线传播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生:检查排直队,路旁电杆是否直,打靶瞄准时要"三点一线"等等。

  师: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讨论,凿火车隧道时最怕凿出的隧道不直,用今天的所学的知识有办法解决吗?

  (学生讨论方法,教师点拨鼓励,师生共同做小游戏:,教师模拟激光准直来凿隧道。)

  师:(演示手影)请看,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光学现象,谁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达到的区域,便形成了影子。)

  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做几个漂亮的手影呢?

  (学生积极表演,演示狗、鹰、大雁等手影。)

  师:也就是说光在传播过程中有两种可能:如果在均匀介质中将沿直线传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物体后面便会形成影子。

  (板书:影子的形成,)

  师:你相信月亮真是被狗吃了吗?

  生:不相信。是月食。

  师:古人由于知识有限,所以迷信的说法是天狗吃月亮。而实际上用今天所学的光的直线传播完全可以解释,谁能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学生踊跃上前尝试。)

  师:下面老师通过多媒体形象地展示一下发生日食、月食时太阳、月亮、地球它们三者的位置关系。

  (分析日食、月食的成因。)

  4、光的传播速度

  师:光的传播速度到底有多大呢,打雷时闪电和雷声实际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

  生:先看到闪电。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快。

  师:光的传播速度很大,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板书)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比真空中略小,但也近似认为是3×108米/秒,光在水中、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小,关系是:v水=3/4c;v玻璃=2/3c。

  三、小结与练习

  师:谁能把这节课给大家总结一下?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练习:同学们都在路灯下走过,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生:人的影子会发生长短变化。

  师: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人的影子会长短变化呢?

  (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微机辅助。)

  布置作业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篇10

  教学目标:

  1、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

  教具:

  激光电筒,装有水的玻璃水槽、玻璃砖

  教学过程:

  一、光的神奇

  学生阅读课本图4-1,4-2,4-3,4-4,让学生感受五光十色的大自然及城市夜景的美丽。

  二、光的传播

  1、光源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光源的概念,并举例。

  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又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将刚才学生的举例分类)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

  简单讲述人造光源的发展史:篝火——火把——油灯——蜡烛——电灯

  分析:月亮不是光源。(本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

  2、光的传播

  与声音的传播相比较,先让学生回顾声音的传播:在真空中不传声,在介质中传播时V固>V液>V气。

  提问: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讨论)

  演示实验:

  (1)利用点燃的香烟产生的烟雾,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2)在水槽中放一些奶粉之类的物质,使水呈浑浊状态,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3)观察光在玻璃砖(一面为磨毛面)中的传播路径。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相关文章:

《光的直线传播》物理教案06-11

《光的直线传播》的物理教案参考06-12

《光传播》说课稿07-06

光的传播说课稿02-25

《光的传播》教案02-12

光的传播说课稿11-10

《光的传播》说课稿10-27

光的传播说课稿06-26

光的传播的教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