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使蛋宝宝站起来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
2、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有关物体支撑的经验。
3、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熟蛋若干,课前装饰成蛋宝宝。
2、沙盘、瓶盖、小碗、积木、彩泥、沙包、米、手工纸、图画纸、手绢、小毛巾等辅助材若干。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组织教学,边播放音乐,幼儿边跟随音乐做模仿动作,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用谈话引出课题。
二、老师引导幼儿说出蛋宝宝的特征,尝试探索蛋宝宝站立的方法
1、出示蛋宝宝,引导幼儿观察蛋宝宝,然后请幼儿说说蛋宝宝长的什么样子?(圆溜溜的、很光滑……),教师说:“蛋宝宝整天躺着,它想站起来到外面看看,我们能帮助它吗?”幼儿一起说:“能”。(教师为幼儿的探索设置悬念,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2、引导幼儿探索在平面上让蛋宝宝站立起来的方法
①幼儿每人一只熟蛋,让幼儿自由探索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让蛋宝宝站起来的,用了什么方法?(磕了一个小坑,使蛋宝宝站起来的)
②教师讲述幼儿探索的情况,教师说:“许多小朋友都把蛋宝宝磕了一个小坑,才能使蛋宝宝站起来,那么我们不能把蛋宝宝弄破,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蛋宝宝站起来呢?”
3、引导幼儿借助辅助材料,探索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
①我们请材料王国里的朋友来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好吗?(逐一出示各种辅助材料并说出其名称)
②进一步引导幼儿借助各种辅助材料,探索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要求幼儿注意安全和卫生。
③请幼儿说说自己怎样使蛋宝宝站起来的,并演示给幼儿看看,介绍自己用了什么材料,什么方法?让幼儿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
④教师与幼儿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各自使蛋宝宝站起来的各种好办法,并让幼儿逐一尝试。
4、请幼儿说一说这些蛋宝宝的妈妈是谁?那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妈妈会生蛋吗?不知道的小朋友可以从电视上、书籍上、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回来后告诉老师。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放上各种材料(沙盘、瓶盖、小碗、积木、彩泥、沙包、各种米、手工纸、图画纸、手绢、小毛巾、棉花、电线等),让幼儿继续探索,从而激活幼儿进一步去探究、发现的好奇心。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着眼于这一点,进入中班上学期以来,我们找到了纽扣、杯子、刷子这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幼儿熟悉的且易于收集到的实物作为教育内容,借鉴它们的多样性与实用性不断挖掘其中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引发幼儿展开思考,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参与与乐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刷子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件小工具,它的种类很多:杯刷、鞋刷、奶瓶刷、眉刷、油漆刷、胭脂刷等等。不同的刷子不仅外形不同,质地不同,使用的方法也不同。人们在做许多事情时都会用到刷子,刷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在此活动中我们试图创设丰富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在与实物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感知、比较不同刷子的外形特征,进而了解刷子的多种用途与使用方法,并鼓励幼儿多参与劳动,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刷子完成不同的劳动任务,体验劳动的快乐。
2、探索并了解不同刷子的用途与使用方法。
3、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刷子的认识和对刷子的探索过程。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①幼儿和家长、教师一起收集不同种类的刷子。②认识牙刷,知道牙刷定期就要更换。
2、材料准备:不同种类的刷子如杯刷、鞋刷、奶瓶刷、眉刷、油漆刷、胭脂刷、废旧牙刷等等;纸箱、颜料、鞋油、痰盂、杯子、梳子及化妆用品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鞋刷,让幼儿说说鞋刷的作用,并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样的刷子。
2、请幼儿挑选一把自己最喜欢的刷子,介绍它的用途。
3、逐一介绍劳动任务(刷墙、洗奶瓶、洗痰盂、化妆等),请幼儿找出最合适的刷子参与活动。
4、幼儿劳动。
5、交流讨论自己劳动的方法。
6、说说废旧牙刷的用途。
活动延伸:
1、在主题探索活动区里投放不同用途的刷子让幼儿继续观察并尝试使用。
2、利用废旧牙刷进行刷画、做牙刷相框等美工活动。
3、用刷子帮助家人刷鞋、洗杯子,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活动反思:
兴趣与情感是思维最大的驱动力。在活动中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这么小的刷子是做什么用的?……等有趣的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围绕“刷子”这一话题进行尝试探索,较好地贯彻了新《纲要》的指导思想。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科学活动应丛身边的事物开始的选材原则。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刷子,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发现,有利于他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主动建构了新的知识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透光现象,发现光透过各种物品时会出现颜色和形状。
2、喜欢玩光的游戏,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透光作用PPT,电脑、白板。
2、手电筒人手一个,每组两块三角架白板,彩色玻璃纸、蜡光纸、铁盒盖、厚纸板、彩色布、塑料袋、木板、闪光纸、记录表、笔、各种玩具等。
活动过程:
一、 出示手电筒,感知电筒光,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手电筒:小朋友们,这是什么?照在白板上的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
二、操作探索,引导幼儿发现彩色的光,感知物体的透光现象。
1、师:白板上手电筒的光能变成其它颜色吗?
