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枕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2-06-16 古籍

午枕原文翻译及赏析1

  午枕(七言律诗) 宋朝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禽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午枕》译文

  一觉睡醒虽短暂梦中却仿佛已过百年,只可以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留在梦境之中。

  野草花开花落,鸣鸠仍相乳相酬。

  旧时的小路已被杂草掩盖只能另辟小径,朱红色大门歪歪斜斜隐约可见其后的雕廊画楼。

  想要痛饮一杯只憾无人对饮,只能看着眼前的颓败景象感叹物是人非,心中一时愁绪难平。

  《午枕》注释

  午枕:即午睡。

  鸣禽:为雀形目鸟类,种类繁多。鸣禽善于鸣叫。

  蹊(xī):小路。

  敧(qī)斜:歪斜不正。

  《午枕》赏析

  南宋李壁于此诗题下注云:“此诗必访一处吊古而有作。题乃云午枕,未详。”(《王荆文公诗笺注》卷三十八)细绎诗意,似与仿古、吊古无涉。诗中主要通过梦醒后的所思所感,抒发兴废之愁。结句中的“兴废”两字实为一篇之纲。

  诗人于午饭后就枕片刻,不觉朦胧睡去。尽管睡着的时间不长,但梦中所历已有百年之久。诗的开头“百年春梦”,既是实写,又寓有政治上的感慨。诗人一生从政,致力新发,但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全部废除。王安石的内心十分痛苦。“去悠悠”三字,有着无限的惋惜之情。梦境悠然远去是无须惋惜的,但往事如烟,无法挽回,能不为之惋惜?“吹箫”用《列仙传》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之事。这里泛指神仙道术。据沈既济《枕中记》说,神仙吕翁有仙枕,可以让卢生进入梦中。“不复吹箫向此留”,是说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留在梦境之中。以上两句以叙事点题,借梦境以寄慨。

  春梦短暂,人生百年犹如春梦,也很短暂。诗人由此而引起哲理的思考。颔联写野草的花开花落,鸣鸠的相乳相酬,颇具深意。自然界所以能出现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主要是因为它能够遵循新陈代谢的规律。诗人从中汲取了力量,并对此感到欣慰。颈联由自然界转到人类社会。“旧蹊埋没开新径”,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朱户欹斜见画楼”,通过朱户、画楼的兴废迭代,暗示世间人事的不断变化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以上四句由春梦生出感想,表面上句句是景语,实际上句句是理语。景和理的结合,既表现了诗人优雅、冷静的思想风貌,又检出诗人是善于在逆境中用哲理来开拓自己心胸,用美好事物来陶冶自己情操的。

  但现实的情况毕竟是太不幸了。诗人不能不感到寂寞与愁闷。“欲把一杯无侣伴”,这是多么难看的孤独!由于眼前的“兴废”不是除旧布新,而是除新布旧,这深深地刺伤了诗人的心灵,因此结句终于归结为一个“愁”字。

  这首诗虽然是在极度苦闷的情况下写的,而且题材又与“春梦”联系在一起,但诗中却没有把人生与梦幻等同起来,而是从大自然和人世中汲取力量,造成强烈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借以排遣眼前的兴废之愁。尽管这一“愁”绪并没有完全被排遣掉,但全诗的基本倾向是积极的,这是本诗的独到之处。

午枕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译文

  花前一枕午睡,竹席清凉如水波欲流,斜阳已照着花枝,将婆娑红影映上我的帘钩。

  窥视人的小鸟声声啼鸣,惊起飘忽的.梦,它去得悠悠。只看见水那边青山重重叠叠,引惹起心头深隐难言的清愁。

  注释

  午枕:即午睡:

  簟(diàn):竹席。

  红影:红色的花影。

  悠扬:飘忽不定。

  供(gōng):引起。宛转:缠绵,难以名状。

  赏析:

  这首诗将午睡醒来、由恍惚到清醒的瞬间感受和心理的复杂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诗的首句写春日午睡时将睡未睡的感觉,“花前”点出是春天季节,又照应下句的“红影”;“簟欲流”既指卧席波浪形的花纹,又指竹席光滑清凉如水,睡意朦胧间,仿佛感到竹席变成了缓缓流动的波浪,十分惬意。次句写睡醒之感,这一觉睡得舒适漫长,醒来时只见花影投射到帘钩之上,正午花影最短,不会遮住帘钩,故而可看出此时日光已经西移,“催”字表达出惊讶时光过得飞快的心理感觉,又从侧面形容梦之酣畅。

  三、四句写醒来后心理的落差和变化,醒来耳中听得鸟鸣,却怀疑美梦正是被鸟鸣唤醒,寻声望去,似乎鸟儿也在窥望自己,于是主观感情倾向认为是鸟儿有意唤醒自己,心头生起一种惆怅之感,再往远处眺望,一水之隔的青山映入眼帘,于是愁绪变得更无穷无尽了。“青山”在这里可说是现实生活的象征,因为它稳定不变并朝夕与自己相伴,看到它,才意识到令人迷恋的梦已飘远,思绪猛然回到现实中,定叫作者愁肠宛转。

  理想和现实是人类永无休止的矛盾:人类不断地追求美好的理想,但和现实总有极大的差距:人类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但永远不可能到达完美的理想境界: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尽地追求和自我完善的历史。无论是美好的“悠扬梦”,还是象征意义上的“隔水山”,都是以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矛盾冲突的心境构成了审美境界。这种审美境界因符合人类心理深层中的企恋心态,而获得了审美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再从艺术上看,“悠扬梦”给人以美的朦胧感,“隔水山”则展示了美的距离感。从审美的欣赏角度看,朦胧感和距离感有助于增强关感。加上句法新颖,对仗工整,声情和语意浑然一体,令人击节叹赏。

  当然,此诗的前二句也是相当出色的,如“簟欲流”、“日催红影”,或写出幻觉中的动感,或将太阳拟人化,炼字琢句新鲜独创,雅丽精绝。全诗转折自然,委婉含蓄,体现一种整体的美,令人味之不尽。

【午枕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午枕原文翻译及赏析01-05

午枕原文及赏析10-16

午枕(七言律诗)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午枕(七言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王安石《午枕·午枕花前簟欲流》翻译赏析09-01

关于午枕王安石翻译10-27

王安石午枕诗翻译11-09

午日处州禁竞渡原文,翻译,赏析03-01

《午日处州禁竞渡》原文翻译及赏析02-05