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活动领导讲话

2022-09-06 讲话稿

小学教研活动领导讲话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首先向为此次活动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付庄乡中心小学和相关班级的师生表示感谢。其次,此次上课的两位教师为了将较为满意的一节课奉献给大家,他们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认真编写教案,虚心向他人请教,反复进行试上,对于他们所做的努力,在这里也一并感谢。

  现在,课程标准难了,而且多了些不确定性;教材活了,而且多了些儿童生活世界里的质朴。不只是简单灌输达不了标,而且体验一番“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探究功夫,还拿不准是否就是达了标。因此,就有人以旧思维驾驭新课程,把探究的、讨论的、开放的内容改造成确定的,把灵动的、生活的、游戏的内容改造成可灌输的,硬是把新课程纳入自己的旧经验,让孩子们的活力蜇优于自己的权威,这是换药不换汤,或者说是换了新内容的旧课程。为此,教学依然保守,教师依然劳苦,孩子们就依然“像被钉在桌子上的蝴蝶,无奈地伸展着获得了些无用知识的翅膀”。

  此次开课的两位教师,想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力图让大家从中寻得些思考,在摸索中前进。为了让大家对新一轮课改了解得更多一些,今天我就新一轮课改中的有关问题谈一谈。

  一、教师在新课改中角色的取向:

  1、传统上:对教师早有较明确的角色定位。《师说》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最好的体现。

  2、近现代有三个比喻:

  ①教师是园丁。

  其本意是要表现教师要像辛勤的园丁那样对学生关爱、关照,其另一任务是“修枝剪叶”,其最终结果是扼杀个性,造成千人一面。我们认为,教师不应是像园丁那样修修剪剪,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充分和自由发展。

  ②教师像蜡烛。

  此比喻表现了教师的奉献精神,教师在作出奉献的同时,也牺牲了自己。在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求教师寻求各种机会及时“充电”,使自己成为“长明灯”,以赶上社会经济和先进技术急剧变化的要求,教师应成为“长流水”。

  ③教师似春蚕。

  这一比喻在展示自然界美好事物的同时,也“作茧自缚”了,缺乏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更不符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3、有人把教师分成五个层次:

  教育家——大教师——教书匠——以教谋生者——误人子弟者

  (陶行知等)(于永正等)

  4、优秀教师的基本特征:

  ①应该成为其主修专业、教育专业的学者;

  ②必须是懂得如何教育才有成效的教学者;

  ③能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善于与学生进行交往的人;

  ④教师品格皆为学生的表率,是示范者。

  5、对教师的一个评判标准(教学上):

  ①平庸的教师:传达知识。

  ②水平一般的教师:解释知识。

  ③好的教师:演示知识。

  ④伟大的教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

  6、有效教学取决以下要素:

  ①精通本学科基础知识和背景;

  ②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合理的时间分配;

  ③充满激情的教学态度;

  ④照顾不同水平的学生;

  ⑤注意倾听学生的需求;

  ⑥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环境;

  ⑦讲解联系实际生活;

  ⑧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等。

  7、教师角色的转换:

  ①从单一角色转换为多重角色(教师、长者、朋友、学生等);

  ②从绝对权威转换为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

  所谓组织者,通常指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

  所谓引导者,通常指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

  所谓合作者,通常指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

  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作为促进者,一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观察,认真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并给予适当指导;二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三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的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与自己已有知识体验的联系,营造一个互相合作、激励探索、加深理解的氛围,鼓励学生参与活动,表达交流,并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 ③从职业转换为事业(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快乐的。)

  ④从教学转换为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二、新课改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以往教学行为的不足:

  ①教学目标的狭窄化;

  ②教学设计的程式化;

  ③教学结果的短期化。

  2、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转变的主要因素:

  ①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育观念有关(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

  ②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的教育策略有关;③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评估有关;

  ④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其对学生心理行为的理解与评价有关;

  ⑤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外界的支持与指导有关;

  ⑥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其自身的性格特征有关(例如:对其亲属的做法往往反映到对待学生问题的处理上)。

  3、目前教师教学行为透视:

  表现为如下四种状态:

  ①在教师的潜意识里,封闭教学的结果是基础的扎实,开放教学的结果是学生虽然思维活跃,但是成绩会下降。因此,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是封闭的,但是为了确保考试的成绩,宁可采取封闭的教学。

  ②教师的主观意愿是想开放,但在教学过程中,长期习惯的行为方式,使教师不知不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控制意识,硬把学生拉到教师行进的轨道中。 ③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放开,因为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于是教学呈现出一种无序的状态,教师往往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只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学生则被一马放到天边。

  ④新的秩序开始建立,由于教师对开放的目的性缺乏思考和认识,在教学中往往为开放而开放,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开放教学后,发现学生的成绩开始下降,便对开放教学产生怀疑,于是又回到从前的封闭。