2、教师介绍操作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3、幼儿自由探索,手电筒的白光透过彩色的玻璃纸会变成彩色的光。
4、教师小结:虽然有东西挡在手电筒的前面,但还是能看到手电筒的光,就叫透光。
三、操作记录,引导幼儿发现有的物体能透光,有的物体不能透光。
(一)操作探索,知道生活中有些物体能透光,有些物体不能透光。
1、师:原来彩色玻璃纸能够透光,那你们想想还有什么东西也能透光?
2、教师介绍材料和记录表。
3、幼儿探索,并进行记录。
4、出示大记录表,组织幼儿交流,验证自己发现的现象。
5、教师小结:
(二)操作讨论,知道有些物体镂空的地方能让手电筒的光透出。
1、出示光盘。你们看,这是什么?
2、教师操作,了解镂空的地方能透光。
3、教师小结:原来像光盘这样有镂空的地方也是能透出光的。
四、操作探索,引导幼儿发现手电筒的光透过物品后的形状。
1、提出探索要求。
2、幼儿探索。
3、教师小结:手电筒的光透过各种物品,有的颜色会变,有的还会照出各种形状呢。
五、观看PPT,了解透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1、师:刚才我们发现了透光的秘密,那么在生活中,透光有什么作用呢?
2、播放PPT,了解透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游戏“猫捉老鼠”,感受玩光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我们是生活在空气中的,空气的流动便成了风;
2、知道人缺了空气便不能生存,初步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萌发科学探究的热情,获得怀疑和探究的勇气。
二、活动重难点:知道空气对人生存的重要性,人缺了空气便不能生存。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没有破损的塑料袋(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准备好)、扇子
2、经验准备幼儿有被风吹的经历,知道风吹在脸上和身上的感觉。
四、理论依据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和获得真正内化的知识经验是判断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指标。首先,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活动前的情绪调动能够使幼儿的主动学习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而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的维系,则是活动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其次,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首先体现在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速度进程进行学习,或者说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速度进程进行学习。另外,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还体现在用相互作用的方式进行学习。最后,由于幼儿获得的认识不是来自于教师由外向内的传递,而是经过了发生在幼儿自身内部的建构过程,因此它是幼儿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知识经验。
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基本前提,幼儿的经验水平是其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起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从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原有水平出发,融入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使教育目标和内容内化为幼儿的需求。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来看,幼儿的探究过程具有如下特点: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二、幼儿最初关心的问题都和自然环境有关,是基本的科学问题;三、幼儿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四、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五、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型"。因此,在设计幼儿园科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在这一阶段所具有探究过程的特点,从而使开展的活动能够最大化的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探究。
五、活动过程
1、用塑料袋收集空气,知道我们的周围存在着空气中。幼儿分组拿着塑料袋往前跑,在跑的过程中使塑料袋里充满空气,然后收紧塑料袋的'袋口,塑料袋里鼓鼓的就是空气。
2、用扇子扇塑料袋,知道空气的流动便成了风。幼儿一手拿着塑料袋,另外一只手拿着扇子,用扇子扇塑料袋,通过观察到塑料袋的摆动,知道风的形成。
教师向幼儿讲解有关空气与风的形成的关系:
(1)空气是能够流动的;
(2)空气的流动便成了风。
3、通过操作,知道空气是人生存所不可或缺的幼儿捏住自己的鼻子,通过尝试着不呼吸空气,知道人离开了空气是不能存活的。
六、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与空气有关的现象,同时注意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大象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大象的生活环境。
2.使幼儿知道大象与植物及人们的关系,知道大象本领大,使幼儿学会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画面"大象在干什么?"
