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简介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洒江天》是宋代词人的作品。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上片描绘了的傍晚,关河冷落斜照的凄凉之景;下片抒写词人久客他乡急切归家之情。全词语浅而情深,融、为一体,通过描写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原文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翻译/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从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洗的,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一阵紧似一阵,关江河一片冷清萧条,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当作心上人回家的。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注释
⑴对潇潇暮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写眼前的景象。潇潇暮雨在辽阔江天飘洒,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清朗寒凉。潇潇,声。一说雨势急骤的样子。一作“萧萧”,义同。清秋,清冷的秋景。
⑵霜:指。凄紧:凄凉紧迫。关河:管塞与河流,此指。
⑶残照:落日余光。当,对
⑷是处:到处。红衰翠减:指叶凋零。红,代指花。翠,代指。此句为借代用法。
⑸苒苒(rǎn):同“荏苒”,形容时光消逝,渐渐(过去)的意思。物华:美好的景物。休:这里是衰残的意思。
⑹渺邈(miao3):远貌,渺茫遥远。一作“渺渺”,义同。
⑺归思(旧读:sì,做心绪愁思讲):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思。
⑻淹留:长期停留。
⑼:。文中常用代指自己所怀念的对象。颙(yóng)望:抬头凝望。颙,一作“长”。
⑽误几回: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只当作心上人的归舟。语意出温庭钧《》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天际,指目力所能达到的极远之处。
⑾争(zěn):怎。处:这里表示。“倚栏杆处”即“倚栏杆时”。
⑿恁(nen4):如此。凝愁:愁苦不已,愁恨深重。凝,表示一往情深,专注不已。
赏析/鉴赏
词中表达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暑时分,感叹漂泊的生涯和情人的心情。这种他乡做客叹老悲秋的主题,在封建时代文人中带有普遍意义。但作者在具体抒情上,具有特色。
词的上片写作者登高临远,景物描写中融注着之感。一开头,总写秋景,江天,澄澈如洗。头两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对”字作领字,勾出词人正面对着一幅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洗”字生动真切,潜透出一种情心。“潇”和“洒”字,用来形容暮雨,仿佛使人听到了雨声,看到了雨的动态。接着写高处景象,连用三个排句:“渐霜风凄惨,关何冷落,残照妆楼。”进一步烘托凄凉、萧索的气氛,连一向鄙视词的也赞叹“此语于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畴《侯鲭录》)。所谓“不减唐人高处”,主要是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悲壮阔大;凄冷的寒风和着潇潇暮雨紧相吹来,关山江河都冷落了,残日的余辉映照着作者所在的高楼,所写的每一个景色里,都渗透着作者深沉的感情。这三句由“渐”字领起。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身上的感觉如此,眼前看到的也是一片凄凉。“关河”星是冷落的,词人所在地也被残阳笼罩,同样是冷落的,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勾勒出深后的一幅悲凉图景,也渗透进了游客的忧郁。“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这两句写低处,到处花败,万物都在凋零,更引起作者不可排解的悲哀。这既是景物描写,也是心情抒发,看到花木都凋零了,界的变化不能不引起人的许多感触,何况又是他乡做客之人。作者却没明说人的感触,而只用“无语东流”来暗示出来。词人认为“无语”便是。“惟有”二字暗示“红衰翠减”的花木不是无语无情的,登高临远的旅人当然更不是无语无情的,只有水无语东流,对长的指责无理而有情。在无语东流的长江水中,寄托了韶华易逝的感慨。
上片以为主,但景中有情,从高到低,由远及近,层层铺叙,把大自然的浓郁秋气与内心的悲哀感慨完全融合在一起,淋漓酣畅而又兴象超远。
词的下片由景转入情,由转入抒情。写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换头处即景抒情,表达想念故乡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乡思的心理。从上片写到的景色看,词人本来是在登高临远,而下片则用“不忍登高临远”一句,“不忍”二字领起,在方面是转折翻腾,在感情方面是委婉伸屈。登高临远是为了看看故乡,故乡太远是望而,看到的则更是引起的凄凉景物,自然使人产生不忍的感情。“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实际上这是全词中心。“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这两句向自己发问,流露出不得已而淹留他乡的凄苦之情,回顾自己落魄江湖,四处漂泊的经历。扪心问声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问中带恨,发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难归的深切的悲哀。有问无答,因为诗人不愿说出来,显得很含蕴。一个“叹”字所传出的是千思百回的思绪,和回顾茫然的神态,准确而又传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又从对方写来,与自己倚楼凝望对照,进一步写出两地想念之苦,并与上片凄清之景象照应。虽说是自己,这里却设想着故乡家人正盼望自己。佳人怀念自己,处于想象。本来是虚写,但词人却用“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来表达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见人映己,运虚于实,情思更为悱侧动人。结尾再由对到自己,说佳人在多少次希望和失望之后,肯定会埋怨自己不想家,却不知道“倚阑”远望之时的愁苦。“倚阑”、“凝愁”本是实情,但却从对方设想用“争知我”领起,化实为虚,显得十分,感情如此曲折,文笔如此变化,实在难得。结尾与开头相呼应,理所当然地让人认为一切景象都是“倚阑”所见,一切归思都由“凝愁”引出,生动地表现了之苦和怀人之情。
全词一层深一层,一步接一步,以铺张扬厉的手段,曲折委婉地表现了凭栏,望乡思亲的羁旅之情。通篇结构严密,迭宕开阖,呼应灵活,首尾照应,很能体现词的艺术特色。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
- 相关推荐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翻译及赏析08-22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原文及赏析04-24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阅读训练答案及翻译赏析04-24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全词赏析10-17
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鉴赏04-24
《江天暮雪》原文及翻译赏析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