  在上述这些状态中,教师表现出要么就放要么就收的教学行为,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些教学行为的背后,是一种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严重困扰着教师,成为阻碍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行为的主要因素。

  4、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注意点:

  ①教学观念的转变:

  A、课程: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计划、大纲、教科书)”,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和相互作用的主体。课程也即复杂的“会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会话”。

  B、教学:教学不再是师教生学,而是师生的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基于这一理念,课堂上的“师道尊严”就非要摒弃不可了。教师心目中的学生,首先是与教师具有同样价值的人。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教与学应是民主的,教学氛围应是愉快和谐的。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所言所行,既促进学生的发展,又促进自身的发展。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的凸显、心灵的开放、个性的张扬、潜能的释放。这样认识教学,教师便不会“满堂灌”、“一刀切”、“一锅煮”了;学生也不会听你讲、学你做,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C、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立体的教学目标。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提问面明显扩大,更大层面的学生有了回答问题或表现自己的机会;课堂教学的知识标高适度下调,学生的学习负担得以减轻;教师对传统意义的中差生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

  ②教学策略的把握:

  A、打破封闭,走向开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要开放);

  B、以学定教,探究质疑: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在教学形式上,要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即以学定教,不是以教定学);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关注的重点放在向学生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通过“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在教学方法上,由单向或双向的信息交流向主体式信息交流转变,要把学生的个体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的主体信息交流网络。既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风格,又要帮助学生改掉旧教育观下形成的学习习惯。

  C、有意支配,因材施教;

  D、相机诱导,纳入喜好。

  ③教学行为的落实:

  A、带着微笑进课堂;

  B、能倾听不同的声音;

  C、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新课改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能力,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由此可见,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1、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

  2、由个体学习到合作学习(传统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竞争,缺乏合作意识,偶尔合作也只是“好帮差”,是带有“扶贫”性质的合作);

  3、由接受学习到探究学习(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课堂教学的应变:

  课堂教学应变是即时的、突发的,要求教师应对是当即的。

  1、针对局限、片面、肤浅的认识,进行拓展和深化,通过联想等方式,实现飞跃;

  2、针对偏激的认识,通过讨论等方式予以整合;

  3、针对稚弱的认识,通过示范引路,在其感性认识上给予启迪;

  4、针对富有创意但又不符合情理的认识,通过搭建平台,把闪光的部分张显出来,不合情理的地方予以消除。

  五、新课程,我们该怎样备课:

  1、切实转变传统观念,为学生制定全面的学习目标(数学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语文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①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部分?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3、认真挖掘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的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具体做法是:①将教材内容情境化;②将静态知识动态化。

  4、客观分析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

  ①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

  ②新旧知识有联系的,迁移类比——诱导学生学;

  ③学生难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学;

  ④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学。

  5、充分估计学习差异,为学生构建弹性的学习方案:

  ①将教学环节设计成可以移动的“板块”;

  ②将中心环节设计成可供选择的方案。

  六、关于语文教学:

  1、阅读教学:

  第一教时:①激活情趣,引发猜想;

  ②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③反复朗读,确保正确连贯;

  ④强化对本课生字词的认读;

  ⑤有指导的课堂写字练习。

  第二教时:①复习;

  ②围绕话题,选择重点,读中感悟,以读见悟;

  ③熟读背诵,形成积累;

  ④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类型:A巩固型练习:如写字等;B综合型练习:如表演等;C拓展型练习:如阅读、背诵与课文相关的诗文等;D制作型练习:如画画等;E探究型练习;F迁移性练习。)

  2、作文教学:

  “文章天下事,得失寸心知”,“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这些耳熟能详的警语,说明了“文章”在我国的特殊地位。作文教学传统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备受关注。这一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精华,但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压在我们背上的沉重芜杂的历史包袱,有待我们去芜存真。我们无法完全抛弃传统,去寻找一个全新的文化生存空间;但我们也不能僵化地去维持传统,在封闭和凝固的精神氛围中企望建设现代文明。正确的态度只能是批判地继承,在不断反思中推陈出新。我认为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①“言为心声”:在教学实践中应指导、鼓励学生注重观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坚持有教材但不依赖教材,有个人观点但不强加于孩子们。

  ②“张扬个性”:“学习一个词,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窗;学习一句话,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门;学习一篇文章,就是把人领进一番新天地。”作文本身就是用书面语言表现自我精神、抒发心灵体验的行为,所以比技术更重要的应当是自我精神的张扬与升华。