2.图片:大象
活动重点:
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活动难点:
知道大象与植物及人们的关系。
审美元素: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培养了幼儿对动物喜爱之情,并感受到动物与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图片,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习性和生活环境。
师: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那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小结:大象的身体很大,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他的耳朵大,眼睛小,长鼻子,腿很粗壮像柱子。
师:大象的鼻子为什么这样长?(长鼻子可以像手一样摘树叶、果子、卷草,吸沙喷在身上,不让虫子叮咬,能吸水喷水,还可以将敌人卷起摔死)大象鼻子吸水为什么不呛呢?(向幼儿介绍大象鼻子里有一块软骨盖住气管口,喷水时可打开盖子)大象怎样走路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看。
师:大象喜欢住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住在热带森林里,吃树叶、草等)
2.引导幼儿讨论大象与人们的关系。
师:大象能为人做什么呢?你在哪里看到的?(出示大象干活的图片。大象力气大,人训练它可以驮人、运东西、拉车子、表演。)
3.引导幼儿知道保护动物。
师:你喜欢大象吗?为什么?大象也是人们的朋友,可是由于有些人的捕杀,大象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总结:大象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大象以及大象的生活环境。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背景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各种水果上市,孩子们大快朵颐。于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和主题需要,我们让孩子带来了自己最喜欢吃的各种水果。开展了《秋天的水果》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感官感知水果的色、香、形、味,知道水果的基本特征。
2.能大胆地在集体前表述自己的见解,在活动中感受交往分享的快乐。
3.感受水果的丰富性,喜欢吃水果,但吃水果要适量。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1、幼儿认识秋天都有哪些水果。
2、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水果的样子。
活动准备
1、苹果、梨、桔子、柿子、石榴、葡萄、香蕉各一个。
2、每人自带水果一个(各种水果)
活动过程
一、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2、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
3、 果园真美丽,都是什么果子呀?
二、通过探索活动,提高幼儿运用感官的能力。
1、师:教师依次出示各种水果,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闻一闻,自由探索水果的特征。(让幼儿自己说说老师出示的是什么水果,并请个别小朋友说一说水果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这样的?
三、了解水果的基本特征,知道水果一般都有果皮、果肉、果核三部分组成。
师:小朋友真能干,用我们的小手、小眼睛、小鼻子,知道了水果宝宝的外面是什么样的,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水果宝宝的里面长着些什么呢?
1、切开水果,让幼儿观察。
2、 幼儿讨论,水果的里面是些什么?
3、比一比,这些水果宝宝有什么一样的地方?(例如:有的水果有果核,有的水果没有果核)
4、我们吃水果时,吃的是水果的哪一部分?(吃果肉)
四、尝一尝,进一步感知水果的特征。
师:嗯水果的阵阵香味直钻老师的鼻孔,你们有没有闻到,闻到了你们想干什么?(想吃) 那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这些好吃的水果吧。
(1)自由选择水果品尝幼儿互相说一说,你吃的是什么?吃起来是什么感觉?
(2)除了今天我们吃到的水果外,近来你在家里还吃到了什么水果?
五、通过讨论,知道吃水果身体好
1、你喜欢吃水果吗?为什么?
