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原文及赏析

2024-04-24 古籍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做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很多时候是指从“情”和“景”的角度对古诗词做深入的赏析。想必很多人提起古诗词鉴赏依旧是非常苦恼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作者:柳永

  朝代:清朝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注释

  ⑴潇潇:风雨之声。⑵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⑶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凄紧,一作“凄惨”。⑷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到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杀人。”⑸苒(rǎn)苒:渐渐。⑹渺邈:遥远。⑺淹留:久留。⑻颙(yóng)望:抬头远望。⑼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⑽争:怎。⑾恁(nèn):如此。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赏析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求仕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这首词大约作于柳永游宦江浙之时。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约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在润州去世。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一生专意于词的创作,成就显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创新。他首变五代、宋初词多以小令为主的模式,专意创作长调,有的甚至是他自创的新调,故李清照称他“变旧声作新声”。柳词的内容较之前人也有所拓展,其羁旅行役词,表现了一位下层士大夫文人在仕途挣扎流浪的种种困境,颇能引发人们的共鸣。《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其羁旅行役词的代表作,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古今俊句,为时人所称道。其都市风情词,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宋仁宗时代社会的繁荣景象,黄裳说其词“能道嘉佑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陈振孙也认为他把“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有词作《乐章集》存世。

  • 相关推荐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全词赏析10-17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诗词注释翻译及赏析11-22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集注释翻译及赏析10-10

《江天暮雪》原文及翻译赏析10-30

暮雪原文及赏析12-18

苏轼《八声甘州》原文翻译及赏析05-17

暮江吟原文及赏析02-08

暮过山村原文及赏析03-01

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