  ③“放飞心灵”:想象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文心雕龙●神思》中有言:“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把想象的神通广大,描叙得入木三分。无论是过去、现在、将来,无论是天堂、人间、地狱宇宙之大,虫草之微,人们都可以任想象之翼去沟通上下五千年,去遨游世界亿万里,而不受任何时空的局限。在儿童的.世界里,鸟兽语言,桌椅对话,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具体方法是:①尽情地说,理清写的思路;②尽情地玩,积累写的素材;③大胆地想,拓展写的天空;④随时地练,捕捉写的机会;⑤多样地评,激发写的动力。

  七、几点建议:

  1、不管哪一学科的教学,都不应失去其学科应有的本色,要注意学科特点(语。感、数感、乐感、美感),否则,就会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

  2、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发言:在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可能并不是教师预设的,但只要进行“二度开发”,就一定会捕捉到灵性闪耀的一面。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发言,要尊重,要引导,要开发,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笔“价廉物美”的课程资源,关注这一课程资源的开发,就能够解决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并直接指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

小学教研活动领导讲话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路上来。我非常喜欢这句话,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虽然我校每学期都会开展教研活动,但却没能达到让每一位教师都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路上来。进修学校教研室今年3月份下发的主题教研要求让这件事成为可能。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品生品社、英语8个学科86人参与主题教研活动,这在我校还是第一次。

  万事开头难,为了落实此项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增强教研意识。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开展好主题教研工作,首先要改变观

  念,提高认识。有些教师认为教研并不能反映教学的现实问题,更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教师认为教研不仅会挤占大量的时间,还会分散自己的精力,直接影响教学成绩。基于教师这种思想,我校多次召开村小校长会、全体教师会,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每周的学习时间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全体教师要把自身成长作为一种需要,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让想当一名好教师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激发其产生自主发展的动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加强学习,让理论指导实践。

  我校教师大多没有经过教科研的专门培训,教师整体教研素质偏低,构思与方案设计,具体操作等都感到难以下手,有些人害怕参与教研,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主题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不影响主题教研的实施进程,在制定各科主题研究方案的时候,教导处给每一个分题研究小组下发了怎样制定研究方案的学习材料,以及规范的课题研究方案。让参与研究的教师按自己的学科内容一步步地借鉴。同时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典型课例。在学校图书资源短缺的情况下,积极引导教师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本学期,上网查找资料成为教师工作之余的重要内容。

  三、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促进共同提高。

  我校教师年龄偏大,参加主题教研的教师的86位教师有30人接近半百。在主题教研活动中,年轻的教师积极性相对较高,而年龄大的教师则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没几年就要退休了,八十岁学吹鼓手是没有必要的,所以没有积极地参与和投入,因而影响了整个教研工作的氛围。针对这种情况,我校采取了老中青搭配,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参与一个分题研究的做法。使每人分题都能顺利进行。本学期的主题教研活动,参与讲课的老师都是每个分题小组里的骨干教师,这些教师在主持本组的研究过程中,虚心学习,多方查找资料,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实施研究方案,他们有先导意识,有创新意识。教研能力不断增强。成为我校教研的中坚力量。

  四、让上课、研讨、反思成为我们共同提高的过程。

  教师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是我们所追求的教研模式。参与研究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磁场,积极的人散发着积极的能量,给周围的人注入生命的活力。消极的人散发着消极的能量,拖住别人前进的脚步。此次参与讲课的教师,都不约而同地散发出积极的感染力。他们从备课、改教案,评课、反思的多次反复琢磨与尝试中,不断成长,同时也带动同伴共同成长。

  教研员是本学科的行家里手,教研员的点评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小型主题教研活动,教研员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意见,大型活动之前,各科教研员又为我们提供了可参考的研究步骤。这些意见和研究方法我们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使之成为专业引领的重要信息。

  通过参与主题教研活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了,通过参与主题教研活动,教师的观念得到了根本的更新。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要想使学校主题教研活动顺利开展,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们学校的教研管理与其它先进学校比起来还有很多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认真学习成功的教研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实验,努力提高学校教研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以上是我校开展主题教活动的一点做法和想法,不能算成果,只能说是一种起步,一种开端。主题教研活动的道路是漫长的,相信在以后的教研工作中,在进修教研室的指导下,在兄弟学校的帮助下,我们会继续带领全体教师,认真进行教育教学科研,让我们的教师在教研中提高,在提高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不断做出成绩。

【小学教研活动领导讲话】相关文章:

校际教研和活动领导讲话稿04-19

校领导校本教研活动讲话稿(通用10篇)08-27

小学体育活动领导讲话稿10-18

活动领导讲话稿06-22

活动领导讲话稿06-22

教研活动讲话稿06-19

徒步活动领导讲话稿04-13

爱心活动领导讲话稿07-21

慈善活动领导的讲话稿11-24

环保活动领导讲话稿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