2、水果好吃又有营养,吃了水果小朋友身体好,但是小朋友吃水果要适量。
六、活动延伸:
绘画活动,给这些可爱的水果宝宝做一幅画好吗?给水果宝宝涂色(让我们带着这些水果宝宝去和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也认识认识去吧)听着音乐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创设环境的目的主要就是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于是在环境的创设中让孩子、家长和我们老师共同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如: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去市场购买水果,我们还将一些水果的图片搜集了布置在板块里,让我们的小朋友水果宝宝共同生活在一起。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
2、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活动准备】
歌曲《小画家》磁带、故事《神奇的尾巴》磁带,各种动物身体和尾巴分开的图片(金鱼,松鼠,猴子,燕子,老牛,壁虎)
【活动过程】
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咱们来一起听一下吧!(歌曲《小画家》)
提问:1.歌曲中的小画家是谁啊?(丁丁)2.丁丁画的什么?画的怎么样啊?(螃蟹四条腿,鸭子小尖嘴,兔子圆耳朵,大马没尾巴)3.丁丁是不是一个优秀的画家?
教师小结:丁丁做事不认真,没有认真观察,只说大话,所以没有画好,我们小朋友可不要向他学习。
二、找尾巴: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宝盒”呢!你们来猜猜里面有什么?(教师故作神秘状)“宝盒宝盒魔力大,里面到底都有啥?”孩子们,猜出来了吗?现在我让一个小朋友来把宝物拿出来!
出示动物尾巴:(一个小朋友拿一个)
金鱼的尾巴:什么颜色?像什么?(嘴唇,花瓣)金鱼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啊?
松鼠的尾巴:什么颜色?像什么?(桃子,雨伞,小船)
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剪刀,岔子,牛角)
猴子的尾巴:像什么?(蛇,蚯蚓,绳子)
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勺子。气球,蝌蚪)
出示每种动物尾巴的时候给幼儿讲讲尾巴的用处。
师:“魔法盒里还有啥,让我再来摸摸她”,幼儿继续摸出动物的身子。
咦?这是谁啊?它怎么了?(引出尾巴没有了)它的尾巴去哪了?我们来帮它找找吧!(让幼儿自己去帮各种动物找到尾巴,把它们连起来)
最后出示壁虎的尾巴:咦?这是谁的尾巴呀?它的身子去哪了?(课前把壁虎的身子藏好)咱们来帮它找找吧!这时放故事《神奇的尾巴》
三、欣赏故事:
提问:
1.故事里都有谁啊?
2.它们发生的什么事?
3.它们的尾巴断了怎么办了?(知道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长出新的尾巴,蚯蚓的尾巴断了,可以长成新的蚯蚓)
【活动延伸】
游戏《揪尾巴》
动物的尾巴可真神奇,现在我们也来变成小动物,一起来玩揪尾巴的游戏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大家一起动手养蝌蚪,爱护蝌蚪。了解蝌蚪怎样变成青蛙。
2.培养幼儿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操。能够和动物做朋友。
二,活动准备
鱼缸一个,自制捕鱼网,水桶,蝌蚪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昨夜下这么大的雨,好些小生命蹦到走廊上,来我们学校做客啦。这是什么呀,原来是小青蛙呀。他们在找妈妈呀。我们一起来做妈妈,玩个蝌蚪变变变的游戏吧。
2.老师带领幼儿到小池塘边捞若干蝌蚪回学园,把它们养在鱼缸里。幼儿扮演妈妈的角色,由老师分配,设置自然角,每位幼儿轮流照看小蝌蚪。
(二)蝌蚪宝宝变变变
1.每天早晨让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变化。
从卵——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没有了的过程。
2.教师小结青蛙的成长过程
(三)让我们的青蛙宝宝去找妈妈
1.老师讲解青蛙的功能,他是我们的好朋友,帮助我们吃田里的害虫。
2.幼儿享受放生的喜悦,教师和幼儿一起把青蛙放生到水里,大家和青蛙说再见。
3.教师表扬尽心尽责照顾蝌蚪的幼儿。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8篇】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9篇05-12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6篇05-09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五篇05-07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九篇05-29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六篇05-27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九篇05-18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8篇04-13
科学活动教案05-26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汇总9篇06-02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汇总10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